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潿洲島簡介及詳細信息

潿洲島簡介及詳細信息

歷史沿革潿洲島漢代屬合浦縣,唐初屬雷州神川巡檢司。由於宋元邊界不變,元三十壹年(公元1294年)在濉溪縣,即潿洲島設立潿洲檢司。

潿洲島在明初仍屬解州府。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巡檢司遷至雷州濉溪蠶村,負責海防,鎮守珍珠池。

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從雷州移民到島上耕種。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遊擊部遷至連州合浦縣永安駐地。從此,濰州壹直處於雷、連軍政雙重管轄之下。

清康熙元年至嘉慶十壹年(公元1692-1806年),威州居民三次被迫內遷,駐島行政機構被取消,但仍有少數“寮民”在此居住。軍管由徐聞縣海安營遊擊隊、雷州、連州合浦縣龍門公會負責,每年兩班巡邏。

鹹豐末年(公元1860年),400名大陸人為了躲避戰亂,不顧艱險和政府的禁令,來到島上定居。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鑒於島上當地民房已成事實,政府重開島禁,將雷連的船夫和遊客遷到島上。至此,這座被遺棄了數百年的島嶼又復活了。當時,法國天主教勢力趁機在唐生村建立了壹個教堂,隨後又在城仔和斜陽島各建了壹個,這是秦前地區最早的天主教基地。

光緒後20多年,蔚州從雷州正式劃歸合浦縣管轄,劃歸蔚州巡檢司。軍事機構隸屬於龍門協會永安營。

宣彤初屬合浦縣靜海集團,並在島上設立“公局”民政機構。

民國初至1931,屬合浦靜海集團,合浦第二自治區。

從1936到1949,先後隸屬合浦縣第二行政區、第五行政區、第三行政區管轄的鎮。

從1938年9月13日起,潿洲島在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統治下淪陷了七年。在此期間,該島成為日本侵略者威脅入侵華南大後方的海空軍基地。

1945、18年6月,潿洲島人民揭竿而起,殲滅殘匪,潿洲島收復,歸縣領導的鄉制。

1950年3月6日,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威州,初步在合浦縣建立鄉民,直隸。同年8月起,歸北海鎮人民管轄。

1953年設立第三區,分為惠東、未夕、渭北、南灣四個鄉鎮。

1959變更為威州公社。

地理位置潿洲島位於北部灣中部,北與廣西北海市接壤,東接雷州半島,東南與斜陽島、南與海南島隔海相望,西與越南接壤。經緯度範圍為北緯20° 54 '-21° 10 ',東經109° 00-109° 15 ',總面積24.74平方公裏。

地質地貌潿洲島位於廣西沿海大陸架。3億年前這裏曾是汪洋大海,2.85億年前就有陸地了。直到5000萬年前的早第三紀,還處於幹熱的大陸性氣候。直到2500萬年,北部灣地區才開始大規模下沈,形成淺海大陸架。到了300萬年,北部灣北部的海水逐漸退去。直到90萬年前,潿洲島再次成為陸地,呈現風化侵蝕狀態。氣候仍然溫暖濕潤,偶爾會有幹旱。90萬年後的中更新世早期,潿洲島再次處於海平面以下,直到23萬年後的晚更新世晚期,潿洲島才完全浮出海面,呈現出現在的樣子。在250萬年到7000年之間,潿洲島地區至少發生過4次基本的火山噴發,形成了現在島上的主要地層。在此期間,潿洲島發生過多次海洋風暴、地震和海嘯,平時海水與海岸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今天潿洲島豐富多彩的海洋侵蝕、海洋堆積和海灘地貌。

潿洲島大致呈圓形,東西寬約6公裏,南北長6.5公裏。從地質條件來看,潿洲島是壹個玄武巖臺地,表面略有起伏,覆蓋著壹層厚厚的紫色玄武巖風化。該島地勢南高北低,島東、西海拔最高,均在海拔75米左右,並逐漸向北傾斜,直至北部北港村海拔降至20米左右,再逐漸過渡為平坦寬闊的沙灘,地貌類型較為簡單。

