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龍光鎮旅遊景點

龍光鎮旅遊景點

武聖俱樂部

“五省會館”又稱“五省宮”,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坊壩中心繁華地段。

民國十二年(1923),袁廷泰長子袁祖明(丁青)率軍出貴州,轉戰湘鄂川陜四省,百戰百勝。北洋軍閥吳想把網贏回來,任命袁祖明為“五省聯軍總司令”。袁廷泰得知後自命不凡,在長方壩修建了“五省宮”,取名“五省會館”。祭出“五星聚奎”碑,其實是為了紀念袁祖明正式升官,炫耀他在袁氏家族的權勢。

“五省會館”是壹座四合壹的院落,占地近兩畝,有五個正廳,三個兩廂,五個門樓,均為磚木結構、木瓦結構。天井壩配有花壇和玉蘭、月桂、櫻桃等植物。壹度成為袁廷泰坐鎮龍光辦事的地方。現在除了門樓的戲臺被拆除改建成了辦公樓,其余都保存完好,可供遊客參觀。

臥雪山莊

位於龍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安龍縣城32公裏,距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興義39公裏。

在黔西南,農村大集鎮的排位被稱為“頭青山(今普安縣青山鎮)、兩相(今貞豐縣柘鄉鎮)、三龍光(今義龍新區龍光鎮)”。其中,在龍光鎮的老街上,“臥雪山莊”是眾所周知的。

臥雪山莊建於民國6年(1917),是民國中前期影響力遍及全國的壹代梟雄袁祖明之父袁廷泰所建。

袁廷泰,號甘澄,其父袁紹軒曾在白旗起義時投靠起義軍,戰後被押解至貴陽處決;他的母親蔡美兒因此自殺。袁在龍光的財產也被官府沒收。此時的袁廷泰只有4歲,由母親李撫養。李節衣縮食到私塾讀書,還經常告誡袁廷泰要學文武,以復興家業。袁廷泰勤奮好學,武功高強,深受師友器重。

再久壹點,袁廷泰回老家做土布買賣,在生意上買了自己的房子。他是有心計的,也是守信用的,這在當時安然商業是很看重的。由於袁廷泰勤於研究詩歌和書籍,他還與當地上層人士如何、劉知遠等關系密切。

光緒二十八年(1902)以後,廣西回民黨軍隊經常過南盤江,燒殺搶掠,騷擾各府州縣。由於袁廷泰自幼習武,頗像其父祖上,士紳推薦他為興義府西鄉團總管。袁廷泰棄商治軍。他勤勤懇懇,嚴格自律,成績斐然。他很受興義知府施廷棟的器重,委托他全權處理西區事務。袁廷泰開始在盤江八縣聲名鵲起,龍光袁家也邁出了東山再起的堅實壹步。

他的兒子袁祖明,憑借保國護法的突出功績,在西南地區聲名鵲起。曾任貴州巡撫、五省聯軍總司令、北伐軍左翼總司令,是全國著名的黔軍將領。袁氏家族東山再起。

袁在龍光復出的壹個標誌性事件,就是袁廷泰在龍光集鎮上修建了“睡雪山莊”。

當年修建臥雪山莊時,袁廷泰聘請王仁孝(貴州大方縣人,16歲招降,編入安義鎮中營,後留在安龍)領導施工。

臥雪山莊中西合璧,是典型的中國南方民國風格建築。磚墻四周是小青瓦頂,水桶結構,硬山。壹層和底層由正房、東西兩廂和對門組成。正殿和對堂共七間,莊嚴異常。門窗采用歐式拱門裝飾,細節采用磚和白菜,精致細膩。站在四合院裏觀察,正房前檐,東西兩廂,對門後檐都拍下來了。

羅馬柱柱用磚砌成,柱間有拱洞。房檐柱之後,金柱開始采用落地木柱,木柱之間加門窗、面板等裝飾,與外磚柱形成走廊。所以天井由主房、東西廂、對門四周的回廊環繞。每棟房子的屋頂都被角溝覆蓋。無獨有偶,墻角溝底部的磚檐與柱子連接處呈直角,直角處安裝壹根特制的瓦管,將屋頂墻角溝底部與地面連接起來,形成了壹條非常巧妙的排水管道。這棟樓有很多細微之處,這裏就不贅述了。

