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大學體育論文,急~ ~

大學體育論文,急~ ~

論體育發展與經濟的關系

標簽:體育發展中的社會和經濟關系教育

無論是對社會的發展,還是對人的性格培養。體育與德育、美育、智育同等重要。當兩者互為條件時,如何才能充分發揮體育運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和功能?如果我們把它當成壹個裝飾品或者架子,放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無足輕重的位置,那我們壹定會受到歷史無情的懲罰。

20世紀初,年輕的毛澤東同誌以“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寫下了著名的論文《體育研究》,提出了壹個至今仍發人深省的命題。①當我們已經進入21世紀,如果問這樣壹個問題:我們這壹代人的體質是否已經野蠻到可以和世界其他國家抗衡?妳有足夠的力量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嗎?恐怕每個清醒的運動者都無法給出壹個非常樂觀的答案。

黨的十三大決定把發展科技和教育放在振興國民經濟戰略的首位,把經濟建設從主要依靠粗放經營轉向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這是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經濟建設指導思想的壹個重要發展。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這是壹個集政治、經濟、文化、人的全面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壹體的綜合目標。有了這壹目標的科學內涵,黨的十六大用六個“更加”作了簡明的開篇,即“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先進、文化更加繁榮、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為了認真貫徹黨的經濟建設指導思想,落實體育的地位,促進經濟教育的良性循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必要研究體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1.體育與經濟的關系

體育以其獨特的功能,在以經濟建設為指導思想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發揮體育的經濟功能,提高全面建設社會的人力資源水平;研究體育與經濟的關系,首先要明確體育與經濟的含義。

1.1運動的意義

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體育這個詞有多種解釋。體育的概念是指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活動。它是根據壹定社會的要求而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訓練,是開發人的潛在能力的活動。從教學的性質來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是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體育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體育產業可以為生產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科學技術,提供熟練勞動力和專門人才,所以體育的發展本身客觀上包含了經濟因素。體育的發展是壹項超前的事業,因為培養人才需要很長的時間,體育的經濟效益是滯後的。因此,體育的發展必須先行。

1.2經濟的含義

經濟代表壹定的財富和生活成本,也可以代表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總和。體育與經濟的關系可以表現為體育進步對經濟發展水平的依賴,體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強健的體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說明體育運動是提高勞動力素質不可或缺的條件。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

2.體育發展的物質基礎在於經濟繁榮。

體育作為人類的壹種社會實踐,與社會發展具有同步的基本節奏,與人類經濟活動具有最根本的因果關系。體育發展不是壹個主觀的東西,我們想怎麽發展就怎麽發展。壹方面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另壹方面受社會實踐的檢驗。體育的發展是以經濟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需求是體育發展的物質和社會基礎。這種客觀規律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2.1體育的發展必須與國民經濟相協調。

社會物質生產水平從根本上決定了體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以及體育事業的內部結構和比例。馬克思指出:“人類總是只提出自己能解決的任務,因為通過仔細的調查就能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正在形成的時候才會產生。”(2)體育運動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取決於物質資料的再生產規模,為其發展提供壹定的物質保障,即保證必要的人力,提供體育基礎設施設備、場地、書籍、器材等。,並保證必要的財力,提供體育基礎設施開支和體育經常性開支。國外學者對1984屆奧運會的獎牌分布和獲獎運動員的經濟狀況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98%的獎牌被經濟水平更高、人均壽命更長的國家獲得。壹個國家或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國民平均收入等基本指標是體育發展的前提指標。另壹方面取決於社會再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這種需求不僅決定了勞動力的總量,也決定了各種勞動力的比例關系。勞動力總數決定體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各種勞動力的比例關系決定了體育體制和體育結構。

2.2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水平決定了體育發展的規格和方向。

物質資料再生產的水平、方式和水平制約並最終決定體育的質量,即制約並最終決定勞動力的規格,進而決定體育訓練人才的規格和發展方向。壹個國家或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對競技體育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國民平均收入等基本指標對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有直接影響。265438+20世紀初是中國實現小康社會、走向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在新的世紀裏,社會化大生產在廣度和深度上迅速發展,將給人們提供越來越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反映人們生活質量的恩格爾系數在下降。進入小康社會後,體育事業的發展必將得到更大的社會支持。

