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仁壽縣有哪些好玩的事?

仁壽縣有哪些好玩的事?

魁星閣位於仁壽縣城中心,屬於魁星街的壹段。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後毀於戰亂,同治二年(1863)重建。1988,古亭修繕,重現輝煌。魁星閣底座占地196平方米,底座寬度14米。由住友、亭子、保定三部分組成。高29米,四檐八面體尖木結構,藍灰色簡易瓦頂,維修後改為琉璃瓦。屋檐,瓜頭,弓撐等。都是精雕細刻。整個展館用了80根柱子,不同層次都有梯子,可以爬到頂上看全城。底層由八根檐柱、八根廊柱和八根金柱組成,其中,八根金柱貫穿亭身,框架每層向內縮進壹步至第四層,底層金柱成為檐柱,於是又設置了八根金柱,在檐的重力作用下發揮杠桿作用,使其稍稍離開地面,成為真武閣的“懸柱”建築。魁星閣原是封建社會建立文風標誌文明的建築。現已成為仁壽縣的壹大歷史景觀和不可多得的古建築。放眼望去,仁壽新老城的水池是人民的壹大勝景,令人心曠神怡,與遠處的“休閑長廊”遙相呼應,兩者相對,形成了縣城獨特的風景點。雙石牌坊位於仁壽縣城東南50多公裏的何家區中華鄉牌坊村。它在牌坊村小學東200米處,兩個廣場呈南北向,壹條南北向的石板大道貫穿其中。兩個廣場之間的距離為44.5米,根據地形由低到高分為1號廣場和2號廣場。1號廣場建於清光緒七年(1882)。是清朝為表彰許母親楊“夫死從命”,孝敬老人而建的孝心廣場。廣場高11.17米,寬7.16米,四柱三開間,開敞空間(寬度)2.52米,三檐歇山屋頂,拱形仿木結構,花瓶形方形屋頂。整個作坊由109塊石頭組成,還有90個小眾戲曲和民間故事雕像。雕雲8只,雕雀8只,石柱前後分開8個鎮門獸、獅子或大象,十分雄偉。兩邊各有兩對對聯,各有序。大梁上面的中間部分是突出的部分。在南方,九龍周圍雕刻的是“聖旨”,而在北方,騎龍盤的“精表”尤為獨特。2號廣場建於清光緒八年(1883)。是朝廷、徐木玉、老太君(壹號坊楊氏之姑)共同修建的孝心坊。廣場高12.53米,建築風格與壹號廣場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廣場頂部建有壹座寶塔,整個廣場由102塊石頭砌成。有* * * 65,438+066戲文、民間故事、花雕的龕(圖),很多都是鏤空的,兩個檐柱側面臥著的獅子正舉著鼓,八個鎮門動物全部馴服。與1號廣場相比,整個廣場顯得古樸典雅,宏偉大方。仁壽牛角寨大佛位於縣城北35公裏高家鎮營頭村牛角寨山上,龍泉山中段東緣,海拔760米。南北山相連,山重疊;平域在東,遠眺千裏。近觀營頭水庫,遠眺簡陽市三岔湖。村上古柏郁郁蔥蔥,崎嶇不平;村東側懸崖上雕有壹尊彌勒佛半身像,坐西向東,雙手合十,高15.85米,寬11米,完成於公元707年。樂山大佛是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仁壽大佛剛建成6年,由海通帶領的工匠雕刻而成。或許是他雕刻仁壽大佛的經歷,他遍訪各地,選定樂山理想的地址和石頭,然後放大圖案設計樂山大佛。兩尊佛像均為彌勒佛,外形清晰,面部豐滿,口微閉,眼微睜,月牙眉,慈眉善目,平視東方,神態安詳,發髻,線條流暢。對比現存的大佛,四川境內10米以上的大佛多達18尊,而且都是造型各異。只有仁壽大佛在工程布局和人物形態上與樂山大佛非常相似,只是仁壽大佛要小壹些。因此,文物專家壹致認為,它是中國最大也是唯壹壹座乳房大佛樂山大佛的藍圖之壹,被譽為“中國第壹乳房大佛”。大佛周圍有2480尊摩崖造像,龕位101,造像1519。有很多長相各異的人,或站或臥,或靜或動。