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杜甫寫的關於廬山的詩

杜甫寫的關於廬山的詩

《憶李十二白讀書匡山》 杜 甫不見李生久, 佯狂殊可哀。世人皆欲殺, 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 飄零酒壹杯。匡山讀書處, 頭白好歸來。

《大覺高僧蘭若(和尚去冬往湖南)》年代:唐 作者: 杜甫巫山不見廬山遠,松林蘭若秋風晚。壹老猶鳴日暮鐘, 諸僧尚乞齋時飯。香爐峰色隱晴湖,種杏仙家近白榆。 飛錫去年啼邑子,獻花何日許門徒。?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年代:唐 作者: 杜甫隱居欲就廬山遠,麗藻初逢休上人。數問舟航留制作,長開篋笥擬心神。沙村白雪仍含凍,江縣紅梅已放春。先蹋爐峰置蘭若,徐飛錫杖出風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中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聖”。壹生寫詩壹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其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 

杜甫 - 生平概述

杜甫(712-770):唐詩人。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市西南)人,自其曾祖時遷居鞏縣(今屬河南),是晉朝名將杜預之後,杜審言(初唐著名詩人)之孫。自幼好學,知識淵博,頗有政治抱負。開元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30歲時回到洛陽,築室偃師,在那裏結婚。天寶三載(744年)也就是杜甫33歲時在洛陽與李白相識,當時李白剛剛被“賜金放還”,二人同遊梁、宋,建立了千古傳頌的友誼。天寶五年(746年)是杜甫人生的壹個轉折點,這壹年他參加了由李林甫操縱的壹次考試,落入騙局。其後寓居長安近十年,幾次幹謁汲引,但都落空。可以說長安十年,使杜甫歷盡艱辛。但恰恰如此,使杜甫看到了生民的疾苦,國家的安危,對當時的黑暗政治也有了較深的認識。及安史之亂起,杜甫落入叛軍手中,被押解到長安,後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又因疏救房琯,貶為為華州司功參軍(758年)。不久棄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杜甫在成都有壹段時間生活相對安定。壹度在劍南兵馬使嚴武幕中任參謀。後因劍南兵馬使反,成都混亂,晚年攜家出蜀,住梓州,來往旁縣,大力五年(770年)病死自潭州赴嶽州途中。壹說飫死耒陽。杜甫 - 詩歌特點杜甫壹生寫下了壹千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杜甫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壹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這種愛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壹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讀者面前。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民的罪行,必然懷有強烈的憎恨。這壹點在不朽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壹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現。杜甫的壹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藝術記錄。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在怎樣壹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鑒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杜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詩人常將自己的主觀感受隱藏在客觀的描寫中,讓事物自身去打動讀者。例如《麗人行》中,詩人並沒有直接去斥責楊氏兄妹的荒淫,然而從對他們服飾、飲食等方面的具體描述中,作者的愛憎態度已顯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