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為什麽亞太地區成為旅遊熱點?

為什麽亞太地區成為旅遊熱點?

近年來,我國壹些旅遊部門對發展國內旅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發展國內旅遊的方針、政策和措施不夠具體和動態,對發展國內旅遊的宏觀管理和正確引導不夠,制約了國內旅遊的進壹步發展。本文就國內旅遊的發展談壹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以期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和關註。

國內旅遊是指我國人民在境內進行的觀光活動。這種消費行為的興起和發展,是壹個國家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水平達到壹定水平的必然產物。各國旅遊業的成長階段和發展政策各有特點。在發達國家對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得到滿足後,國內旅遊開始蓬勃發展,其次是國際旅遊,國際旅遊既包括國內遊客的出境旅遊,即消費旅遊,也包括外國遊客的入境旅遊,即收入旅遊。在這些發達國家的生產和消費發展中,不存在先進國家消費示範效應導致的“過早消費”現象,發展旅遊業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社會總需求不足和由此產生的失業問題,具有福利性。

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旅遊中率先發展收入旅遊,即入境旅遊,並且隨著經濟發展導致的外匯瓶頸的加劇,這種收入旅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同時,隨著國內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國內旅遊業也蓬勃發展。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000美元躋身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之列時,國際旅遊中的支出型旅遊,即出國旅遊也隨之興起並繁榮起來。發展中國家發展旅遊業的最初目的主要是賺取外匯,發展經濟。當人均GNP低於65,438美元+0,000,外匯短缺時,只發展接待外國遊客的收入旅遊。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65438美元+0,000美元時,外匯仍然短缺。此時由於國內人民收入的增加,國內旅遊也發展起來了,但是境外旅遊還沒有發展起來。人均GNP超過2000美元,外匯短缺就解除了,然後境外旅遊也發展起來了。臺灣省是中國旅遊業發展的領先地區之壹。它在1956年開始發展旅遊業,當時人均國民,在1956到1979期間,它從來不提倡國內旅遊,它是自己發展起來的。到1979,臺灣省省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000美元,國際收支呈現數百億美元的巨額穩定順差。才開放了國際旅遊業出國旅遊。

中國是壹個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初期,旅遊業的供給和服務很難滿足遊客的需求。為了緩解矛盾,促進旅遊業的順利發展,國家制定了優先發展國際旅遊的方針,並從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國際旅遊供給,使國際旅遊得到快速發展。在此期間,對國內旅遊提出了靈活的政策和要求。上世紀80年代,由於主客觀條件的不成熟和國際旅遊發展的優先性,要求國內旅遊“因地制宜,積極引導,穩步發展”。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消費構成和消費水平發生了很大變化。出國旅遊成為新時尚,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開放較早、收入較高的居民更加突出。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國內旅遊的產出水平已經達到國際旅遊的1.68倍。(1)與此同時,近兩年來,我國邊境旅遊口岸增多,線路延長,無數次的增加為邊境旅遊提供了便利,使得邊境旅遊日益成為旅遊的重點。其次,東南亞也成為了。

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居民新的旅遊目的地,是國內旅遊向境外旅遊的延伸。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加快和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我國國民經濟必將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國內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經濟蓬勃發展,為大力發展國內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近年來,我國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穩步提升,消費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人們不再滿足於封閉的家庭生活,而是渴望通過旅遊來滿足開闊眼界、陶冶性情的高層次需求。隨著城鎮職工帶薪休假“五天”制度的實施,農民的自由時間增加了,旅遊將成為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國內旅遊市場潛力巨大,為國內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眾所周知,旅遊資源是吸引遊客的物質基礎,是發展旅遊業的前提。中國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的數量之多、種類之多、品位之高,都是世界第壹。同時,經過近20年的旅遊資源開發,景區(點)建設和接待設施、配套設施的完善,為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每個旅遊接待區來說,國內旅遊在這個地區的作用與國際旅遊在每個接待國的作用基本相同,只是沒有以外匯的形式表現出來。發展國內旅遊業有以下積極影響:

1.推動社會進步,繁榮文化,提高生活質量,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同時,通過旅遊,人們的身心健康會得到改善,從而提高社會生產力。許多國家利用國內旅遊來解決本國居民缺乏經濟能力而無法出國的旅遊問題。比如,埃及主張讓更多低收入人群“認識自己的國家”以增強民族自豪感,旅遊部門為方便中下層居民在住宿、交通等方面提供優惠。去年春節期間,安徽省黃山管委會推出的“黃山市民遊黃山”活動,增加了市民對旅遊行業的了解,激發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識。

2.改善國民經濟結構,促進和帶動全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旅遊業是國民經濟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受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旅遊業的發展離不開交通、城建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同時,旅遊業的繁榮促進了城市建設、交通運輸、科技文化、商業、工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使國民經濟結構健康發展。

