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那些熱點旅遊區超額接待遊客對旅遊資源造成的損害。比如那些地方

那些熱點旅遊區超額接待遊客對旅遊資源造成的損害。比如那些地方

 1.1中國現階段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1.1.1水體的破壞

水汙染是旅遊對自然資源較為嚴重的壹種汙染。它主要由幹旅遊經營者在大量的工程興建中、在日常經營工作中所產生並排出的含化學物質的廢水,旅遊者在參與旅遊項目如乘船、劃船、漂流時不經意間對水資源造成的汙染,部分遊人的不文明行為如往水裏亂扔廢棄物、隨意排泄以及毀林開荒所造成的水流失等。這些汙染使原本清澈的河(湖、海)水浮上壹層厚厚的水藻和油汙,水生物無法生存,嚴重破壞了水生態系統的平衡。如數年前鏡泊湖旅遊區因發電廠在抽走地下40m的湖水時,滿負荷發電占湖水流量的60%,湖水表面形成了相對的靜水層,這也大大減弱了湖水自身的凈化能力,造成大量浮遊生物和各種汙染物的沈積。而當鏡泊湖風景區僅有汙水處理設備64套,但沿湖的賓館療養院卻有10Q多家,壹些單位的環保意識相對較差,直接將汙水排放到湖中,大型船只和快艇所產生的廢油。機油也在壹定程度上汙染了湖水水質。

1.1.2土地破壞

造成土地汙染最主要的壹個原因是大量植被遭到破壞,旅遊企業在開發資源時對原始森林進行肆意砍伐,工程修建時所需的建築材料又往往是就地取材,加之部分遊人對樹木亂攀亂折等,都導致植被破壞,水土大量流失,加之壹些企業任意把產生的廢物排到企業外的區域,而不是按照規定集中處理,致使土壤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越來越少,鹽堿地、土壤呈酸性等現象越來越嚴重。此外,由幹大量遊入隨身攜帶著各種塑料制的食品袋、用品袋,或是就餐時的壹次性餐具,喝水的瓶子等。用完之後就隨地亂扔,這些極難分解的白色垃圾被風吹得到處都是,對土壤的覆蓋率極高,使原本貧瘠的大地又壹次遭到人為的破壞。

1.1.3大氣與噪音的汙染

旅遊離不開交通,交通工具是使旅遊者從居住地轉到風景區的載體,於是,各種車輛紛至沓來,呼嘯而過,汽車尾氣在空氣中四處彌漫,這種廢氣不僅汙染空氣,而且對人體也極為有害。此外,西南與中南地區的酸雨危害面極大,已經使壹些地區的樹林枯死,環境質量下降。峨眉山金頂的冷杉死亡率較高主要是酸雨汙染造成的。梧州市1996年6月的壹場大雨使扶典林場的松林全部由綠色變為紅色。酸雨的危害使廣州、重慶、桂林的壹些旅遊汽車頂部包皮生銹腐爛。大氣汙染對文物古跡破壞也很嚴重。例如,大同雲岡石窟周圍煤礦星羅棋布,遇到刮風季節,夾著大量煤塵、沙礫的大風吹打著石窟雕像,使文物磨損、腐蝕;北京城內100多萬個大小煙囪排放的黑煙被大氣中的水分分解為硫酸,硝酸和碳酸隨雨水而下,每年總量達30多萬噸。酸雨使漢白玉的古建築,如故宮、天壇、十三陵的雕欄、石階、坐獅等紛紛溶解,壹年的腐蝕相當於過去的50年。此外,噪聲的汙染也不容忽視,導遊手持擴音器召集遊客的聲音,不文明遊客的高聲喧嘩,以及旅遊風景區內攤床商販的大喊大叫等。現在遊客“食、住、行、遊、購、娛”的旅遊鏈條中,文娛活動已被安排為固定節目,於是,康樂中心保齡球的滾動聲,夜總會聲嘶力竭的縱吼聲,迪吧裏重金屬樂器熱烈激昂的敲打聲,這些分貝極高的項目成為噪音汙染的主要來源。

1.1.4旅遊資源的人為破壞嚴重

人類對旅遊資源的破壞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內源件”破壞,即旅遊資源遭到旅遊活動本身(如旅遊者、旅遊建設等)的破壞,主要表現形式為:(1)遊人在景區的超負荷活動造成對旅遊資源的損害或破壞。遊人過量加劇了土壤的板結化,加快了古樹名木的死亡速度;建築物因承載遊人過多而損毀,如拙政園山樓前的石橋,因遊人過多使橋臺沈陷倒塌,鴛鴦館的曲橋因負載過重發生裂縫;過量的生活垃圾對風景水及其它旅遊資源的汙染。(2)少數遊客對旅遊資源的蓄意破壞。少數遊客缺乏起碼的社會公德及文化修養,不文明的行為使旅遊資源失去了原有的價值。(3)旅遊資源的“破壞性建設”。為保護旅遊資源,常須進行修繕。修繕者往往有意無意地表現自己的美學觀點,還常常不得不使用現代建築材料。因此便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某些旅遊資源的歷史風貌。那種任意改造、不倫不類的修繕,破壞了旅遊資源的歷史旅遊文化和觀賞價值被稱為“破壞性建設”。其次是“外源性”破壞,即旅遊資源被周邊區域的經濟活動所汙染和破壞。主要表現為:(1)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造成旅遊資源的毀壞。某些人為了牟取暴利,對自然保護區內的各種珍稀野生動植物進行濫捕濫伐,致使許多景觀植被和動物瀕於滅絕。如近年發生在廬山核心保護區內盜伐珍貴黃山松1000多株的嚴重毀林事件,發生在西雙版納州的偷捕大象、野牛行為,發生在臥龍自然保護區內捕殺“國寶”——大熊貓的行為等。再如盜挖古墓、倒賣文物等現象。(2)文化藝術生產活動對旅遊資源的破壞。如壹些文化藝術單位在攝制電影、電視劇時,不惜以文物陳列室為攝影棚,以文物作道具,長時間的高溫照射加之壹些不謹慎行為,使許多文物遭受破壞。(3)工業生產活動對旅遊資源的汙染及破壞。旅遊區外圍興建的小化工廠、化肥廠、農藥廠等所產生的廢棄物汙染和破壞了旅遊資源。

