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國內旅遊的特點?

國內旅遊的特點?

回顧世界旅遊市場的發展過程,可以肯定,旅遊業已成為當代世界經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旅遊市場是世界市場中壹個新興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市場。今天,旅遊業已經成為僅次於石油工業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工業,而且當前還在迅猛發展。研究現代旅遊市場發展的特點,對於制定旅遊市場經營的戰略、策略至關重要。

現代旅遊市場發展的特點是什麽呢?

1.由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發展。旅遊活動的形式主要有三種,壹種是國內旅遊,壹種是出國旅遊,還有壹種是外國人入境旅遊。三種旅遊,後兩種統稱國際旅遊。世界旅遊業的發展,壹般是在工業發達國家內的各地展開,國內旅遊活動已不能滿足本國人民的需求,隨之出現了出國旅遊和接納外國人入境旅遊的活動。這種由國內旅遊逐步發展到國際旅遊的模式,首先在西歐、北美壹些發達國家,如歐、美、日本等出現。到了本世紀六十年代後,國際旅遊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如歐洲地區,由於交通方便,距離較近,旅遊設施條件較好,國際旅遊接待人數壹直占全世界國際旅遊總人數的70%左右,而歐洲各國之間的國際旅遊人數則占歐洲接待國際旅遊總人數的80%以上。此外象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國際旅遊也獲得高速發展。日本出國旅遊者在1956年僅有5.7萬人。30年後,出國旅行人數竟達到517萬人次,幾乎相當於1956年的91倍。美國出國旅遊者到1985年,也發展到2000多萬,加拿大1300萬。目前,全世界不僅參加國內旅遊的人數接近40億人次,且國際旅遊也達到3.25億以上(1986年統計)。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互相促進,彼此結合,形成了今日這種強大的旅遊洪流和市場體系。

2.團體旅遊向個體旅遊發展。從旅遊市場來看,在現代旅遊事業發起階段,壹般是以團體旅遊市場為主要形式,分散的個體旅遊市場為次要形式。這是由於團體旅遊手續簡單,容易掌握,收益較大。以後隨著旅遊活動的大規模開發,團體旅遊形式逐步被壹些個體旅遊、家庭旅遊、結伴旅遊等所替代。因為這種旅遊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風景觀賞點,調整和改變旅行生活方式,既靈活自在,又不受團體行動的約束。所以這類旅遊很快在旅遊活動比較發達、國際交通方便、私人占有小汽車較多的西歐、北美發展起來。據西德1975年至1979年接待國際旅行者統計,該國乘坐小轎車或其它汽車旅遊的占總人數的88.9%,乘火車的下降為5%,乘飛機的更少,僅占3.5%。可見,過去那種以團體旅遊為傳統形式的市場形象逐漸轉變為以個體旅遊為主要形式的市場格局。如日本調查統計,1964年家庭旅遊占旅遊總人數的19.7%,團體旅遊占旅遊總人數的47.5%。但到1978年,家庭旅遊則升至38.5%。而團體旅遊已降為31.4%。即使是團體旅遊也改變了過去那種單壹的集體統壹行動的形式,實行多樣化的靈活辦法。如集體出發,就地分散,或就地集中,遊後分散等,把團體旅遊與個體旅遊兩種活動形式和兩種市場結合起來,以適應旅遊者的個人需求。

3.由基本旅遊層次向提高旅遊層次發展。旅遊活動可分幾個層次,壹是基本層次、壹是提高層次、壹是專門層次。所謂基本旅遊層次,指旅遊者所具有的壹般觀光需求。旅遊旅遊就是又行又遊,行是旅行,遊是遊覽觀景。所以觀覽或觀賞景物,是旅遊者的第壹需要,基本需求。如果離開這壹基本需要,就使旅遊失去了自身屬性。所謂提高層次,主要指娛樂性的藝術欣賞活動。人們參加旅遊活動,不僅是觀光,而且還要有娛樂內容,物品可購。使觀光和娛樂、購物緊密結合起來。其中娛樂和購物又是建立在觀光的基礎上;因此屬提高層次。所謂專門層次是更高的壹級旅遊層次,如朝覲旅遊、會議旅遊、商務旅遊、療養旅遊、狩獵旅遊、登山旅遊等,都是以專門旅遊市場形式出現的。以上三個層次,逐級提高,反映了旅遊市場的發展規律。這壹規律的基本內涵是:從基本的觀光遊覽型市場轉化為高級的娛樂購物型和專門型市場。這種轉化,無疑對現代旅遊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將引起旅遊業的壹系列變化。休假娛樂型和專門型旅遊,更適合旅遊者的愛好和興趣,所以它很受遊客的歡迎。如歐洲地中海沿岸國家利用日光、海灘開展的海濱度假旅遊;夏威夷、百慕大等海島開展的海上沖浪、遊艇和休養等旅遊;美國加裏福尼亞州和日本東京開辟的迪斯尼遊樂園以及各地品嘗風味旅遊、新婚旅遊、體育旅遊、療養旅遊等。

