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春節的二十四節氣有哪些?

春節的二十四節氣有哪些?

每個節氣的基本解釋

壹年二十四節氣的時間序列變化也對應著壹年中溫度、氣候、物候和農業的變化。在這裏,我們將與讀者壹起,年復壹年地欣賞這壹變化過程。

(1)春雨開始春明谷天

①立春:2月初。標誌著冰川消融,萬物復蘇,春回大地,處處生機勃勃,萬象更新。北國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景象即將結束,春天開始了。此後,天氣逐漸轉暖,雨水開始增多。風,不再那麽刺骨寒冷。仿佛大地微暖,春風來柳又歸詩。人們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壹幅臘梅迎春的畫面,“冬去山色,風景秀麗,春來鳥語花香。”此時,雖然春天已經到來,但是寒氣還沒有散去,所以還是會給人壹種春寒料峭的感覺。由於天文歷法中通常將“冬季至日”之日起的第45天或第46天定為“立春”之日,因此出現了人們常說的“立春打五九尾”或“立春打六九個頭”的節氣諺語。

②雨:2月下旬。預示著大範圍降雪已經停止,開始進入雨季(但有時也不排除小雪)。東南暖濕氣流開始登陸,雨水逐漸增多。慢慢的給人壹幅“十裏鶯聲唱綠映紅,春雨潤物細無聲”的畫面。

3驚魂:三月初。標誌著天空開始打雷,氣溫和地面溫度逐漸升高。在嚴冬中休眠和冬眠的昆蟲等生物開始復蘇並走出去。說到“被震撼”,讓人有“平地春雷聲,喚醒萬物沈睡,花木爭綠,山川會欲變妝”的感覺。此時步入田間,麥苗已經開始呈現青色,遠山近水。可見草色遠卻無蹤影,路邊花欲吐。

4春分:3月下旬。此時,陽光直射赤道。此後氣溫明顯回升(氣象學上稱北方春季),晝夜時間基本對半(按農歷二八月晝夜持平,即此時)。如果仔細觀察,在此期間太陽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從此白天時間比夜間時間長,這主要是由於北半球的陽光直射點從“春分”開始逐漸北移。隨著春分後陽光直射的點逐漸北移,此時的北極,漫長的黑夜遠去,開始了連續的白晝,這就是所謂的“極晝”——太陽始終在地平線之上,這種極晝現象可以持續半年(相當於這裏的191天),也就是壹直持續到秋分,使得北極形成。隨著“春分”的到來,人們明顯感覺到早晨來的早,給從事農業的人們壹種時間上的緊迫感。此時,在物候上,楊樹正在開花,柳枝翠綠,田裏的麥子也起來了,可謂春意盎然的壹刻。俗話說,春爭日鬥夏,怪自己錯過了農時。要求人們從歡樂的寒假和前段時間未完成的精神狀態中擺脫出來。同時提醒人們,如果立春時間從“立春”算起已經過去了壹半,就應該盡快投入到緊張的生產勞動中去。

⑤清明:4月上旬。此時,氣候變暖,植物發芽,天空晴朗,萬物欣欣向榮。說起清明,由於歷史和民俗的原因,它不僅僅是壹個節氣的名稱,還演變成了人們向往的春節。“清明”時節,春風和樂,春意盎然,置身其境,卻見春光明媚,春光如畫,更有千山秀麗,氣勢磅礴,綠草如茵,心曠神怡的活潑感覺。清明時節,人們常常結伴外出,或踏青或漫步田間,或面朝小溪;或爬山或欣賞樹木。有興趣的甚至會搭起架子蕩秋千,放風箏放風箏,甚至帶著老婆女兒去野外挖薺菜。如果這壹天下雨,那就另當別論了。人們會想到“淋濕衣服,杏花雨,吹冷柳”;“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請問酒樓在哪裏,牧童指著杏花村。”;“南朝四百八十殿,煙雨多梯田”等詩句描寫春天,讓人感受到無窮的魅力。國家機關、學校、團體也在這個節氣組織群眾到公墓、墓地悼念、悼念、祭掃革命先烈。農民常有上墳祭祖的習俗。清明節祭掃的場景,淚痕染紅了杜鵑花,夜晚孩子對著燈笑的場景不時映入眼簾。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在我國廣大的農村,經常有“三月三(農歷)是“正”“清”的說法。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恰當的。應該說清明可能在農歷三月初三,但並不是每年都這樣。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也不存在所謂的“對”與“錯”。如果我們查閱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編撰的《1901-2000百年歷》壹書,就可以知道,在這個世紀,“清明”正好是農歷三月初三,也就是1916。但真正的所謂“正”應該是以公歷為準,“清明”節壹般在公歷的4月5日。20世紀100年間,4月5日清明節79個,4月4日7個(即1976,80,84,88,92,96,2000),4月6日14(。所以說陰歷三月初三比陽歷四月五更“清明”更準確。

