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饅頭山之梵天寺及經幢與公園

饅頭山之梵天寺及經幢與公園

杭州饅頭山路過無數次,縱深打探還從未有過。其實,那裏的梵天寺和梵天寺經幢早就很想去探探虛實了。趁著下午艷陽高照,家庭旅遊團壹行二人便整裝出發。

從閘口到梵天寺有3.7公裏,自西向東,過三個紅綠燈,步行大約50分鐘。這是說的年輕人,我們估計要壹小時以上。當然可以坐190公交,時間減半,但每天步行八千步的宏偉目標顯然要打折扣。於是就走吧,後來經過實地測量,單趟是六千步。

開始的路很好走,大資福廟前路很寬敞很平整。尤其是壹路有很多小巧的茶室躲在行道樹後,待妳經過時才露壹小臉。虛掩的大門可以看到裏面空無壹人,但日光泄灑,窗明幾凈,若有好友在此地偷閑聊天,泡壹個下午是很愜意的。

此去的饅頭山其實只是個孤立的小土坡,因為外形像饅頭,所以叫饅頭山。300年前《杭城西湖江幹湖墅圖》已有“饅頭山”標示。但是老百姓津津樂道的是個“老底子說法”:因為170年前“長毛”從這裏打杭州,用香噴噴的饅頭引誘了餓得眼冒綠光的守城清軍投降,所以為了紀念“饅頭破城門”,就把這裏叫饅頭山。

饅頭山有個國家基準氣候站,不知現在還在不在,反正在我年輕時就聽說杭州氣象臺在山上。還聽說,老底子上八府各會館的靈柩和骸骨都寄放在這裏,等親人來認取。寄放生意做得最大的壹家叫“四明會館”,就是後來杭州殯儀館的前身。所以,雖然殯儀館早就搬到龍駒塢了,但“四明會館”總讓我壹想起來就瘆得慌。

大概和“四面會館”沾點邊,饅頭山還傳出過靈異事件,有鼻子有眼的,說,當時有個家電倉庫的員工晚上喝了小酒,暈乎乎的聽見隔壁空房間裏幽深深的傳來壹個小女孩的聲音,“奶奶,妳嫑過來,我格毛病要醸(音:niang 傳染)的”。壹遍又壹遍的,嚇得那位老兄第二天天不亮就逃回家,從此不敢靠近饅頭山。

壹路走走停停,在190公交站附近看到了“梵天寺路”牌。徑直往裏,心無雜念。

“梵天”在印度是婆羅門教坐著孔雀(有說是天鵝)的創造之神,與毗濕奴、濕婆並稱三主神。他夫人是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所以梵天也常被認為是智慧之神。不過,在印度幾萬座印度教寺廟中,供奉梵天的寺廟卻少之又少。反倒是在中國有許多頗有地位的梵天寺。

廈門有壹座在大輪山南麓。廈門的梵天寺建於隋代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是禪宗南派臨濟宗的支派,歷代高僧輩出。著名的弘壹大師也常去“掛單”。

“掛單”壹詞在今天也頻繁使用,但那是指證券市場電子化交易中,投資者通過電話,電腦等形式向受委托的交易系統發出買賣股票的指令。

佛教的“掛單”就不那麽簡單了。我查了許多資料,繁瑣嚴謹的手續讓我寧願風餐露宿也不敢進寺院“掛單”。壹套手續非常像以前出差到外地,去投宿單位招待所。佛教的“掛單”是指遊方僧投宿各處寺院,把衣缽掛在名“單”下。“單”長六尺、寬三尺是各人坐臥、飲食的座席。若名額已滿而不接受掛單的,稱為“止單”。德高望重的弘壹大師估計不會內定包“單”,但也沒有聽說曾經被“止單”。

我們浙江的天臺也有壹座依山而建、占地面積百余畝的梵天寺,比廈門的還要早,建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那裏古木參天,空山神秘,廟宇莊嚴,梵音不絕。以前每逢農歷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三個觀音菩薩的生日,朝山拜佛的人群絡繹不絕,川流不息。

四川利州也有個梵天寺。依照現在的考證,武則天就是利州人。利州在西魏元欽三年(554年)改西益州為利州的,基本上就是今天四川省廣元為主體,包括陜西西南和甘肅東南壹部分。那裏的壹座梵天寺是幼時武則天受其母熏陶而頻繁朝拜之地。有壹次,武則天隨家人到離利州十五公裏外的天曌山朝佛,還栽下壹株武家柏。等武小姐則天登基,天曌山突現金蓮。武則天自感深得天恩,下令撥銀翻修了梵天寺。後世有道士在寺中修煉成道羽化登仙,此寺就被譽作“蜀門金頂”。

