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看完有保國寺寫壹篇作文。

看完有保國寺寫壹篇作文。

1.國保寺的構圖怎麽寫國保寺位於寧波市江北區唐紅鎮北部靈山的腹部,距市區15公裏,已有970多年的歷史。

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建築組成,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0.6萬平方米。國保寺遠近聞名,其精湛的建築技術令人驚嘆。

國保寺最初由山門和天王堂等建築組成。現存的大雄寶殿(或稱無量殿)重建於北宋第六年(1013年)。是江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木結構建築。

它的結構獨特而宏偉。清康熙二十三年,在其周圍修建重檐,成為重檐歇山頂的形式。

國保廟的正殿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正殿平面的主要特點是深度大於寬度,呈垂直長方形,這在當代佛寺建築中極為罕見。

整個大廳的整體結構采用了拱門之間的巧妙連接和精密的榫卯技術,建築的各個部件沒有壹顆釘子就牢固地結合在壹起,支撐著整個大廳屋頂50多噸的重量。在正殿前槽的天花板上,巧妙地布置了三個空心沈箱,與整體結構有機地連接在壹起,而正殿的梁架上布滿了天花板和沈箱,下面不容易看到,所以被稱為“無梁殿”。

除了獨特的建築風格,五糧店還神奇的是蟲不吃,鳥不進,蜘蛛不織網,灰塵上不了梁。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保寺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為江南保留了最完美的北宋木結構。唐僖宗賜匾護國,故名“國保廟”。

寺內建築有天王殿、大殿、方丈殿、東西廂房、鐘樓、鼓樓、藏經樓等。大廳宏偉,有三個開間的寬度和深度,以及壹個垂直的矩形平面。

前槽巧配三個鏤空藻井,整齊別致,難得壹見。藻井低,佛像空間高,形成鮮明對比。

大廳由榫頭和榫眼支撐,厚重而簡單。佛座後面,有制作石佛的記載。

天王廟的主體建築有五個開間,重檐歇山頂。之後便是凈土池,南宋時建於紹興。水池上方刻著“壹藍含空”的字樣。

國保寺的建築大多是清代的。1983年搬入明代三大殿,1984年搬入唐代兩座經典建築。現在國保寺已成為唐、宋、明、清、民國各個時期的木構建築群。

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五座建築依序排列在中軸線上,東西軸線為鐘樓、鼓樓、客堂等附屬建築。

2.壹篇300字的作文,關於去礦坑場的旅行。坑院子也叫天井院子,坑院子。當地人稱之為“天井院子”、“地下坑”、“地下窯”。它是古代人穴居方式的遺產,在中國北方被稱為“地下四合院”。據說它有大約4000年的歷史。

坑房分布在陜西陜縣、河南三門峽、山西運城、甘肅慶陽、隴東、陜西部分地區。其中,河南三門峽保存完好,尤其是陜西董藩塬、張村塬、張邊塬三大高原平原,至今仍有不少村民居住在坑院內。

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個天井。現存最早的有人居住的院落,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居住了六代以上。保存完好的村落有張村高原的馬寨、廟上村等。

坑院,又稱天井窯院,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窯洞。據專家考證,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當地人民勤勞、智慧和創新精神的歷史見證。

坑院是了解黃土高原民俗的壹大景觀,是中國最具特色的鄉土建築之壹,是研究人類原始“窯洞”進化史的實物見證,是中華文明長河中歷史傳承的精彩篇章。這種奇特的住宅形式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獨壹無二的。

∞陜縣位於黃土高原的邊緣,是陜西在西周時期被分割的地方。所轄的張村塬、張邊塬、董藩塬四周陡峭,頂部平坦,土質堅硬,地下水位深。這種獨特的地理條件,加上幹旱少雨的氣候,是坑場出現並延續千年的主要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陜縣有100多個坑場村,分布在全縣6個鄉鎮,有近10000個坑場。現存最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歷史,已經住了六代。

這是陜西縣廟上村,位於河南省西部。村民們住在坑內的四合院裏,繁衍生息,享受著安靜的“地下生活”。在住建部公布的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中,位於陜縣西張村鎮的廟上村榜上有名,也是河南省16入圍村落之壹。

這些建築大多建於清末民初,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現有的73座建築中,有53座保存完好,20座已經翻新,呈現出新的面貌。

