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雍和宮的起源

雍和宮的起源

雍和宮的原址是明朝太監的官邸。康熙三十三年(1694),初建為秦永宮。雍正即位後,壹半改為黃教上院,另壹半作為宮殿,用火燒。所以雍正三年(1725),上院改為宮殿,稱為“雍和宮”。

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停於此,宮殿各大殿的綠琉璃瓦換成了黃琉璃瓦。

乾隆九年(1744),雍和宮改建為正式的藏傳佛教寺院,成為清政府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

解放後,政府在1950、1952、1979進行了全面修繕,並在1961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對外開放。

1957 10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公布了北京市第壹批39處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雍和宮。

1961年3月,雍和宮被國務院列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擴展數據?

就行政管理而言,清朝在當時的雍和宮有壹個非常高的管理機構,即“中正殿管理喇嘛誦經處”,是清朝管理全國蒙藏事務的最高直屬機構,官員稱之為“雍和宮事務大臣”,只有壹個,通常從王公中選拔。其下有“雍和宮東院務大臣”,人數不定,壹般從王公和壹、二等文武官員中選拔。

當時清政府在永和宮設置了“文案室”、“壇室”、“樓室”三個房間。他們負責管理雍和宮的通信、僧人誦經、佛像創作等。其中,“復印室”下設筆糊(秘書)和蘇拉筆糊(副秘書),負責公文交換的具體工作;“壇室”下有副都督、首席太監、太監喇嘛,由喇嘛負責誦經;事實上,該建築是清代雍和宮中壹座頗具規模的制造佛像的工廠。

除了負責人,工廠裏還有40名工人。這些工人分為九組,分別從事銅金、鍍金、鑄銅、玉雕、牙雕、彩繪、裝金、彩繡、繅絲等不同種類佛像的制作。清朝的八旗軍隊負責雍和宮的安全。

百度百科-雍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