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慈溪有什麽傳說,文化之類的?

慈溪有什麽傳說,文化之類的?

1.慈溪得名的傳說

慈溪歷史悠久。春秋時屬越,秦代設縣,古稱“句章”,至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稱慈溪。因治南有溪,東漢董黯“母慈子孝”傳說而得名。

董孝子名黯,字叔達,壹字孝治,後漢時,句章縣石臺鄉人(今大隱鎮),為漢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孫,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而事母至孝。董黯終年打柴換錢,侍奉母親。母疾,思飲故裏之水(因大隱頻監姚江,古時遭鹹潮入浸,其水味苦澀,不適於飲用),他竟然每次來回二十余華裏到大隱溪上遊永昌潭擔水奉母,據傳在途中絕不轉換肩胛,為的是把肩前的純凈水以供母飲用。然故裏之水離家甚遠,不能常致,董黯即在外婆家今章山村永昌潭旁築壹陋室,汲水供母,母病得以好轉。

董黯家的東鄰王寄,雖家道殷富但秉性頑劣,事親不孝。有壹天,董母與王母拉家常,各自談及兒子孝與不孝之言,恰好被王寄聽到。王寄嫉恨董母,待董黯離家外出時,王寄去董家辱罵毆打董母。董母由此臥病不起,不久而逝。董黯憤極,思及王母年老,便枕戈不言。幾年之後,王母亦因病而卒,畢葬事,董黯乃斬王寄之首,以報母仇,祭奠母親亡靈,然後自縛向官府自首。漢和帝聞其孝心,特赦擅殺之罪,並詔他為郎中,被董黯所拒絕。後受皇恩俸祿,隱居終老於大隱。其墳墓建造在外森林老鼠窩山麓。

慈母孝子的故事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後來人們就把大隱溪叫作慈溪,後來又用慈溪來命名縣名,這就是慈溪的來由。

2.慈溪達蓬山佛跡洞

在達蓬山巔的懸崖絕壁處,有壹個與眾不同的山洞。洞門口有兩塊峭立的巨石對壘,遊人傴僂而入,洞內豁然開朗。擡頭仰望,四圍峭壁高丈余,天頂洞開,古樹遮陰。低頭尋覓,石壁上有壹天然足印,腳趾分明,相傳這就是佛跡,山洞也由此得名。

關於這佛跡的來歷,有兩種不同的傳說。壹說是徐福所留。據說當年秦始皇遣徐福東渡三神山,求取長生不老之藥。徐福上山後,見這個洞濃蔭蔽日,洞口又對著浩瀚東海,就將此洞作為修煉之處。數月之後,他奉命出海,臨行前對秦始皇說,我在洞內留有壹個腳印,待這個腳印漲平之日,就是我徐福歸來之期。說完,返身入洞,單腿壹蹬,飛身來到船上。秦始皇入洞壹看,果然有壹深深的足跡,於是就派人駐守洞中,期待著這腳印的平復。兩千多年過去了, 腳印仍清晰可見,徐福當然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壹說是觀音大士所留。觀音道場原在印度,中國的佛教徒把她請到了達蓬山。但觀音壹到洞內,就發現這裏原是徐福修道之地,她不願鳩占鵲巢,駕祥雲環視四周,覺得普陀山這地方不錯,於是單腳壹蹬,就跳到了普陀山。因為是左腳用力,所以在達蓬山留下的只是左腳印,而在普陀山留下的是右腳印,但不管是左腳印還是右腳印,都稱作“觀音跳”。

相傳唐天寶元年(742年),僧人達慧至此,發現石洞內的大腳印,以為佛跡,便四處化緣,籌款建造了佛跡寺。宋初,佛跡寺方丈請人在佛跡洞鑿制長眉羅漢石像壹座,惜毀於“文革”時期。如今洞內石崖上還留有三方保存完好的石刻,兩方為南宋、壹方為清代康熙年間所刻,足見佛跡洞當年名聲遠播。

