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蘇州西山土特產

蘇州西山土特產

西山,月有花,季有果。不僅人文好,土特產也很豐富。西山向異茶果場:匯集了西山的水果,植物種類繁多,有碧螺春茶、甜杏、紅梅、枇杷、楊梅、桃、石榴、甜棗、葡萄、翠冠梨、蜜桔、土雞場、生態菜園等。農場還提供水上小屋:餐飲、客房、采摘、垂釣、娛樂、旅遊、果樹認養等服務。讓顧客足不出戶,在花園裏玩得開心!

有枇杷蜜、銀杏、板栗、柿子、太湖三白、太湖珍珠、太湖石、太湖水牧羊、太湖蟹等。在西山,有數不清的東西可以品嘗。碧螺春屬於綠茶。主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洞庭山,故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壹,芽多、香嫩、湯清、味醇。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民間最早稱之為“洞庭茶”,也叫“嚇人茶”。相傳有個尼姑去山上春遊,采了些茶葉。泡茶後聞起來怪怪的,脫口而出“香得嚇人”,於是當地人就把這種茶叫做“嚇人的人香”。清朝康熙年間,康熙帝視察品嘗了這種湯色碧綠、卷曲如螺的名茶,大為贊賞,但又覺得它“又驚又香”,名字不雅,故取名“碧螺春”。此後,每年都成為貢茶。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與桃、李、杏、李、柿、橙、銀杏、石榴等果樹交替種植。壹排排綠茶遮陽棚像綠色的屏風,壹片片果樹像遮陽傘壹樣遮陰,被霜雪覆蓋,被秋日的陽光遮擋。茶樹和果樹枝幹相連,根脈相連。茶果香馥郁,陶冶了“碧螺春”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所言,“茶園不可雜有邪樹,惟桂花、梅花、玉蘭、玫瑰、松竹可遮霜雪、秋陽。”茶樹和果樹交替種植,使得碧螺春茶具有獨特的自然香氣和優良的品質。成品茶外形緊湊,條索細長,淡綠色,香氣淡雅,清新爽口,湯色清澈,葉底柔軟均勻,飲後甘甜。碧螺春茶緊結,卷曲如螺,白發露,銀綠色隱,葉嫩,茶味沖泡後慢慢舒展,茶色銀綠色,清香,清涼甘甜。早在唐末宋初就被列為貢品。適合居家辦公喝茶。枇杷,薔薇科多年生常綠喬木,為江南早熟水果之壹。它與楊梅、櫻桃並稱為“初夏水果三姐妹”,因其秋發芽、冬開花、春結果、夏成熟,又被譽為“百果中珍品”。

青枇杷主要種植在西山,果肉厚,味香爽口,肉質細嫩,酸甜適中,味美不膩。另外,青枇杷會比白沙枇杷晚上市。即使是同壹個地方,陰面和陽面的枇杷也會有所不同:陽面的枇杷日照時間長,成熟早,更甜;陰面枇杷成熟較晚,含糖量低。

枇杷樹上全是寶。果實甘甜解渴,富含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和鈣、鎂、鐵等多種微量元素。花、葉和堅果可以入藥。“枇杷膏”、“枇杷露”、“枇杷糖漿”等中成藥具有清肺止咳、潤喉止渴、生津健胃、開胃消食的作用。枇杷肉可以加工成果醬、果酒、罐頭和飲料。楊梅又名天珠、朱紅,因其形似水楊,味如梅子而得名。它是常綠木本植物,早春開花結果,在夏季至日前後成熟。西山有句諺語:“夏天的至日,楊梅滿是紅。”相傳西山的楊梅原本是野生的,明代才人工栽培。在姑蘇之時,楊梅被稱為“吳中極品”、“福建荔枝之味”。

西山楊梅有大葉細蒂、小葉細蒂、青蔭頭烏梅、荔枝頭、大石頭頭、早紅等10多個品種。其果色有紅、紫、白三色,其中以細蒂暗紫色大葉著名,果形大,色圓紫,肉厚,核小,多汁,香甜可口,甜中微酸。嶽《楊梅頌》詩中說:“許多人甜如蜜,我卻寧願知道那陌生的微酸。”據說楊梅酸甜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愛。

楊梅口味獨特,食後能止渴生津,增進食欲。楊梅肉含有豐富的糖分、果酸和維生素B、c,果肉和果核都有藥用功效,可以化痰止嘔。浸泡在燒酒中的楊梅是壹種有效的治療腹瀉的民間藥物。楊梅還可以加工成各種楊梅幹、果汁飲料、罐頭食品等。鮮楊梅不好保存,所以現在有賣,主要是本地的。每年的6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楊梅的采摘上市期。如果妳想品嘗美味的楊梅,不要錯過這個季節。

1.挑選楊梅時要多註意顏色。太黑太紅的楊梅或容器有深紅色水印,盡量避免購買。

2、應選擇表面幹燥、無水分現象的水果,以大而圓、果實飽滿、圓刺、小核、多汁、香甜為好。如果肉是嫩的,那就是熟透了。肉質好的太生,吃起來酸酸的,不好吃。銀杏是中國的特產,至今仍保持著約壹億年前的古老風貌,被譽為“植物中的活化石”。其果實銀白色,形似杏子,故稱銀杏;剝去果皮後,石頭潔白如玉,光滑細膩,故俗稱銀杏。銀杏雌雄異株,秋季落葉時葉黃綠色。雄樹往往比雌樹晚。雌樹往往比雄樹更胖更矮。大多種植在房前屋後的平緩地帶,樹幹粗壯,枝條淩空,是最好的樹木,也是極好的觀賞樹木。