4.由高消費旅遊向旅遊大眾化發展。過去認為,旅遊是富豪貴族享樂的活動,參加旅遊的人多為社會中、上層有錢有地位的人。但是,從六十年代起,旅遊不但在許多國家內普遍開展起來,而且形成了世界國際旅遊流。旅遊作為人類廣泛的社會地域活動已經遍及世界各個角落。1986年,全世界國際旅遊總人數已達3.25億人,這是壹個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類交流活動,它標誌著世界旅遊已經進入了大眾化的時代。以歐洲為例:全洲***有人口4.4億多人。1986年旅遊人數達2億以上;英國人口為5600萬,1982年出國旅遊人數為2061萬,國內旅遊度假在1—3夜的有3200萬人次,4夜以上的有4000萬人次。可見其旅遊的廣泛性和大眾性。又如日本,1979年國內旅遊人數達1.63億人次,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48倍,平均每人每年旅遊1.5次;到1983年,國內旅遊人數增至2.59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旅遊2次以上。旅遊大眾化時期的到來,必將給旅遊市場戰略及選擇提出了壹系列的研究新課題。旅遊市場經營者就是要根據大眾化的市場特點,來組織豐富多采的旅遊項目,以滿足廣大社會成員對旅遊的各種偏好和需求。

5.從發達國家間旅遊向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六十年代初,國際旅遊主要是在歐美等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之間進行,其市場範圍並不太大。從六十年代下半期起,亞洲的日本、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附近島群,拉丁美洲的壹些臨海國家,非洲的突尼斯、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北非國家,也陸續開展了國際旅遊活動。到七十年代,世界上已形成由六大旅遊區組成的全球性的國際旅遊市場格局。特別是廣大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及發展中國家的參加,對改變世界國際旅遊業面貌和結構,起了積極的作用。以北非為例,近年來國際旅遊事業發展很快。北非地處地中海南岸,隔海與歐洲為鄰,交通便利,距離又近,是歐洲國際旅遊者尋找陽光、溫暖、沙灘等療養和避寒遊覽勝地。由於這些原因,國際旅遊業發展極為迅速。如突尼斯,在1962年旅遊開創年頭,就招徠歐美旅客5萬人;到1978年,該國接待的國際旅遊人數已達114萬以上,不到二十年內旅遊人數就翻了四、五番。特別值得註意的是東亞及太平洋旅遊區,國際旅遊發展速度,壹直遙居六大旅遊區之上。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1962年這個旅遊特區接待國際旅遊者僅有150萬人,但到了1972年,就增至540萬人;1982年又增至2300萬人,相當於1962年的15倍。目前東亞—太平洋旅遊區的國際遊人接待數量已超過3400萬。如按六大旅遊區接待人數百分比的變化來看,其發展速度壹直是世界上最快的壹個地區。所以國際旅遊機構的權威人士曾多次預言:世界未來的旅遊重心在東亞—太平洋。現在這種旅遊重心東移的趨勢仍在不斷加劇。如1962年,亞太區接待人數只占六大區接待總人數的1.8%;到了1985年,則增長至10.4%。而同期,發達的歐洲旅遊區,接待旅遊人數百分比卻由71.8%下降到67.7%。亞太旅遊區幾個主要新興旅遊國和地區,如新加坡、夏威夷、香港等接待旅遊人數都在300萬人以上。以上事實說明,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業,正以高速發展的姿態活躍在國際旅遊市場上,吸引著世界各國的旅遊者。這是當前尤其值得註目的壹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