建成後的坑場呈長方形、正方形,邊長12-15米,深度6-7米。院子四壁上挖有10-12個窯洞,高約3米,深8-12米,寬約4米,2米以下有窯洞。

3.遊寶輪寺寶塔作文500字寶輪寺寶塔高約20米,全部由青磚砌成。* * *共十壹層,正方形結構,每層四角向外傾斜。每個角上都掛著壹串銅鈴,吹著壹把春風,悅耳的* * *聲響起,似乎在向我講述它神奇的歷史。

爺爺告訴我,如果妳用壹塊石頭打它南面十幾米的另壹塊石頭,就會聽到魔蟾的聲音。所以寶輪寺塔又叫蟾塔,是古代四大呼應建築之壹。聽了爺爺的話,我趕緊跑到塔的南邊,撿起兩塊石頭,狠狠的砸向對方。果然,我聽到塔上傳來“嘎嘎”的叫聲,真的像是癩蛤蟆在歡快地叫。

神奇的寶輪寺寶塔,勤勞智慧的人民留下的偉大傑作。我愛妳,雄偉的寶輪寺塔。

4.晉中博物館之旅600字參考作文:

7: 30,我們在文澤路地鐵站見面,在武林廣場坐,換乘348路公共汽車,在梁博站下車,再往前走壹點。壹到博物館門口,壹塊巨大的、凹凸不平的石頭出現在我的眼前,上面刻著“良渚博物館”五個金色的字。石頭旁邊有壹條小溪。小溪裏的水真的很冷。我用手托著清涼的溪水,把它潑在我的臉上。突然,我的臉涼了,給妳帶來了壹個清爽的秋天。小溪裏長滿了綠色的荷葉和許多荷葉。我們情不自禁地合影留念,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大家來到第壹展廳——尋找真理。我看到了古代良渚人使用的各種陶器,也了解了良渚文化第壹發現者石的情況。

隨後,我們壹路跟隨講解員,進入了第二展廳——良渚古國,這裏到處都是雕像,展示著良渚人的日常生活:有的冒著雨耕種土地,有的在捕魚,有的在織布,有的在制陶。這裏生動再現了良渚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展示了5000年前良渚古國的輝煌與輝煌...這些場景向我們展示了良渚人的智慧,他們已經有了手工藝品和分工。

然後,我們來到了第三個展廳——良渚文明。這裏有各種各樣的玉器,有些還刻有神秘的符號。長廊的墻壁上刻著玉琮、玉琮、玉璧的形象。我們還看到壹個頭上戴著羽毛,坐在野獸身上的人。解說員說那是壹只神羊,良渚人以頭上羽毛的數量來區分自己的地位。後來,我們還看到了玉蛙、玉龜、玉魚、玉梳背、玉神頭像,以及從遺址中發掘出的叢、碧、嶽等精美展品,也知道了窮人墓、貴族墓和墳墓的區別。

時間過得很快,我們已經結束了我們的訪問。我今天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我在玩的同時學習知識。我感受到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我和同學們上了車,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5.500字(寫遊記)關於趙高官的作文五壹節到了。因為家裏沒事幹,爸爸決定帶我去爬黃山,最難忘的是爬天都峰。

站在蓮花峰上俯瞰蓮花峰,哇!很多人上樓梯,有兩條路,壹條是桃花路,壹條是官路。走官路可以升官發財,走桃花路可以帶來好運。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桃花路,但是父親說走官路,因為桃花路太危險了,路幾乎是垂直的,而我的理由是不能總想著升官發財,要想著廣大群眾的利益。於是我和父親爭論,後來父親終於同意了我,因為大家都走了桃花路。

在山腳下,我以為走桃花路不難,但是壹上去,我就改變了主意,因為我沒想到路壹下子變寬了,而且我剛才用手也摸不到護欄,只好壹手扶著欄桿,壹手扶著石梯。往下看,說不出的可怕。如果壹個人摔倒了,那就不是死亡,也許會有幾個人受傷。我越往欄桿上爬,就越往上爬。我的手又能摸到石壁了,大概爬了二十多級臺階,然後我爬到了山頂。

爬到山頂,雲娃娃也被風婆婆趕了過去。過了壹會兒,我看不到下面的人了。我全身出了壹身冷汗。我想:如果我從上面掉下來,我肯定會被摔得粉碎。我害怕了,父親知道了,說:“妳上桃花路的時候那麽勇敢,到了山上就變成膽小鬼了!”“我壹聽這話,心裏的恐懼頓時飛出了雲層。

這次巔峰之旅讓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因為半途而廢不會有任何結果,我也厭倦了自己,也就意味著我白辛苦了!

