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毛主席視察七裏營時,七裏營的領導是誰?

毛主席視察七裏營時,七裏營的領導是誰?

現代化的企業坐落在這片土地上,壹排排別墅式的農房掩映在濃濃的綠色中,精力充沛的人們忙碌著。2005年,這裏的稅收達到1億元,成為河南省新鄉市第壹個稅收過億的鄉鎮。

七裏營名片

人口:41個行政村* * * 7.5萬人。

第壹產業:糧棉生產和水產養殖。

第二和第三產業:旅遊、醫藥、造紙和機械。

主要榮譽:中州名鎮、全國首批小康示範鎮、全國首批投資環境100強村鎮、全國文明村鎮建設示範點、全國村鎮綜合改革試點、河南省科技示範鎮、河南省科普示範鎮、河南省學教活動先進村鎮。

毛主席稱贊說

“人民公社好”

七裏營龍泉村69歲的村民梁誌海告訴記者,作為毛澤東參觀的第壹個人民公社,七裏營在全國都很有名。

他清楚地記得,1958年8月6日,毛澤東來到七裏營村的土院門前,看著“新鄉縣七裏營人民公社”的牌子,笑著說,“人民公社好”。當晚,七裏營公社召開了群眾大會,社員們表達了為實現全公社交通工具滾珠化而苦戰10天的決心。經過五天五夜的努力,用了48萬噸綠肥,保證了2.5萬公斤基肥施到麥田裏,以回報毛主席的關懷。

“我們從來沒有想到,我們盡力給美聯社起的名字後來影響了中國20多年。”七裏營壹位老人說。1958年7月,新鄉縣七裏營鄉56個先進農業合作社,43個生產大隊,31000多名社員,91000畝土地,準備組成壹個大的集體聯合體。討論了美聯社的名稱,並選擇了幾家。有人稱之為“七裏營集體農場”,有人稱之為“* * *生產公社”,最後定為“七裏營人民公社”。

毛澤東視察七裏營人民公社的消息很快被記者報道出來,人民公社的名字從此不脛而走。七裏營也因此出名。

人民公社運動很快在全國達到高潮。據有關數據顯示,短短三個月,74萬個合作社合並為2.36萬個人民公社,99%以上的農民成為公社社員。這場人民公社化運動,助長了本已激烈的農村“大躍進”狂潮。經歷過那段時期的老人,提起往事依然心有余悸。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七裏營劉莊村村支書史來賀的指導下,七裏營幹部帶領群眾淤地控堿、平沙造田,將鹽堿窪地改造成“壹麥壹稻”,保護農田不受旱澇災害。到80年代,七裏營基本解決了村民的溫飽問題。

與時俱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範

“創建人民公社的七裏營,沒有被‘歷史’束縛,而是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堅持深化改革,與時俱進。”七裏營鎮黨委書記梁昌雲說,七裏營今天走在了新農村建設的前面。

從麥棉套種、菜棉套種、瓜棉套種到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之後還要發展產業。為此,從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七裏營開始嘗試經營壹個行業。

奶牛場、造紙廠、生物制藥廠...七裏營工業不斷發展,初步形成了以醫藥、造紙、機械為主體的多產業互補的工業體系,造就了劉莊華興藥業、新亞龍泉造紙、四達振動、華陽漆包線等骨幹企業。

發展不是努力工作,而是利用好自己的資源。梁昌雲說:“七裏營有許多先進典型和許多勞動模範,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很大影響。這是七裏營鎮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我們采取幫扶先進村再進村的方式,走* * *帶旺之路。如劉莊村帶七裏營五村,南辛莊村帶曹莊,西楊興村。龍泉村的優質羊基地,帶動了周邊500多戶農民走上了養羊致富的道路。”

江蘇金谷集團的老板說:“我們來這裏投資,最重要的是‘七裏營’的品牌和眾多先進典型營造的獨特環境。”

“截至2005年10年底,七裏營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實現利稅分別達到36.2億元、1.9億元和2.6億元,分別增長70.9%、72.6%和85.7%,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市首位。其中,財政收入居全市第壹;農村勞動力轉移居全市首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居全市第壹……”梁經常用數字和排名來證明七裏營經濟發展的實力。