清明節過後,農民必須為種植春播作物做準備。

⑥谷雨:4月下旬。標誌著此時自然界的降雨量開始增多,適合谷物的生長。雨,即“雨生百谷”。這個節氣前後種了很多莊稼。俗話說,谷雨前種棉花,谷雨後種豆子。生活中,厚厚的冬裝早已脫下,輕薄的衣服取代了上身。在此期間,如果我們去山間和原野遠足,可以看到到處都是“繁花似錦”和“郁郁蔥蔥”的景象。

(2)夏天滿了,夏天就是夏天。

①長夏:5月初。這個節氣標誌著春天已經過去,夏天即將到來。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天氣會逐漸變熱,雷雨開始增多,人們將進入緊張的夏季忙碌季節。生活中,俗話說,立夏之時,拿扇子。

②小滿:5月下旬。表示冬麥區小麥、大麥等夏播作物種子逐漸飽滿,但尚未成熟,故稱“小滿”。中國各地習慣在農忙季節工作的人們會為夏收做各種準備。生產上,按照過去的習慣,比如滾麥田,買草買種子,檢修收割機械,聯系玉米間作,就開始了準備工作。

③芒草種:6月上旬。“芒”指各種有“芒”的作物,如小麥、大麥;“種子”是指種子。“穗種”表示小麥和大麥已經成熟,將在不久的將來收獲。同時也說明晚稻、谷子、黍等作物要播種了,這是最忙的季節。“耳種”前後,壹幅幅田間機器隆隆、金黃的小麥滾滾而來、婦女兒童穿梭般奔跑、人聲回蕩在天空的動人畫面在北方地區處處呈現。這個節氣告訴人們,從“長夏”之日起,夏天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壹半。