3.促進中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平衡是經濟發展重心向內地轉移和扶貧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壹個地區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這對於落後地區尤為明顯。旅遊的主要資源是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壹般不在工業發達地區,而在邊遠地區、山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如敦煌千佛洞、黃果樹瀑布、雲南石林、四川九寨溝、安徽黃山、九華山等。,國內很多景點都位於這個地理位置。通過國內旅遊業的發展,經濟發達地區的遊客來到落後的旅遊地區消費,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4.提取大量資金加速經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從1985年到1992年,國內旅遊回流的貨幣約為130億元,1995年回流的貨幣為1170億元。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發展國內旅遊在吸引外資、發展經濟、實現貨幣回籠、積累資金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而且可以作為發展國際旅遊的先導,為國際旅遊的發展積累資金,逐步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設施和旅遊設施。

5.可以平衡國內外旅遊市場,提高旅遊設施利用率。國際旅遊市場的遊客數量會因政治、經濟和季節變化而波動。通過發展國內旅遊,可以彌補、緩解或調整床位的使用,解決運力閑置和飽和的問題,防止國內和國際市場發展不平衡,不至於造成旅遊經濟完全依賴國際市場而沒有回旋余地。

6.擴大就業機會,維護社會穩定。由於旅遊活動的廣泛性和多樣性,旅遊業是壹個勞動密集型產業。西方壹些學者認為,發展中國家的旅遊業似乎比發達國家更有利於就業,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活動和就業範圍更小。大力發展國內旅遊可以擴大就業機會,緩解經濟轉軌帶來的“就業難”壓力。

發展國內旅遊的重要作用和潛在功能越來越被有關各方所認識,各級主管部門應從政策上加以引導,改變原有的自由發展的做法。為下壹世紀的經濟增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今年年初,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指出:“旅遊管理部門要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有壹個系統的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和長遠目標,認識到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旅遊市場將成為我國旅遊業發展新的增長點。未來五年,中國旅遊業發展前景廣闊。”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國內旅遊收入約占世界旅遊業總收入的965,438+0%。即使在壹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國內旅遊也占了很大比重。我們要充分認識旅遊業的發展規律,加快國內旅遊業的發展,以順應這壹新形勢,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在全社會發揮引導和協調作用,使旅遊業日益繁榮。

1.將國內旅遊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各級政府在制定國民經濟中長期規劃和產業政策時,要對國內旅遊業做出相應規劃,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設置壹系列指標,建立定點和抽樣統計制度,從根本上確立旅遊業的產業地位,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2.積極培育國內旅遊市場,旅遊客源市場輸出與接待相結合,* * *共同發展,深入廣泛宣傳,有組織地吸引國內旅遊客源,積極辦好國內旅遊博覽會和區域性、專題性旅遊博覽會,提高國民旅遊知名度。

3.建設和完善旅遊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隨著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國內遊客對旅遊服務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旅遊服務設施建設要註意層次性和協調性,既要滿足高層次消費的需求,又要關註目前消費水平還較低的大多數遊客的公共要求,改變過去接待國內遊客的臟、亂、差的設施,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滿足國內遊客的需求。

4.加強宏觀調控,積極穩妥發展國內旅遊。目前,許多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對辦旅遊業有很高的興趣和熱情。另壹方面,旅遊服務設施建設有些滯後,特別是交通擁堵,壹些熱線熱點在旅遊旺季擁擠不堪,沖擊和影響了國際旅遊。這種主客觀條件相對脫節的狀態,迫切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宏觀調控,運用價格手段和時間錯位來限制和分流。根據旅遊業的內在發展規律、需要和可能條件,適時提供引導和調控意見和措施。

5.制定旅遊法律法規,完善監管機制,保護國內遊客合法權益。近兩年來,隨著國內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許多旅遊接待區的三類旅行社呈爆發式增長,發展迅速,全國已有4000多家。然而,這些旅行社中的壹些存在壹些問題,有些甚至屬於“皮包機構”,只有壹部電話和壹臺傳真機,其員工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對業務壹竅不通,導遊也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影響了國內旅遊的形象。各級旅遊主管部門要加強旅遊專業人員素質、旅遊管理水平和旅遊服務質量的軟件建設,逐步制定相關國內旅遊法規和綜合服務質量標準,建立定點服務、管理監督和投訴制度,保障國內旅遊者的合法權益。

6.根據國內遊客的需求,開發豐富多彩的旅遊產品。從目前國內旅遊市場的分析和預測來看,未來應大力開發以下幾類旅遊產品。第壹,觀光旅遊產品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仍將是國內旅遊的主導產品,應不斷增加和豐富產品的內容,將知識性、文化性和參與性融為壹體,以滿足遊客的新需求。二是開發短途休閑旅遊產品。隨著雙休日的實施,周末旅遊在中國城市異軍突起。由於時間因素,出行距離不宜過長。應根據當地及周邊旅遊資源的分布,開發有吸引力的短途休閑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三是開發特色旅遊產品。舉辦壹些旅遊節和壹些主題旅遊項目,比如“三國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會受到國內遊客的青睞。

國內旅遊的興起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和推動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帶來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們應該抓住當前國內旅遊業發展的有利時機,從戰略高度規劃和加快國內旅遊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