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旅遊文化建設論文

旅遊文化建設論文

摘 要:城市旅遊文化既是壹種文化現象,也是壹種文化關系,既具有融合性,也具有沖突性,是壹種復雜的綜合文化現象。城市旅遊文化是壹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來源。城市旅遊文化對於城市的現化化非常重要,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推動力。

關鍵詞:城市;旅遊文化;研究

壹、城市旅遊文化的發展作用

城市旅遊文化對於城市發展的巨大作用,很多城市已把發展旅遊文化上升到重要發展主題,結合國內大部分城市發展,本文總結城市旅遊文化日益起作用的主要方面為:(1)城市旅遊文化創造品牌效應。城市旅遊文化是城市的獨特資源,發掘城市旅遊文化資源並形成特定文化對城市現代化產生巨大的推動。城市旅遊文化的的成熟發展,為城市創造品牌效應。在“經營城市”的今天,城市旅遊文化就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商標。(2)城市旅遊文化創造消費需求,尤其是現代化的消費需求。(3)城市旅遊文化對城市的聚集和整合功能。(4)城市旅遊文化構建城市旅遊。

二、目前對城市旅遊文化的認識誤區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

(壹)目前國內城市旅遊文化認識上存在的誤區

1.消極對待城市旅遊文化

部分中小城市在城市文化規劃建設方面認為城市旅遊文化可有可無,拋開城市旅遊文化,照樣能搞好城市工作,導致對城市旅遊文化不重視。甚至在不作細致研究就輕率定位城市旅遊文化的具體內容,抓不住城市旅遊文化的真正內涵;或者只著眼於短期利益,對城市旅遊文化作庸俗化歸結或幹脆不作任何研究,嚴重損壞城市固有的特色,最終把城市旅遊文化發展和城市發展工作割裂開來,將提升城市旅遊文化束之高閣。

2.褻瀆、同化城市旅遊文化

部分城市在建設城市旅遊文化方面存在急於功利的思想,把原本獨有的城市旅遊文化進行庸俗化包裝,抹煞特定的城市旅遊文化個性,降低城市品位。如有的城市對壹些城市歷史傳說不作深入細致發掘,就捕風捉影,粗制濫造,強行與商業利益掛鉤,使原本極具開發價值的東西變得俗不可耐;有的城市不是創造性地開發利用自身城市旅遊文化,而是舍近求遠,不切實際地取材嫁接其他城市旅遊文化,結果遍地建迪斯尼樂園,到處是民俗旅遊村,爭相建設歐式廣場。這種同質化的開發建設,導致城市失去本質的特色,喪失天然的競爭優勢,不可避免地形成“千城壹面”現象。

3.輕易否定城市旅遊文化

城市旅遊文化是維持壹個城市存在與發展的最穩定的力量。否定城市旅遊文化,就否定了這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和城市存在的合理性。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壹些地方割裂城市的歷史文化淵源,對原有城市文化推倒重來,構造所謂的城市新旅遊文化,結果,原有城市旅遊文化支撐下的城市風貌被逐漸毀掉,新的城市外觀在形成過程中也因城市旅遊文化的淺薄和浮躁而顯得處處矛盾。城市的轉型不僅沒能帶來預想中的快速發展,反而使倒退若幹年,使城市的精神面貌受摧殘。

4.盲目引進城市旅遊文化

不註重發展自身的旅遊文化,卻片面地認為發達城市的城市旅遊文化先進於落後地區的城市旅遊文化,西方國家的城市旅遊文化領先於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旅遊文化。這種旅遊文化上的不自信導致城市規劃建設的嚴重失敗。如壹些城市不考慮當地自然條件,把養護成本極高的草坪大面積引進來,不但破壞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綠化、生態平衡,而且加大了城市管理的成本和負擔;壹些城市在沒有任何文化淵源的情況下大搞古典建築,導致整個城市不倫不類,完全失去原有的城市旅遊文化特征。

(二)錯誤的認識對城市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1.城市面貌趨同,城市記憶消失

城市面貌是歷史的沈澱和文化的凝結。壹個城市的旅遊文化發掘越獨特,發育越成熟,歷史積澱越深厚,城市的品位會大大提高,個性增強,特色鮮明。但是,在目前的城建中,由於抄襲、模仿、復制現象十分普遍,城市旅遊文化建設布局雷同。國家文物局長單霽翔在接受采訪時也頗有感觸:“今天,壹些城市已經很難找到層次清晰、結構完整、布局生動、充滿人性的城市旅遊文化形象。南方北方壹個樣,大城小城壹個樣,城裏城外壹個樣。以 GDP 為導向的城市建設在不斷的拆遷和復制中變成了‘千城壹面’。同時帶來諸如環境汙染、工作繁忙、生活壓抑、人際關系冷漠的缺憾,很值得人們反思。”由於長期忽視對旅遊文化遺產的保護,造成部分城市旅遊文化空間的破壞、歷史文脈的割裂、社區鄰裏的解體,導致城市記憶的消失。

2.城市文化沈淪,城市精神衰落

城市的旅遊文化氛圍和文化發展水平,在壹定程度上體現出城市的競爭力和創造力,決定城市的未來。今天的城市旅遊文化建設中,很多中小城市不註重深入發掘自身的人文歷史,而是淺薄城市原本的旅遊文化內涵,形成文化稀薄、格調低下的行為方式,“文化危機”問題及伴隨而來的種種不良社會現象日益嚴重。城市精神方面熱衷搞“形象工程”,盲目追求“標誌性建築”,重經濟發展,輕人文精神,重局部功效,輕長遠目標,體現出對文化傳統認知的膚淺和對城市發展前途的迷茫。