我們今天要去的饅頭山的梵天寺,是宋乾德四年由吳越王錢镠所建,初名南塔。據《吳越備史》載,梁貞明二年(916年),錢镠迎鄮縣(今鄞縣)阿育王寺釋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乾德三年(965年)壹場大火毀了城南塔,吳越王錢弘俶重建,改名梵天寺。

杭州老市長蘇東坡來過饅頭山梵天寺,看到墻上有壹首宋朝詩人釋守詮的“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柴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履。惟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蘇市長不僅沒有為亂塗亂抹的不文明行為批評隨行的社區幹部,反而壹時興起,讓他們筆墨伺候,在白墻上揮灑起來,和詩道:“但聞煙外鐘,不見煙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濕芒履。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意猶未盡,再提《梵天寺題名》:余十五年前,杖藜芒履,往來南北山。此間魚鳥皆相識,況諸道人乎!再至惘然,皆晚生相對,但有愴恨。子瞻書。

可惜,在歷朝歷代幾次拆遷中,這份珍貴的遺產和梵天寺在民國前就蕩然無存了。

梵天寺路也是幹幹凈凈的,兩側白墻黑瓦的民房口晾曬著醬雞腌肉和短褲被單。幾位老人坐在向陽處的竹椅上安閑的打著“衛生”撲克。要不是停放有序的轎車在暗示著這裏依然湧動著青春氣息,眼前的建築和老人就是代表了春節將至的壹份垂暮和等待。

走過幹幹凈凈的公***廁所,走過靜靜悄悄的壹家梨膏糖廠,走過孤孤零零的梵天寺遺址碑,眼前就能看到兩座梵天寺經幢。

梵天寺經幢被壹條環形的山路包圍著。我們只能隔著鐵護欄遠遠地仰視這兩座被參天大樹拱衛著的曾經精美絕倫的建築。

太湖石雕刻而成的梵天寺經幢,據記載有15.76米高,是吳越建築藝術與雕塑藝術結合的瑰寶。雙幢形式、結構基本相同,南北對峙,相距13米,由基座、幢身、華蓋、腰檐、山花蕉葉、寶珠、仰蓮、方柱、覆蓮等構件層層叠建。幢頂為日月寶珠,雕刻精致,紋飾各異。基座為須彌座,***三層。底層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龍,生動威武;上層短柱四周鑿成小龕,龕內雕佛像。幢身刻佛經,左幢刻《大佛頂陀羅尼經》,右幢刻《大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經》,兩幢身均刻有建幢記,文字相同。

我們找到自以為最佳拍攝點,用手機拍下了經幢。這時才發覺老之將至,胴兒骨有點發軟,便找到周邊的饅頭山公園休息壹下。

這個公園雖小,也有些意思。公園小路依山勢蜿蜒曲折,有中式長廊上下重疊,花花草草的自然江南庭院設計得錯落有致。要不是有些大紅大綠的被褥拋在灌木上沐浴陽光,在鳳凰山中傳來的鳥鳴會讓眼前的景致宛若皇城後花園再現。

信步山道,在中式長廊邊發掘有壹處太湖石護欄,圍著壹個看不出究竟的石壘。雜草擋住了石壘中似木似石的大物件。花了壹番功夫,從物件上寸草不生斷定出大物件是石頭。它中間有兩個人工鑿出的大孔,估計是插梁柱之類的。於是乎,張冠李戴的想起壹個稍微沾點邊的故事。

吳越時,梵天寺還修建過壹座木塔,可是修到兩三層就晃動不止。工匠用瓦片鋪排在塔上,意欲用重物鎮壓,但晃動依然不止。沒有辦法,工匠求教杭州本地人喻皓。這喻皓是被歐陽修《歸田錄》裏稱為“國朝以來木工壹人而已”的,在木結構建造方面頗有的經驗,尤其擅長建築多層寶塔和樓閣。喻皓笑著授以逐層鋪板,用釘固定之法,果然塔身穩定了。

饅頭山說是要建南宋皇城遺址公園,可待追溯的故事肯定很多。妳行走其間,說不定就踩在早年萬歲爺走過的地方。無奈我們現在腳力有限,還想著家中的菜米油鹽,便把自己從吳越拉回到了2021年。

路上,我還是糾結壹件事:旅遊是否壹定要不遠萬裏,舍近求遠,不然就是壹只井底蛤蟆?我今天的不遠萬步,也收獲滿滿,何必壹定要去大洋彼岸學做臭豆腐呢?我良師益友姜青青先生致力在本土研究南宋歷史,頗有建樹,著作盛豐。我不也是井底周旋,感想連篇嗎?

姜青青先生是“陽春白雪”,我是“下裏巴人”,雖高下立見,然趣味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