語言平淡,細節不當,中心不突出。

6.旅遊博帶機作文350旅遊鎮平博帶機

位於南陽市鎮平縣城北13公裏的興化山東麓,是壹座歷史悠久、建築古樸、環境幽靜、風景秀麗的古剎。

它背對著小溪和興化山。因全山廣泛種植杏樹,故名“杏花山”。山腳下到處都是桃樹和梨樹。每年春夏三月,桃、杏、梨爭奇鬥艷,芳香四溢。當春花的帷幕褪去,滿山遍野鋪滿了燦爛的鮮花,因此有“杏花鋪錦緞”的美譽,被譽為“鎮平八景”之冠站在興化山頂向下望去,博帶雞以其古樸典雅的風格躍入遊客的視線。相傳,在唐高宗永輝年間,壹位被稱為菩提祖師的和尚在這裏建了這座菩提祖師殿。壹千多年來,它以宏偉的建築和精湛的藝術展現在現代遊客面前,歷經沈浮的博代基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修繕,以嶄新的姿態吸引了眾多遊客。

沿著盤旋而上的公路,來到竹海茫茫的菩提崖,踏上四十九級石階。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廟門上耀眼的三個大字“博代基”。廟門南面是壹座鼓樓,但上面的大鼓不見了。鼓去哪了?傳說是被風卷走的。寺門以北是壹座鐘樓,鐘樓上懸掛著壹座明嘉靖年間鑄造的古鐘,重1000多斤。鐘樓上的鐘似乎還在回蕩著顫動的聲音。穿過月牙橋,踏入廟門,左轉,妳會看到壹口井。水清澈見底,冬暖夏涼,清爽可口。更吸引人的是井邊的三棵參天柏樹,直桿綠葉,極為壯觀。柏樹旁有壹棵高大的柳樹和壹塊含磷的巨石。巨石上有的地方像猴頭,有的地方像奔馬,形狀各異。就在寺廟大門的西邊是彌勒佛大廳。寺門上的對聯“笑以善心,面以微笑,世間可笑之人,能容忍世間難以容忍之事”教了人很多道理。

推開門,只見殿中央有壹尊佛像,是彌勒佛。只見他坐在蓮花寶座上,赤裸著胸膛,瞇著眼睛,張著嘴,左手輕撫著自己的大肚子,右手滾動著佛珠,滿臉笑容。在他的周圍是四個天王,有的大眼瞪小眼,有的端坐不動,直勾勾地向上看,個個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從彌勒佛殿出來,沿著石階,有壹個長方形的小院,正中有壹個香爐。在陽光的照射下,紫色的煙霧升起。香爐背面有壹塊方形石板,名為“融雪石”。據說即使是下雪的冬天,別的地方也是壹片茫茫白雪,但是融雪上卻沒有壹朵雪花,很有意思。院子北面有壹棵玉蘭樹。院子的西北角躺著壹只石龜,它昂著頭,咧著嘴笑,好像在慢慢爬行。香爐正面西側是大雄寶殿。當妳踏入門檻時,妳可以看到所有的菩薩都安詳地坐著,表情和諧,眼睛明亮,仿佛在接受所有人的崇拜,從而給予他們幸運和幸福。出了大雄寶殿,左轉拐進地藏菩薩殿。只見地藏菩薩騎在獅子上,身披袈裟,手持如意珠,含笑望著大家。大雄寶殿後面是藏經閣,裏面收藏了很多經書和經典。

望著藏經閣的屋檐,壹件件精美的木雕浮現在眼前,令人大開眼界。走出寺廟,我們會發現右邊是龍山溝,左邊是虎山溝。山勢雄偉,樹木蔥郁。老虎崖下有壹塊豐富的“水繡石”。遊客可以拿起壹片稍微裝飾壹下,然後放在盆裏做成盆景,既可以美化房間,也可以作為參觀寺廟的紀念品。據導遊介紹,以前寺前山腳下的塔灣有30多座各種類型的磚塔和石塔。他們的建築藝術很巧妙。可惜現在看不到了。博代吉對佛教歷史的研究和建築藝術的探討具有重要價值,現已成為鎮平縣著名的旅遊景點。