臥雪山莊的這組四合院可以容納200到300人。當時它的招待所陳列著名家書畫、玉器古玩,極盡奢華,是招待達官貴人的場所。室外花園,魚塘假山,盆花都在列。它們名字豐富,富麗堂皇,像是王子的家。村民稱之為“龍光金字塔”。

1920年,袁廷泰在“臥雪山莊”前建“守節廣場”,以孝敬其母蔡、李二,表孝心。石牌坊雕刻精美,花鳥魚蟲,人物栩栩如生。據當地人說,它的浮雕喇叭有孔,吹起來就能發出聲音。可惜文革的時候被破壞了,現在基地也沒了。

別墅名為“臥雪”,清澈淡雅。

袁廷泰精於經學和歷史,他為自己的房子起的名字自有其精髓。對於他袁家來說,“臥雪”這個名字由來已久,取自成語“袁安困雪”,意思是高適生活清貧,但有氣節。

《後漢書·元安川》有記載:“有大雪時,洛陽命其出案,見人皆出雪,有乞丐。沒辦法到遠安門。據說安已經死了,這使人們擺脫了雪,看到安僵硬地躺著。問為什麽不能。安曰:‘大雪中人饑,不宜操人’。使其德,養其孝。"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有壹年冬天,洛陽下令冒雪去拜訪還沒有做官,住在洛陽的袁安。袁安院子裏的雪很深,他被困住了。洛陽命人除雪入屋。袁冷得蜷縮在床上。洛陽令問道:“妳為什麽不向鄰居求助?”袁安答道:“雪天大家都辛苦,不要再麻煩別人了。”洛陽讓他佩服他的德行,所以叫他孝順。

袁生於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縣西南),東漢大臣。家教少,孝順父母,入官後對下屬管理嚴格,官員們又怕又愛。漢明帝在位期間,擔任過府尹等高級職務,有著嚴格的政治爵位,有著令人敬畏的資本,在朝廷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漢朝和皇帝在位期間,竇太後成為了壹個排外的外戚,這導致了民怨沸騰。袁安直言不諱,直言不諱。他多次上書彈劾竇權貴,竇太後無法接受。但袁安節操高,竇家人對他沒有傷害。在袁安的後代之後,許多高級官員成為顯赫的官員,汝南的袁氏成為東漢著名的貴族家族。東漢末年稱霸壹方的袁紹和袁術都出自袁安。

後人把“臥雪”作為清貧清高的標準。唐代皇甫曾《秋夜賞鄭侍宇》詩說:“若失林中夜,則江華盛。不從政府辭職,就知道遠山。高柳難定風,倒春寒助明朝。袁公方臥雪,尺柴。”

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我們只知道袁廷泰的曾祖父袁明超出生在湖北施恩,和河南汝南的袁氏是什麽關系?我們不敢妄下結論。但東漢時期,袁安行為正直,軼事流傳千年。袁廷泰小時候學過經學史,註意到他的同姓典故也無可厚非。

袁安做官之前,貧窮無助。袁廷泰4歲的家庭遭遇了悲慘的變故,他自己的經歷和袁安差不多。他迷上袁安也是可以理解的。更重要的是,“臥雪”的袁安,自他而生,後人不斷,將他的袁氏家族發揚光大。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裏,這是壹件令人神往的事情!

現在很多龍光老人說起睡在雪山山莊,還說起另壹個原因,那就是中國傳統孝道二十條之壹的“睡在冰上求鯉魚”,源於西晉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王祥。

王翔(184—268),名叫休。東漢末年,他隱居了20年。曹魏做官的時候,去了大司農、司空、太尉等地。,他被任命為陵墓。西晉時,封他為隋靈公。他是書聖王羲之的曾祖父。

王翔早年喪母,繼母朱對他恨之入骨,多次在父親面前說他壞話,因此失去了父愛。但是,王翔是孝順的。他父母生病時,他壹絲不掛地服侍他。冰凍季節,河水結冰,她的繼母想吃活鯉魚。王翔脫了衣服躺在冰上,她得到了兩條活鯉魚。吃過之後,後媽真的恢復了。王翔此舉被收入《二十四孝》中,後人常作詩詞歌賦。柳宗元長詩《弘農公敗於德才,三歲被誣廢左官,而成大領袖》中說:“...老朋友還在同壹個村,經常是結了婚。龍渡許紹,冰鯉掛王翔……”

