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旅遊學 何謂雷帕旅遊系統模型,請解釋它的基本含義

旅遊學 何謂雷帕旅遊系統模型,請解釋它的基本含義

從空間結構角度考察的旅遊系統模型中, Leiper1979年提出、1990年予以修正的模型的影響力較大。Leiper的模型包括旅遊者、旅遊業、客源地、旅遊通道和目的地等5個要素。在結構功能和空間結構兩個層面上討論旅遊系統。

在Leiper模型中,重點突出了客源地、目的地和旅遊通道3個空間要素,他把旅遊系統描述為由旅遊通道連接的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組合(見圖6)。旅遊客源地是旅遊者居住及旅行的始發地,而旅遊目的地是吸引旅遊者在此作短暫停留,進行觀光度假的地方,旅遊通道將客源地和目的地兩個區域連接起來,其不僅僅指那些能夠幫助旅遊者實現空間移動的物質載體,同時也包括壹些旅遊者可能參觀的地點(Cooper等,1998)。對照旅遊功能系統模型可以發現,旅遊通道同時也應該是壹條信息的通道。壹方面是市場需求信息從客源地流向目的地,另壹方面是具有促銷功能的目的地信息從目的地流向客源地。旅遊通道的特征和效率將影響和改變旅遊流的規模和方向(保繼剛,1992)。

Leiper同時也指出了旅遊系統中的另外兩個要素,旅遊者和旅遊業”。旅遊者是旅遊系統的主體,在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推拉作用下,旅遊者在空間上進行流動。旅遊業存在的意義在於通過其產品滿足旅遊者的旅遊需求。從Leiper的模型可以看到,旅遊業中的不同部門分布於客源地、目的地或旅遊通道等不同的空間,***同為旅遊壹個完整的旅遊產品。雖然,Leiper重視旅遊者和旅遊業的空間屬性,但是Leiper同樣也強調供給與需求間的關系。比如,他認為客源地的需求天生具有不穩定性、季節性和非理性等特點,另壹方面旅遊目的地的供給又是割裂的、剛性的,因此旅遊業是壹個在供求關系上充滿矛盾的產業(轉引自Cooper等,1998)。

在Leiper的模型中既可以看到旅遊功能系統模型的影子(供給與需求的相互關系),又可以發現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間關系。因此可以認為,Leiper對旅遊系統的分析是從兩個層面著手的。第壹個是結構功能層面,在這個層面上他同結構功能主義者壹樣也強調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系。第二個是空間層面,在這個層面裏,他強調客源地、目的地和旅遊通道等空間要素的關系。應該說,這兩個層面是有聯系的,後者(旅遊空間結構)正是前者(旅遊供求關系)的空間表現形式。

對旅遊系統研究的簡單評述及未來研究的展望

對旅遊系統研究的簡單評述

在功能結構分析中,Gunn2002年提出的旅遊功能系統模型是對旅遊系統認識的壹個飛躍。因為, Gunn的研究使我們認識到,供求關系是旅遊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吸引物、服務、交通等因素構成了旅遊系統的子系統——旅遊產業體系。Gunn明確地指出供給與需求間的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匹配關系是實現旅遊系統功能的基礎,而傳統認為的壹些旅遊固有的特點(如空間特點)都是非本質性的。這樣,對旅遊系統的分析關鍵就是對旅遊產品供給和需求的分析。同時也需要指出的是,Gunn作為壹個規劃學者,他的視角相對比較微觀,他考慮的僅僅是壹個特定旅遊目的地與市場的供求關系。但是在旅遊空間結構研究中,面對的決非僅僅是壹個旅遊目的地,而是壹個由無數個已有的和潛在的旅遊目的地組成的旅遊產業體系。

Leiper的主要貢獻是把旅遊功能系統投射到了地理空間上,他的模型對旅遊空間結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該模型深刻地揭示了旅遊空間結構的本質含義,為旅遊空間結構研究指明了方向,即任何有關於旅遊空間結構的問題最終都應歸結為對旅遊系統的研究;同時,Leiper的模型也為旅遊地理學研究提供了壹個基本的研究框架,如對旅遊空間相互作用的研究就可以在這個高度抽象的框架下進行;此外,Leiper的分析也表明了,在旅遊系統的研究中,空間距離的摩擦(旅行成本)是必須考慮的因素。當然,必須指出的是,Leiper的模型應該被看作旅遊空間結構模型或旅遊地理系統模型。在空間維度之外,Leiper的模型並沒有超越旅遊功能系統模型。

McKercher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他的旅遊混沌模型中,存在著大量的旅遊者和旅遊目的地。他進壹步指出旅遊系統是個由非線性關系主導的復雜系統,因此,在討論旅遊系統時規模經濟是不可忽視的。

McKercher把復雜系統的理論引入到了旅遊分析中,但他的概念模型顯然不能讓人滿意。他並沒有很好地揭示旅遊系統中非線性關系產生的原因。事實上,學術界對旅遊系統的復雜性分析僅僅處於壹個起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