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雲南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個案研究及對策。

雲南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個案研究及對策。

麗江古古古鎮

www.kmlygs.com CYTS,官方網站

千百次夢中相遇的麗江,如今清晰地看到了她的臉,這是壹種新的到來,或者說是壹種重逢。優雅的山水,濃郁的風情,從未有過的美好,在生活中漸漸活了過來。走在被小橋流水束縛的街道上,妳會覺得麗江的風塵風情萬種。妳的心情再平庸,也會被空氣中的風情所感染,千年民俗釀造的芬芳,能把妳涮得風姿綽約。當我背上行囊,壹個人被流放在麗江的時候,我就知道,壹路上會有那麽多風俗,依偎著我。如果妳想領略麗江的自然風光和氣候,又喜歡地域文化和民族風情又有時間,那就在這些節日期間來麗江吧!

1.春節。春節無疑是全國大部分地區大多數人都要慶祝的節日,麗江也不例外。春節前壹周,節日氣氛相當濃厚——街上來來往往的人比平時多了許多,集市上人頭攢動,人擠人,籃子磕磕絆絆(當地人習慣提籃子)。市場裏交易的人比平時多了很多,攤位不夠,就擴展到市場外的馬路上。臨近大年三十的兩三天,市場外面的路被占了壹半,警察把守交通,連公交車都要繞道。交易的商品也增加了很多。很多東西都是專門為中國新年準備的。平日裏根本沒見過他們。這壹幕會持續到臘月二十九。大年三十早上還有壹些人,到了下午,滿城都是空巷。。。。。。

當然,如果妳想感受當地人——納西族、白族等民族的節日和習俗、節日和飲食,妳就得去他們的家裏。和大多數地區壹樣,家家戶戶在除夕貼對聯,準備年夜飯。不同的是,無論納西族還是白族村,家家戶戶都會燒高香——門左右各壹註,大概壹米五六十公分高,壹直燒到初壹或者初二。據我所知,納西族人在30號過除夕,早餐就吃點烤魚餌,烤雞血,炒雞豆粉皮之類的。然後準備壹頓豐盛的年夜飯。年夜飯壹定要有豬頭、雞肉、魚肉,還有臘肉、火腿、香腸、酥肉等等。總之都是用鮮肉或者臘肉做的菜,鮮少見到鮮稀的。不,只是飲食習慣。

吃過年夜飯,人們的娛樂活動和大部分地區壹樣,無非就是放煙花、打麻將。不同的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看春晚。雲南大部分農村,尤其是山區,還沒有通上閉路電視,能看電視的人都自己裝了天線。

大年初壹,早上,主餐是炒年糕和糯米飯,據說是粘人嘴,不亂說話。吃完早飯,家家出門,肩上扛著家裏的各種食品煙酒茶,去上墳。大多數墳墓都在深山老林中。除了墓,還有石桌椅。人們來到自己的墓地,先祭拜山神,再祭拜祖先。家人依次下跪磕頭,燒紙錢。然後壹家人圍坐在石頭桌椅旁,分享著提供的食物,有說有笑,仿佛這是壹次野餐,壹次戶外休閑。而我的理解是,他們想在大年初壹多陪陪過世的親人。

午飯後,村裏或村裏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跳躍、棋牌、籃球賽等。第二天是拜年的日子。人們拜訪親戚朋友,互相問候。尤其是小孩子,會給叔叔、爺爺奶奶等壓歲錢。(很多地方都是這樣)。

2.很棒的俱樂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是漢族的元宵節。這壹天,麗江的納西族人過著完全不同的節日,叫做“棒棒會”。棒棒會又稱“彌勒會”或“米拉會”,據說最早是在麗江玉皇閣舉行的。當地的喇嘛在寺廟裏念經,村民們朝拜彌勒佛。後來逐漸演變成農具集市,其中用作斧柄、鋤頭柄、鐮刀柄、錘柄的木棍最多,所以簡稱“棒棒會”。納西語有句話叫“達瓦納西奴”,意思是納西族人過年忙瘋了。之前瘋狂的采購年貨,年中瘋狂的吃喝玩樂,到了正月十五,就意味著壹年結束了,大家都在忙著準備春耕,需要買壹些新的農具。這就是麗江棒棒會的由來。為了準備新壹年的生產勞動,四鄉八鄰的農民來到市場交易竹木家具、果樹苗木、盆景花卉、山貨藥材、生活用品。這壹天,古城裏人山人海,攤位林立,妳買我賣,壹派火爆景象。大棒會持續三天,正月十五,人最熱鬧。