有的彎著腿弓著腰,低頭聽對方說話;有些人拜倒在地上;有的穿著裙子和盔甲;壹些彎曲的臂帶;麻衣子舞蹈和音樂家演奏。雕像除了人物外,還包括器皿和動物。從各方面來看,它都是栩栩如生的。雕刻精美,刀法圓潤,線條流暢,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我國石雕藝術的瑰寶之壹。牛角寨牛角寨是兵家必爭之地,山中奇石各有其名:望鄉石、香爐石、潘海石、鴨子石、老奶奶石等等。《仁壽縣誌》載:“明末清初,張三赴蜀,建立成都大溪農民政權。大溪農民軍兩次攻占仁壽。崇禎十四年(1641),農民軍從蓬溪進入川南,兵分三路攻打重慶,殺死知縣劉三策。清順治元年(1644),張大軍長驅直入蜀,再次攻占仁壽城,殺死知縣顧純壹。相傳張攻仁壽前,做過壹個夢。壹位老人告訴他:“要攻靈州(仁壽),必須以牛角寨為營。”第二天,他去牛角寨觀察,那裏下著傾盆大雨,山洪暴發,山溪渡橋被淹。張涉水過河,被卷入漩渦。就在岸上的人驚恐萬分的時候,他帶著漩渦翻滾著,從對岸的小溪裏鉆了出來。上岸後,張在雨中匆匆前行,壹路跪拜,磕了360個頭,來到大佛閣,請方丈指點迷津。張帶領大軍到寨修築工事,準備糧草。特制的養馬槽和飲水罐,是士兵用來運水下山,供人和牲畜飲用的。陡峭的斜坡和狹窄的道路非常困難。奇跡般地,749年7月,山上湧出壹股清泉,免去了挑水之苦。如今春流不息,上萬人的廟會也能保證供應。張軍與士紳武裝激戰數月,最後知縣劉三策被殺。清順治元年,張又去牛角寨,只見他三年前跪拜故鄉的石袋上長出的草木像插在佛前的香燭。這壹次,他率軍直驅縣城,斬了知縣顧純壹。後來,人們把張思念家鄉的石袋命名為望鄉石。燒香祭拜的石頭叫香爐石。現在這裏的植被也如燭拱佛,四季常青;當年的馬槽和飲水罐還保存完好,供遊客觀賞。牛角寨的摩崖造像集儒、釋、道於壹體,是香火濃厚的宗教勝地。有碑文說:“唐天寶八年(749年)...三洞道士楊行軍,三洞女道士楊...* * *立三寶如龕。”相傳,在牛叫村附近的文公場長大的當代名人常東安、潘文華、石魯、馮建吳等都曾來此拜佛。潘文華兩次用錢裝修寺廟,點綴佛像。龍泉山腳下,如今,龍泉山腳下的萬畝枇杷碩果累累,四季常青。已成為當地特色品牌,被命名為“中國枇杷之鄉”。隨著宗教活動的恢復,仁人誌士紛紛捐款修復大佛閣,重修觀音堂、齋堂等。,並經有關部門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成為祭祀、觀光、休閑、避暑的好去處。黑龍潭旅遊風景區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距西南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成都64公裏,距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的樂山大屯、峨眉山83公裏,西距蘇三故裏眉山30公裏,是川西旅遊熱線中段的最佳位置。沿二級國道213成仁段、高速公路樂騁線、成渝線,仁壽、清水、鄭龍可從南、北、東、西四個方向直接進入倉儲區。水庫總庫容3.6億立方米,正常庫容3億立方米,庫區面積186.4平方公裏,湖面23.6平方公裏,南北長25公裏,東西寬13公裏,湖濱長310公裏。湖中有七峽七壩,15個島嶼,形成北、西、東、中四個景區。雄偉的大壩、滿溢的瀑布、龍巖古跡、盤龍綠島、報恩寺、八仙群島、三灣、雙燕湖光、青龍花木、山旺果園等十大景區40多處景觀。黑龍灘碧波萬頃,水天壹色,林海幽谷,湖岸環繞,鳥語歌舞,恍如夢境。秀美幽靜的湖光山色,雄偉壯麗的峨眉山風光,樂山三江匯流,形成了山、河、湖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