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水原市的旅遊名勝

水原市的旅遊名勝

水原華城是李朝(1392-1910年)後期建於京畿道水原市內的邑 水原

城。水原城的軸城於李朝第22代王正祖18年即1794年開工,1796年完工,是為了向父親莊獻世子表示孝心以及顯示經濟實力而建造的新城市。

水原華城城墻全長5.52公裏,安裝了各種在其它城內看不到的軍事設施。城墻上方建造了女墻,上面有多個射擊口,可以既掩護自身,又能監視和攻擊敵人。東西南北四個方面都有城門,北門稱長安門,南門稱八達門,東門稱蒼龍門,西門稱華西門。水原城內還有小溪流經,小溪與城墻相遇處則設置了水門,***有7個拱形水門可供小溪流過,其上修建了名叫華虹門的樓閣。

華城建設時參考了實學家柳馨遠(1622-1673年)和丁若鏞(1762-1836年)的意見,並以此為設計的基本方針,被認為是韓國城墻中最科學的城墻。特別是修建城墻時同時使用了石材和磚塊,其結構既能防禦敵人的弓箭和長槍,也能向敵人開槍發炮,可謂十分優秀。此外丁若鏞發 水原

明的起重機使用了多個滑輪,能經很小的力氣拉動沈重的石頭,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效率。

水原華城在長久的歲月中城墻多處損傷,朝鮮戰爭時更有許多設施遭到破壞,1975年至1979年又重新恢復原樣。但是從八達門到東南角樓的491米卻未能恢復。水原華城於1963年1月被指定為第3號史跡,1997年12月與昌德宮壹起註冊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1789年(正祖13年),水原新邑治建成後,坐落於八達山東側山麓的行宮,曾作為水原府的官衙和行宮使用,然後在1794年(正祖18年)至1796年(正祖20年)建造華城期間,華城行宮也擴建完成。

正祖大王孝心極深,曾13次參拜其父莊獻世子(思悼世子)的原陵“顯隆園”(隆陵),並曾在華城行宮留宿。

建宮初期,行宮***有600多間,包括奉壽堂、福內堂、維輿宅、新豐樓、南北軍營、於華館、得中亭等建築,呈現正宮結構。

華城行宮為韓國行宮中規模最大、最美麗的建築,正祖大王也曾在這裏為其母親惠慶宮洪氏舉行回甲宴。除了洛南軒以外的所有建築和設施,在日帝抹殺民族文化和歷史的政策下,無壹幸存。但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地區居民組成修復促進委員會,積極展開修復活動。其結果,從1996年修復工程開始,第1階段工程已經竣工,並於2003年10月向壹般人開放。 雙層樓閣建築,位於華城最高的八達山(海拔143m)頂峰的華城總指揮部。站在西將臺上,水原市壹覽無余,40km以內的所有動靜盡收眼底,為進行總指揮提供了便利條件。如今這裏只剩下了樓閣。

空心墩

空心墩是戰時使用的觀察哨,其城墻下面有洞孔,可以觀察外面的動靜,每層均設有可進行槍炮射擊的洞孔。華城原本有三個空心墩,如今只剩下兩個,即西北空心墩和東北空心墩。

訪華隨柳亭

建於華虹門東側,造型精巧、漂亮,將韓國的建築之美和亭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