俱樂部最早在麗江玉皇閣舉辦,後來搬到了古城四方街。麗江旅遊開發後,四方街被遊客占據,麗江人把會所搬到了新城的香山市場、鐘毅市場、肇慶花鳥市場。如今大棒會上來來往往的人也從最初的農民演變成了工人階級、農民朋友、外國攤販、外國永久客人、遊客。2010很多緬甸人擺攤賣藥賣玉。現在大部分農具都機械化了,種地的人少了。麗江人也更註重修身養性,養花種草,俱樂部的主角也逐漸從棒子演變成了花商。從花木貿易延伸出來的商品貿易令人賞心悅目。總之,只要和花木有關的,什麽都賣。首先,種花需要花盆,所以有各種陶盆、土盆、木盆賣;種花需要土,好土可以賣!人們用拖拉機拉著用爛樹葉做成的整袋山基土在山上賣;更有甚者,有賣羊糞的用化肥種花,所以顆粒分明的羊糞也是用麻袋裝成碗賣,五塊八塊壹碗。真的是那句話,牲畜都是寶,羊糞也能賣個好價錢;如果妳覺得花盆裏露出來的土和羊糞不好看,也沒關系。還有賣苔的,上山采苔賣。花盆裏蓋著綠苔,既保水又美觀。

麗江人愛種花,家家戶戶的院子裏都種滿了花。蘭花、山茶花、梅花、桂花、百裏香等等都是花木中極其優雅的。其中,養蘭花在麗江尤其受歡迎。誰養花不養蘭花,就像吃豬肉不殺豬壹樣別扭。麗江人靠養蘭花出了名,有些珍稀蘭花能賣到幾萬甚至幾十萬上百萬。麗江人真的可以靠修身養性種花致富。

當然,除了棍子農具,花鳥魚蟲,各種木雕、竹編、草編和孩子們愛玩的桃兵器,以及糖葫蘆、炒土豆、涼粉等小吃也是棍會上必不可少的。

3.3月8日。

我從沒見過哪個地方比麗江更重視三八節。在這壹天,城市街道和農村村委會將組織許多活動。古城內隨處可見身著民族服裝的各族女同胞。四方街、雨荷廣場和黑龍潭公園都有跳躍活動。這壹天,黑龍潭免費,萬古樓、幕府對當地人免費。2010身著納西族、白族等當地民族服飾的人免費進入。。。。。。。

麗江人這麽重視三八節,慶祝的這麽隆重,可能和納西族女性壹直以來的負擔都比男性重很多有關。都說納西族男人的生活是“下棋、畫畫、喝酒、喝酒、喝茶”,而女人則要打理田間、屋內的壹切。現在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納西族婦女還是壹如既往的努力著。因此,他們在這壹年裏特別重視自己的節日,他們聚在壹起唱歌跳舞慶祝。

4.三段以上。農歷二月初八舉行三個以上的節日,持續三天。

“三多”不僅僅是壹個人,更是壹個傳說中的神靈——玉龍雪山的神靈。是傳說中能征善戰、扶貧濟困的英雄,千百年來被納西族人作為保護神崇拜。根據東巴古籍記載,三多屬羊,所以在過去,全國各地的納西族人每年農歷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羊日都會去麗江白沙的玉龍寺(北嶽店),有的甚至在自己家裏舉行“祭三多”的儀式。詩中說:“每逢春二月,家家戶戶願三個以上”。同時還有聚餐唱歌等活動,非常熱鬧。麗江的納西族人,穿著喜慶的民族服裝,從山裏的平壩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北嶽寺,在三多面前奉上香酒肥肉,燃上濃香,跪拜磕頭,虔誠祭祀,祈求三多神靈保佑納西族人民幸福、繁榮、昌盛。然後,在寺廟周圍的大樹、小溪下,炊煙裊裊,聚在壹起野餐;在古廟前的地上,我日夜載歌載舞,其樂融融。二月的麗江陽光明媚,春意盎然,粉白相間,菜花淺黃。玉龍雪山下,花開無數,正是麗江踏春踏青的好時節。因此,除了祭祀活動,人們還會野餐,舉行賽馬、二重唱和舞蹈比賽,並去離北嶽廟不遠的玉峰寺觀看著名的“萬朵山茶花”盛開。

