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從電視比較新聞報道中的中西傳煤

從電視比較新聞報道中的中西傳煤

國際傳播中的國家利益 文 / 百媚千紅

——以駐伊美軍虐囚事件為例

摘要:作為政治約束下的跨國界信息傳播,國際傳播與國家利益密不可分,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性和意識形態色彩,但對不同政體的國家而言,表現又有所不同。本文以駐伊美軍虐囚事件為背景,簡要介紹了其間美國國內媒體的主要活動,分析了這些媒體披露的事實給美國政府帶來的挑戰,及其對美國國際聲譽的負面影響,通過這些矛盾表象的深入探討,闡釋了民主政體內在糾錯機制的先進性和普適性。同時,以中國日報壹則轉發新聞為例,揭示了我國國內主流媒體國際傳播視野的局限,並嘗試提出了借鑒和改善的方法。

關鍵詞:國際傳播 國家利益 虐囚 與政府作對 報道失實 審視和改善

壹、本文所取國際傳播、國家利益的定義

關於國際傳播和國家利益這兩個術語的定義和爭鳴很多,為保證行文順利,首先解釋本文所取的定義和理由。

國際傳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當今世界不同民族和國家互為傳受主體,其間各種信息的跨國、跨文化交流和傳播。國際傳播有廣義、狹義之分,本文主要探討後者。定義是:以大眾傳播媒介為支柱、以國際範圍內的受眾為對象的國際間的信息交流與傳播 。

國際傳播包括,由外向內的傳播:將國際社會的重要事件和變化傳達給本國民眾;由內向外的傳播:把有關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傳達給國際社會。與壹般的傳播形態不同,國際傳播的主導者是主權國家以及其他國際行為主體。作為國際政治的壹部分,國際傳播受到政治權力的制約與控制。篩選、過濾、趨利避害是國際傳播的公理,中西媒體概莫能外 。

當今世界,國家利益是外交和國際傳播的最高準則,其完整表述包括三部分:存亡、興衰、榮辱 。沒有負責任的國際傳播,就沒有受認可的國際地位。

二、駐伊美軍虐囚事件是如何曝光的

原則上說,國際傳播是遵循“家醜不外揚”的潛規則的。傳播者在對外傳播時,往往選擇那些有助於樹立國家良好形象的信息,而將那些無利或有害的信息剔除掉;在對內傳播時,必然要回避那些消極有害的信息,而將於己有利的信息介紹進來。然而,2004年4月底以來,美國的報紙和電視上赫然出現的數以千百記的虐囚照片,引起世界震驚的同時,也給美國政府(***和黨政府)當頭壹記重拳。

自從陸軍特種兵喬·達比將壹張存有虐囚照片的磁盤放在軍方調查員的床上,從而啟動軍方對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事件展開刑事調查之後,軍方為此事的解決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壹名軍官和在監獄工作的壹名公司指揮人員被解職,6名士兵因為虐待囚犯也面臨起訴,同時,駐伊指揮官桑切斯中將對管理監獄的最高官員賈尼斯·卡爾平斯基準將發出了警告。由此看來,事件完全可能內部秘密解決,然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卻在《60分鐘》節目中向五角大樓發出通知,表示將要公開阿布格萊比(Abu Ghraib)監獄虐囚照片。雖然邁爾斯將軍曾私下裏兩次要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延期公開照片,以免引起反美暴動,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還是在4月28日向公眾公開了虐囚照片。

世界輿論壹片嘩然,多個國際人權組織發表聲明譴責美國軍方的野蠻行經,壹些美國的盟友發表聲明攻擊美國政府,在美國國內,27萬人簽名要求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下臺,迫使布什總統多次向公眾道歉。

然而各大媒體依然不折不撓,爭相報道、揭露:《華盛頓郵報》5月8日報道虐囚女兵講述的真相,“上級命我盡所能虐待囚犯。”5月9日刊登題為《道歉國家——道歉之術》的署名文章,批評美國政府道歉背後責任的缺失 。5月19日,美國廣播公司(ABC)報道,除了被起訴的7名美軍憲兵以外,還有數十名美軍士兵參與了巴格達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事件。五角大樓正設法掩蓋這壹事實 。雖然,照片主要攝自於巴格達的阿布格萊比監獄,但《洛杉磯時報》堅持認為“發生在全伊拉克”,毫不諱言“很多人認為(美軍)這種有組織的刑罰已經進行多月。” 5月23日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報道,至少有2000頁美軍虐待伊拉克囚犯的調查報告不翼而飛,不排除蓄意的可能……盡管其間部分報道的真實性、準確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懷疑和爭論,然而明顯的是,在虐囚事件中,各大媒體似乎都缺乏維護政府形象的考慮。