不是春秋兩季,遊客絡繹不絕,很多文人墨客都在這裏留下了詩詞歌賦!這就是博代基——南陽盆地的壹顆明珠。雖然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風雨雨,但依然英姿挺拔。

7.《訪坑院》作文250字雲岡石窟(570字)

我和父母去了山西省太原市的雲岡石窟。途中導遊告訴我們:“中國有三大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我們要去的雲岡石窟。雲岡石窟已被評為世界遺產之壹。”我們都很好奇,所以希望快點看到。

當我下車時,我看到山邊有許多洞穴。導遊說:“這不是山洞,是雲岡石窟。”導遊帶我們去了第五個石窟。她邊走邊說:“這些石窟是依山而挖,坐北朝南,東西挖了45個洞窟,附小窟207個,佛像56544尊。

第五窟佛像高17米。據說是釋迦牟尼佛(其實我也不懂),佛教創始人。我擡頭壹看,驚呆了。它是如此之高。我擡起頭,才看到他正坐在壹個盤子裏,很和藹,面帶微笑。有兩尊佛站在他左右的手底下,專門牽著他的手,衣服的顏色是65433。導遊說:“他的鼻子有2米長,”我心想:“哇,真誇張!”

我們來到第六窟,這裏雕刻著釋迦牟尼佛的傳奇壹生,從出生到成長——離家——出家——出家——成佛。每壹個畫面都很真實,我心想過去的人真的很苦!

我下車後,看到山坡上有許多洞穴,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我心想過去的人真的很苦。雲岡石窟被評為世界遺產之壹!導遊說,太誇張了。妳身上衣服的顏色是1。雲岡石窟(570字)千百年來依然很亮。

我和父母去了山西省太原市的雲岡石窟。最小的也就2 cm,而且我們要去雲岡石窟!"

第五窟的佛像是最高的17米:“哇,最高的佛像是17米,可是雲岡石窟,從東到西挖了45個洞窟。”我們都很好奇!

我們去參觀了第七處,能夠雕刻出這麽精美的佛像。我們笑得很開心。甘肅敦煌莫高窟:“中國有三大窟,那麽大,那麽高。這些窯洞都是北魏時候建的,他坐在壹個盤子上。真是壹派景象。”我心想,附207個小洞窟,他的左右手下立著兩尊佛,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導遊帶我們去了。有565,438+00,000多尊佛像。感覺以前的工匠真的是藝術大師,釋迦牟尼佛的傳奇壹生都刻在他們身上。她邊走邊說,她很震驚。我擡頭說:“這些石窟都是山裏挖的,有十幾個石窟,10。導遊說!最後,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我想我長大了還會再來的。聽說是釋迦牟尼佛(其實我也不懂)。我希望很快看到它。擡頭才能看到每壹張圖都很真實,很親切,8!"

我們去了第六窟,9,特意牽著他的手:“他的鼻子有2米長,從出生到成長——離家——出家——成道——成佛:”這不是山洞,壹路上導遊跟我們說真的是災難。他是佛教的創始人,面朝南。

過年前幾天,我和表哥爬了我家附近壹座海拔800米左右的山。這對我來說是壹個巨大的挑戰。

今天下午,我們從家裏出發,走到山腳下,才停下來坐下來休息。

我開始向上爬。壹開始我速度比較快,但是壹下子就離他們很遠了,於是我坐下來休息了壹下。幾分鐘後,他們跟著我。因為休息時間太少,所以還是有點累。走了幾十分鐘,我落伍了。於是,我又鼓起勇氣,追上了他們。到了涼亭,我累得氣喘籲籲,雙腳仿佛負重千斤。我真的走不動了,但我以為只要堅持就會到達,於是我又開始動腿了。最後,經過我的努力,我爬上了涼亭。涼亭上的風真的很大,吹起來真的很舒服。到了亭子,還要去山頂的寺廟。但是,距離山頂還有很長的路,我不想走,但又不能半途而廢。於是,我又開始動腳了。不知道過了多久。我終於到了。山頂真的很酷。我真想對著地球大喊。我們拜佛的時候,我準備下山。當然,下山比上山快,也比上山容易。

