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陳傳康先生是何時、如何去世的?

陳傳康先生是何時、如何去世的?

陳傳康先生於1997+00年6月去世。

陳傳康(1931年-1997 10月)

姓氏:男性

籍貫:廣東省潮安縣。

學歷:大學。1953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

曾任職務: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系自然地理博士點負責人,全國旅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行政區劃研究會常務理事。

著作及影響:發表理論與應用地理、區域發展、旅遊發展規劃等方面的著作和論文400余部,對潮汕旅遊發展進行了系統、成功的研究,在各地被廣泛采用和實施。

在中國當代哲學家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傳康在旅遊地理學研究方面,無論是在實踐探索領域還是理論研究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主編出版了《北京旅遊地理》、《旅遊資源鑒賞與開發》、《深圳旅遊發展規劃》三本書。發表《區域旅遊發展戰略理論與案例研究》等文章100余篇。臺灣省《旅遊管理》雜誌創刊號對他的評價是:“自稱‘粵東遊子’的陳傳康教授,是大陸旅遊地理學的創始人和開創者,大陸旅遊開發專家,被譽為中國旅遊地理學的領軍專家”。

陳傳康是我國最早從事旅遊地理研究的地理學家。從65438年到0973年,他開始倡導城市結合旅遊地理開展研究,在建築景觀研究中將景觀研究納入自己的研究範圍,先後研究了杭州、桂林、北京等地的風景旅遊資源,作為拓展自己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後來在全國高校綜合自然地理教師研討班上,陳傳康開設了建築景觀和旅遊地理兩門課程,為地理學打開了壹片新天地。接著,陳傳康在華東師範大學作《地理學的新理論與實踐方向》報告時指出:“地理學結合壹些特殊的環境任務,形成了壹些綜合性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環境地理學、旅遊地理學和災害地理學。”65438年9月至0980年9月,陳傳康應邀到北京旅遊地理研究所講授“旅遊資源開發與鑒賞原理”課程,這是他在旅遊地理研究方面的新進展和新成果。今年,《地理知識》(10-12)發表了陳傳康的《自然風光及其營造》、《建築景觀與旅遊》、《風景園林》三篇文章,在旅遊地理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從1987開始,陳傳康在北大正式開設旅遊地理選修課。這標誌著陳傳康地理學分支學科地位的初步確立。從1985開始,陳傳康突破了傳統旅遊地理學的研究範疇,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其研究方法從傳統到現代,從定性到定量,涉及到科學研究的描述、解釋、預測和標準化四個層次;研究內容由單壹向綜合轉變,基本概念體系初步形成。陳傳康旅遊地理學的實踐改變了傳統旅遊地理學研究真正脫離實際的缺點。他將理論應用於實踐,通過實證研究進行理論創新。陳傳康的旅遊地理學從形成到發展形成了壹個較為完善的體系,體現了理論高度和實踐深度的“大融合”,為中國旅遊地理學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從基礎理論研究入手,對旅遊地理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則進行了深入研究。他還通過直接參與區域旅遊開發,探討了區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基本理論,結合區域發展戰略和城市規劃研究了旅遊地理學。陳傳康的旅遊地理學研究方法始終是綜合的,用大量的案例進行論證,註重綜合性、應用性,探索其規律性,突出旅遊地理學的發展。

陳傳康曾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兼旅遊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區域旅遊發展研究會理事,中國旅遊地理研究會副理事長。他參與和組織了許多有影響的學術會議和各種旅遊咨詢工作,從學術組織的角度創造了旅遊地理學的大氣候和理想空間,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地理學的發展。

關於妳的生活趣聞,請參考下面這段話。

Print]在陳傳康先生追悼會上的講話

新聞: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系教授陳傳康先生因癌癥於6月5日逝世1997。2007年6月5438+10月65438+4月,著名地理學家、陳傳康先生的直系弟子蔡雲龍先生在北京大學舉行了逝世十周年追悼會。著名學者吳傳君、王、、、陳安澤、郭來喜等出席。以下是我在會上的發言:

