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雲南的心臟印著美麗的文字

雲南的心臟印著美麗的文字

雲南的心臟印著美麗的文字

我人生中第壹個純粹的旅行目的地是雲南,它位於中國的西南部,北臨四川,南接老撾和越南,西部和西南部是緬甸,西北部是西藏,東部是貴州和廣西,屬於低緯度高原。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她奇妙的山水,奇異的民族,奇異的物產。我忍不住沈迷於她美麗的故事和感受...

去雲南的第壹站是昆明,是四月的壹天。飛機降落的第壹感覺是呼吸的溫暖,然後流入身體的每壹個細胞。雖然時針已經過了二十三點,但街上依然人頭攢動。它們三三兩兩,悠閑安靜,輕聲細語,散落在草叢樹木間。

進入雲南後的第壹個行程就是坐車經大理到麗江。登上巴士並坐下後,我期待著被稱為800英裏滇池的水域。因為歷史上圍湖填海,她變得不再名副其實,但還是壹眼看不出來。她的驚奇在於入口低,出口高。從古到今,昆明這座春城壹直被打磨。再往西,我們看到了綠樹、樹和草中間的赭紅色的土地,或者說是赭紅色的高低土山。我們叫她“土山”,因為看不到巖石,還有厚厚的土層。群山之中幾乎看不到人影,但依稀可見人的痕跡:無論是谷底還是山頂,無論是陽坡還是山溝。他們視土地為珍寶,每壹寸土地都彌足珍貴。

山山之間,不時有壹片片房屋隨著窗戶掠過。白墻、深灰瓦、飛檐、犄角挺拔,像藏族民俗村落,聚集在依山傍水的靜謐中。思緒間,進入大理,“大理”是記憶深處的西遊記裏的大理國,窈窕淑女在植物界的枝蔓間優雅起舞。大理前方,順著山的走向和水的方向,坐落在蒼山腳下的洱海岸邊。遠處錯落有致,深淺不壹的灰藍色山巒猶如壹幅寫意畫卷,巍峨挺立,山勢脈絡堅定,群峰高聳入雲,雲霧繚繞於山野之間,漫山遍野,纏繞在樹木的樹幹和枝幹上,宛若人間仙境,氣場逼人!蒼山的筆直,洱海的起源,雲海的迷茫,都表明這裏是神仙的居所,是人間天堂。

唉,我們已經被公交車裝進盤山路了。這條蜿蜒崎嶇的路建在半山腰。勇敢地往下看,是洱海,靜得像個害羞的姑娘,還有縈繞在群山間的浮雲。車子明明是在雲層上面行駛!就像雲南的壹句廣告語:壹個伸手能摸到白雲,側身能和大山耳語的地方。

麗江,這座八百年的古城,東巴文化,玉龍雪山,越走越近。玉龍雪山是現存最接近城市的雪山。站在市中心,朝北望去,依稀可以看到白雪皚皚的玉龍峰。視野裏的場景有點讓人失望。我心目中的雪山,明明是白雪皚皚的冰川世界,卻不純粹。我從導遊那裏得到的答案是雪線在逐年上升,這是全球變暖的結果。雖然雪線在上升,但玉龍雪山依然令人神往:它像壹道天然屏障,5500多米的海拔高聳入雲,神聖而美麗,至今無人能征服。遙不可及,不可預測,憑空增添了她的偉大。生活在山腳下的邊疆少數民族,世世代代依靠玉龍雪山生存和維持生計。雪山是他們心中至高無上的神,世世代代保護著這裏的人民。因此,這裏的人們崇拜、敬畏、珍惜、融入自然。他們賦予天地、山川、樹木以生命和靈魂。

在雪山腳下,隨著《印象麗江》的節拍,我們參觀了茶馬古道,張藝謀和王潮歌導演的以雪山為背景的現場表演,以及當地少數民族農民演員的原生態復述...妳會情不自禁地沈浸在深沈、古樸、悲壯的英雄氣概中,妳的眼睛在跳舞:男人們為了壹次活生生的遠征而聚馬,用尺子在懸崖上拖著駱駝。壹邊采茶種田照顧老幼,女人們壹邊虔誠地向雪山祈禱,祈禱男人們平安生存。壹旦回歸的馬鈴響起,那將是壹場歌舞,壹場醉生夢死,壹場重生與復活...他們說自己是上帝的後裔,叫天天許諾,叫地許諾!他們向雪山跪拜,感謝山神的保佑!

就這樣,日復壹日,年復壹年,他們滋養和哺育著中華民族的子孫,積累和創造著邊疆少數民族的永恒文化。

面對聖母峰,玉龍雪山,我在心裏跪拜,祈求善行善報,所有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都平安幸福!它們是我生命的支柱,是我情感的支撐,是我靈魂的安樂窩,是我賴以生存的陽光、空氣、水和土壤。不管世事如何變化,既然已經在世界上走過壹次,就要用心祈禱平安繁榮。

在群山之間又壹次顛簸之後,我們到達了石林。此時時針指向下午4點,傍晚的石林靜謐而深邃。她奇怪的石頭形狀是壹支奇妙的筆。她的石頭的奇特之處在於“石頭樹”的形狀和分布。它們的著色以灰色為主,所有的石樹都整齊地拔地而起,這顯然是在地殼深處種下神秘種子的寫照。它們成簇地相互擁抱,並用壹根線連接在壹起。他們還有壹個* * *性格就是每塊石頭腳下都有自己的綠境,比朱自清筆下的什剎海的綠深遠、幽靜、突兀。

在又壹片雲開霧散之後,我們降落在了美麗的西雙版納。她靠近緬甸。闊葉樹是我印象中熱帶雨林的重要標誌。的確,壹片芭蕉葉就足夠做壹兩張大床了。我從未見過這麽大的葉子。令人驚訝的是,僅在植物種類上,南北差異就如此之大。別出心裁的版納人在連綿群山的腰上搭起的竹長廊,引著我的思緒徜徉在茂密幽深的林間山谷,各種高低翠綠遮天蔽日。纏繞在參天深林中的藤條,向在竹徑上跳躍的遊客展示著南方溫柔的“植物瑜伽”。

版納讓我想起壹句成語:點石成金,但這裏是風水寶地,每壹寸土地都蘊藏著難以承受的生機和活力:只要我給壹縷陽光,我就綠得參天。

自然是根和源。讓我們尊重她,愛她,關心她,善待她,和她壹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