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西津渡古街遊玩攻略鎮江西津渡介紹

西津渡古街遊玩攻略鎮江西津渡介紹

西津渡靠近雲臺山,是鎮江的歷史文物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地區,還是鎮江文化源流之地。古街蘊含著這裏過往的記憶,還有據多文化痕跡。在這裏還能窺見鎮江人的歷史發展演變!

壹、古村情節

我想很多蜂友都有古村(古鎮、古街情節,幻想著能夠隱居在壹個遠離塵世、古風濃郁、生活節奏緩慢的地方靜靜地思考人生。可惜喧囂的現代社會已經將古村落風幹成標本,我所看到的古村落,已經沒有了鮮活的表情,只是壹具空殼,文化再悠久也只是新時代的點綴。

盡管如此,當我看到古建築紮堆的村鎮時,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哪怕知道很多都是仿古的假古董。欣賞標本總比屍骨無存強。

最早打動我的是鎮江西津渡,那時沒去過多少地方,覺得怎麽這麽有古韻這麽有穿越的感覺啊。後來,蘇州的平江路山塘街、杭州的小河直街、同裏周莊木瀆南潯;再後來,宏村、西遞,還有婺源的N多徽州村落;閩南紅厝街區、閩西土樓村莊......相繼走入我的視線。風格在不停地改變,但我對古村的幻想和向往依然不變。

楠溪江畔的浙南民居,沒有江南水鄉和徽州村落那麽濃的水墨氣息,也不像閩南紅厝那般華麗,但同樣特點鮮明,與去厭了的那些村子相比,又是壹種全新的感受。

壹趟山水之旅,如能有桃源壹般的古村調劑壹下,治愈效果會翻倍。壹如我在婺源的感受。

7月15日中午,因為安排欠妥,很晚才吃上午飯。然後直奔巖頭鎮中心位置的第壹個村子——巖頭古村。

二、麗水街

巖頭村以壹條長長的古街——麗水街聞名,所以“麗水街”順理成章地成了村子的代名詞。

這是壹個在古代水利設施上建起的古老村莊,有副對聯寫得好:水如棋盤分街陌,山似屏幃繞畫樓。確實如此,壹條條綠樹成蔭的堤堰把“麗水湖”劃分成壹個個“棋盤格”,既整齊又美觀。

既然是水利灌溉,水車可不能少。雖說水車也成了各種“古村”的標配,但放在這裏倒不突兀。

石板橋和參天古樹讓村子更有古韻。

第壹次聽到“麗水街”這個名字,還以為和鄰近的麗水市有什麽關系呢。看來,壹個山村是否美麗,水是關鍵。

村子有自己的文昌閣和文昌塔,記錄了它曾有的輝煌。到處都是卵石鋪地,就地取材,盡顯樸拙的美麗。

院墻也是卵石砌成,條條小巷,通往村子深處。如果不是壹天最曬的時候,真想深入村裏好好逛逛。

“閑坐享日暖,聚談逗心歡”,自得其樂之情,溢於言表。

當然,村子最大的看點還是麗水街。

這條古街全在水邊的廊棚下,很長,並且彎成壹道美妙的弧線,與山、水、堤相互映襯。拍出照片來,那叫壹個美。

壹面臨水,壹面是壹間間的小商鋪。全是木制結構,無數的廊柱、美人靠、燈籠、卵石,意蘊十足。

近處的文昌塔、遠處的“芙蓉三冠”,都成了美麗的點綴。整個村子像壹個大園林,人在圖畫中。

麗水街因為是古代的交通要道,自然形成壹定規模的商業街,卻也成為壹道自然和人文兼有的美麗景觀。

巖頭村另壹處值得壹往的地方就是“水亭祠”。聽這個名字就不壹般,讓我想起了揚州何園的“水心亭”。

它的大門對著壹條正在修路的小巷,不十分起眼,但是裏面別有洞天。

先是壹座“松鶴延年”的大照壁,很新,不過映在水池中的倒影很耐看。

這個方形的水池可不小,裏面還有壹道“儀門”。

走進儀門,裏面又是壹個方池,池中壹座方亭,對面才是正廳。這些屋檐層層疊疊,壹眼望過去錯落有致,有點“五鳳樓”的感覺,煞是好看。正廳正中的牌匾上書“琴山書院”,如介紹所述,這裏本是壹座大書院,當然,古代的書院兼具祠堂祭祀功能,像杭州的萬松書院。有的祠堂也做私塾用,像福建土樓的承啟樓。自古而今,讀書大概都是壹件神聖的事。