以上可見,旅遊資源遭到種種破壞所帶來的惡果。目前人們已意識到這種破壞對旅遊業的持續發展所產生的災難性影響。對此人們發出了保護旅遊資源的強烈呼籲。

1.2旅遊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辨證關系

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相互矛盾或相互沖突關系,也可以理解為旅遊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消極影響,是環境與經濟之間不協調的具體表現。環境與經濟之間協調不協調的矛盾運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主線,是社會進步過程的永恒主題。

1.2.1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關系

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的互動關系主要體現在:壹方面旅遊發展都必須以藍天、碧水和青山為依托,離不開環境保護的保障作用,只有得到精心保護,處在良性循環狀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才能激發人們的旅遊願望並轉化為現實的旅遊需求。因此,環境保護為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創造了條件;另壹方面,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推動了環境保護的發展。與工業產業相比,旅遊業對資源的消耗較小,在很多情況下,旅遊開發提高了地方政府與群眾對資源價值的認識和保護意識,改善了環境條件,減少了對自然資源的毀損。人們通過旅遊走進自然,在欣賞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的同時,也領略了人與自然和諧***處的真諦,提高了對保護自然的認識和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其次,通過發展旅遊,可以實現對部分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減少資源開發造成的生態破壞,可以替代部分資源消耗大、汙染重的傳統產業,達到減輕汙染排放的目的。也可以為環境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促進環境質量的改善。總之,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緊密相關,互相促進。只有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才能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1.2.2旅遊發展與旅遊環境保護的矛盾對立

壹是不合理的開發建設。現代的旅遊景點景觀,己經不是以完全原始的形態使消費者無償地直接享用了,它要經過旅遊企業壹定程序的開發與建設,將眾多的潛在資源變成經濟資源,或是將眾多的經濟資源現代城市化,從而使自然資源變成商品,或是使已經商品化的天然資源更易於交易,再通過商品的形式以經營的方式與消費者相交換。這種以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所進行的掠奪式的開發,不可避免地會對環境產生壹定的破壞和影響。壹些地區的規劃是由投資者自己制定的,他們往往從本部門或本企業的經濟利益出發,以能夠獲取批準權為出發點,以能夠獲取經濟效益為最高B標,而沒有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通盤規劃,肆意地破壞旅遊景區的自然環境。於是,旅遊景區內:想側耳聆聽無奈噪音越來越雜,想擡頭望天無奈大廈越蓋越高,想舉目遠眺無奈賓館越建越多……壹系列的開發建設嚴重地破壞了自然景區的和諧和美觀,遊人欲至此修身養性,擺脫掉日常工作所帶來的煩躁和緊張,但目之所見耳之所聞卻常常使他們苦不堪言。究其實質而言,開發的本身就意味著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它們都是以環境的損壞為代價的。所以,我們必須把開發性的破壞減少到最低限度才能保護可貴的旅遊資源;二是旅遊者本身對環境的汙染。主要表現為在旅遊熱點地區,大量遊客湧入造成的擁擠和混亂。某些素質低下的遊客有意無意的破壞行為造成的環境惡化。此外,大量遊客的踐踏使土質發生變化,眾多的人口停留使當地的能源消耗失去常態以及旅遊者和旅遊交通工具帶來的大氣汙染、噪聲汙染和視覺汙染等等,都使旅遊區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汙染。

2.國外旅遊環境保護的法律機制

2.1各國在旅遊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措施

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在利用法律政策措施解決旅遊資源與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法律政策措施的作用壹是對有關當時方在旅遊資源方面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做出規定,將人們的行為限制在法律政策允許的範圍內,二是引導有關企業在旅遊資源開發建設利用上的行動,以利於他們盡到相關的保護義務,促進旅遊業的健康發展。例如,法國有《法國風景區和文物古跡變化法》,埃及有《關於授予旅遊部監督開發旅遊區權力的法律》,南斯拉夫以法律形式公布在開辟的14個國家公園附近嚴禁發展汙染空氣和湖水的工業,日本對各種公園、森林、特別保護區、野生鳥獸、古建築和文物以及在城市綠化、防治汙染等方面都訂有專門的法律。有些國家甚至有《海灘保護法》、《貝殼保護法》等等。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2.2有關旅遊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國際動態

首先是召開有關國際會議,通過某些宣言和決議指導各國行動。1995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遊組織在西班牙召開了“可持續旅遊發展世界會議”,包括中國在內的75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最後通過了《可持續旅遊發展憲章》和《可持續旅遊發展行動計劃》。憲章指出,“旅遊是世界現象,也是許多國家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人類最高和最深層的願望”。“旅遊具有兩重性,壹方面旅遊能夠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旅遊也加劇了環境的損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其次,與旅遊和環境有關的國際組織相繼建立和發展。世界旅遊組織、世界旅遊環境研究中心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他們在旅遊資源、環境的利用和保護方面,喚起了各國政府和人民對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重視,促進了全球環保事業的發展和環保方面的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