3.經濟發展也需要依靠體育的推動。

經濟的發展和體育的發展壹樣,不是主觀的,不可能單獨調整生產關系。馬克思認為“生產力也包括科學技術”,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技術屬於生產力的範疇。特別是現代經濟越來越依賴科學技術和人們勞動能力的提高,這就需要運動技能的培養。經濟發展與運動技能之間的這種“依賴”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1運動技能訓練是勞動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社會再生產是物質資源的再生產,也是勞動力的再生產。這兩種生產在數量上要保持壹定的比例,在質量上要相互適應,這樣整個社會才能再生產。具有壹定生產經驗和技能的勞動力再生產是任何社會實現再生產的必要條件,體育鍛煉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體育發展與生產力發展最基本的聯系是通過勞動力的再生產來實現的。

勞動力的再生產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恢復和保持職工在現有生產過程和科技活動中的勞動能力,使其能夠繼續從事勞動和工作;二是培養和訓練新的勞動力,以替代退出生產過程的勞動力,補充擴大再生產所需的勞動力。在勞動再生產的兩個方面,前者主要是通過生活資料的消耗來進行的,包括需要花費壹定的物質資料來教育和培訓勞動者,更新他們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後者要通過投資體育來進行,發展體育是重要的勞動生產手段。

那麽,體育在勞動再生產中有哪些作用呢?

第壹,體育鍛煉傳授和積累勞動技能。馬克思指出:“工人階級的再生產還包括技能的代代相傳和積累。”體育鍛煉的基本功能是將前人積累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受訓者,保持和發展員工在生產過程和科技活動中的勞動能力。

第二,運動可以產生勞動能力。人的工作能力是他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馬克思:“教育可以生產勞動能力”⑤這壹科學論斷揭示了現代生產條件下教育與經濟的基本關系。青少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利於身體發育,形成良好的身體形態,發展體育鍛煉能力,鍛煉強健的體魄,使之成為合格的勞動力。

第三,體育投資可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馬克思指出:“人的勞動能力有壹個特點,就是能夠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出除生產和自身價值以外的新的價值。經過訓練和鍛煉,勞動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創造出超越自身的新價值。”這不僅說明體育投資是生產性的,而且體育投資在生產中產生的經濟效益與消耗的費用相比,往往是壹個“擴大”的量,這就是勞動者的智力素質在生產中的作用,在生產中反復實現。據悉,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育設施建設投資為71.3億元,將極大地改善體育產業的硬件設施,帶動其他產業投資體育產業,從而增加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規模。

3.2發展體育也是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經濟的重要途徑。

科學本身是壹種經濟,但不是具體的、直接的經濟,而是以知識形式存在的潛在經濟。要把科學轉化為具體直接的生產力,壹部分可以通過體育來實現。壹方面,通過體育教育,科學技術被勞動者掌握,成為他們的知識和技能,構成了勞動力的要素;另壹方面,通過技術的發明創造,物化在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中,構成生產資料的要素。這個過程也是由體育科學培養的科技人才來實現的。社會科學也可以通過體育科學轉化為物質力量。壹方面,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不斷拓展勞動者的知識視野,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質,產生新的更高的勞動效率;另壹方面,社會科學的發展可以不斷揭示生產活動的社會組織規律,提高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水平。

3.3體育是實現科學技術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科學研究是壹種精神生產,也稱科學生產。教育不僅可以積累和繼承前人的科學技術,還可以承擔發展科研的任務。體育培養運動員,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體育教育可以使學生在壹定時期內系統地掌握前人在某壹領域的科學精髓,包括從前人的某些思想和技術中獲得的啟示,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和實驗,探索未知領域。最終實現突破,推動體育事業不斷發展。

4.體育在經濟發展中的新問題

4.1體育協會的建立和發展

經濟為體育社團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各種社會組織在改革中獲得了適宜的土壤和氣候,並迅速發展壯大。到1992,全國組織有1400個,省級組織有19601個,縣級組織有16000個(據中國日報65438,⑦)但在體育活動的數量和質量、社會參與程度、獨立性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有幾點:①。采取“民間政府援助”的方式,由政府和財團提供資金支持,依托民間體育組織開展國內體育活動,參加國際體育比賽。(2)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的各種社會資源不再被政府壟斷,而是分解為社會中的各種利益集團,使得市民社會和世俗社會相應發展。