楹聯很工整:“麗水永鐘靈,龍津常有金龍躍;琴山長毓秀,鳳閣自多玉鳳翔”。兩箱壁上有“巖頭十景”的介紹,其中有“三崖倒映”,就是“芙蓉三冠”、連同文峰塔,在麗水湖中的倒影。可惜我懶,沒有找最佳的拍攝地。

回頭再看水亭。這座亭子位於水池中央,方方正正的,頗似芙蓉古村中的芙蓉亭。如果把整個祠堂可看作壹個小園林,這水亭就是園林的中心,也是點睛之筆,壹如何園中的水心亭。

從側面看,的確很有味道,即使“泮池”中長滿水草。祠堂壹般是莊嚴之地,這裏因為有了水亭,變得氣氛歡快。

記得芙蓉村裏也有書院,看來但凡古村,除了要有祠堂,崇尚文氣必然也要體現的。

因為今天在崖下庫、五星潭消耗了很多體力,太陽又很曬,難得多走動了,文昌閣、文昌塔、湖神廟就沒去。村子裏也有幾撥旅遊團,村外則是緊靠現代建築林立的鎮子,除水亭祠外,整體氛圍並不安靜。我們壹***轉了壹個小時左右。

三、蒼坡古村

下壹站是三公裏外的蒼坡古村。不同於麗水街外的熙熙攘攘,村外壹片綠野,壹派田園風貌。

村子的正門外很開闊,還有壹個圓池。

古村導覽圖,並不大,就壹條主街——筆街,三條巷子,橫平豎直,壹目了然。

我們沒有從正門進,而是往前走了壹段。迎面那座小山就是“筆架山”,像吧?

從這個飯店門口的小巷溜進去,省了十塊錢門票。

向東望去,這是村子的“西池”,也是方方正正(巖頭鎮三村的水池都很方正,也是壹大特色。兩邊的白房子、正面祠堂的倒影映在水中,真是壹幅美美的靜物畫。

筆街

很快來到筆街上。“筆墨園”、“紙硯閣”都是民宿,名字很好聽,我還曾經想訂這裏呢。臨街壹座農家院,竟然有這樣壹座西式(應該是中西合璧的門樓,好吃驚。沿著筆街往東走,挨著西池還有壹座方亭。

前方又出現壹座引人註目的兩層小樓,大概是民國風格吧。民國建築也算古建,而我們現在住的“鴿子籠”如果能存活到壹百年以後,也會叫“古建”,只是現在看來,太對不起這個稱謂了。

村子是按“文房四寶”來布局的。這壹點似乎有不少村莊都這樣宣傳,例如婺源陀川的篁村。不過蒼坡村的筆架山那是貨真價實的“文筆”,正對著“文筆”的這條大道就是“筆街”。

這幾塊石條就是“墨”,有創意。

書畫館

蒼坡村可逛的小景點有不少,首先是“惠風軒”,展覽著上海女畫家夏蕙瑛的美術作品。她的畫作中常出現浙南的古村。

獨門獨院,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牌匾上書“翰墨耕耘”,也許,諸葛亮、陶淵明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壹邊躬耕於隴畝,壹邊吟詩抒懷吧。

筆街的盡頭是“東池”,然後拐彎向北。這池塘,就是四寶中的硯臺。

紫薇盛開,這“百日花”,從六月壹直開到九月,無論南北,到處可見它的美麗身影。真是炎炎盛夏中的清新劑。

這是本土畫家,林曦明的書畫館。記得雁蕩山靈峰下也有他的藝術館。

裏面是壹個小四合院,卵石鋪地,木門木窗。

春柳群牛,寫意不寫實。像剪紙作品。

釣得鱸魚縛柳絲。漁父的五官不很清晰,得意之神態卻躍然紙上。笑看滄浪之水,斜風細雨不歸。

十二峰,以後有機會還是要去看看。

又長命又富貴,難啊。奮學,必須的;圖霸,野心可以有。

經過“義學祠”。

瞧這石頭壘的墻!