柴教授告訴我將為陳傳康先生開追悼會。我說我要來參加陳傳康先生的追悼會,我壹定要來,因為我是陳先生的半個弟子。這是陳老師說的,“王政,算我半個徒弟吧。”所以陳傳康先生是我的半個老師。當然,北大完整的老師有三位:第壹位是崔海亭先生。1984-1987年,我們在內蒙古搞草原遙感,我從他那裏學到了很多野外跑步,野外觀測的知識。而他的性格,作為壹個老師,他自己也很努力。第二位是老師楊無恙先生。65438到0990,楊無恙老師讓我去北大做博士後,我去了地理研究所,因為我沒有房子。左大康先生邀請楊無恙先生作為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之壹,因此我與楊無恙先生就地理學中的經濟分析進行了許多交流。還有的王先生,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對問題的區域分析和歷史分析。

陳傳康老師是我的半個老師,這些半個老師主要指導我從事旅遊地理理論。在1985認識了陳傳康。當時我宣傳了錢學森先生提出的“地球拓撲學”。作為《青年地理學家》的主編,陳老師給我寫信說,做地球拓撲學的關鍵是建立理論地理學。他說,理論地理學的核心是區位論。我覺得是核心之壹,寫文章呼應。後來他通過中國地理學會贊助我去北京參加壹個會議,認識了很多自然地理學家,讓我受益匪淺。1990,26樓陳老師說:,歡迎來北大搞旅遊地理理論我說:“旅遊地理學可以有理論嗎?”他說:“妳錯了。妳從旅遊區位理論入手。”後來壹直在思考旅遊的選址問題。到我1997去張家界旅遊的時候,我對經濟學的知識比較多,才意識到旅遊區位的準都能結構。可惜我不能安慰先生。

如果說旅遊區位論先生只是為我指明了壹個方向,那麽面向對象的景區設計模式則直接來源於旅遊區位論先生。1996,在我決定轉學北大之前,老公找我談話,聊到了旅遊地理理論。在陳傳康先生家,我講了旅遊區位理論,壹直沒有進展。他談到將區位地理學的思想延伸到景點的設計中,強調壹個旅遊區位要有主題和美學特征。這個想法形成了我後來提出的“面向對象的景區設計”的思想基礎。我提出了場景的概念。景點是具有獨立審美主題、文脈片段和標誌性景點景觀結構封裝的景點空間單元。《面向對象的景區設計思想》是後來李杉作為第壹作者寫的。我是壹個通訊作者,主要的個案工作是由我帶毛到野外去完成的。面向對象的景區設計思想也吸收了劍橋建築學派的文脈壹致性思想和軟件工程思想,但陳先生的區位地理學思想是基礎。

壹個科學思想可能會被很多人充實,但最初的啟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說我的半個弟子,從王老師那裏受益匪淺。

我們都知道許多關於陳先生的故事。我覺得* * *和中國科學史應該研究壹下“陳傳康現象”。陳傳康先生極其聰明,有思想,有抱負。1996,他對我說,王政,我明年要競選院士,然後當地理學會的主席,改造地理結構。但眾所周知,他在職稱晉升、博士生導師確認等問題上,壹波三折。當然這有1950到1966的政治生態後遺癥,1978之後也有問題。1978之後,吃不了俄語,說不了英語。陳先生缺乏英語能力,所以他很被動。用英語能力來評價科學家,是錯誤的科學政治,也是錯誤的科學文化。還有,作為先行者,陳傳康先生有很多創新的想法。我們敢於面對創新的想法嗎?這是壹個民族復興的基石。為什麽會有英語標準,無法甄別創新?因為官僚主義。用官員而不是科學家來評判科學家是知識管理的錯誤,因為官員沒有這個能力,結果只能靠圖書館檢索,圖書館檢索找不到創新的思路。

陳傳康先生走了十年了。近十年來,我們對陳先生的地理思想有哪些發展?針對「陳傳康現象」,中國的科學文化生態有哪些進步?如果仔細總結,這是我們學生對陳傳康先生的認真紀念,對陳老師的感恩。陳先生不要求我們報答妳。但是我們沒有報恩的想法,對不起天地良心。

謝謝妳,主席先生。謝謝妳,陳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