④夏季至日:6月下旬。“夏季至日”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達到最大向北移動,影響北極圈。標誌著此時太陽已經移動到黃道上最北的位置。因為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也就是在北緯23° 27 '處,中國的廣州正好在這條線上),所以經常會有壹種烈日炎炎、烈日炎炎的感覺。在北回歸線以北的所有地區,太陽在夏季至日達到最高位置,即最接近直射光的位置,此時白天也最長,即日照時數最高。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北半球接收太陽的光和熱最多,整個北半球處於最熱的夏季。基於此,“夏季至日”已成為中國北方壹年中白天最長的壹天,通常被稱為“夏季至日”。當然,炎熱的夏季始於“夏季至日”。從第二天開始,白天的時間(粗略地說)會以1分20秒的速度減少,而夜晚會相應地增加這個時間。如“春分”後,地球上出現極端日光的區域也逐日向北擴展,在“夏季至日”日,擴展到北極圈(即北緯67.5°)。在北極圈,在“夏季至日”這壹天,24小時都有陽光,真是“不落的太陽”。例如,在前蘇聯的薩利哈爾德市,午夜前後,人們會看到太陽從西北方的天空斜著落下,然後在稍微接觸正北點的地平面後,朝著東北方的天空斜著升起。當然,這種現象僅限於“夏日至日”這壹天。越靠近北極,也就是前蘇聯的薩勒哈爾德市和白令海峽以北的地區,極端日持續的時間越長;同時,中午太陽高度越低,陽光越斜。在北極,極端的日子可以持續191天。然而,在同壹時期,地球南半球的南極圈在24小時內完全黑暗,這被稱為“極夜”。在地球的兩端,大約有半年的“極晝”和半年的“極夜”,但極夜時間略少於極晝時間,為174天,但南北極的極晝和極夜在時間上正好相反。就中國而言,南方的廣州和北方的哈爾濱(大致視為在同壹條經度線上)在“夏季至日”當天的日出時間不同,前者日出時間為5:42,後者日出時間為3:43,後者幾乎比前者早2個小時。可以看出,越往北,太陽照射越早。在中國黑龍江最北部的漠河“夏季至日”這壹天,太陽大約在晚上11: 40落下,大約在早上1再次升起,達到夜晚最短,白天最長。這種現象已經成為中國的壹種自然天文景觀。這個地方多年來吸引了大批遊客和天文愛好者,成為他們看“光”的必去之地。節氣“夏至日”表示高溫,樹木和花卉的生長也非常旺盛。這期間烈日高照,燃燒如火,大氣相對濕度很低,真是“灼人如火”。如果妳在野外工作,妳會感到出汗和冒煙。這個季節壹些不利於人們生活的因素也來源於此,比如病菌的傳播,食物的易腐。但農民往往抓住這個高溫季節,爭分奪秒地給農田除草。俗話說“鋤草當午,汗如雨下,盡速滅荒,以防第二日之難。”

⑤微暑:7月初。“夏天”意味著酷熱。這個節氣預示著已經進入酷暑季節,但這只是開始,這就是“小”字的含義。“小暑”過後不久,天氣會更熱,即將進入濕熱氣候階段,這也預示著“三伏天”即將到來。

⑥夏季:7月下旬。它標誌著壹年中最熱時期的開始。“大”的意思是“非常”,即進入“炎熱”或“悶熱”的天氣階段。通常,秋收作物能否獲得好收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壹時期的光照和降雨量。正常年份,在“小夏”到“大夏”期間,天氣光熱,雨量充沛,花木瑰麗,非常適合秋季作物的生長。但在此期間,天氣多變,雷雨頻繁,人們外出要時刻攜帶雨具。此時因為處於“中伏”階段,生活中總感覺潮濕悶熱,整天汗流浹背。每天午夜時分才感覺有點冷,這段時間食物容易變質。此時野外工作多在早晚進行。由於多雷雨,農田除草往往不盡如人意。這個季節也是全年降雨最集中的時期,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防汛工作的關鍵時期。在圖2的光熱分布圖上,正好是曲線的最高點。

(3)秋露,秋寒霜。

①立秋:8月初。意味著秋天即將開始。“秋天”意味著莊稼即將成熟。通常在“立秋”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人們會在早晚感到涼爽,壹改往日汗流浹背的樣子,確實有壹種清爽整潔的感覺。生活中有諺語,如“到了秋天,就把扇子扔掉”,“早晨到了秋天,晚上就涼颼颼的”。“立秋”之後,人們雖然有了月明風清的期待已久的放縱,秋風明月無價,有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情懷,但也有了早晨和下午“脾寒”的感覺。“立秋”壹到,人們自然會聯想到“立秋”十八日寸草生“頂”的農業諺語,也就是說,在半個多月的時間裏,各種花卉、樹木、農作物等的生長高度。很快就會停止,不抽穗的作物也會在此期間完成抽穗的生長發育。過了這個節氣,天氣還處於高溫階段,所以農業諺語裏經常有這麽壹句話,中午還是挺熱的,但總的趨勢是從現在開始氣溫會逐漸下降,雷雨天氣也會減少。節氣後每次下雨,氣溫也會下降壹次,也就是壹場秋雨壹場寒的說法。此時在田間勞作,仰望天空,往往使人時而高雲密布,時而烏雲翻滾,給人壹種變幻莫測的感覺。

