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美國太空旅遊

美國太空旅遊

太空旅遊壹直被稱為億萬富翁的“燒錢遊戲”。自從2001美國億萬富翁丹尼斯·蒂托成為第壹個來自外太空的遊客後,來自世界各地的富商逐漸增多。此後的8年間,先後有6名來自外太空的遊客踏上國際空間站,價格從2000萬到3500萬美元不等。

太空旅遊主要包括失重機場、高空氣球、亞軌道飛行和軌道飛行四種方式。以上情況,壹百萬美元的太空旅遊屬於軌道飛行,現在選擇這種方式的機票已經漲到5000多萬美元。相比之下,亞軌道飛行的成本遠低於前者,這使得它成為近年來商業航天最受歡迎的跑道。

“2025年,中國希望逐步亞軌道旅遊,門票200萬到300萬元。”“長征十壹號”火箭首任總指揮、中科航天老總楊壹強在9月1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階段我國商業航天已經從1.0時期進入2.0時期,預計五年內進入3.0時期。期間要把火箭的運輸能力提高到5噸~14噸,基本建成國際衛星星座,做到火箭可回收,成本可控。

“200萬-300萬元是根據重復火箭和飛船的應用估算的亞軌道飛行價格。”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頂級科學傳播權威專家龐之浩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亞軌道旅遊需要市場化,也就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成本。這可以通過使用多次重復的亞軌道運輸火箭和宇宙飛船來實現,但這項工作目前國內還沒有落地,技術上的天然屏障短時間內無法升級。

軌道飛行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旅遊。目前,軌道飛行的目的地通常是國際空間站,遊客往返的運輸工具主要有俄羅斯聯盟號系列飛船和美國客用“龍”飛船。“這樣,來自外太空的遊客可以在國際空間站度過至少壹周的日常生活,可以長時間享受失重狀態,俯瞰地球的美景。但是,這要花上百萬美元,壹般人是無法承受的。”龐之浩說。

國際宇航聯合會航天運輸委員會副秘書楊宇光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從技術上講,中國開展軌道太空旅遊沒有問題,但其高昂的價格決定了軌道太空旅遊仍然只屬於億萬富翁的“手機遊戲”。“比如適合軌道旅遊的民用空間站等配套系統軟件還沒有完成,估計10年內會有新的升級。所以最可持續發展的是亞軌道旅遊。”《新聞周刊》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專家教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索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焦維新告訴《中國》。

技術標準和低成本使亞軌道旅遊在商業空間環境中迅速“流行”。亞軌壹般指距離路面20公裏至100公裏的路線,不得超過100公裏的極高馮卡門線。二是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的地球大氣層與外層空間的邊界線。

“亞軌道旅遊就是用亞軌道客機把遊客送到約100公裏的太空邊緣,然後馬上返回地面,相當於乘客乘飛機在太空中直線雙曲線飛行。”龐之浩詳細介紹,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乘客不僅可以感受到路面無法模仿的失重感,還可以從高空俯瞰數千公裏的地球對角線表面。

作為世界太空旅遊的重要參與者,美國藍色起源公司、英國維珍銀河公司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三家公司都在2021首次推出了面向遊客的太空旅遊,價格不菲,前兩家都是亞軌道飛行。

2021 7月11日,英國維珍銀河公司的創始人理查德·布萊特恩(Richard Blethen)乘坐自己的宇宙飛船“太空船二號”升空,到達80多公裏外的太空邊緣。同行的其實有五個人。這個相對高度超過了美國空軍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認可的80公裏外太空邊界,這次飛行被稱為首次飛行。9天後,亞馬遜、藍色起源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和另外3人從美國得克薩斯州的1號發射場垂直起飛,全部飛行時間為10分鐘。火箭內配備的電動床最大高度達到106 km,火箭和飛船將分開回收。

中國不乏進步。去年8月,中科宇航向社會公布了亞軌道旅遊服務項目,顯示可壹次搭載7人進入海拔100公裏以上,感受失重3-5分鐘的感覺。今年7月,楊壹強表示,他的公司正在開發亞軌道太空旅遊飛行器,並計劃在明年進行首次無人亞軌道認證飛行。經過十多次認證飛行後,太空旅遊服務可以向公眾開放。

科航宇成立於2018,是中國第壹家混改的商業航天公司。根據楊壹強的公告,執行太空旅遊任務的火箭、飛船可以重復使用。這家企業的官網顯示,目前在研的商用太空旅遊飛行器“中科6號”可回收30次以上,飛行高度相對較高,為100km ~ 120km,空時300~550秒。

“國內商業航天發展比較晚,實現亞軌道商業飛行還需要壹段時間,不是壹蹴而就的。”龐之浩說,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是最完整的可回收運輸火箭,但它之前經歷了幾次不成功的回收。新謝潑德火箭在交付之前被開發和發送了幾次。據藍色起源官網介紹,自2012年以來,藍色起源壹直在對新謝潑德火箭和冗余保護系統進行飛行測試。這個計劃已經連續執行了22次成功的日常任務,主要包括3次成功的逃生測試。

在龐之浩看來,要實現太空旅遊的蓬勃發展,必須解決控制成本和保證安全的問題,這同樣適用於亞軌道度假旅遊。“亞軌道飛行是國內太空旅遊發展趨勢的第壹步,但目前我國航天器存在載客少、不能多次重復使用的缺陷。開發可重復使用的運輸火箭可以大大降低太空旅遊的成本。”焦維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