到了山腳下,有點戀戀不舍。

9.逛鎮江的金山寺,感覺金山以美聞名,最著名的景點就是金山寺。據金“山上有佛寺,始建於”,即公元323年至325年原名澤心寺;在唐代,它被稱為金山寺,因為它是第壹座贏得黃金的山。在宋真宗大赦年期間,皇帝在金山寺夢遊,並被命名為龍遊寺。康熙南巡清朝時,賜名江天寺。公元505年,南朝被囚四年,命高僧寶知、遊在金山舉行盛大的水陸法會。成為佛教在中國舉辦的水陸法會的開端。金山寺也是聞名天下的。金山寺因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歷代都比較重視。唐代武則天的侄子靈探和宰相裴秀的兒子法海出家後都成為了金山寺的住持。宋神宗把朝鮮的金碗送給金山住持,扮作佛印。明朝時,車失大師被任命為金山方丈,他開了壹個教堂,供幾千人講戒,皇帝給他壹件法袍。清代康熙帝、乾隆皇帝多次親臨金山寺,題詩獻藏經珍品。今天,金山寺仍然珍藏著最著名的文物“金山四寶”:蘇東坡的玉帶、諸葛亮的戰鼓、文徵明的《金山與周鼎圖》。

金山寺建在山上。從山下到山頂,殿堂與建築相鄰,臺階層疊,長廊蜿蜒,梯田相連,形成了壹個優美精致的古建築群:慈壽塔、江天閣聳立山頂,劉玉閣、觀音閣環繞山頂,奇峰閣、妙高臺、冷嘎梯田連接山腰,天王殿、藏經樓、紫竹林等。通過曲廊、飛檐、石階的有機連接,形成樓上有樓、樓外有亭、亭中有閣的精致建築,將整座山包裹得密密麻麻。遠遠望去金山寺,只能看到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築和巍峨的慈壽塔,卻看不到山的原貌。因為金山寺的名字,成為了壹個蓬勃發展的建築流派。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承德避暑山莊的“鹹天”,揚州瘦西湖的“小金山”,都借鑒了這種“山包寺”、“塔高”

車到金山,紅瓦黃墻,寺塔都隱在淡淡的江南煙靄中。沿著主幹道走到盡頭,四個大字“江天寺”出現在眼前。新建的大雄寶殿既保持了佛教寺廟的建築特色,又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依山重檐,椽拱飛檐,雕梁畫棟,堅固莊嚴。內外精美的繪畫把大廳的內外裝飾得金碧輝煌。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三尊大佛,儀態安詳地坐在中間的蓮花座上。兩邊是十八羅漢,表情各異,栩栩如生。大佛背後是壹座巨大的島嶼雕像,其中十尊佛、菩薩和護法若隱若現。海面上有十八尊佛像,島上觀音為龍頭,吉祥、龍女站在兩側,塑像莊嚴肅穆。大廳正中懸掛著趙樸初先生題寫的金字匾。寺內還有天王廟、加拉帕戈斯廟、祖廟、華藏樓、鎮江樓、觀瀾堂、永安堂、海月樓等其他大殿,但最引人註目的是金山山頂的慈壽塔。

慈壽塔始建於南朝齊梁時期。原來是兩座寶塔,南北向,後來倒塌了。壹座八角形的七層塔樓建在宋哲宗的傅園。明朝隆慶三年(1569),很明顯是法師重修。現存塔建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磚體木檐,似亭,七層八面。每壹層四面都有門,每壹層都有走廊和欄桿可以俯瞰。王安石在《金山》壹詩中形象地描述了登塔的感受:

樓房的枕上有幾層石頭,四面墻上的窗戶都是迎風的;

突然我看見鳥兒在地上飛。我在半空中驚呆了。

它盤旋著上了樓梯,只有當它到達最高的樓層時,它才氣喘籲籲地停下來,環顧四周。那真是如詩如畫:東邊的焦山像壹塊碧玉漂浮在河上,南邊的長山郁郁蔥蔥,西邊的魚塘波光粼粼。北方的瓜州古渡在煙霧中若隱若現。頭頂是蔚藍的天空,偶爾有幾朵白雲飄過,像蒙著面紗的霧;腳下是金山寺密密麻麻的層層亭臺樓閣,其規模和氣勢在國內都是罕見的。也是廟裏香煙繚繞,佛音入耳。壹尊虔誠的佛的場景,不僅祥和,而且安寧。不遠處,長江波濤滾滾,經久不息的濤聲,似乎是白蛇在泛濫金山余怒。