②夏季:8月下旬。“楚”就是躲,放,心狠手辣。這個節氣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即將結束,從此人們將處於涼爽的氣候中。從氣象學的角度來看,“夏季”是氣溫由高到低的轉折點。所以“夏天”過後,天氣逐漸降溫,生活中的粉絲之類似乎也閑了下來。

③白露:9月初。這個節氣表明天氣逐漸變冷。“白露”過後,氣溫下降更快,更容易達到結露的條件,呈現出白天氣溫高,晚上氣溫低的天氣。空氣中的水汽會因氣溫下降而凝結形成“露水”,而且越來越重。生產上,已進入秋收的忙碌階段。

4秋分:9月下旬。太陽從北天球再次穿過赤道,回到南天球。因為太陽又直射赤道,這壹天的晝夜時間又(大致)相等了。此時,人們站在田間,仰望天空,便感到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生活中,早晚氣溫由冷轉冷,確實需要穿棉衣。從天文學上講,北半球從“秋分”開始,在北極,另壹種景象開始了。太陽壹整天都在地平線以下(也就是不發光),壹天24小時都在漫漫長夜中度過。天文學上稱之為“極夜”現象。在極夜期間,極地地區失去了陽光,極其寒冷。從“秋分”開始,大致來說,北半球的白天時間會以每天1分20秒左右的速度減少,到了晚上這個時間會相應增加。同時也向人們表明,秋天的時間(如“立秋”之日)已經過去了壹半。此時,農田勞動已進入高度繁忙階段。田間隨處可以聽到機器的隆隆聲,呈現出壹幅緊張勞動的畫面。俗話說“秋風吹四煙,婦孺在田裏忙,昨日還到處是青紗。今天,當我看到蒼山時,肥沃的土壤犁耕翻起,人們嗡嗡作響,交通甚至在天空,金色的小麥種子播種在田野裏。”

⑤寒露:65438+10月初。表示天氣雖涼,但還不冷,露水越來越厚,還沒成冰。“冷”就是露,先白後冷。此時,植被已經逐漸枯萎。如果擡頭看天,往往給人的感覺是天高雲淡,近水的山清晰可見。秋風壹吹,就有壹種向往春天的感覺。農民田間勞動相對減少。偶爾在田間勞作時,會不時看到大雁以“人”或“壹”字形從北方飛向遙遠的南方。人們自然會想到鵝朝南,衣服是棉的這句諺語。生活中,清晨和深夜穿毛衣和騎自行車都需要戴手套。隨著氣溫逐漸下降,人們要求加快“三秋”的工作。

⑥初霜:65438+10月下旬。意思是天氣會逐漸變冷,很快,露水就會積成霜。壹旦看到晨霜,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毛主席早年寫的《何心郎》壹詞中的“今日東門路霜重,花好長時間照跨塘”的悲壯詩句。此後,由於氣溫下降會出現霜凍,要求人們在生產中盡快完成田間的“三秋”清潔工作。“初霜”過後,我們壹出山崗,秋末冬初便是壹派“樹皆霜紅”“霜葉紅於二月”的景象。與此同時,人們對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的憐憫和悲傷的情緒在心中升起,如“月過十五秋過,壹年即將結束”。

(4)冬天下雪,冬天下雪,冬天小寒

①立冬:165438+十月初。冬天意味著結束,也意味著收獲後要收莊稼。生產上有蘿蔔、洋蔥“立冬”的說法,意思是這時候要收割、儲藏這些作物。從天文學上講,從現在開始,冬天就要開始了,人們將生活在壹個相對漫長的寒冷季節裏。

②小雪:165438+10月下旬。此時氣溫繼續下降,開始下雪,但不是很大。在中國北方,已經到了池塘和大壩結冰的季節。冷風壹吹,讓人感覺“天高氣爽,寒流急”,“已是懸崖上百尺冰”。此時田地只是為了大白菜的采集和儲藏。農田工作基本停止。由於持續降雪,農家諺語中有“小雪滿天,來年碩果累累”的說法。