熟讀歷史的袁廷泰自然知道二十四孝的故事。但仔細分析之後,他把自己和王翔做了比較。因為,他的親生父母去世後,撫養他長大的李是他共同的母親,這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子女對父親的妾的稱呼。袁婷婷4歲時,李並沒有拋棄他另謀出路。而是用自己的辛勤養育了袁廷泰,為他創造了壹切練文習武的條件。在袁婷婷的心中,普通的母親李自然不是那個早期王翔惡毒的後媽可比的。於是,在臥雪山別墅建成後的兩三年,袁廷泰在建牌坊時,將自己的妃子李和親生母親蔡並列,為他們建了壹個“節日生活廣場”。

牌坊是後人紀念祖先、長輩以示孝道的特殊建築。無論刻的文字還是圖案,壹般都用“二十四孝”之類的典故。龍光老人口中“冰上睡鯉魚”的故事,應該來自別墅建成後修建的牌坊。

趕觀音洞的由來

國務院批準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儀隴新區龍光觀音洞遺址名列其中。至此,1985年,被申報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龍光觀音洞遺址成為“國家級保護”之壹。

1985 11.2、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安龍縣龍光觀音洞古文化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1年6月,安龍縣人民政府在觀音洞立碑,指定專人看守保護觀音洞遺址。據貴州省博物館考古人員介紹,出土文物包括石器、骨器、動物化石、動物骨碎片和火遺跡等,由此確定龍光觀音洞古文化遺址的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約1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居住在觀音洞。

安龍縣人民政府6月1986 65438+10月在觀音洞遺址前豎立的青石碑。張金樹攝

據居住在觀音洞附近平光寨子的多位布依族老人和漢族老人介紹,觀音洞原名祖宗洞,位於龍光鎮板拉村莫勇寨子南與平光寨子北交匯的山坡上。這座山叫“破團”。據傳說,很久以前,有“仙子”(又名任賢)住在“婆當”的洞穴裏。後來,這些“傣族人”逐漸走出窯洞,下山,尋找平坦的壩區,依山傍水建房,開荒鋤草,耕種農田,種植農作物,從壹個住在窯洞裏的野人,變成了住在有耕種和熟食的房屋裏的人類,同時也成為了龍光的土著,被稱為“老戶”或“乞憐”。

若幹年後,這些“跪拜求饒”的人永遠不會忘記先輩創業的艱辛。農歷七月十四、十五、十六,大家帶著七月的三角粽子(竹葉包裹的糯米團子)、糍粑、火酒、山雞、香紙,帶著孩子壹起扶老攜幼。人們先在洞口上香燒紙,然後在洞裏聊天。女人吃粽子、糍粑,男人吃雞腿、喝酒緬懷祖先。當地人叫它駕祖洞。就這樣,把祖先的窯洞趕出去,成了龍光四十八村布依族的傳統習俗。

明末清初天很熱,要把祖先趕到山洞裏。據說不僅龍光人趕,鄰區的苗族和廣西的壯族也來趕。後來清朝同年,龍光發生紅、白民族鬥爭,龍光四十八村的布依族遭到殘酷鎮壓。然後軍閥混戰,百姓不得安寧。當地統治者認為驅趕祖先的洞穴會“圖謀叛亂”,實行禁止和限制,並開始羞辱少數民族。所以到了清末民初,人們就不再開祖墳了。解放初期,部分漢族道士在洞中供奉觀音,農歷正月、三月進洞誦經。人們也稱“祖宗洞”為觀音洞。

近年來,由於民族政策的開放,龍光四十八村的布依族人每年七月都要趕到祖先的洞穴,這是壹個具有民族特色和紀念意義的民族傳統節日。希望人民政府給予支持和引導,使其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好作用。

龍光四十八村:

相傳“龍光四十八村”是指布依族聚居的四十八個自然村。分別是:黑山村、布莫村、上坡崗村、坡叠村、東固村、桐柏村、那造村、大寨村、克力村、波羅村、鄢頗村、平寨村、那蘭村、那桃村、莫湧村、半拉村、桑娜村、姚喆村、董娜村、老支坡村、碧紮村等

1985年3月,貴州省博物館考古人員在龍光五臺七星大隊平光生產隊小山峰觀音洞發掘出壹批石制品、骨骼和動物化石,以及大量的動物骨碎片和火燒遺跡。考古學家證實,壹萬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在觀音洞,同年,165438。觀音洞位於龍光鎮板拉村莫湧村與平光村交界處的山體東南半坡。據周圍布依族村寨的老人說,觀音洞原名祖宗洞。很久很久以前,有布依族的祖先居住在那裏,這些祖先被稱為“傣子”。後來,這些祖先的人口增加了。他們出了山洞,下山尋找周圍的平壩。他們依山傍水建房子,開了。明清以前,這些布依族都有不嫁外族的歷史,以至於後來形成的龍光四十八村,大部分都是布依族聚居的村落。所以這些寨子的名字多由布依發音翻譯而來,地名來源豐富,如位於壹口井龍潭旁的莫雍村。井邊有壹棵又粗又大的葛藤,井邊的布依語是“磨”

相傳龍光四十八村有據可查。據史料記載,1985版《貴州省誌·地理誌》中記載,宋寶玉元年(1253),安龍洞設在今安龍縣東北15,屬四成州廣西西路,舊12 A安龍洞,當時設到安龍縣千家萬戶(。李詠六年(1652),李詠帝改安龍千戶所在之地為安龍府,李詠十五年(1658),安龍府改為安龍府。康熙六年(1667),安龍所改為南龍廳,隸屬貴陽府。雍正五年(1727),南龍殿改為南龍府。嘉慶二年(1797),南龍府改名興義府。民國二年(1913),興義府改稱南龍縣,民國十壹年(1922),南龍縣改稱安龍縣。這些史實表明,從宋寶玉元年(1253)到清雍正五年(1727)的474年間,黔桂兩省由河流統治,安龍縣的大部分地區歸廣西的四城府和西隴府管轄。今天,安龍縣東部、東北部和西南部的布依族壹直是廣西土司的集中居住區。漢隆轄花障、安能迪美,凡三十六寨,其安能柴犬寨,即本府懷德、李永華之地也。”這時,阿能位於安然以東20英裏處。明代安龍所設時,龍官司統* * *十二甲、二半甲,其中花障甲九十六寨之壹,名為“黃龍”,實為“龍光”的布衣爵位,這是龍光這個名字第壹次出現在史籍中。據《貴州省誌地理》第壹卷出版的《明代貴州省歷史沿革圖》上,標有“龍光達村”。興義府清時,全境轄1373村,68亭,7寨。興義府所轄地區(今安龍縣範圍內)分為三個“裏”,即城附近的安仁裏,東鄉、南鄉的懷德裏,西鄉、北鄉的。李永華下轄39個村,包括那桃村、半拉村、那蘭村等。其中那桃村和那蘭村就是今天的那桃村和那蘭村。據《安龍縣誌》第二節民國時期記載:“民國三年(1914),隸興義縣地九寨。“據此,李永華下轄39個村,48個村劃入九寨和* * *,與明代貴州歷史沿革圖上標註的‘龍光村’範圍壹致。因此,根據歷史記載,龍光的48個村落應該是:

1,長廣場2,阿友寨3,遮面村4,坡高村

5.寒別村6、阿果村7、姬伯村8、上者村

9.下者齋10,客月齋11,八座齋12,那桃齋。

13,那拉村14,東古寨15,坎叠村16,那造寨

17、婆巖寨18、榮若寨19、婆桑寨20、八家寨

21,半拉寨22,平寨23,布莫寨24,納蘭寨

25.二龍口26、德窩寨27、那大寨28、那西寨

29.安窩寨30,賈竈寨31,永格寨32,板陽寨

33.那萬寨阿祖寨34,普普寨35,比紮村36

37.墨翟38、盧溝寨39、八號寨40、落水洞

41,唐坊寨42,花仙寨43,馬安迎44,老知坡

45.坡崗箐46、新屯47、古屯寨48、二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