現在進入七裏營,村村通柏油路,戶戶通自來水,房屋寬敞明亮,樓房鱗次櫛比。人民安居樂業,到處洋溢著積極健康文明的社會主義新氣象。

七裏營鎮致富後,加大了對科教文衛民政等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基本實現了貧困人口老有所養、少受教育、豐衣足食的總體目標。記者看到,在這裏,農民的業余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村民們在節日和閑暇時間安排自己的表演,自娛自樂;沒有封建迷信和賭博,節儉敬老蔚然成風;人們文明禮貌,鄰裏團結和睦。定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開展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勢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去年視察七裏營鎮時的講話精神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重新制定和完善發展規劃,把七裏營鎮建設成為經濟更加發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先進、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梁昌雲告訴記者。

既金山銀山

碧水藍天。

早在五六十年代,七裏營鎮的農業就以糧棉高產而聞名。如今,七裏營鎮的農業生機勃勃。

“科技+公司(基地)+農戶”,科技信息進千家萬戶,節水灌溉工程,並以產業化為目標...這些話不時從七裏營人的嘴裏蹦出。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龍泉高效農業觀光園、肉牛養殖園等三大園區;優質小麥種子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65438+萬頭瘦肉型豬生產基地三大基地;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種子產業化基地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小麥育種實驗基地...這些都是七裏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成果。

建設新農村,不僅是發展生產,更是環境優美,七裏營人巍然屹立。

造紙和制藥行業在給七裏營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汙染。在壹些村莊,妳可以聞到刺鼻的氣味。為了保護家園,七裏營在河南省率先提出“金山銀山、碧水藍天”的口號,投入3億多元進行水汙染治理。而治汙“利劍”直指汙染最嚴重的造紙行業,39家不合格造紙廠相繼關停,減輕了造紙廢水的汙染壓力;同時,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 * *雙贏。

“按照‘規劃科學、環境優美、設施完善、配套齊全’的目標,全鎮33個村完成了新村規劃方案,基礎設施建設將更加完善。全鎮道路裏程達到100多公裏,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絡;擴大招商引資;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旅遊建設,形成劉莊、毛主席視察田、龍泉“三點壹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旅遊線路。七裏營將繼續走向發展的康莊大道。

七裏營大事記

1982年,七裏營人民公社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3 165438+10月7日,懸掛了25年的“新鄉縣七裏營人民公社”的牌子悄然摘下,載入歷史卷,七裏營撤社建鄉。

1984,全鄉基本實現土地承包到戶。

1996 2月18,經濟發展讓七裏營上了壹層樓,離開農村建鎮。

評論

堅持經濟發展

/thread-923-1-1 . html

是七裏營的主旋律。

農村人民公社作為理想化的農村社會基層組織,在中國農村已經持續了25年,農村“壹大兩大三純”的貧困轉型也進行了20多年...作為人民公社的發源地,七裏營本能地在曲折中“修正”了人民公社的冒進機制。允許成員私人飼養家禽和家畜...他們還在七裏營潛行20多年:畜牧業在發展,興修水利治沙防堿,糧棉雙高產,農業機械化在進步,企業隊伍如雨後春筍...如今的七裏營是壹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擁有近50年歷史的七裏營,主旋律是“發展”的強音。

七裏營的發展不僅僅是艱苦奮鬥,更是經濟和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從七裏營的經驗來看,至少在三個方面是先進的。壹是堅持以工促農。七裏營在20世紀60年代建立了許多公社和大隊企業,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改革開放以來,七裏營培育了壹批骨幹企業,工業經濟年增長率達到35%。到2005年,該鎮的綜合經濟實力已位居全市第壹。第二,堅持把農業科技創新作為農業發展的支撐,先進生產力的壹個顯著要求就是生產資料的科技化。七裏營與科研機構合作,在新科技的基礎上調整農產品結構,用新科技成果培育出多種高產作物,農業連年豐收。第三,生產組織。先進的生產組織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又壹要求。七裏營堅持推進產業化經營,完善社會化農業服務體系,“科技+公司(基地)+農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平臺”,讓農民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規劃,但任何時候“發展經濟”都是第壹要務。經濟發展了,其他工作才有發展的基礎。□王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