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山西晉祠導遊詞

山西晉祠導遊詞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原名王瑾祠、唐叔虞祠。它是為了紀念晉國的開國皇帝唐叔虞(後來被稱為晉王)和她的母親城市姜侯而建造的。我來和大家分享壹下山西晉祠的導遊詞。歡迎參考他們。

山西晉祠的引導詞是1。

人說:“不到晉祠,白去太原。”另壹個人說:“壹個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就像壹個外國朋友不去參觀北京的故宮壹樣令人遺憾。”所以到了太原,壹定要去晉祠。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玄翁山腳下,是我國唯壹集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於壹體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塑的中心。

位於太原市西南25公裏的玄翁山腳下,是壹座古老的王進廟,建於北魏,是為了紀念周武王的次子虞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虞姬,唐代名唐叔虞。取繼父之位,因臨晉而改國號為晉。所以後人習慣稱晉祠。北魏以後,北齊、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對金詞進行了改造和拓展。

晉祠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壹個景點,有幾十座古建築。環境優雅舒適,風景優美,以建築宏偉,造像藝術高超著稱,遊覽晉祠可分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間,也就是中軸線,從大門進入,從水鏡臺開始,經過會仙橋、金人臺、對月廣場、仙殿、鐘鼓樓、魚塘飛梁到聖母院大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築結構嚴謹,藝術價值很高。北起文昌宮,有東嶽廟、關帝廟、三清寺、棠樹寺、朝陽洞、代風軒、三臺亭、讀書臺、呂祖亭。這壹組的建築大多與地形以自然而錯綜的方式排列,以崇高架子取勝。南面從聖嬰樓起,有白鶴亭、三神廟、真曲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公伯子廟。這組塔臺,泉水流淌,頗有江南園林的韻味。此外,最南端還有什邡三聖寺,相傳曾是唐朝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在北部的塔院內有壹座舍利塔,始建於隋開帝年間,宋代重建,清乾隆年間重建。它是壹個七級八角形,高30多米。每層樓四面都有門,用玻璃勾欄裝飾。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山西晉祠導遊詞2

晉祠,原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皇帝唐叔虞而建。於叔大力利用山西河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朝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裕,造成了此後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虞書死後,後人為了紀念他,選擇了這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地方,修建祠堂祭拜他,並命名為“唐叔虞廟”。的兒子謝的父親繼位後,因境內有水流,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改名為祠或簡稱“晉祠”。

在漫長的歲月裏,晉祠多次新建、擴建,面貌不斷變化。南北朝時,文宣帝高陽推翻東魏,建立北齊,定都晉陽,並在天寶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以“建大屋,築池塘”。隋煬帝開年間(公元581-600年),在殿區西南建有舍利保健塔。唐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晉祠,題寫《晉祠碑文》,又加以擴充。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趙光義在晉祠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建築,修繕完成後還刻有碑文。宋仁宗趙真在天盛年間(公元1023-1032年)立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唐叔虞的母親弋江修建了宏偉的聖母堂。

自從北宋天盛時期修建了聖母院大殿和魚塘飛梁之後,廟區的建築布局有了很大的改善。此後鑄造了鋼鐵俠,又增加了紀念館、鐘樓、鼓樓、水鏡臺。就這樣,以聖母院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第二次完工了。曾經生活在正確地方的唐叔虞神廟就坐落在它旁邊,已經退居次要地位。

晉祠最著名的建築是聖母院,始建於宋代天盛時期(公元1023-1032)。據說聖母瑪利亞是虞姬的母親。聖母院,原名“少女殿”,寬敞明亮,內有43尊精美的宋代宮女彩塑(包括2尊後來的雕塑)。在這些彩色雕塑中,蔣易坐在中間,神態莊重典雅,頭戴鳳冠,這是壹個宮廷統治者的形象。雕像形象生動,造型逼真,形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山西晉祠導遊詞3

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裏的懸甕山腳下,有壹座名為晉祠的古園林。這裏山環水繞,古木參天。在風景如畫的地方,勞動人民修建了近百座寺廟、殿堂、建築、亭閣、樓臺、橋亭。在郁郁蔥蔥的樹蔭下,清澈見底的泉水蜿蜒流過廟宇和寺廟,歷史遺跡和自然風光匯聚壹堂,令遊客眼花繚亂,流連忘返。晉祠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著名的旅遊勝地,常年接待數以千計的海內外遊客。

關於晉祠,壹言難盡。據《晉書·史記》記載,之子成了,取名。因晉有水,之子謝將國號改為晉。後人為了祭奠俞大爺,在金水之源建祠,稱祠,又稱晉祠。晉祠的創始年代尚難確定。最早的記載見於北魏(公元466年或472-527年)酈道元的《水經註》。書上寫著:“國際山上有唐叔虞廟,水邊有涼堂,水上有飛梁。”坐著的時候,景區文物已經很可觀了,寺廟,大殿,飛梁都準備好了。可見晉祠的歷史,即使從北魏開始,也有上百年了。