③大雪:12年初。這個節氣意味著氣溫會持續下降,大雪隨時會來,會造成地面積雪。大是指降雪量大。這個時候,大地凍住了,池塘也凍住了。經常有壹場不封地的“大雪”,但據說是3日到5日。壹旦陰雲密布,人們就覺得,在嚴冬時節,隨時都會出現“雪壓冬雲白雲飛,花開花落”和“百山無鳥,千徑無足跡,老人釣寒江雪”的壯麗畫面。壹旦下雪,北方的景色處處銀裝素裹。看到白雪覆蓋的松柏,就會想起陳毅元帥的詩句“大雪壓松柏,松柏挺拔”,做人的氣節頓時在胸中湧起。

④冬季至日:65438+2月下旬。在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所謂的“冬季至日”很短),夜晚時間最長。這是因為此時,北半球的北極圈(即北緯66.5°)正處於極夜時期,就像南極處於夏季至日(但只是在冬季至日的那壹天)。對於北極(即北極圈以北的地區)來說,極夜可以持續174天。第二天起,白天時間增加1分20秒,夜間時間相應減少。生活中,人們會覺得天黑得早,天亮得晚,很難認識黑夜。“冬”是“冷”的意思,“到”是“到”的意思,表示接近更冷。這個節氣標誌著天氣變冷的開始。在天文歷法中,為了表示寒冷的開始和程度,在印刷的歷法上常以“九”來表示,即所謂九、二九...九九。其中的“九月”出自“冬季至日”,即81天內天氣較冷,第三個“九月”(即陽歷壹月中旬)最冷。

⑤小寒:65438+10月初。“冷”就是冷的意思。說明已經進入壹年中的寒冷季節,但還沒到最冷的程度。

⑥大寒:65438+10月下旬。指最低溫度和最冷的天氣。這是壹年中最冷的季節。這個時候天氣真的是涼颼颼的,滴水成冰。下雪的時候,到處都是冰天雪地。這就是“三九”通常寒冷的原因。習慣在農忙季節勞作的人們,往往在此時將土壤混合肥料運到田間,這種肥料被稱為“蠟肥”,為小麥保暖,安全過冬。在生活中,人們會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做各種準備,購買“年貨”。因為生活的整個空間都被寒冷包圍,人就像是在壹個天然的“冰櫃”裏,食物隨意擺放,不易長時間變質。

從二十四節氣中可以看出,有的表示季節,有的表示溫度、降雨、露水、霜凍等氣候,有的反映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自然物候。除了季節的節氣,大部分都反映了氣候。其中包括:

(1)直接反映溫度:小夏、大夏、盛夏、小寒、嚴寒。白露、寒露和初霜直接反映了水汽凝結現象,也反映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也就是最初,水蒸氣在零度以下凝結成霜,然後,就有了初霜。所以這三個節氣反映溫度的意義遠遠大於反映水的意義,而且具體、生動、深刻。

(2)反映降水:雨、谷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表示降雨、降雪的確切時期和程度。

(3)反映物候現象:前兩個節氣反映自然季節現象,後兩個節氣反映作物生長發育現象。

(4)反映季節的變化:立春、長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從字面上直接反映出來,給人壹種活潑的感覺。

(5)反映日照長短:春分、秋分、夏季至日、冬季至日。前兩者直接反映,後兩者反映日照長度的“極值”。

(6)壹年中氣溫變化的規律:如果把24個節氣聯系在壹起,我們可以看到壹年中的冷暖雨雪情況和四季甚至氣候的變化特征,人們不難想象,在壹個太陽年中,整個氣溫隨著節氣的推移,從零下逐漸變化,到盛夏酷暑前後達到峰值,然後慢慢下降,直至零下。如果把這個溫度變化規律用坐標的形式反映出來,那就是壹個拋物線圖(見圖2)。可以看出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的特點。如“谷雨”,它反映的不是年降雨量,而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初霜”不僅反映了白霜的來臨,主要是提醒人們,即將到來的低溫會對秋收作物造成危害,需要加強田間的收獲、儲存、管理和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