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梅山鎮的歷史遺跡

梅山鎮的歷史遺跡

梅山鎮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名勝古跡眾多。被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批準為全球古生代和中生代地質劃界標準所在地的世界地質和古生物聖地“金釘子”就坐落在其中。英山古寺位於木魚山區,始建於五代侯亮開平時期。這裏幹凈肅穆,香火漸盛,衣裝漸濃。杭郊嶺,古驛道,江浙分水嶺。是壹個很有氣勢的軍事關隘。歷史和自然景點,如景輝亭,社湖亭和武士郎是眾所周知的。這裏有白仙洞山風景區,寶卿有國際“長興石灰巖”保護區,溫塘村是江浙軍區的舊址,現辟為紀念館。紀念館內移出了部分粟裕的骨灰,放置了壹尊粟裕的塑像,被列為省級重點文保單位。

英山寺

英山寺位於梅山鎮新安村。它創建於五代侯亮開平時期(907-911),被稱為饒毅教院。宋平二年(1063)改為應山寺。唐代高僧皎然在《古珠山行記》中寫道“大寒山下葉將生,小寒山下葉始卷”,詩中的“大寒山”就是應山寺所在的大安山腳下。此寺位於江浙滬皖三省交界處,景色無與倫比:翠竹濃蔭,古銀杏高大偉岸。令人驚訝的是,寺廟背靠大安山,形似彌勒佛;對面是壹座木魚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兩座山被寺廟圍在竹蔭下,古樸莊嚴。看著壹片宣揚佛法的天然凈土,真的是“即使看不到寺廟,嘆息時也能聞到梵音。”許多文人成群結隊地來到這裏。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路過新山重恩寺,景山公園應山寺稍作休息,欣賞古寺風光。當代大作家巴金和郭沫若分別到景山公園考察煤礦工人的生活狀況和軍閥混戰時,都曾參觀過應山寺。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應山寺歷經滄桑,壹次又壹次的被廢棄和重建。元末(約公元1370年)毀於火。到洪帝時(公元1389年),又重修了應山寺。當時有100多個廳室。這座寺廟在“文革”中又被破壞了,房子都沒了。改革開放後,實行黨的宗教政策,於1999年3月經政府批準開辦了英山寺。近年來,廣大護法盡心盡力,十方鼎力支持,寺院逐漸形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