在漫長的歲月裏,晉祠多次新建、擴建,面貌不斷變化。南北朝時,文宣帝高陽推翻東魏,建立北齊,定都晉陽,並在天寶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以“建大屋,築池塘”。隋煬帝開年間(公元581-600年),在殿區西南建有舍利保健塔。唐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晉祠,題寫《晉祠碑文》,又加以擴充。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趙光義在晉祠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建築,修繕完成後還刻有碑文。宋仁宗趙真在天盛年間(公元1023-1032年)立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唐叔虞的母親弋江修建了宏偉的聖母堂。

山西晉祠的導遊詞4

晉祠著名的唐碑立在貞觀的亭子裏。此碑為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所作,名曰“晉祠碑文”。全碑1203字,旨在通過歌頌周宗政治和唐叔虞的建國方針,弘揚唐朝的文學武功,鞏固自己的政權。李世民非常喜愛王羲之的《墨寶》,在書法藝術上也有很高的造詣。《晉祠碑記序》書法灑脫,骨壯,筆法蒼勁。雕刻師以洗煉的刀法充分展現了書法原作的魅力。《唐碑》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書法碑刻,對研究中國書法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在寺廟區的北面有唐叔虞寺。據李道元《水經註》“沼西枕水有唐叔虞廟。”北宋《太平興國修金殿碑刻》中描述“前有曲水沼”“後有險峰”,老廟位置似乎與現在不同。現有建築分為前後屋,相當寬敞。前院四周有回廊,後院東西各有三個廳,北面是唐叔虞廳。寺廟有五個房間寬,四個房間深,中間的神龕裏有壹尊唐叔虞的雕像。神龕兩側擺放著從外地搬來的十二尊雕像,多為女性,身高接近真人。她還會吹長笛、琵琶、三弦、鈸,似乎是壹個比較完整的樂隊。遠處的雕像是明代的作品,是研究中國器樂發展和音樂制度史的不可多得的資料。

舍利生生塔位於祖地南瑞。建於隋開帝年間,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塔高38米,七室八角,琉璃瓦屋頂,遠遠望去,高聳的古塔映襯著村中的藍天白雲,十分壯觀。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令人印象深刻,包括柏舟和隋槐。相傳,柏舟始建於西周,位於聖母院大殿左側。樹體向南傾斜,與地面成40度左右的角度,枝葉遮住了太陽穴。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稱贊:“大地草木豐茂,古柏含蒼煙。”它在900多年前就因其古老而備受推崇,至今仍雄健挺拔,與勞偉的泉水和精美的宋代少女雕像並稱為“晉祠三絕”。穗淮在關帝廟,老枝盤根錯節。這些古樹如此古老,卻依然生機勃勃,綠蔭如茵。陰森的老樹與金水三泉的結合,使大殿的亭臺樓閣隱於樹蔭與靜水激流之中,景色極為優美。

山西晉祠導遊詞5

我們今天參觀的晉祠是壹個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交織在壹起的景點。在古代,它是唐朝的土地,西周初年成為國王的弟弟虞書被封在唐朝。其子謝因境內有晉水而改唐為晉,後人在晉水源頭拜,故稱晉祠。自《山海經》以來,歷代都有記載,但自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仍有大量實物進出寺院。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以六合為家”的豪氣和“以德為義”的華麗風格,對行翁山的雄偉和金水之美作了擬人化的評價:

“其利也;然後風露生,油雲貼雨;

其仁也;然後衣上覆鶴,鳥獸依之;

其剛也;然後亂不改,寒暑不動鍛煉;

其豐富也:孜孜不倦地哺育萬物,四面八方豐富。

.....瑩大氣霧而終清,清秀貞潔;

生在方圓以形象,聖賢之身屈伸;

不缺日系的筆記,也不缺類似的香味。

年不溢,同為同德之戒。"

晉祠的建築和夜景也有詩意的描述:“金闕九層,蓬萊醜;玉樓參天,恥於此也不奇怪。月比桂筵低,流星自樹起。”

李白詩中說:“不時出城西,晉祠水如碧玉;直立的水是響的,龍鱗的莎草是綠的。”

郭沫若在壹首詩中說:“聖母原是城姜,桐葉歷史悠久。睢懷、、、宋典和荊。掛甕山泉流玉清,飛梁倩沼布蔥掛。全城四十宮雕像,笑語盈盈。”

林曰:“晉祠布局,似寺觀庭院,華麗宮室;都有著開闊恢弘的局面和深邃的優雅。正殿的亭子,就像壹個擴大了的私人住宅亭子,在古木溪流和旋轉的水池之間。”

《晉祠實錄》載:“晉陽是三晉最重要的勝利;晉陽之勝,盡在晉祠。”

晉祠的美是多方面的。出於偏愛,這裏只從建築學和美學的角度對晉祠古建築進行粗略的分析。

山西晉祠導遊相關文章;

★關於山西晉祠的5個導遊詞。

★山西晉祠5名導遊。

★介紹山西晉祠導遊詞的範文5篇。

★介紹晉祠的導遊詞

★山西晉祠導遊範文5篇。

★山西晉祠導遊範文

★太原晉祠英文導遊三論。

★選出山西晉祠5個導遊詞。

★山西晉祠導遊最新5篇範文。

★太原晉祠公園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