如此壯麗的景觀,吸引了無數的詩人和作家競相創作。從皇帝、將軍到穿白衣的人,都以看金山美景為樂。唐代詩人胡璋、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大詩人蘇東坡都曾多次遊覽金山,留下了許多詩篇,為人們傳唱千古。王安石對世事滄桑感觸頗深,有壹首名為《提金山寺》的詩:

天高海闊,壹船向西登;

《丹樓碧閣》講的都是時事,只不過從山林到古今。

同時,大詩人蘇東坡也寫了壹首關於金山寺詩風的詩,描寫了金山寺迷人的景色:

潮起潮落暗波雪山,蒲元漁舟月。

橋至寺門松徑小,檻明如石波泉眼。

樹是綠色的,河是黎明;朦朧的,彩霞,晴朗的夜晚。

遙望,雲接水,碧峰千鷗。

詩歌是文體的,所以妳可以自然地倒著讀:

明月為漁舟,漁為濮院,山川雪浪隨潮暗。

清波石燕泉為檻,小路松門寺對橋。

晴天,晚霞紅,小天江的樹綠。

輕鷗數千峰,水遇雲煙,東張西望。

無論倒著讀還是倒著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都是迷人的美景,有奇怪的詩句,更有奇怪的風景。

10.從德勝門到延慶南菜園只有壹個小時的車程。下車後,很多出租車司機在那裏等妳。妳可以坐920路公交車,下車就是3公裏。我們石景山區幾個人合乘壹輛車,每人5塊錢去山腳。石景山那些人好像很聰明,沒看到售票處就不付錢。他們真的很難在7: 30到達延慶。我們可以在車上談論參觀古雅居洞穴。

古崖居石窟位於延慶縣城西約20公裏的張山營鎮東門營村北的峽谷中。

這是古代人在陡峭的懸崖上建造的住所。在峽谷中壹條不到10米寬的山溝兩側,離谷底近65438+萬平方米的陡峭花崗巖石壁上布滿了手工雕刻的大小不壹的石室。

古崖居洞穴中形成的自然村落,根據發掘的石室位置,可分為前區和後區。前溝南、北、東三坡共發掘石室91間。後溝東坡刻有26間石室;* * * 117有石室。這些石室的開口相鄰,位置錯落有序。石室壹般為長方形或正方形,高1.8m,多為壹明兩暗的三套房。所有石室以樓層形式分布,樓層間有石箍筋、石梯、棧橋。

古崖居洞穴中有許多人類存在的痕跡,如門、窗、壁櫥、燈臺、石炕、煙道、石竈、馬槽等。有炕的石屋是客廳,炕寬得夠兩個人用。有帶馬槽的馬廄,壹般能容納四五匹馬。其中最值得壹看的是被當地人稱為“官堂子”的大洞穴,建造得相當精巧,位於最高處。寬敞的大廳裏,四根精心雕刻的石柱支撐著天花板,中間有壹張寬大的石床,上面放著石桌和長凳,估計是領導的住所。

古崖居石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崖居遺址。至於它的發掘日期、用途和歷史背景,有的研究者認為是古代士兵駐紮的地方,有的則判斷為江湖亡命之徒的藏身之地。至今沒有定論。

門、窗、壁櫥、燈臺、石炕、煙道、石竈、馬槽。有炕的石屋是客廳,炕寬得夠兩個人用。有帶馬槽的馬廄,壹般能容納四五匹馬。這些洞穴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的。有單間、套房、三套房;有的上下相連,有的左右相連;最大的20多平米,最小的只有3-4平米。洞內高度壹般為1.5-1.8米,深度為1-6米。每個洞內都有石門、石窗、石炕、石竈、馬槽、壁式廚房、透氣孔、排煙口、柱廊等。有內外衣帽間,甚至還有上下相連的復式結構。它建造得相當精致,位於最高的地方。寬敞的大廳裏,四根精心雕刻的石柱支撐著天花板,中間放著壹張大石床,上面放著石桌和長凳。不用說,這是酋長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