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廣州亞運對番禺城市文明發展的影響

廣州亞運對番禺城市文明發展的影響

文明壹般是指有人居住,有壹定的經濟文化的地區。它的含義有時與文化相同(但在考古學和人類學裏,文明和文化有截然不同的含義)。文明經常與城市有很密切的聯系。文明壹詞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義。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壹詞源於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質含義為人民和睦的生活於城市和社會集團中的能力。引申後意為壹種先進的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態,以及到達這壹狀態的過程,其涉及的領域廣泛,包括民族意識、技術水準、禮儀規範、宗教思想、風俗習慣以及科學知識的發展等等。

文明:人類審美觀念和文化現象的傳承、發展、糅合和分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總稱。是人類開始群居並出現社會分工專業化,人類社會雛形基本形成後開始出現的壹種現象。是較為豐富的物質基礎上的產物,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壹種基本屬性。文明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觀念以及不斷進化的人類本性的具體體現。

暢談2010年廣州亞運

廣州亞運會為中國也為廣州提供了壹個在世界舞臺上展示自身魅力和風采的難得機遇。就廣州亞運會而言,從國家層面上理解,是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中國在國際體育舞臺上繼續鞏固自己實力的壹個機遇。

2010年廣州市將利用承辦亞運會的契機,向世界展示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的新風範。作為分管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廣州市副市長,許瑞生在多哈亞運會廣州站聖火傳遞即將拉開帷幕之際愉快地接受了時報記者的專訪,並暢談廣州亞運對廣州帶來的機遇以及廣州面臨的挑戰。

信息時報:第十六屆亞運會將於2010年在廣州舉行,作為廣州、全國乃至亞洲的重大事件,您認為它將對於廣州市城市建設起到什麽樣的重大影響。

許瑞生:可以這麽說,每座城市每壹次產生重大變化的時候,往往與與某壹件重大事件的發生密不可分。比如說,重慶的三峽工程建設和直轄市的建立,就為重慶帶來質的變化;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辦,使昆明城市面貌煥然壹新;世博會對上海城市面貌的提升將起到歷史性作用。廣州的六運會和九運會也為城市結構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不過,重大事件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處理不當很可能會給這座城市帶來不必要的包袱,處理得好將為這座城市帶來無限的生機。因此,在認真思考亞運會到底給廣州帶來什麽,用什麽理念工作才能夠積極地促進這座城市的健康發展,需要運用怎麽樣的機制組織好這項工作?方向、理念和機制對事情的成敗具有決定性作用。

信息時報:廣州亞運會之前,中國還將舉行北京奧運會,您認為這對廣州來講是壹種壓力嗎?

許瑞生:廣州亞運會為中國也為廣州提供了壹個在世界舞臺上展示自身魅力和風采的難得機遇。就廣州亞運會而言,從國家層面上理解,是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中國在國際體育舞臺上繼續鞏固自己實力的壹個機遇。廣州承辦亞運會,遇到的標尺就是北京奧運會,這是壹個榜樣,同時也是壹個門檻。

如何理解和處理兩者的關系,將是決定如何激生廣州亞運積極影響的關鍵所在。也許有人認為中國辦了奧運會以後就沒有辦不了的事情了,但從另壹角度理解,北京奧運會舉辦以後,中國需要繼續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實力與大國的胸懷,處理好亞洲的事務。2010年廣州亞運會就是壹個難得的機遇。常言說的好嘛,有壓力才有動力。只要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壹切困難我相信都能夠迎刃而解。

信息時報:亞運會的舉辦將會對中國和廣州具有什麽樣的意義?