麗江把農歷二月初八定為納西族的法定傳統節日。包括學校在內的所有單位都放假三天。

5.清明節。

像其他地方壹樣,清明節在麗江也是壹個祭祀的節日。與我家鄉不同的是,納西族人在4月5日去掃墓祭祖。而我的家鄉在節前壹天壹定要提前去掃墓燒紙錢,有壹種說法是清明節是給和尚掃墓的日子。

麗江,納西族人過清明節,很隆重。我沒有親自參加過納西族人的家,但我知道,出去辦事的人,只要能到家,都會回家。街邊或市場裏的小店、小攤都關門收攤了。平時熙熙攘攘的市場冷了許多。

清明節是壹個祭祀的節日,也是人們壹年中再次相聚的日子。類似春節,人們去掃墓祭祖,然後在山裏野餐。

6.火把節。

火把節是雲南彜族、白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享譽海內外。它也被稱為“七夕節”。壹年壹度的火把節是根據農歷的“七夕”計算的,通常在農歷6月24日或25日開始,持續三天。它被譽為“東方嘉年華”。

各民族中有許多關於火把節的傳說,主題大多與“忠義英雄”、“殉情”或“人定勝天”有關。麗江納西族火把節的傳說是這樣的:孜拉阿普神(相當於漢族的玉帝)在麗江撥雲見日,鳥語花香,人們盡情歌舞,比天上的神還要快樂。眾神非常嫉妒,他們命令火神燒毀納西人的家園。火神下凡遇納西人收養其他孤兒,不計血緣,視如己出。火神不忍心破壞這麽美好的人間溫情,就召集納西族人解釋神的旨意,要求大家準備火把,在6月25日(農歷)壹起點燃,持續三天。眾神又壹次撥開雲霧,看到到處都是火焰,以為世界真的被燒毀了,這才停了下來。納西族人因此免遭種族滅絕。從此,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日(因閏年可能有壹天不同)至六月二十七日為麗江納西族火把節。

以上只是傳說。民俗學家考證,火把節的流行與人類對火的崇拜有關。因為有火,古代的人才能在夜晚繼續發光。因為有火,人們可以吃熟食;也是因為有了火,原始社會的部落才能很好的抵禦猛獸。心理學家說,火把節和人們小時候潛意識裏愛玩火有關。

雖然來源眾說紛紜,但各民族火把節的核心都有“狂歡”和“欣欣向榮”的含義。

每年農歷6月25日至27日,納西族都有為期三天的火把節,點燃火把三夜。每天門前點起壹個柱子般的大火堆,寨子裏的年輕人都舉著又細又長的火把,沿著田埂和山路走著,唱著歌,直到深夜。場面很壯觀。火炬燃燒得越亮,就越吉祥,人們就越幸福。

在麗江,麗江的大研古城最熱鬧。男孩子們從事摔跤、玩火、鬥牛、打羊、賽馬、在火焰中上山下山等活動。婦女表演民間歌舞。

7.鬼節。《鬼節》。農歷七月十四。也有叫“七月半”的

傳說在那壹天所有的鬼魂都被釋放到冥界,人們壹般會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有新的葬禮的地方,人們會去新的墳墓,但壹般來說,鬼和鬼魂會在當地祭祀。因此,它整體上是壹個以鬼神崇拜為中心的節日,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祭奠祖先,有的甚至會舉行家庭聚餐,像祭奠儀式壹樣向祖先致敬。三巡酒,說明祖先宴後,壹家人會圍坐在壹起,吃壹頓節日大餐。停電後,帶著鞭炮、紙錢、香燭,找壹處僻靜的河邊或池塘平地,撒壹圈石灰,標明禁區。然後在圈裏倒些水和米,燒些紙錢,放鞭炮,送我們的祖先上路,轉向“冥界”。有些人會在七月初七通過某種儀式把祖先的鬼魂接回家,每天早中晚三次提供茶飯,直到七月十五日才送回來。現在,迷信逐漸消除,追悼會的形式被保留下來,作為對先人的回憶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