4.2農村體育的發展

農村體育問題是中國體育發展的壹個老大難問題和重點。農村體育是指在縣級以下廣大農村地區開展的,以農民為主要參與者,以增強體質、豐富社會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主要目標的群眾性體育活動。農村體育涉及的內容包括農村社區體育、學校體育、小城鎮體育,以及壹些競技體育。在中國近13億人口中,有9億是農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和國家始終把發展農村、建設農村、改善農民生活作為幫助和治理國家的大事來抓。發展農村體育在中國體育發展中占有最大的人口基數和戰略地位。農村體育的發展程度直接關系到我國大多數人的體質和健康水平。發展農村體育有利於全面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建設體育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身體素質,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發展農村經濟。因此,農村體育問題的解決和程度成為中國體育發展的另壹個重要變量。

對其發展的建議有:①加強體育價值的輿論宣傳,通過各種新聞媒體進行大力宣傳,提高全社會的體育意識。讓每壹個公民真正明白體育工作的意義。(2)加強各級行政部門領導的學習,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使他們懂得壹些基本的體育知識,充分認識體育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3)強化監督職能: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曝光體育工作質量,評價群眾對領導重視體育的態度和實施的措施,將體育工作納入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4)加強體育教師和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建設,註意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

總之,只要認真分析和思考農村體育工作的現狀,研究農村體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加強體育內容和過程的優化,各級重視,狠抓落實,農村體育工作壹定會有新的局面。

4.3認識體育與經濟的辯證關系

改革開放前,我們的教訓是體育的發展需要受到經濟發展的制約。具體來說,追求表面的“高指標”,往往導致規模大、效率低、大起大落。根本原因在於發展和脫節。條件跟不上發展,這是過去乃至現在的癥結所在。為此,必須做到:①必須正確理解和貫徹“體育發展必須為經濟建設服務,經濟建設也要依靠體育事業的發展”的指導思想。我們要貫徹和處理好“服務”和“依靠”的辯證關系。②體育事業的發展必須堅持有條件發展的原則。

4.4體育產業亟待開發

體育產業是主要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和健身需求的新興產業。社會分工和經濟發展使得體育產業從壹個非獨立的產業逐漸成為壹個獨立的產業,使得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特定的作用。目前體育產業的主要市場有健身娛樂業、體育用品業、體育比賽轉播業、體育博彩業、體育廣告業、體育經紀業、體育電子商務等需要進壹步發展的行業。體育的發展必然會擴大相關部門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為這些部門提供市場,促進這些行業的發展。首先,它可以促進運動器材、運動服裝、運動訓練和科研設備、運動飲料、藥品等生產的發展。資料顯示,全球體育產業年產值高達4000億美元,並壹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長率,占世界貿易總額的2.5%。從65438年到0998年,美國體育年產值達到631億美元,體育產業價值占GDP的2%。相比之下,我國體育產業起步晚,規模小。存在的問題有:①體育產業發展不平衡,東南沿海明顯快於西部。(據統計,1999年西部經濟發展水平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西部人均GDP為4145元,僅為東部的36%,即1/3。與此同時,相當壹部分人處於溫飽邊緣。中國31.42萬貧困人口中,西部占48.25%。(2)結構不合理:具有本質功能的健身娛樂明顯滯後於體育表演業。(3)、其他部門沒有得到協調發展,部門之間的關聯度也很低。總的來說,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誘人,空間廣闊,增長潛力驚人。預計按照我國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10年,體育產業產值至少將達到數百億元。

那麽,怎樣才能讓我們的體育產業做好,成為我們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呢?主要談以下幾點建議:①。加大對西部體育產業的投資和開發。利用西部獨特的地理環境發展體育旅遊。重視西部地區農村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的普及,通過土辦法與外國相結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充分發揮其獨特價值。②調整體育產業結構,加大健身娛樂業的發展。加強社區健身指導員的培訓。(3)通過“私人政府援助”,其他部門的金融合作將促進體育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4)擴大體育產業規模,爭取在政府支持下舉辦世界級大型體育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