許瑞生:中國壹直強調建設“和諧亞洲”的重要性,要將“和諧亞洲”這個理念體現出來,亞運會就是個很好的載體。通過辦好亞運會,把中國的鄰居、周邊的兄弟關系處理好。只有真正做到周邊安寧了,中國才能安寧。

就承辦城市而言,廣州作為承辦亞運會的城市意義是多方面的。首先,廣州可以通過舉辦亞運會增強自身在亞洲乃至國際上的影響力。現在亞洲有很多城市在爭當亞洲經濟之都或者是亞洲的重點城市,因為亞洲的城市除首都城市政治地位不可替代之外,很多城市處於競爭經濟或文化地位的狀態,這類城市壹直利用組織國際活動提高自己的地位,增加影響力。

如果能夠抓住和利用這種影響力,在亞洲體現其體育、文化和經濟的作用,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面,以亞運會為契機,使城市環境得到全面的改善,通過重大體育賽事的組織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使市民參與其中,並享有更多公***服務設施的實惠。

此外,亞運會也可令市民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首先是市民對體育精神的認同和參與體育運動意識的提高,其結果是促進全體市民人文精神與身體素質的提升。同時,通過對亞運會的參與,廣州市民不僅可在服務和社會奉獻意識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也可提升自身參與國際大型活動的能力,包括外語能力與禮儀。當然,隨著與各國參賽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的接觸,廣州市民對亞洲國家歷史與現代文明以及社會進步的了解也可得到加深。

另壹方面,廣州亞運會也可抓住時機改善政府的行政組織理念和手法,使其更符合時代的需要。通過亞運會的組織過程、與國際各類組織的對話和合作,使我們吸取和學習更好的行政理念或者方式。此外,值得壹提的是,亞運會在客觀上也刺激了廣州的經濟活動,使其較之平常更為活躍。

信息時報:機遇與風險從來都是壹對孿生兄弟,在亞運會給廣州帶來積極意義的同時,廣州將面臨什麽樣的挑戰?

許瑞生:北京奧運會舉辦在前首先就是壹個挑戰。廣州需要思考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找到有別於北京奧運會的特色。北京奧運會是壹種動力,也可能壹道門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去尋找自身的優勢,在特定的領域裏把活動辦得更加出色,需要我們加倍的努力。

第二個挑戰是廣州如何在2010年前後世界國際性大型賽事雲集的年代顯示自己的風範。2010年前後這壹歷史時期,眾多國家和地區參與到世界性大型賽事的舉辦,有2009年香港的東亞運動會,2010年的溫哥華冬奧會,還有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在國內,有上海世博會。盡管它不是體育賽事,但是同樣也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活動。大家處在同壹個時段組織類似的活動,廣州需要思考如何在國際活動和賽事雲集的競爭中,找準工作切入點。

另外,廣州如何回應財務的平衡、賽後的利用、環境保護諸多目前公眾關註的熱點問題同樣也是嚴峻的挑戰,這些問題處理不當會造成不小的被動。財務平衡方面就有相當大的難度,因為有2008年奧運會、2010年的世博會,這些大型的國際活動攤分了市場資源,分割了利益,對廣州2010年亞運會將是壹次考驗。

最後,如何辦好廣州亞運會的特色,也是對廣州的壹個巨大挑戰。廣州將按國家和省的要求,把廣州亞運會辦成具有“中國特色、廣東風格、廣州風采”的亞運會。每屆亞運會都有特色,而廣州要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最出色”。與釜山亞運會相比,廣州亞運會與其有不少的***通之處。首先釜山與廣州都是非首都城市;其次韓國和中國都處在東亞文化圈,它的價值觀取向,包括對行政權威尊重的行政理念比較類似,所以韓國有很多經驗是值得廣州借鑒的。對於廣州亞運來說,只有對以前亞運會的特色結合自身的特點加以剖析與比較,才能找我們自己的特色。

信息時報:作為主管亞運會的副市長,您認為廣州亞運會努力的方向應該在哪?