這是棵榕樹吧?盤根錯節,和石頭融為壹體。

象棋館

楚河、漢界?哦,來到“象棋館”了。

象棋館立於方池之中,僅有壹座壹米長的石板橋通到岸上。似亭非亭,似閣非閣,還有美人靠呢。

裏面別有洞天:壹座清幽的小院,地上擺滿了碩大的棋子。

永嘉原來還是出象棋高手的地方。

中國象棋像乒乓球壹樣,容易普及,所以民間出了無數高手。琴棋書畫四藝中,棋是圍棋,但是中國象棋顯然更鄉土,更配得上楠溪江畔小村的氣質。

這座建築是有名字有歷史的,”吉洲園“,也叫”水月堂“。池中壹洲,可感水風輕、月露冷。

李氏大宗

下壹站是蒼坡村自己的文化禮堂——李氏大宗祠。

蒼坡李氏還是名門望族。

宗祠內部掛著無數牌匾,兩廊下的圖片是歷代李氏重要人物。據說古代科舉族中”高中“者要來宗祠專門祭拜。記得當年我有壹個同學考上了研究生,有旁觀者不屑地說:”這回他家老墳頭咕嘟咕嘟直冒青煙!“就是此意。

院中壹個大戲臺子。格局和芙蓉村的陳氏宗祠差不多。

宗祠周邊的風水很好,門外就是”西池“。雖然逆光,但是池中清晰地映出筆架山,還有天光雲影***徘徊。

仁濟廟

緊挨著宗祠是”仁濟廟“,供奉的居然是”除三害“的周處。祭拜壹個不相幹的傳奇人物,可見蒼坡村對下壹代教育的重視。朝聞道夕死可矣,浪子回頭金不換。

關於周處,我還有壹點想法。他變成正人君子之後,終成壹代名臣名將。但是剛直不阿的周處,得罪了朝中權貴,最後西征氐羌部落,上演了壹出楊繼業被潘仁美害死的真實版。假如他回到當初,繼續當小流氓,不會是這個結局。如果這個故事的”下半場“像上半場壹樣被人熟知,人人都不會學好了。這就如同《亮劍》壹樣,上半截無比高大上,無比正能量,下半截卻是見不得光的,無人敢拍電視劇。教育,真不知該走往何方。

廟前的卵石鋪成八卦圖案,讓人眼前壹亮。

旁邊壹棵宋代古柏,據說是李氏祖先親手栽下。

現在廟裏已經開辟成”昆劇文化展“,戲劇戲曲我是壹竅不通,我還壹直以為昆曲只是在蘇州。

四方天井中也有壹水池,四水歸堂,水孕育了柔情似水的永嘉昆劇。

望兄亭、高低橋

仁濟廟靠著東池。與它隔水相望,有壹座方亭——望兄亭。樣式結構與芙蓉亭、水亭祠如出壹轍。

這個亭子有壹個兄弟情深的故事。兄友弟恭,家族才會和睦,這也寄托了先民們的美好願望吧!

東池和西池其實是有水道相通的,上面架了壹座,不,是三座橋,中間高,兩邊低。很有個性!

據說古人重男輕女(現在也壹樣,男的走高橋,女的只能走低橋,女人只有出嫁或者娶進來才可以走高的(怎麽跟徽州祠堂是壹個套路。我們反其道行之。

站的高點就真能高人壹等嗎?不過橋雖然短,還是很美觀,讓人過目不忘。說不定若幹年後,我回憶起蒼坡村,就只記得這座橋了。

此橋直接面對著村子大門,因為是逃票進來的,心虛,就沒到門口晃悠。

最後還有壹個農村改革展覽館。承認私人財產、尊重個人勞動、學習先進技術,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麽簡單的常識,要走幾十年彎路、碰的頭破血流才明白,還搞得跟多大功績、多英明似的。

門面不起眼,在壹圈民宅中。蒼坡村很幹凈整潔,肯定今年才整治過。

我們在蒼坡村也逛了壹個小時。壹個小時,做不到深度遊,但就表面來看,蒼坡的可觀性強於芙蓉村和麗水街。沒有旅遊團的喧囂,體驗實在不錯。以後如果還能來楠溪江,我想在這裏住壹宿好好享受壹下這裏的寧靜。

