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富縣八景是什麽?

富縣八景是什麽?

富縣寶石寺銅鐘鑄造於唐代貞觀三年(公元629年),被譽為世界上第壹座古鐘。銅鐘重1500公斤。1956年8月6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陜西省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鐘原為寶石寺梵天鐘,後移至懸空樓報警。鐘高1.55m,旋鈕高15.5cm,表腰4.20m,口徑1.5m..大鐘的肩飾有蓮花,象征佛教的清凈世界。由幾何圖案和向日葵圖案組成的寬帶條紋將鐘體分為三部分。自上而下,上部兩側各投壹個飛人像,計三個飛人,有的飛人手捧碗,飄在空中;中間兩側各鑄壹只朱雀像,底部兩側各鑄壹只青龍,另壹側鑄318字正面銘文。寶石寺的銅鐘造型精美,圖案生動,美觀逼真,由鑄造工人制作勻稱,鐘聲洪亮深沈,譽滿數十裏。如此巨大的銅鐘,無論從鑄造工藝還是花紋裝飾,都充分體現了盛唐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為初唐佛教、書法、繪畫、鑄造技術的研究留下了珍貴的實物資料。第二景,塔巴山寺塔,位於扶余縣城西北50公裏的直羅鎮白山野。屬宋代建築,塔為十壹級八角樓閣式磚塔,塔高43.2米。每邊長3.7米,直徑9.1米,每個屋檐下部都有密集的磚拱。每層樓的外墻自下而上逐層匯聚,每層樓的外墻上均抽頭有窗和龕。塔龕裏擺放著造型精美的羅漢和天王雕像。塔壁上嵌有20個主題的方形雕刻。整座塔造型獨特,美觀挺拔,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景洪詩寺石窟屬於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陜西省富縣城西65公裏直羅鎮川子河北岸。有9個洞窟,3370多尊雕像。石窟最早開鑿於南北朝時期,歷經唐、宋、金、明、清等朝代的相繼修繕而成。主洞規模宏大,保存完好;主洞前有壹座磚木結構的三開間二層小樓(藏經樓)。洞穴高5.4米,寬10.3米,深10.7米,平面呈長方形。中央有基座,基座四角有洞頂方形石柱,雄偉壯觀。祭壇上有壹尊佛(釋迦牟尼)、兩尊菩薩(文殊菩薩、普賢)和兩個弟子(葉葉、阿難)。佛菩薩都坐在蓮花座上。佛像高度為1.86米,坐具高度為1.59米。佛盤發髻,大耳,右手附膝。他左手放在小腹前,穿著雙肩夾克,上身赤裸,穿著大裙子。眼睛微微閉著,壹副好看而莊嚴的身體非常邪惡而不可侵犯。第二弟子阿難高1.74米,葉佳高1.62米。他們分開在兩邊,雙手合十祈禱。它們溫柔恬靜,洞頂雕有“尼古美,香花供養”四個字,洞壁和四根柱子上有3270多尊浮雕(最大浮雕為1.5m)。有晉二年皇帝童(公元1141)、晉熙宗皇帝童(公元1142)和皇帝的雕像(公元607年)。這個石窟展示了中國不同時代的雕刻藝術,使其石窟具有獨特的風格。雕像在雕刻和構圖上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四根柱子和洞壁上雕刻的小佛像排列有序,遙相呼應,表情各異,浮雕自然流暢,各主像雕刻技法精湛,比例準確,衣線流暢舒適,質感豐富。洪詩寺石窟為研究中國歷史、宗教歷史,特別是雕塑藝術提供了大量的圖像資料,被譽為陜北四大石窟之壹。第四景八卦廟塔群八卦廟塔群位於富縣張家灣鄉八卦廟村北壹裏的壹個平臺上。相傳原八塔名為八卦寺。原寺已毀,現存磚塔三座,自北向南。北塔九層,平面八角形,殘高9.7米。塔的每壹層都鋪著磚,塔頂也鋪著磚。這座塔很堅固。中塔為磚亭,平面四邊形,八層,高約9米。沒有塔閘,塔是實心的。