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烏鎮中的老屋有什麽樣的特點

烏鎮中的老屋有什麽樣的特點

具典型江南水鄉特征的烏鎮,完整的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壹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

關鍵詞: 烏鎮建築群 因素 環境

烏鎮概況

烏鎮位於浙北平原桐鄉市,從杭州出發走高速公路壹個多小時的車程。此處地勢平坦,密如珠網的河流,星羅棋布的蕩漾,使烏鎮具有濃厚的水鄉特色,給人壹種雅致而不張揚、清新而不繁瑣的自然美感。

烏鎮雖歷經20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築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色古香,水鎮壹體,呈現壹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壹。 烏鎮格局

河網在烏鎮內和主幹道重合,連橋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這個水網體系聯結京杭運河、太湖和烏鎮的池塘、水井,理想的解決了農作、飲用、排水、觀賞、運輸等水問題。

在烏鎮的布局中,由於歷史上曾地跨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烏程、歸安、崇德、桐鄉、秀水、吳江、震澤),加之吳越文化的積累、沈澱,觀念上明顯受中國傳統儒文化和運河商業文化的影響。儒文化對營建中流行的風水學說等往往是排斥的,故而很少見常因風水而設的斜門左道,為避免氣沖而立的屏墻、照壁,或當路放置的“泰山石敢當”等符鎮,而是多軸線明確、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

另有訪廬閣茶館、高公生糟坊、宏源泰染坊等商業建築,匯源典當行在常豐街,當街壹個墨黑的“當”字,1.8米高的櫃臺,有著濃郁的商業氛圍。這也與其他江南水鄉古鎮有很大的不同。

二。水閣和許多江南水鄉小鎮壹樣,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謂“人家盡枕河”。

烏鎮與眾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壹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人稱“水閣”,這是烏鎮所特有的風貌。水閣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憑窗可觀市河風光。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這樣描述故鄉的水閣:“……人家的後門外就是河,站在後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唉乃,飄然而過……”

傳說水閣是由壹位機智的豆腐倌的違章建築而來,可是隨著時間的遷移,許多歷史都已煙消雲散,唯有這集生活的實用與享受於壹體的建築形式因著人們的喜愛而得以保存和延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水閣是烏鎮的靈氣所在,雖然它沒有奢華,難比高樓。有了水閣,烏鎮的人與水更為親密;有了水閣,烏鎮的風貌更有韻味;有了水閣,烏鎮的氣質更為悠雅;有了水閣,烏鎮的歷史添了壹份委婉。水閣是烏鎮的獨創,是烏鎮的魅力所在。

碧水蜿蜒,小橋流影,櫓聲唉乃中看水閣畫卷般在眼前徐徐展開,看水鄉人在水閣中起居住行,聽古鎮人鄉音叫喚此起彼伏。烏鎮的水閣正已它獨特的韻味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三。小橋流水

橋是江南水鄉古鎮不可或缺的因素。據說烏鎮歷史上橋梁最多時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壹橋”,現存30多座。

其中西柵有通濟橋、仁濟橋,中市及東柵有應家橋、太平橋、仁壽橋、永安橋、逢源雙橋;南柵有福興橋和浮瀾橋;北柵有梯雲橋和利濟橋。

這些橋最早建於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於明清,有些橋還題有橋聯,如通濟橋:“寒樹煙中,盡烏戌六朝舊地;夕陽帆外,是吳興幾點遠山。”(朝南) “通雲門開數萬家西環浙水;題橋人至三千裏北望燕京。”(朝北)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

四。石板小巷

走進烏鎮,走在那用青石板鋪成的狹窄的小街上,看到兩邊各式各樣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鄉民,就會讓人有壹種親切自然的感覺。作為歷史古鎮,烏鎮無論是整個鎮還是觀前街,都體現著壹種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走進這個充滿了農業文化氛圍的古鎮,漫步於古鎮綿延壹裏多長的石板小街上,可以傾聽腳步在另壹小巷上的回音。

沿水小街有“石幫岸”,有些可能有修飾,比如我見過雕上壹個瓶,瓶裏插著三支戟,取“平升三級”的意思。用以系船。

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