潿洲島南半部以海蝕地貌為主,海相崖、洞、臺、柱均發育良好。北半部以海洋地貌為主,包括沙堤、胡璇、海灘和礁灘。在海蝕地貌中,南灣海岸是典型的。南灣原本是壹個火山窪地,南面有壹個斷裂,被海水淹沒形成壹個被火山沈積巖包圍的海灣。在波浪和潮汐的相互侵蝕下,潮間帶附近的巖石首先被破壞,然後形成了呈層狀分布的海蝕洞,而洞穴上部的巖石失去支撐後沿垂直節理斷裂或崩塌,從而形成陡峭的海崖。東西方之間近5公裏長的海灣就覆蓋著這樣的海崖,高30-50米,坡度大於75°。

海蝕臺地,中國最年輕火山,有完整的巖漿氣泡,由於懸崖的不斷後退,在懸崖腳下保留了下來的天然臺地。南灣東側竹仔嶺腳下的海蝕臺不僅平坦,在其臺面上還經常可以發現* * *形成的許多火山彈和撞擊坑。每當桌上的火山彈被沖走的時候,海浪就會帶著碎屑,繼續磨蝕那些坑坑窪窪,使之形成大大小小的桶狀凹坑。壹些堅硬的巖柱有時殘留在海蝕平臺上,稱為海蝕柱。竹子嶺是壹個巨大的海柱,高35米,寬不足30米,但長約100米。

潿洲島海灘主要為寬闊平坦的沙灘,壹般寬150 ~ 300m,礫石層厚4 ~ 8m,平鋪在玄武巖上岸或玄武巖出露。潮間帶普遍較寬,最寬可達150米。潮下帶帶寬約60米,有珊瑚分布。珊瑚下面是礁坪。被海浪打碎的珊瑚殘體,很容易與貝殼礫石等積累的膠形成海灘巖。潿洲島北港地區的海灘巖從古曲湖壹直延伸到潮下帶的上部,覆蓋著玄武巖。

原來的火山口已經變成了南灣的深水良港,火山形狀非常明顯。火山口是壹個高50~80米的弧形陡壁。

潿洲島北部潮汐上有新舊兩個沙堤,南部海崖上有三層海蝕洞,崖腳下有壹個雙極海臺地,反映了潿洲島第四紀以來間歇性上升,幅度可超過20米。

氣候潿洲島年平均氣溫23℃,全年無霜,年平均降水量65,438+0,297 mm,幹濕季節明顯,6-9月為雨季。

截至2012,潿洲島鳥類自然保護區共有鳥類186種,隸屬於16目52科,占廣西鳥類543種的34.125%。IUCNX列出的受威脅鳥類有13種,包括3種瀕危(EN)種,6種易危(VU)種和4種瀕危(NT)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29種,其中壹級保護鳥類2種,二級保護鳥類27種。候鳥(包括冬候鳥、夏候鳥和旅鳥)占很大比例。在186種鳥類中,有172種候鳥。留鳥只有14種。候鳥中,117種,冬季48種,夏季7種。

植物資源潿洲島的樹種主要有苦楝、桑樹、葛根、香樟等。新引進的樹種主要有木麻黃、臺灣相思、銀合歡、案樹等。,主要是由木麻黃和臺灣相思組成的防護林。

鱷魚山鱷魚山景區位於南灣西側的鱷魚嶺。2009年6月5日+2月38日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遊區。鱷魚山景區包括鱷魚山燈塔、唐翁臺、火山口遺址、龍宮奇觀、藏龜洞、賊洞、咆哮大海的野生動物、月蝕拱橋、月亮灣、珊瑚沈積巖風光、海飲、月亮廣場等景點,以及火山撞擊坑、古樹化石、水簾洞、海柱、海墩等地質奇觀。

潿洲島鱷魚山風景區天主教堂唐生天主教堂位於潿洲島唐生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壹。該教堂由外國傳教士於1853年在法國巴黎修建,歷時10年才完成,主體建築保存完好。整個建築主要由海底的珊瑚沈積巖構成,通過精心的機械設計建造而成。它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典型的哥特式教堂。高聳的羅馬尖塔有“直擊蒼穹”的氣勢,造成壹種“天機玄妙”的錯覺。教堂高13.5米,長56米,寬17米。由巖石、珊瑚顆粒、竹瓦砌成,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教堂可容納1500人。

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築面積為65,438+0,500平方米,收藏了各種各樣的火山巖、珊瑚和海洋生物標本。所有標本都有詳細的說明註釋,並配有地質公園景區的相應圖片。影像館有潿洲島的宣傳片,動態館有4D的科普片,展示潿洲島的海洋和地質知識。

