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西柏坡的歷史故事

西柏坡的歷史故事

西柏坡,壹個在中國革命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原本是河北省平山縣壹個只有幾百戶人家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選定了這裏。1948年5月,毛澤東同誌率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遷到這裏,使這個普通的山村成為“中國解放的最後壹個農村指揮所”,成為全國人民解放軍與中國* * *產黨領導的國民黨的戰略決戰。從此,西柏坡以其獨特的貢獻,在中國革命史上脫穎而出,豎起了壹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中國的命運掌握在這個村子裏”,這是時任中宣部部長朱同誌的題詞。

“新中國從這裏走來”是作家閆濤在創作西柏坡紀實文學《西遊記》時總結的壹句名言,並作為這部紀實文學的副標題(1999再版時用作書名)。

據史料記載,西柏坡原名“博布”,始建於唐代,因村後坡翠柏繁茂而得名。1935,本村壹老師將“布”改為“坡”,因住在“東白布”村對面,故改名為“西柏坡村”。

西柏坡被選為解放中國和籌備新中國的指揮中心,不僅有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也有多年來建立的革命基礎和政治優勢。

西柏坡,河北省西山區滹沱河北岸的壹個小山村,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水土肥沃。她位於平山縣中部,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匯處。在壹個向陽的馬蹄形山谷裏,西柏坡三面環山,壹面環水,西臨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距華北重鎮石家莊僅90公裏。這裏交通便利,易守難攻。既適合危急時退守山林,又方便順利時進城行軍。

平山縣革命開展較早,大革命時期建立了* * *生產黨組織。到1946,全縣黨支部達到608個,* * *生產黨員由1931的60人增加到19535。人民聽黨話,群眾基礎好。抗日戰爭以來,平山縣被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根據地包圍。平山縣是晉察冀邊區第四軍分區、第二軍分區領導機關所在地,中北分局、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在此居住了三年半。平山縣是晉察冀邊區的模範縣,西柏坡是模範村。西柏坡始建於1937年冬。到1948時,黨員40人,分布在33戶,占全村人口的12.3%,占全村戶數的33%。西柏坡村人口密集,距離1-2公裏,沿滹沱河分布。這裏土地肥沃,地廣糧豐,稻麥兩熟。至於西柏坡地區和平山縣的經濟條件,聶榮臻元帥曾說:“平山縣在我們晉察冀邊區可稱為烏克蘭。”較發達的農業經濟有利於保證軍民的經濟供給,為中共中央駐地提供物質基礎。

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經濟、堅實的群眾基礎、適度的村莊分布,使西柏坡成為中央工委的不二之選。西柏坡周圍有許多村莊。為什麽選擇西柏坡作為中央工委駐地?當時朱德總司令的秘書潘參加了考察和選拔。他回憶說:“我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壹是村裏要適當集中,將來要任命壹些機關,可以放下(至於中央和毛主席來不來,沒人說,我們也不知道,那應該是以後的事);第二,交通要方便,容易與解放區聯系;第三是安全。紅子店、蘇果、賈峪等村雖然大,但目標也大,人數多不方便保密。西柏坡村小,後面有壹座小山用於防空,與周圍村莊有壹段距離(約1 km),便於保密。第四是住宿條件。當時西柏坡很多房子都被鬼子燒了,但是地基好,容易建。以後住在壹起比較集中,工作也方便。”從這個角度來說,西柏坡的選擇和歷史上每壹個革命大本營的選擇壹樣,既要著眼於眼前戰爭的需要,也要考慮未來事業發展的需要。西柏坡就有這樣的條件,解放中國最後壹個農村指揮所的使命就壹直扛在她的肩上。

經過緊張籌備,中央工委於7月1947在西柏坡正式成立。當然,為了適應戰爭環境的需要,當時的中央工委稱之為“工小”和“老大”。校長是,主任是朱德,分別叫胡校長(,的化名)和朱主任。

中央工委進駐西柏坡後,幫助晉察冀野戰軍打贏了4次大規模戰役,殲敵6.2萬余人。其中,解放石家莊戰役尤為著名。1947 10 31、朱德出席晉察冀野戰軍司令部召開的旅以上幹部會議,與楊得誌、羅瑞卿、楊成武制定出進攻石家莊的戰略部署。165438+10月1日,聶和肖克再次被叫去,要求晉察冀軍區必須做好人員補充的充分準備。8月6日至12日,在朱德總司令的精心安排下,晉察冀野戰軍殲敵24000余人,成功解放石家莊。朱總司令在總結戰鬥經驗教訓時,高興地寫下了《七法攻克石門》:“石門阻太行山,勇士開指。滅全師收重鎮,不要呼瑪回秦關。攻堅戰術打開了新的面孔,受困已久的人們露出了笑容。我們黨的英雄真的是輩出,我們也不擔心發斑。”