三、媒體權利和國家利益的矛盾與調和

在美國,媒體從業人員素有“無冕之王”的美譽,新聞媒體是獨立於立法、司法、行政三權之外的“第四權”。媒體想要跟政府平起平坐,跟執政黨叫板的意識,難免和國際傳播中維護國家形象的潛規則產生矛盾。虐囚事件引發的多種疑問:美國人的政治性格是否也在發生變化?美國壹直標榜人權,這些豈是人權典範?反恐戰爭到了壹個新的階段,是持續以暴易暴,還是剛柔相濟,標本並治?讓美國政府顯得有些無能,霎時間國際聲譽也隨之跌下谷底。

任何國家,政府權力總是傾向於侵犯人權的,其中行政權力是最容易侵犯人權的,而軍事權是行政權力中的行政權力,軍隊講究效率,講究下級服從上級,享有許多特權,不受普通的法院的約束,不容易受到媒體的監督,軍隊對任何國家都是壹個頭等重要的令人頭疼的問題。自由民主政制實行軍隊國家化和職業化的政策,有效的約束了軍人幹預政治的沖動,這是壹個巨大的進步,但並沒有完全消除軍隊的野蠻本性。因此,以美國占領軍維持國際秩序,是壹件很難控制的事情:既要維護當地秩序、保護自由民主政權的軍事利益和經濟利益,又要維護被占領國家的各種利益,又要控制軍隊以符合自由民主的方式行使各種權力。美軍在世界各地的駐軍,侵犯當地人民的權益的事情實在不少,這次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的事情更是非常嚴重。美國因此受到各國的抨擊,當然是罪有應得。但是,這次事情應該由實行自由民主政制的部分美國人負責,不應該由美國的自由民主政制負責。應該讓拉姆斯費爾德下臺,而不是讓美軍回家,在伊拉克建立自由民主政制的目標壹旦動搖,等於前功盡棄 。

但可以肯定的是,虐俘現象,也是世界壹體化,全球化的壹個特征。東西方的差異在縮小。當人們在譴責“文化大革命”對被批鬥者的虐待時,西方自由、人權明珠的美國,也同樣出現嚴重的人權問題。可見,人類的虐他心理是如此的相似,無論在何種文化背景下,無論在何種政治體制下,都有這樣的集體的殘虐心理狀態和殘虐行為,當壹個國家被卷入自認為是正義的偉大的事業和運動,對自己面臨的敵人“走資派”和“恐怖主義分子”都會予以極端化的政治描述和政治對抗。殘虐行為變成壹種“正義行為”。所不同的是,在集權中國發生過的文革暴行,經過了若幹年才揭露出來,並且至今尚未成為全民族集體的、自主的反省;而在自由的美國,“當下”就被揭露出來,引發美國的良知,上至總統,下至平民的譴責、批評和道歉,這壹切都說明了華盛頓、傑斐遜、林肯等國父先賢所創立的美國自由傳統價值、制度還在發生作用。

國際競爭中,國家利益是各國首要考慮的問題,可以很直白的說,國際社會中的國家也是自私的。然而,對壹個自由民主政權來說,他不得不把自由民主政制的擴展也當作國家利益的壹部分,因為自由民主政體不能在獨裁主義、威權主義盛行的世界上不受侵犯地穩定長存。更何況,自由民主本身是有道德的,正如有道德的人喜歡和有道德的人打交道,有道德的政權也喜歡和有道德的政權打交道。(這並不是說自由民主政權之間就沒有矛盾,法語文化區和英語文化區的沖突由來已久,法國和英國、美國都是實行成熟的自由民主政制的國家,他們之間不會發生戰爭,但是經濟的糾紛、文化的糾紛還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就算新聞媒體對當前政府和執政黨不留情面的批評和揭露,損壞了美國的國家形象,這也是出於維護民主政體的第四權的天職。