許瑞生:廣東人或者說廣州地區,歷來都有崇尚自在的傳統,而廣東近30年的改革發展也在於不會過分地註重八股文章的遊戲規則。在特定的情況下,它是優秀的品質,但是在組織活動方面,如果能夠更強調精致與嚴密,那麽效率就定會更上壹層樓。因此,要想辦出壹屆出色的亞運會,必須要有科學嚴謹的組織方式。

其次,要想把亞運會辦得有特色,廣州的亞運團隊必須有更富創造力的策劃推廣。這是全過程的策劃與推廣,是從現在開始到2010,每個過程都可能對社會各方面產生影響。比如說,鐘南山院士被選為多哈亞運會傳遞的火炬手,給社會發出壹個信號,像他這樣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同樣熱愛生活,同樣有參與運動的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亞運會要想辦好,不能離開市場的推廣。我們需要細致地研究每壹種市場推廣計劃,如與奧運會的各工作階段在時間關系上的“合理呼應”或“合理回避”。市場推廣實際上是完成財務平衡很重要的壹環,因此如何做到更精明的財務管理,用好每壹筆錢,也將直接決定廣州能否在堅持“節儉辦亞運”的基礎上,如何使每分錢發揮最大的效益。

另外,廣州亞運會還要促進地方文化與亞洲文化的交融。廣州是壹個非首都城市,非首都城市舉辦大型的國際賽事,具有相對獨特的地方性。通過亞運會的籌辦,廣州有機會向亞洲和世界展示獨特的地方文化,展示嶺南文化的魅力。亞運會是壹個宏大工程,它需要得到更廣泛的社會與公眾的參與與支持,三個臭皮匠,頂壹個諸葛亮嘛。越廣泛地發動公眾參與到亞運會的籌辦過程,其社會效應越能充分的體現。

此外,亞運會不僅是壹個簡單的運動會,它還要擔負著給廣州帶來更強勁產業帶動的積極作用。為了使亞運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推動作用,前期的準備和策劃就要具有前瞻性。具體而言,亞運會需求的培育或消費的引導,與未來廣州產業發展有意識的聯系起來。

以上只是幾個重點要努力的方向,實際上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還有很多,而且這些方向都不是壹成不變的,我們壹定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地掌握和變更努力的方向。2010年亞運會是壹個過程,它可能是前亞運會時代和後亞運會時代。前亞運會可能是四年,後亞運會時代也可能是四年,但這種影響力可能延續數十年。

促進體育經濟的發展,優化體育產業的資源配置

亞運會帶給廣州許多商機,除了體育產業以外還有旅遊業、酒店業、零售業、餐飲業、交通業等。外來的消費群體帶給行業的除了短期的利潤以外,重要的是有以後長期合作、互利的機會。把這屆亞運會作為壹個商業合作的平臺,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向國內外知名大企業招商引資,開發廣州市的市場,利用我們的資源和外資為我們創造財富。壹切與體育有關的行業:運動衣鞋業、器材業、甚至健身業等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與國際企業洽談,實行“我們走出去,他們走進來”的策略,將亞運會這個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帶動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

亞運作為廣州近年來壹件最隆重的盛事,傳媒宣傳的力量不容忽視。我們的市民通過參加申亞的活動,每天報紙、電視、電臺的宣傳報道,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對體育賽事多了壹份關註。在亞運的帶動下,市民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與興趣增加不少,並且在全城運動的大氛圍的熏陶下,體育行業零售業的銷售額必定會增加,商家應加大開發體育消費市場的潛力。體育娛樂健身業這幾年迅速發展,健身俱樂部、健身苑以連鎖店的方式不斷擴大經營,亞運以後會有壹個飛躍。體育彩票事業穩步發展,作為公益事業的體育彩票業,“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社區居民的健身徑走入了大部分的樓盤與小區。許多新的行業會逐漸誕生,例如體育信息服務業、體育培訓業、各類體育專項的俱樂部,休閑體育等。

體育產業會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產業,其所占的比值會持續上身,要讓它發展得又快又好,就必須借著國內外大型比賽的東風,對現有的體育資源實行優化配置,開發市場,抓住市場的脈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打造屬於我們國家自己的品牌。

第二屆港澳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暨第六屆廣東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舉辦了名為“2010年亞運會與廣東體育產業發展”的研討會,會議主要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利用2010年亞運會來發展體育產業。 體育經濟必須與國際接軌,只有與國際接軌,我們才能夠持續擁有最新的資訊,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國際經濟行業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與國際接軌還能引進外面先進的成功經驗,開拓原來沒有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