彩虹灘彩虹灘景區位於潿洲島東海岸。景區內1.5km長的海岸幾乎都發育有20-50m高的海崖,懸崖巍然聳立。海蝕臺地散布在海蝕崖前,平坦寬闊。退潮時,可以看到寬度為幾十米到幾百米的海蝕臺地。在海崖和海臺的交界處,隨處可見形狀各異的海蝕洞。

石螺口石螺口位於潿洲島西部,附近村落形似石螺,屬於濱海地貌。風暴事件和地質事件的沈積物極其豐富。沿海的火山巖和海蝕巖豐富,奇形怪狀。海灘西北部的壹塊“王宓石”看起來像壹個美麗的嬰兒站在海岸上等待她的丈夫回來。

滴水丹平潿洲島“滴水丹平”位於潿洲島西部的滴水村。滴水丹平的形成是中國火山景觀的奇跡。巖石形成的懸崖是海蝕地貌。* * *的巖層有紅、黃、紫、綠、藍,紋理極其清晰。藤樹纏繞在崖頂,紅花綠葉倒掛,呈現出美麗的色彩。就拿“丹平”來說吧。水滴在懸崖上湧動了許多年,不斷地從懸崖上滴落下來,因此得名“滴水”。

海洋公園廣西潿洲島珊瑚礁國家海洋公園位於北海市南部海域。是全國批準建設的10個國家海洋公園之壹,總面積2512.92公頃,其中重點保護區1278.08公頃,中度利用區1234.84公頃。潿洲島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潿洲島的北部、東部和西南部。是廣西沿海唯壹的珊瑚礁群,是廣西近海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珊瑚隸屬於26屬、科、43種。珊瑚礁生態系統是南海的特色生態系統,具有高生物多樣性和高生產力。

潿洲島燈塔潿洲島燈塔位於潿洲島的頂端。成立於1956。原為鐵框架結構,1969年改建為石塔。2002年,廣東海事局撥款654.38+0萬余元重建潿洲島燈塔,高22米,內部有旋轉樓梯,方便上下。臺階鋪的是紅色花崗巖面,裏面是白色瓷磚,外面是白色仿磚。燈塔采用高級鋁合金剛性玻璃水密窗,耐腐蝕防水;在塔身底部和懸臂室底板上巧妙地開設通風孔,使燈塔內部長期通風;塔頂安裝上海產銅燈,燈光射程18海裏;燈塔上部設計有瞭望塔,可以欣賞全島風光。

潿洲島燈塔開發建設2001 65438+2月,海城區* *和潿洲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制定了潿洲島旅遊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先後投資700多萬元建設完善了國家地質公園地標、主題廣場、火山地質博物館、火山口公園等。

層層火山地貌2010北海潿洲島旅遊區開發規劃獲批實施,潿洲島成為繼海南島之後中國第二個開發國際高端休閑旅遊的島嶼。

2011 3月,北海潿洲島旅遊區發展規劃獲自治區批準實施。6月,《潿洲島鱷魚山景區創建五年規劃》獲自治區旅遊局批準實施;8月,潿洲島旅遊區建設總體規劃獲得批準並由該市實施。此外,北海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北海銀灘中心區旅遊規劃修編工作已全面啟動。2011年8月26日,廣西在潿洲島開工建設第壹批總投資3億多元的10旅遊基礎設施項目。生態環保設施項目主要包括景區及道路綠化、地質遺跡保護、垃圾及汙水處理、遊客服務中心和酒店設施。

2012 12 14 2月,涉及旅遊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的24個項目在潿洲島開工並竣工。開工項目包括汙水處理廠壹期工程、西南海岸改造修復、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保護等15項目,總投資約165438。已建成項目總投資654.38+0.3億元,包括城鄉景觀改造壹期、鱷魚山景區地質遺跡保護壹期、天主教堂改造、廣場改造等9個項目。

2013,潿洲島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億元。潿洲島南灣海景酒店改擴建、北岸生態休閑路等首批開工項目順利竣工投入使用。