3.七月三十夜插地香

專管人間萬物的地藏王,見人刀耕火種,生活艱難,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便對牛魔王講:“妳這麽大力氣在這裏吃吃睡睡沒意思,下凡幫人耕田去吧。”牛魔王搖頭講:“耕田我倒不怕,怕就怕老了沒力氣給人壹刀殺了當菜。”地藏王講:“不會,我敢擔保。”牛魔王推三阻四,橫豎不答應。地藏王急紅了臉講:“耕田原是妳的本職,咋好怕死不去。若是人真的殺了妳,算我沒長眼睛,妳就來挖掉我的眼珠。”說著,雙手壹推,牛魔王未防,從天上跌下來壹頭栽倒地上,上爿牙齒都敲光了,只好老老實實替人耕田。

過了十多年,老牛耕不動田了,果然被人殺掉。牛魔王滿肚皮怨恨,趕到天上找地藏王算帳,壹把挖出地藏王眼珠,順手拋出南天門。地藏王的眼珠滴溜溜落到江南水田裏,變成田螺。玉皇大帝見地藏王瞎了眼,不管能事,對牛魔王大發雷霆,把牛魔王痛罵壹頓,罰其下凡做牛耕田,永遠不準再回天廷。

地藏王仍舊很關心人間疾苦,看不見就用耳朵貼在地上聽人們說啥話、做啥事。觀世音見他可憐,發了慈悲,每年七月三十送地藏王甘露壹瓶洗眼,讓他開眼壹天。人們為了報答地藏王,每到這天夜裏,家家戶戶都要插地香紀念他。

4.慈溪特產——楊梅的傳說

楊梅是慈溪引以為豪的傳統特產。慈溪楊梅以名聞遐邇的"荸薺種"和"早大種"楊梅為主。每年6月28日為慈溪楊梅節。

楊梅在慈溪有許多民間故事和民間傳說,在《楊梅仙子》的民間故事中說,有壹叫楊梅珠的姑娘生前常替人治病,死後化為楊梅樹,所以別的水果多吃了會壞肚子,獨有楊梅能幫助消化,開胃生津。

關於楊梅還有壹種傳說:說是天上有位美麗的百果仙子,在巡遊天下時,被惡魔劫持,幸而為住在余姚楊家嶴的壹位青年獵人所搭救,結為夫妻,十分恩愛。因附近有個梅湖,仙子就取名梅珠。後來,惡魔設計用魔術把仙子從高山上掀了下來。仙子臨死前,要獵人把她埋在壹顆大樹下,獵人含淚埋葬仙子後,除了惡魔,為仙子報了仇。第二年,在埋葬仙子的那棵大樹上,結出了壹顆顆紫紅色的果子,人們摘來壹嘗,又甜又清口,略帶點酸味。人們說,這果子是梅珠所化,她把甜蜜留給鄉親,也讓鄉親記住她與獵人分離的辛酸,後人就把這種果子稱作楊梅。

這是來自彜族的楊梅節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壹個誠實的姑娘愛上了壹個樸實的小夥子,由於小夥子家境貧寒,姑娘家嫫嫌貧愛富,百般阻攔姑娘不讓她與小夥子來往,並強迫姑娘,要她嫁給當地壹個無惡不作。欺壓百姓的土司頭人的兒子做老婆。可這個姑娘壹心愛著那樸實的小夥子,誓死不從母命,父母無奈,就把姑娘鎖在家裏,不讓出門。姑娘終日戀著心愛的小夥,無論父母用什麽方法也改變不了她的意誌。姑娘堅貞不屈,暗中相約,在立秋這天逃出家門,跑到二十四丫口的楊梅山上與她心愛的年輕小夥子相會,在楊梅山上,他們以鮮紅的楊梅為媒,定下了終身,結成美好的夫妻。

從此,人們為了紀念這對年輕人的忠貞愛情,每到這天,楊梅山周圍幾十裏的彜族人民,穿著嶄新的民族服裝,帶上各自早準備好的食物,不約而同地到二十四丫口梁子楊梅山歡聚。老人們在撒有松毛的席地周圍而坐,拿出各自帶來的食物飽吃海喝,擺家常,談年景。青年們吹蘆笙,彈口弦、對歌,跳舞,互相約會或挑選自己的終身伴侶。

因為這天時值立秋,滿山遍野苦澀味酸的楊梅已成熟,散發出了沁人心扉的清香味,加之以是在楊梅山上歡度紀念日,人們就將這個節取名為“楊梅節”。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