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倫敦市長被騎行者“豎中指”,歐洲騎車怎樣才能“不心塞”

倫敦市長被騎行者“豎中指”,歐洲騎車怎樣才能“不心塞”

歐洲時報網倫敦市長鮑裏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近年壹直致力於修建“自行車高速公路”。19日,他正式開通了5號自行車高速。只是在他汽車經過沃克斯豪爾大橋時,竟然有壹位騎手對他豎起了中指。但市長先生保持了良好的風度,對這位冒犯他的路人揮了揮手。直到這位路人已經遠去,市長先生還沒有把手放下。

倫敦市長遭人“豎中指”,揮手微笑面對盡顯紳士風度。(圖片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鮑裏斯本人是超級狂熱的自行車迷,經常騎車上下班。就連到中國訪問時,也自帶折疊車在上海的馬路狂奔。過去7年裏,他開啟了雄心勃勃的公***自行車項目,夢想著讓騎自行車成為倫敦街頭的壹道著名風景,把倫敦改造成荷蘭那樣的自行車王國,讓每天使用自行車通勤的居民達到50%以上。

盡管鮑裏斯做出了如此大的努力,在倫敦騎自行車的人依然是少數,在歐洲其他城市也不例外。既然騎行對人類健康、交通擁堵和環保的好處不言而喻,為什麽在歐洲絕大多數地方的推廣騎行仍效果甚微呢?作為自行車王國的荷蘭與丹麥又有哪些秘訣?

道路安全:騎行不應成為“高危”運動

打造自行車王國,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安全問題。在歐洲乃至世界很多城市,自行車仍是壹種弱勢的交通工具:生存空間不斷被汽車占據,自行車道也被建築物和天橋隔離,騎自行車的人要經歷重重險阻才能抵達目的地。

世界各地都曾發生過不少自行車交通事故,使得騎行快要躋身“高危”運動之列了。今年5月,英國西德尼街就發生了驚人的壹幕。壹名騎行者在拐彎前麻煩正在前方過馬路的男子讓行,對方卻突然憤怒,追上來大罵並將其推向路中央的車流中。

如果這條路單設了自行車道,或在路口處安裝了交通信號燈,路怒癥是否會減少些?(圖片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荷蘭和丹麥擁有完善的自行車道路設施,騎行的安全系數較高。早在1890年,荷蘭就建成了世界上第壹條自行車專用道,到目前為止,自行車專用道路總長已達到3.5萬公裏。丹麥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總長雖不如荷蘭,但也超過了1萬公裏,甚至還有11條總長達4233公裏的“國家路線”,貫穿全國東西南北,構成自行車道的主幹道。

除了建立專用自行車道外,這兩個國家也在細微之處下了功夫,保障騎行安全。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十字路口的自行車停靠線比汽車停靠線靠前5米,自行車可在汽車右轉之前優先通過十字路口。在部分交通繁忙的區域,自行車道也被拓寬為雙車道,減緩交通壓力。

配套設施:讓騎行者感受到“友好”

除道路安全外,自行車配套設施也是對壹個城市是否“自行車友好”的重要評判標準,其中包括存放自行車、出租自行車和可以將自行車推進火車上等等。

荷蘭在過去10多年以來,壹直致力於自行車停車場的建設工作,成效明顯。在人流如織的市中心、火車站和中央廣場等地方,自行車專用停車場隨處可見,大部分都是免費停放的。此外,荷蘭還建立了很多室內停車場,設有專人看管。

荷蘭埃因霍溫廣場上的地下自行車停車場入口。(圖片來源:資料圖)

北京環球網報道,為了給人們創造舒適的汽車環境,荷蘭的烏得勒支正在建造全球最大的自行車停車場。到2018年建成時,這個停車場將可容納1.25萬輛自行車。

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城市裏不僅設有眾多自行車道,還有自助服務系統。在西班牙塞維利亞,當地有250個自助服務站,而且站點之間停放和取車都十分方便,每年這座城市都被評為最適宜騎自行車的城市之壹。

此外,荷蘭的自行車指路系統建設的也非常完善,這裏隨處可見為單車出行的人們提供方向、地點等信息的指示牌,十分方便。此舉也大大促進了人們騎車出行的積極性和便捷性。

在市長鮑裏斯的倡導下,倫敦的自行車配套服務也日漸完善。倫敦***設有742個自行車租賃點,***11500輛自行車可以使用,這些車也被稱為“鮑裏斯自行車”。它配備了3檔可調變速器,前部和尾部各有壹個通過踩踏用花鼓發電的LED燈,車頭還安裝了帶有RFID技術的芯片,可與租賃點的感應器交換數據,計算使用時間。

方便的是,這壹租車服務還推出了官方App,可以顯示租賃點位置和可租賃數量,還可以在手機上支付使用費。

倫敦租車軟件Santander Cycles同樣可以讓用戶規劃和回顧形成及收費情況。(圖片來源:資料圖)

文化差異:無關社會地位,騎行是種風尚

有了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車高速公路和租車服務點,為什麽倫敦的騎行還是沒能成為壹道風景線呢?這恐怕與人們對騎行的觀點有關。

英國《衛報》報道,英國的自行車出行率只有1%到2%,且與人們的階層、種族、價值觀和誌向密切相關。英國騎行者***有的特點是:白人、40歲以下、男性、收入中等或較高,他們多處於中產階級,喜歡園藝,喜歡聽BBC4臺廣播,喜歡吃有機食物。

報道稱,壹位名為茉莉的穆斯林女性說“完全無法接受”騎行,也有人指出騎自行車“無法顯示社會地位”,“有錢人會買汽車,而不是自行車”,甚至有人提出若非“極度貧困”,否則不會考慮騎車出行。

倫敦街頭的鮑裏斯自行車也可以看起來“英倫風”十足。(圖片來源:英國《衛報》)

在荷蘭,事情就不會這麽復雜了,對於當地人而言,騎車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與年齡、性別、種族、社會地位無關。《人民日報》報道,對於“妳是自行車愛好者嗎”這個問題,大部分人的回答可以歸為兩類,壹類是肯定回答,壹類是否定回答。荷蘭人的回答卻很特別:“我不是自行車愛好者,我只是荷蘭人。”

“自行車是荷蘭人最可信賴的生活伴侶,它陪伴我們的時間最長。”荷蘭壹名學者對筆者說,“我們還不會走路時就開始接觸自行車,很小時候就學騎自行車,壹直到生命的終點都離不開自行車。”

有數據顯示,荷蘭人學習騎自行車的平均年齡為8歲半。小學畢業時,每名小學生必須要參加壹項考試,那就是自行車駕照考試。

在丹麥,騎行不僅是壹種時尚,更是個人活力的象征。在哥本哈根街頭,人們可以看到家長汽車送孩子上學,優雅的女性腳蹬高跟鞋汽車行路,西裝革履的男士騎車奔向遠方,有時還能看見騎車上班的內閣成員。對他們而言,騎車是種基本技能,與走路和說話壹樣。

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每壹次專業解答都將打造您的權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