明萬歷十九年(1591),明朝劇作家、詩人湯顯祖被貶為徐聞縣史。遊潿洲島後,留下“陽江避暑去潿洲裏,夜觀珠池,寄國聯洲”詩壹首,其詩曰:春縣。大地傾斜,雷聲轉向壹邊,天空微微入鬥。黃昏在天空中徘徊,漂浮太貧瘠。黑魔王躲在暗處,竹關節對龍王。陽光照威州郭,風偏離島。寶藏掛在池邊,珍珠徹夜閃耀。閃閃發光的星星是白色的,煙霧是黃色的。氣如虹玉,影如燭銀。為了體現吳美福,回頭看看韓萌的品味。迷路時有淚,露衣。從詩中的描寫,湯顯祖從海上看到了濰州的景色。在明朝,潿洲島是壹個人們聚居的地方。當時的威州已經有了壹定程度的發展。

潿洲島客家源流史

潿洲島產生了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因為潿洲島是壹個四面環山的丘陵山地,西面是羅霄山脈,東面是武夷山和九連山,南面是南嶺山脈,羅霄山脈中間有壹座與武夷山相連的廬山,從而將贛南與贛中分隔開來,形成了壹個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生活在潿洲島的原住民是與江西、福建、廣東、浙江等南方地區同屬壹個民族的百越人。他們“有自己的種姓,不統壹”。秦漢以後,由於北方男子不斷進入該地區,百越人成批漢化,有的被迫遷往江淮地區,有的離開平原進入深山老林,成為歷史上曾經赫赫有名的“山越”人。兩晉時期,尤其是唐宋時期,由於北方戰亂不斷,鄉村經濟蕭條,大批流民渡江南下,另尋生存之道。經過不斷遷徙,部分移民來到潿洲島,在社會和自然相對封閉的條件下,與當地原住民共同生活,與原住民融合,從而創造了以漢文化為主導,不同於周邊文化的地域文化,這就是客家文化。

潿洲島媽祖

和中國其他沿海地區的漁民壹樣,潿洲島居民大多把媽祖(當地稱為“三老太太”,因為媽祖在兄弟姐妹中排名第三)當神來崇拜。潿洲島三老廟(又名媽祖廟、天後宮)位於潿洲島南部,南灣港北部。寺廟建在火山峭壁下,依山傍海,建築獨特。因為原來的天後宮因為在懸崖下面,非常危險,所以在它的前面又建了壹個新的天後宮。寺廟是暗紅色的,院子裏有壹棵老榕樹。在中國的新年,當漁船出海回家時,居民們會用雞鴨魚肉和珠寶來祭拜。每年農歷3月23日,媽祖生日,農歷10月豐收時節,漁民們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感謝三位老太太保佑平安豐收。這壹舉動被當地人稱為給三位老太太“還幸福”。潿洲島三老太之旅每年舉行壹次,壹般在年底。

旅遊信息門票潿洲島景區門票115元/人,1.2米以上、1.4米以下的兒童、學生、現役軍人、殘疾人、老年人可享受60元/人的優惠,1.2米以下的兒童、記者、導遊、老年人。潿洲島地質博物館到火山口的電瓶車票價20元/人(往返)。

潿洲島第壹路線:詩鬼海濱公園(騎行在北海最陡的山坡上)——大沙灘——漁家風情村——海參養殖廠——天主教堂——石螺背——海底珊瑚區(潛水)——數百只動物在海裏興風作浪。

第二種:鱷魚山公園看日出——參觀火山口遺跡——仙人洞——滴水丹坪——三老娘廟——風伯嶺(下北海地區最陡的山坡)——竹子嶺。

去島上的交通方式

妳需要乘坐客船往返於這個島。票價為B倉120元/人(單程),A倉180元/人(單程),特等座240元/人(單程)。快艇為費祎1、格非、飛達、飛宇、北郵6、北郵8、北郵12,慢艇為北部灣1、北部灣2、北部灣3。

快舟航行約1小時,慢舟航行約2.5小時。在旅遊季節和暴風雨天氣緩慢航行。

售票網點及營業時間:國際客運碼頭07: 15-18: 00,華美廣場07: 15-22: 00,王聲路07: 15-22: 00。

公交線路

路線1:北海福成機場-北部灣廣場-公交3路-國際客運碼頭-潿洲島。

路線二:北海火車站-公交2路-公交3路-國際客運碼頭-潿洲島。

路線三:北海南珠客運站-15路公交車-北部灣廣場-3路公交車-國際客運站-潿洲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