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寧波東錢湖旅遊風景區寧波阿育王廟屬於幾個A級國家旅遊景區。

寧波東錢湖旅遊風景區寧波阿育王廟屬於幾個A級國家旅遊景區。

阿育王寺,位於浙江省鄞縣廬山南麓,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全國重點佛教寺廟。阿育王寺,素有“東南佛國”之稱,是著名的佛教禪寺,中國佛教“五嶽”之壹。該寺因釋迦牟尼的真知和精美的佛塔而蜚聲海內外,深受海內外佛教信徒的尊崇和敬仰。

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涅槃,弟子阿難等茶附其身,骨如五色珠,明固,為舍利。據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皈依了彜族佛教,建了八萬四千座佛塔,每座塔內都有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建成後,“飛羽飛息”將被護送到世界各地的“八吉祥六特度假村”。西晉太康三年(282年),和尚劉颯和(法名慧達)下定決心要尋找佛塔。當他由北向南走遍山澤,來到鳥哨(今北侖區大碶鎮)時,忽然聽到地下有叮叮當當的鐘聲,於是誠心拜佛,念經念佛,三天三夜後,見了成效。這是阿育王建造的84000座佛塔之壹。惠達發現寶塔後,就地修街,以此為生。東晉藝兮元年(405年),安迪修建了壹座寶塔亭和壹間禪房,交給27名僧人看守。南宋元嘉二年(425),壹位來自宋文帝伊寺的和尚幫助創建了壹座寺廟,並讓阿育王住在田野裏。十二年,修建塔寺。到目前為止,這座寺廟已經初具規模。

梁武帝·蕭炎推廣佛教。平三年(522),武帝賜“阿育王廟”,擴建廟宇,梁朝著名書法家蕭子雲題寫廟號。大同五年(539年),武帝聽說阿育王廟所藏佛塔的木浮圖受損,立即下詔,孫小差負責將原有的三層浮圖增加到五層;賜黃金520兩,造銅佛400尊,寫經500卷,鑄鐵鼎四口鎮四角;撥出三千士兵在佛塔周圍紮營防守;免除阿育王廟的土地稅。從此,阿育王寺名揚天下,居中國之首,名人紛紛投身其中。唐天寶三年(744),著名僧人鑒真第三次赴日講法,船在舟山沈沒。鑒真壹行獲救後安頓在阿育王的佛塔大廳,紹興、杭、湖州、宣州等地寺院的僧人前來請鑒真講經受戒。唐中宗派了壹個特使去送錢,並派了壹封信去保護他。阿育王廟達到了它最初的繁榮。唐增昌五年(845),武宗下令滅佛,廢寺,焚佛經,遷佛塔至越州官庫。伊住仙童,觀使楊炎奏佛塔異光。他認為這在中國是吉祥的,並要求法院派更多的僧侶來守護它。宗彜被允許玩,他保持了37天。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阿育王寺被朝廷命名為“阿育王山廣利寺”,擴建為十方佛寺。熙寧元年(1068),大覺禪師懷蓮成為阿育王寺第五任方丈。當時“法座鼎盛,聲名遠播天下。”元佑六年,淮漣建陳奎閣收藏宋代禦筆,蘇軾為陳奎閣題詞。當時人才輩出,四面八方的提問者絡繹不絕。阿育王寺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復興。繼懷蓮之後,宋代阿育王寺方丈先後有真言、凈曇、空明、大智慧、佛照、妙智、笑翁等大師。他們學識淵博,弘揚佛教,阿育王寺成為浙東著名的大道。宋朝南渡後,杭州成為中國重要的佛教之地。阿育王廟的地位也更重要。高宗皇帝登基後不久,就把舍利塔的牌位“佛頂光塔”送給了阿育王寺。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高宗任命景山和尚高宗為住持,為“四面八方徒弟,奔流過江”。惜春元年(1174)十壹月,孝宗派使者李玉文要求舍利子進入禁地祭祀,方丈護送出廊。孝已三次瞻仰舍利,並題寫“妙聖殿”碑。還封聰朗為“妙智禪師”,並給他錢。惜春時期,明州縣令趙楷甚至“用黃金造了壹座寶塔,奉安塔就在其中”。右丞相史在時,主張設立廟會壹級,規定“五嶽十廟”。阿育王寺被列為五嶽之二,與景山寺、靈隱寺、凈慈寺、天通寺壹樣,成為禪宗遊客遊覽的重要場所。

德祐元年(1276)宋學弟降元後,元世祖派使者到開平華嚴寺迎接佛塔並朝拜。同年,九年,將寶利塔移至燕都聖手萬安寺。老祖宗忽必烈為了祈福報國,召集10多萬僧尼到皇宮、祠堂、需求宮和各衙門的16個道場大殿,那裏鼻煙旌旗飄香,婆羅門唱著歌。世祖非常高興,親自進貢,賜阿育王廟名號、香火、金銀,然後派和尚記錄下這份憐憫,把詹佳大師送回塔南,修復江浙等省的阿育王廟。壹年後,金碧輝煌的阿育王廟再次矗立在廬山南麓。元代至時期,阿育王廟的許多田地都被郝氏家族占有。丘納林得知,二年(1342),任命阿育王寺住持雪創光為蜀中高僧。雪窗燈不負眾望,但有缺點。幾個月後,不僅恢復了家好占領的所有田地和花園,還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依次修建了祠堂、祠堂、玄關、倉庫和雜屋,使阿育王廟成為名副其實的叢林。四面八方的僧尼很多,裏外不下千人。鄭錚十年(1350),吳廣用朝廷賜的白金修建承恩閣。翰林院講師黃金為承恩閣題詞。