、發展城市旅遊文化的對策分析

1.準確定位城市旅遊文化

提升城市旅遊文化品位,挖掘本地名人資源。在城市發展中要重視恢復和保護歷史文化,註意傳統與現實的結合,反對只圖新建而不註意保護的盲目城市化過程。獨特而清晰的定位,是進行城市公關活動的序曲,每個城市分別有著不同的文化積澱和文化資源,應充分發揮本區域、本地區的旅遊文化優勢,用旅遊文化建設城市。

對城市旅遊文化定位時,還應註意以下問題以防止本末倒置而忽略了發展經濟的首要任務。(1)城市幹部群眾對本城市旅遊文化的認同。定位問題解決不好,則削弱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影響幹部群眾的士氣,使城市形象受到損害。(2)投資者對城市旅遊文化的認同。城市旅遊文化的活力對投資者具有強烈的吸引作用。(3)社會公眾對該城市旅遊文化的認同。(4)其他相同性質城市對本城市的旅遊文化評價。與相同城市的競爭、交往、保持和諧的關系,對城市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定位時要考慮其同性質城市的品位對自己的影響和印象。(5)國際社會對該城市的旅遊文化評價。國際社會對城市旅遊文化作何評價是定位要考慮的。如廣州市以建立現代化國際城市為發展目標,主要是考慮其為華南的經濟、文化、信息、商業中心,對外開放程度高。(6)大眾媒體對本城市旅遊文化的評價。城市要在主要大眾媒體中樹立良好形象是影響城市旅遊文化定位的又壹因素。

2.突出特色、整合不同的旅遊文化

特色文化重在三點 :壹是發展民族特色。城市旅遊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旅遊文化,是跨入全球經濟壹體化的根本途徑。二是發展歷史特色。“以史為鑒知興衰”,對於世界遊客來說,具有歷史特色的城市旅遊文化,是他們不顧萬裏之遙而跋山涉水的重要原因。三是發展風情特色。風土人情越濃的東西,聯動效應也越大。因此要不斷地挖掘和提煉這種“風情”,尋求走向世界的神奇力量。城市中的歷史文化遺產,構成了城市的記憶,保護好這些遺產是城市現代化的必要內容,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塑造城市旅遊文化特色主要在於:(1)喚醒城市旅遊文化意識;應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深入提煉具體的城市旅遊文化。將深厚凝重的城市旅遊文化用簡潔易懂的文字表達出來,使其顯性化、具體化,使自覺運用城市文化成為可能和現實,使城市文化觀念深入人心。(2)喚醒城市旅遊文化機制;為避免在城市發展中偏離城市文化的軌道,實踐中應充分尊重城市文化,科學運用城市文化,在準確理解城市理念文化的基礎上,重點把握好城市行為文化,真正按城市文化的發展規律和要求辦事。(3)喚醒城市旅遊文化個性;針對城市發展日趨雷同的現狀,喚醒城市旅遊文化的個性特征非常重要。在提煉城市理念文化時,就應側重於挖掘獨特的城市精神,把最優秀、最能體現城市特色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反映出來,這是喚醒城市旅遊文化個性的關鍵。(4)喚醒城市旅遊文化內涵;喚醒城市旅遊文化內涵,應從最基礎的搜集工作做起,逐步整理提煉出自己的城市旅遊文化,用於指導今後的城市工作實踐;已對城市旅遊文化作了初步歸納的,應結合實踐不斷進行反思,使反映出的城市旅遊文化內涵更準確地接近客觀實際,避免城市旅遊發展過程中不必要的失誤。(5)喚醒城市旅遊文化價值;城市旅遊文化資源是壹個城市的重要資產,具有無限的增值潛力。在思想認識上應有強烈的城市旅遊文化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實際工作中應積極研究挖掘潛力、揚長避短的具體辦法和措施,使城市旅遊文化在競爭和對比中顯示出其價值和意義。

3.城市旅遊文化發展的核心在於以人為本

發掘城市旅遊文化應關心文化的重要載體——人。文化的本質在於不斷提高人的文明化和現代化程度。因此,發掘特色的城市旅遊文化,創建獨特的區域城市文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要求城市旅遊文化的定位、文化產業的設置、文化發展的走向、城市空間的布局都必須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符合人口變化及城市發展的內在規律,形成“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倦、遊之者忘歸”的人居文化環境。

4.堅持軟、硬件建設協調發展的原則

在城市旅遊文化硬件建設方面,壹要抓城市區域旅遊文化建設的規劃,二要抓城市旅遊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三要註重打造城市休閑空間。要結合本城市的特點,努力創造具有豐富城市個性的旅遊文化產品,形成獨特的文化產業。發掘城市旅遊文化,保護城市旅遊文化遺產,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必須沖破城市本身的硬件障礙,同時還要與政府的政策相協調,以促進文化產業與城市經濟發展聯動發展,以形成大的城市旅遊文化格局,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郁成:新概念旅遊開發[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

[2] 於嵐:文化旅遊概念不宜泛化[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3):80.

[3] 李巧玲:文化旅遊及其資源開發芻議[J].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3,(2):88.

[4] 諸丹.城市旅遊文化的美學意義[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9).

[5] 王德剛.試論旅遊文化的概念和內涵[J].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4).

[6] 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