當然,美國媒體敢大膽接自己短,也不排除堅船利炮、財大氣粗,在當今世界處於絕對領先優勢使然。但這是次要原因,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四、對中國國內主流媒體以往國際傳播視野的審視和改善

駐伊美軍虐囚事件發生後,中國國內主流媒體的表現未能讓公眾滿意。上部分對比的壹篇報道可略窺全豹之壹斑。看似客觀的事實,經過有傾向的選擇和屏蔽之後,局部的真實相加,掩蓋了整體的虛假,帶給受眾的只能是誤導和愚弄。中國壹貫的宣傳方針是喉舌論,堅決貫徹國家的有關政策,與政府保持高度壹致,穩定壓倒壹切,在國際傳播領域更是如此。然而,壹個權威,壹種聲音,傷害的往往是全民族的智慧和理性。不以知情權的保障為前提,所有的判斷都是虛妄無力的。民眾不知情的直接表現是愚忠,愚忠的危險性在於國家的國際聲譽無法提升,對外溝通、傳播、合作難以開展。

因此,審視以往的國際傳播視野,如何改善,需要從兩個角度斟酌。壹個是如何對待外來新聞傳播,另壹個是是如何發展自身的對外新聞傳播。

長期以來,中國對待外來新聞信息的傳播始終存有戒心,防範有加,唯恐它擾亂了人們的思想,破壞了社會的安寧。改革開放以來,國門打開,外來的新聞信息紛至沓來,人們對此的態度也開明了許多,但是舊的成見依稀可見,幹擾收聽收視的做法並未絕跡。而當今世界,國際信息網絡迅猛發展,新聞傳播樣式已經出現了重大變化,封閉心理早已沒有了可實施性。其實,除了國際公約明文禁止的傳播內容,壹般的新聞傳播完全可以不設防。不論是經濟、金融、科技、體育等無關意識形態的信息或報道,還是有關各國政治變化、社會生活、國際政治關系等有關意識形態的報道或評述,都沒有必要圍堵。世界上既然並存著各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政府就沒有理由、也不可能不讓公眾了解這些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以及它們對世界事務的種種觀點。唯其讓公眾了解它們,才有可能比較其優劣、辨明其是非,借鑒其中積極有益的東西,擯棄其中消極謬誤的東西,增長全社會的辨別能力。

同時,中國的對外傳播宣傳太濃應該得到改善,加強對外傳播的新聞性和信息性,才能貼近國外受眾的接收實際。壹個國家的對外新聞傳播是要匯集到國際新聞市場上去的。在那裏,最具新聞價值的、最為公眾關註的新聞,便是最搶手的新聞;最能提供準確及時、客觀全面、具有高度新聞價值的新聞的媒介,自然也是最受公眾歡迎的媒介。這是貫穿於國際新聞傳播活動中的基本規律。尤其是若幹年後,當高速信息網絡逐步成為國際傳播的主體時,人們在網絡上選擇收看新聞將具有更大的主動權、自由度和寬廣度,想要控制受眾按照官方的宣傳需要,而不是按照各自的新聞需求(或新聞價值觀)去選擇接受,是幼稚和不現實的。

尾註:

程曼麗:《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傳播》,《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4期。

吳玉玲:《新技術條件下國際傳播的發展變化》,中國新聞研究中心。

《風雨兼程 外交十記——20年中國外交散談》,《世界知識》2004年第1期。

《公開虐囚照片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世紀沙龍》網站2004年5月13日。

《美媒體看“虐囚門”:只道歉卻不負責任的總統》,2004年05月09日中國日報網站。

《數十名美兵參與虐囚 五角大樓欲掩蓋真相》,2004年05月19日中國日報網站。

《虐俘風暴沖擊白宮》,作者湯本,《南風窗》2004年5月下半月號。

《有沒有比美國更好的國際警察?》來源:世紀中國 論壇精粹

《虐俘風暴沖擊白宮》,作者湯本,《南風窗》2004年5月下半月號。

《國際新聞傳播:跨世紀的飛躍與挑戰》張允若 來自允若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