石家莊的解放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解放區連在了壹起。不僅為統壹華北解放區奠定了基礎,也為黨中央轉戰華北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8年3月20日,黨中央作出決定,遷往華北,與中央工委合並。3月23日,、、任等人率黨中央從陜西吳堡縣川口渡過黃河,告別了春秋時期生活戰鬥十三度的陜北根據地,轉戰西柏坡。3月24日到達中央駐地山西臨縣雙塔村。4月11日到達晉察冀軍區駐地阜平縣城南莊。4月23日,、任等同誌率部分人員提前到達西柏坡,黨中央、中央工委勝利會師。1年5月,中共中央開始在西柏坡工作,中央前委、工委、後委隨即撤銷。毛澤東為準備赴蘇聯談判在阜平停留了壹段時間,於5月26日抵達西柏坡。至此,中共中央五位書記在分別壹年多後,在西柏坡成功會面。它標誌著黨中央的勝利和偉大的戰略轉移。從此,西柏坡成為當時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

當時,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正處於重大轉折時期,人民解放戰爭正處於戰略決戰前夕。為了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中共中央將晉察冀、晉冀魯豫兩個解放區合並為華北解放區。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九月會議”,為戰略大決戰做了思想、組織和物質準備。、劉少奇、、朱德、任、彭真、董,以及14名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和10名重要工作人員出席了會議。會場設在中央大院的兩個中央廚房食堂。會議根據戰略反攻的新形勢,規定了黨的戰略方針和任務,以“軍隊前進,生產增長壹寸,紀律加強,革命無敵”為中心論題,總結了以前的工作,提出了建設500萬軍隊的戰略任務,用5年左右的時間(從7月1946算起)從根本上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會議主要解決了五個問題:壹是能否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從根本上推翻國民黨?第二,推翻國民黨會建立壹個什麽樣的國家?第三,如何加強紀律性,實現遊擊戰向正規戰的轉變?第四,如何恢復和發展生產,保證戰爭的勝利?第五,討論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問題,擴大黨內民主生活,完善黨委制度,培養和準備大批新區工作幹部,提高幹部理論水平,加強工會、青年、婦女工作等問題。要求全黨全軍同誌努力克服無組織無紀律的傾向、地方主義的傾向和遊擊主義的傾向。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中央局、分局、軍區、軍委分局、前委向中央請示報告制度的決議》和《中共中央關於召開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和代表會議的決議》。

12年9月至次年10月31日,黨中央指揮東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華東平原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成功進行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解放了整個東北的和平、天津等城市;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華北中原。* * *消滅整編國民黨軍654.38+0.54萬余人。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

隨著戰局的迅速變化,1949+65438年10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並通過了《當前形勢和1949年黨的任務》的決議。決議指出:1949和1950將是中國革命全國勝利的兩年。決議還指出,“北平解放後,必須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召開無反動派代表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政治協商會議,采用同壹程序,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組成中央人民政府”。

3月5日至13日,中國* * *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西柏坡成功召開。

會場設在中央大院中央機關修建的職工食堂。南部是會場,北部是服務辦公室。會場正面懸掛著毛主席、朱總司令的畫像和黨旗。整個會場整潔、樸素、肅穆。和任還親自視察了會場的布置。中央委員34人,候補委員19人,未出席12人。國家主席毛澤東主持會議並作了題為《壹中全會以來的形勢和任務》的重要報告。提出各種政策,促進革命迅速贏得全國勝利並取得這種勝利;它規定了全國解放後黨在政治、經濟和外交方面應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國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明智地指出,奪取全國勝利只是長征的第壹步,並告誡全黨“同誌們必須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同誌們必須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這次會議為促進和迎接全國的勝利和解放,為保證中國革命的偉大戰略轉變,做了必要的、充分的政治準備、思想準備和理論準備。

3月23日,中央委員會、中央軍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出發,挺進北平。臨行前,毛澤東召集中央直屬機關的幹部和警衛人員,諄諄告誡大家:“我們要進入北平了。我們去的是北平,不是李自成。他們去北京腐敗,我們* * *生產者去北京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到* * *產品主義。”

黨中央在西柏坡只住了十個月,卻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迎來了旭日東升的新中國。西柏坡和井岡山、瑞金、延安壹樣,也因此成為中國革命的聖地。

