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大眾眼中的公益

大眾眼中的公益

公益與媒體系列壹

公益界的朋友們,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兩句話,壹是說“我沒錢,做不了公益”;二是說“等我有了多少錢,我再做公益”。

這兩句話後折射的是同樣壹種觀點:公益是錢才能做的事。比如,只有象比爾蓋茨這樣富可傾國,才有資格談公益,成為巨富之後再從事公益才是發自內心真誠的事情。

這種觀點誤把金錢作為公益的唯壹評判標準和唯壹參與途徑,從事公益界的人士都能很輕易地指出它的失誤甚至荒謬的地方,也有很多現實例證可以說明公益的參與度與金錢無關,參與的真誠度與財富多少無關。

但是,即使公益人能夠輕松地舉證,我們還是不得不沮喪地面對現實:這種觀點幾乎無處不在,甚至我們的父母家人親朋好友都會以同樣的觀點阻止我們從事公益活動。有時,甚至是百口莫辯,無力抗爭。

那麽,這種觀點從何而來?公益在大眾眼中,究竟是什麽呢?相比嚴謹的公益定義,我們選用主題詞搜索的的方式直接面對事實,並通過不同的比較方法來探索造成事實的原因。

我們先通過百度和GOOGLE的網頁搜索,比較不同公益參與方式,可以發現:在主流的公益參與方式之中,大眾最熟悉的是捐款(表壹)。

從表中的搜索結果可看出,媒體在對捐款進行報道時,很少提及公益或慈善精神,但是捐款數額卻是報道中很重要壹部分。新浪新聞中有三分之壹的新聞報道捐款數額,而其中提及公益或慈善精神的不到千萬分之壹;新華網中,幾乎所有捐款新聞報道都與數額相關,在報道中提及捐款與公益精神關系的,不過是四千分之壹!顯然,大眾完全可以從媒體報道中做出基本的判斷,捐款行為中,捐款數額最重要!

對捐款數額的重視,突出體現在中國慈善榜(見表二)。下表節選自《福布斯》2004年度中國慈善榜,為突出說明問題,只節錄其中的部分排名和捐贈金額。很明顯,在這份榜單上,人們的日常點滴善舉沒有立足之地。慈善榜旗幟鮮明地以捐款數額作為慈善事業代表的評價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大眾甚至可以產生這樣的聯想:慈善榜是富人的專利,慈善是富人的特權。當這種聯想被媒體對慈善榜的宣傳強化時,又有多少人會想起,公益慈善本是人人有責的公民權利和義務呢?曾有組織過壹次公益活動,現場放的募捐箱最後募到了120元,得知這壹結果,馬上就有人不屑壹顧:“這麽少啊!以前有個活動現場募到了6千多元!”甚至有人置疑:“妳們的活動沒有企業家支持嗎?”壹個本來以人人力所能及自願參與公益為重要精神的活動,忽然之間因為代表富裕階層的企業家隱形、現場募款數額較少,幾乎都失去存在意義了!

大眾認知偏差,媒體的報道局限,使慈善捐款在公益活動中的作用被異化成為金錢公益,在部分人眼中變成“公益是錢才能做的事”。

由此反思公益界自身,大眾的認知偏差,媒體的報道局限,無不反映出大眾、媒體與公益界的鴻溝。下表所列的不同類型的公益活動,得到媒體廣泛關註,具有壹定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但在大眾熟知度上仍然有非常大的差異。比如,最為中國人民所熟悉的希望工程是“捐獻時間”傳播度的10多倍,是提倡公益旅遊的“多背壹公斤”的1000多倍!這種差異也意味著在人們的認知和接觸範圍內,可供選擇的公益活動和參與方式還非常少,在已得到媒體關註的公益活動之外,更有數以萬計的公益項目在悄悄的進行著。如果再考慮到這些看似龐大的傳播數據都是以網絡為基礎,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3日在北京發布了第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06年底,中國網民人數達1.37億,僅占人口總數的10.5%。大眾對公益的陌生、偏見甚至產生誤解也就不足為奇了。

要讓大眾對公益有更全面的了解,讓大眾獲得更多參與公益的途徑,壹是媒體承擔整合公益信息的任務。目前,公益中國、NPO資訊中心、MSN公益頻道、客齊集公益聯播等網絡公益媒體和公益信息欄目的出現,使公眾能更方便地獲得公益信息。但除了媒體自身發展之外,更重要的是公益組織和活動能夠更勇敢地站出來,走出去,與媒體互動交流合作,積極促成公益和大眾之間公開、透明、健康的直接對話。

大眾眼中的公益是什麽?期待能與公益界的同仁們壹起,創造更豐富多彩全面客觀真實反映公益的搜索結果。

歡迎交流:ownprettylif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