銀杏原本是野生的,洞庭山的人工栽培始於唐代,清代同治、光緒年間有較大發展,最近十年發展最快。生長緩慢,壹般需要十年嫁接,需要30-40年才能結出大量果實。爺爺種樹壹直到孫子這壹代,所以銀杏又叫“公孫樹”。壽命極長,可達千年,百年老樹隨處可見。暗花春季開花,花期短,只有半個月左右;靠風授粉,過去因為雄樹被砍,產量下降。後來廣泛實行人工授粉(將雄花噴入水中),產量有了保證。中秋節前後采收,果皮有毒,必須悶堆幾天後才可去皮,不能用手直接觸摸。必須戴橡膠手套,以避免皮膚中毒和潰瘍。核是成品銀杏,可以炒煮,不帶殼吃,但是不能多吃,只能吃幾片就停了,不然會中毒,輕者飽,重者危及生命。《本草綱目》載:“微苦微甜,性溫微毒,多食會使人發脹。”家裏常作為少量的八寶粥、八寶飯、炒菜輔料,成為制作高檔滋補品、化妝品的原料之壹。身價百倍,經濟價值極高(每擔2000元左右),主要銷往日本和東南亞。堅果(可食用部分)綠色、蠟質、柔軟,營養價值高;果皮和葉可入藥;濃密的樹幹是制作高檔家具、雕塑、木模型、匾額的好材料。錫山柑橘種植歷史悠久。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每年都親自挑選西山的“洞庭紅”橘子進貢。宋代蘇東坡《洞庭春色賦》記載西山釀造黃橙稱為“洞庭春色”,範成大《吳君之》記載西山柑橘品種有青橙、平橙、柑、塘南橙、去花橙、伏橙、早紅橙等十余種。明代西山的“洞庭紅”橘子遠銷南洋,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評價“橘子在洞庭不香”。

西山柑橘的主要品種有:棗紅、竹菊、廖宏、福聚、橙、香園、黃陂、西山大聚、文聚、天臺糖聚、金桔等。太湖三白是太湖的白魚、銀魚、白蝦。

太湖銀魚是太湖稀有特產。其色如銀,嫩而透明,肉質細嫩,無鱗、無骨、無腸、無腥味,營養豐富。它可以用來烹飪各種美食。太湖銀魚年產量約1,000 ~ 1,500噸,春秋兩季捕撈。它在國內外市場上很受歡迎,從60年代開始出口到美國、西歐、東南亞、日本、港臺等國家和地區。

太湖白魚學名“太湖紅鯰”,以肉白、肉嫩、味鮮著稱。與松江鱸魚、黃河鯉魚、松花江三文魚並稱中國四大名魚。《武君誌》載:“太湖出白魚勝,民得收之,遂入隋朝洛陽。”可見白魚在隋朝已經成為貢品。白魚營養豐富,可以紅燒,也可以清蒸,尤其是腌制後清蒸。用白魚做湯做魚丸很好吃。

太湖白蝦又名水晶蝦,殼薄肉嫩,適合做“醉蝦”。上桌時鮮嫩,是當地的名菜。白蝦曬幹去皮後,就是名貴的太湖蝦,俗稱“開湖”,具有撐痘、通乳、潤腸、排毒托麗、強腎、填精的作用。珍珠,又名“真珠”,又名“烏珠”,產於太湖水域。金光閃閃,熠熠生輝,自古以來與瑪瑙、玉石等寶石齊名,有“金珠無價”之說。太湖的野生珍珠歷史悠久,因產量稀少而格外珍貴。1965開始人工育珠,三年後推廣。改革開放後,產量呈幾何級數增長。

珍珠用途廣泛,可加工成各種飾品和工藝品,包括耳環、戒指、項鏈、手鐲、表帶、別針、發夾、領帶、珍珠屏風、珍珠寶塔、雙龍抓珠、珍珠鶴等。珍珠粉是護膚、美容等天然化妝品的重要原料。珍珠入藥時有安神定誌、養陰平肝潛陽、解毒明日、生肌止咳化痰、調節人體血液酸堿度、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的作用。六神丸、邢俊散、黃澍散、安宮牛黃丸等中成藥中都有珍珠。

從1972開始,太湖珍珠大量出口,銷往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其數量多,質量好,享有“太湖明珠,天下第壹”的美譽。蒓菜,別名蒓菜、水葵花。它是壹種多年生湖泊草本植物。地下莖呈白色,匍匐在水底的淤泥中,主莖和枝條隨水流彎曲。四月,像荷葉壹樣的蒓菜葉逐漸展開,漂浮在水面上,正面綠色,背面暗紅色,有透明的膠粘物。每年清明至初霜,可采摘嫩葉食用。長夏以前叫春蒓菜,長夏後來叫秋蒓菜。以蒓菜為湯,香脆嫩滑,清齒頰。蒓菜原本是野生的,在東山的南河邊和西山的霞霞灣都有。直到明末清初才開始栽培。蒓菜營養價值高,具有補血、潤肺、健胃、止瀉的功能。可烹、炒,尤其配以魚湯或肉湯,鮮香可口,味粘甜,色、香、味俱佳,被譽為江南名菜。初夏,洞庭東山周邊近萬畝湖泊披上壹層綠色的水盾,美麗動人,年產量幾十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