中央在西柏坡時期,是中國革命的壹個偉大的歷史轉折時期,也是我黨民主革命最成功、最輝煌的時期。在西柏坡,黨中央不僅領導新民主主義取得全國勝利,而且開辟了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向城市、從戰爭向建設、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在西柏坡時期,毛澤東思想繼續得到豐富和發展,包括軍事思想、戰略戰術思想,特別是建立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多黨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從國情出發走中國式建設道路,通過建設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的思想,得到進壹步豐富和完善。西柏坡時期黨中央的光輝歷史和成功經驗,鑄就了偉大的西柏坡精神。這是代表歷史性轉折的革命精神,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精神發展的新階段,是井岡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延續和發展。西柏坡精神不僅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它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發展。

1973年2月26日,周恩來為西柏坡題詞:“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壹個農村指揮所,在這裏指揮了三大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也在這裏召開。”

西柏坡紀念館,鄧小平同誌題名。

1991 9月21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西柏坡,題詞:“牢記兩個務必,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02年2月5日和6日,胡錦濤總書記和中央書記處的同誌來到西柏坡學習考察。重溫毛澤東同誌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牢記毛澤東同誌當年提出的“兩個務必”,首先要從自己做起,號召全黨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大力發揚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作風,為實現十六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鬥。

65438-0950,中央老區代表團作出加強西柏坡革命遺址及相關文物保護的指示,當地黨委政府立即對革命文物進行了初步收集。65438年至0955年,河北博物院派專人前往西柏坡,對遺址和文物進行維護和整理,並與當地政府共同成立了西柏坡紀念館籌備處。1956中央委員會舊址被河北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58因崗南水庫修建,舊址被淹沒,原建築及西柏坡村移至村北山坡。現在修復的建築是西柏坡村東端的中心院落,總面積16440平方米。修復後的建築基本保持了舊址的原貌。院子裏的建築大致分為前後兩部分。從東到西,前面是、任、故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中央軍委作戰指揮室)和、董故居等。後面東北角是朱德故居。在這兩部分之間,即小山西北面,是九月會議會址、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和中央會見國民黨和平代表舊址。在中央工作委員會時,朱德總司令就住在劉少奇同誌的隔壁。為了迎接中央的到來,工作委員會在駐地後面的山溝裏為毛澤東新建了三間窯洞式的房子。但到任後,堅持住在任城西的壹個普通平房院子裏,把新窯洞讓給了老同誌朱德。

中央工委進駐之初,沒有大院圍墻。中共中央到達後,為了安全起見,在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和任的幾家醫院外面築起了兩米高的土墻。在他們房子後面的山坡上挖了壹個防空洞。

進入西柏坡紀念館轄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擎起太陽的巨臂的門景,它告訴我們,新中國正從這裏走來;影像資料館位於停車場西側,建築面積3300多平方米,集攝影、資訊、娛樂於壹體。雄偉的西柏坡紀念碑矗立在松柏叢中,碑名“西柏坡”由鄧小平同誌題寫;碑上鐫刻著江澤民同誌9月21日1991視察西柏坡時的題詞:“牢記兩個務必,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紀念碑周圍,黨中央來西柏坡、全國土地會議、三大戰役、七屆二中全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等重大歷史事件被藝術地微縮在四幅浮雕上,生動地揭示了西柏坡的歷史貢獻和這壹時期黨的重大實踐活動。紀念碑兩側是中央委員會舊址和西柏坡紀念館。

西柏坡紀念館於1976破土動工,占地面積13400平方米,建築面積3344平方米。1978 5月26日,為紀念黨中央、毛主席親臨西柏坡30周年,中央委員會舊址和紀念館同時對外開放。紀念館分上下兩層,呈階梯狀四合院,四周有回廊,依山而建。博物館的展覽融合了現代的聲音、光電設施,展示了西柏坡的歷史地位和深遠影響。

3月1982,11,西柏坡中央委員會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柏坡和井岡山、延安壹樣,現在是中國著名的革命紀念地,是中宣部命名的100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壹。

今天的西柏坡,前面是碧波蕩漾、山川茂密的西柏坡湖,後面是翠柏蒼松的西柏坡嶺。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形成壹道獨具魅力的美麗風景。

如今,西柏坡已成為中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AAAA旅遊勝地。國務院原副總理錢其琛稱贊其為“革命聖地、旅遊勝地”。2002年5月,西柏坡-天桂山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風景名勝區。

路途坎坷,創業困難多了。欲知勝利之路,請看西柏坡。

西柏坡-紅色旅遊勝地!

西柏坡-愛國主義教育的聖地。中國人民解放軍毛澤東

西柏坡——新中國從這裏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