四、林坑

7月16日,在結束了神仙居壹日遊後,返回永嘉的路上,我們順便去了林坑村。

從巖坦出口下來,還要開十幾公裏。聽司機周師傅說:最初是因為香港鳳凰衛視副臺長、號稱“中國航拍第壹人”的趙群力,在此地不幸殉職而聲名大振,從不知名的小山村轉為驢友們熱衷的旅遊熱點的。趙群利是在執行航拍任務時,不幸撞上高壓電線而墜機身亡。

林坑是免費的。和巖頭三村不同,它深藏在深山老林中,和青山綠水完全融為壹體,壹派原生態氣息。

上壹張地圖吧,壹條分叉的山溪從村尾到村頭貫穿全村,格局倒是有點像我五壹剛去過的婺源桃溪村。

修篁參天,這是林坑給我的第壹直觀印象。

既然叫”林坑“,必然要有林海,也包括竹海,果然風景清幽,有點”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出塵氣質。

然後是古風濃郁的木屋。永嘉的古村建築風格類似,都是磚木混合,兩層建築居多。

而林坑的房子似乎更誇張些,屋檐很大,伸出山墻很多。

可曾註意到山墻上的木頭骨架?很像德國南部山區的”木筋房“(網上跟遊。

而且都是依地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時陡時緩的石階成了連接房間屋後的紐帶。

除了這些,林坑最吸引我的就是橋了。林坑的橋有兩種:石拱橋和木廊橋。數量並不多,壹***兩座拱橋,三座廊橋。

這是永安橋。

上遊的永平橋。

小溪上遊分為兩岔,左邊的永吉橋。

右邊的永利橋。

最美的廊橋是下遊的沈香橋,有弧度有波折。

橋都不大,但與周圍的山坡、溝壑、房子形成壹個不可分離的整體,那樣的和諧。

無論拱橋、臺階還是房屋的基礎、圍墻,無不就地取材,采石砌之。石頭的色調本是灰冷的,然而石縫裏偏又爬出那麽多生機勃勃的綠藤,默默地陪它壹起變老。

木制廊橋更是就地取材,飛虹壹般橫跨深溝。坐在美人靠上,看夕陽西下,細水長流。

溝挺深,水卻不多。不過看網上的照片,經常都是幹涸的,有點水已經不錯了。小橋流水人家,缺了流水,真是壹大遺憾。但畢竟是“山村”,不同於蘇州那邊的“水村”,山為主,水為輔。

溪流的上遊倒是有不少水,還有小瀑布。

清澈的泉水叮咚作響,伴著林坑走過歲月。滄桑的臨水木屋,即使改成了客棧,依然不改淳樸之風。

這裏的居民大多姓“毛”,村子靠著毛公山。可惜時間不早,無法爬山俯瞰村莊了。

現在的林坑估計也不是以前那樣的世外桃源了,大部分房子都變成了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客棧和飯店,就像龍虎山的無蚊村那樣。

妳看停著那麽多汽車就足以說明壹切。

不過瑕不掩瑜,盡管有點車馬之喧,整體上,仍然和夢想中“在那遙遠的小山村”比較契合。

在林坑也是轉了壹個小時,沒有進室內,因為它的風景盡顯於外。仍然遺憾沒有像在西遞、田螺坑、理坑那樣,在此處住上壹晚,好好呼吸壹下深山中的清新空氣、聆聽風吹竹林、泉水叮咚。

從林坑回去的路上,還經過好多普通的村落,其實也不錯。記得有壹個村子的墻上都是五顏六色的畫,裝飾得很美,這又和德國南部山村的風俗很像了。可惜沒停下來拍照。

再有就是看見了大片的花海,大波斯菊、向日葵。這種風景雖然不是第壹次見,但我還是很激動,馬上下車看看。

結束

楠溪江的三個村子,這次都只是走馬觀花,各逛了壹個小時,沒能深入進去,和村民聊聊天,好好品味壹下他們的耕讀文化。遺憾雖然有,但是就算浮光掠影地過壹下眼癮,也不虛此行。對山水田園即使再流連,也還要回歸自己的生活。正因為難得壹見,才會如此向往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