南塔為磚砌八角形,現有八層,無塔閘,總高約9.8米。塔的每壹層都用磚砌成,每壹層的角落和中間都有鬥拱裝飾,塔身堅固。整個塔群造型簡潔美觀,比例適中,風格古樸,是明代的建築風格。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五幕秦致說,秦始皇吞並六國,統壹中國後,除了其他功績外,還做了兩件舉世矚目的大事:壹是修建萬裏長城;二是修建了壹條類似於今天高速公路的道路——秦致路,在陜北俗稱“皇帝路”、“聖人路”。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是秦始皇命蒙恬督修的重要軍事要道。秦之道起於京都鹹陽軍事重地雲陽廣林宮(今淳化縣梁武帝村),北至縣城(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孟家灣村),穿越14縣城,700多公裏。道路最寬處約60米,壹般為20米。據《史記》記載:“從九原到甘泉,走了壹千八百裏才到達山谷。”“韓曙”說:“路有50英尺寬,樹有30英尺高。外為厚,藏於金椎,樹為松。”可見工程之艱巨,宏偉。拋開秦始皇對人民的不同情不談,秦直道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世界公路工程的奇跡,是中華民族的傑作之壹。秦致路貫穿陜北黃土高原,沿海拔1.600米的子午嶺東側向北。它穿越延安的黃陵、富縣、甘泉、誌丹四縣,然後向東北延伸,通往內蒙古包頭。經過2000年的風雨,大部分道路仍然保存完好。很多堅硬的路基上只有雜草,卻沒有樹木,尤其是甘泉縣方家河的秦致路遺跡。跨河的橋墩還在,夯土層很清晰。清朝嘉慶年間,文獻記載:“南有若甫、臨潼,北有慶陽,車馬絡繹不絕,冠之奔騰……”這說明秦致路的荒廢只是最近幾百年的事。如今,部分完整的秦致路已被列入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著西部大開發的熱潮,秦之道的考古、探險和觀光正成為延安旅遊的新熱點。第六景富縣開元寺塔第七景,原名羅馬,流傳於富縣交道高原壹帶。古戰場的退兵信號,也是士兵慶祝勝利的舞蹈。逢年過節,飛鑼壹般是40-60對,或者80-80對,跟著秧歌隊,壹村壹村走。隊員們穿著騎士的衣服,壹手拿著鑼,壹手拿著錘子。他們非常活躍。在場地表演時,秧歌隊圍成壹圈,飛鑼在中間表演。打有不同的形式,如“羊會”,即四個飛鑼手組成壹個方陣,跳舞,打鑼,搖頭,沿對角線向中間兩人壹組集合,然後飛鑼,再後退,再飛鑼,依次重復。再比如“五馬跑四角”等等。富縣的飛鑼集中在富縣交道鎮。壹般以20人為壹組,分為廣場表演和街頭表演,規模可達200人以上。第八景熏畫剪紙富縣熏畫源於富縣民間裝飾工藝品——碗架雲子。碗架壹般是豎著的,有三層,是延安南部農村存放米、面缸、餐具的壹種家具,類似於現在的廚櫃。煙熏畫是農村婦女為了裝飾房屋,美化生活,將作品貼在碗架上的壹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做熏畫時,先做構圖,再剪外觀。根據設計要求,外觀要平鋪在白紙或彩紙上,用清水水霧浸濕,再用松枝、樺樹皮或煤油燈反復熏燙。當紙張被黑煙完全熏黑時,應輕輕揭開外表,呈現出清晰對比鮮明的畫面。熏畫古樸蒼勁,結構嚴謹,技法簡練,主次分明,虛實相映,形象誇張,主題鮮明。與富縣的剪紙佛珠相連,為富縣贏得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逢年過節,當地婦女聚在壹起,畫畫、剪、熏,家家戶戶的墻上、碗架上都掛滿了熏畫,五顏六色,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