明洪武十五年(1382),太祖冊封阿育王寺為“天下五禪之五”。明朝萬歷年間,慈禧太後將舍利的銅塔藏了起來,住持宓妃重建了舍利殿,修建了100多個回廊、佛龕、寺院和舍利殿。清康熙元年(1662),該寺毀於大火,康熙十八年(1679)開始重建。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三月遊杭州時,特意送給壹泉紫砂門方丈壹件龍緞袍,宮綢彩緞,壹個禦秀包。萬全歸寺後,建承恩堂,收藏皇家禮物。後來,乾隆先後贈阿育王寺《心經》壹卷、《大悲經》壹封、《感而圓》壹匾。光緒年間,出現了修建阿育王廟的熱潮。光緒十壹年至二十九年(1885-1903),將壹* * *改建為何新堂等90余間房屋,並疏浚池塘,修築圍欄,種植松、柏、竹、梅。宣彤三年(1911)重修大雄寶殿,使阿育王廟形成了壹個殿廊重疊、民族風格的古建築群。

民國元年至五年宗良任住持時,阿育王寺仍重視寺院建設,先後重修舍利殿和藏經樓,均以琉璃瓦覆蓋;藏經樓裏有壹部乾隆版的《大藏經》。“文革”期間,寺廟裏的佛像和歷代流傳下來的名人字畫,大多被被子毀掉。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國務院落實宗教政策,1979年,政府撥款60多萬元,啟動了阿育王廟整體,統壹三年,中軸線基本恢復原樣。東南佛教國家的古建築成為佛教道場和參觀聖地。1982年阿育王廟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寺廟之壹。阿育王寺翻開了新的壹頁。

阿育王寺占地8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是壹座集古建築、繪畫、雕塑、園林、文物、風景名勝於壹體的藝術文化綜合建築群。寺內廟宇金碧輝煌,金碧輝煌;寺內群山環繞,峰巒疊嶂,樟子松參天。山水襯托千年古剎,稱梵天王殿。寺前有筆桿狀玉山,似五鳳伸向寺內。所以有“田童年(寺)是九江捧珠,阿育王(寺是五鳳旭日)之說。主軸線上的建築有阿依大池、天王殿、大雄殿、舍利殿。尤其是舍利寺,這在其他寺廟中並不多見。蓋著琉璃瓦,裏面建著五顏六色的建築,內外相映,金碧輝煌。阿育王寺最具特色的佛教建築有:(1)阿嬤荷花池:印度的阿嬤大池是橫河岸邊貴族們美麗的沐浴場所,上面有金屬欄桿。建於鄞縣阿育王廟阿雲達池。這個水池大約50米長,30米寬。水池四周的池邊欄桿上原本安裝有金屬欄桿,但已被拆除。與遙遠的“外池”相比,阿依達池又叫“內池”。這是佛教信徒放生的水池,是魚樂的世界。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的“魚天堂”在南柱內側。池的南側,有萬全禪師題寫的“妙溪泉”石碑。石碑旁,有壹口石井,泉水清涼無窮。水池東北角是壹座三層鐘樓,三檐三開間。阿育王寺和天通寺壹樣,只有鐘樓沒有鼓樓。(2)天王廟:重檐歇山的黑瓦頂底,上層分為五間,高約14米,前脊上寫有“國家地基加固”字樣;房檐上鐫刻“天王殿”字樣;大門上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八吉祥處”橫匾。寺內石壁上有18件金剛經石刻,前後石柱上刻有六副對聯,如“阿育王作浮圖,八萬四千,惟維斯獨;薩哈十二代求舍利,他好有靈性。”這座寺廟供奉著彌勒佛、韋陀和四大天王的雕像。(3)大雄寶殿:為七間房寬,黑瓦建築,重檐小山丘,高約14米。前脊上有“風調雨順”和五彩龍魚戲珠雕塑,檐間有“大雄寶殿”方額;下層屋檐下,橫碑書《感行皆圓》為乾隆皇帝禦書。對聯是“五千經,三寶”,從白馬記起,眾生皆渡河;浙江兩大名山,六朝古剎,紅羊,已經被搶了好幾年了。“廟裏題著‘好獅吼’的橫匾,也是乾隆皇帝的禦筆。寺內東雕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難佛,西雕阿彌陀佛、葉佳佛。兩側十八羅漢,背後有本島、文殊、普賢五十三人像。廟前兩棵香樟樹,大約三抱,比廟頂還高。(4)舍利堂:五間寬,重檐,黃琉璃瓦頂,高約13m。寺廟前的紗門浮雕精美。房檐之間的方額,題字“妙勝殿”是宋孝宗的帝制,“舍利殿”的題字寫在房檐下的壹塊黃色匾上。寺後墻外有四尊護法像,氣勢磅礴,栩栩如生,為唐代作品,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寺中央“佛頂光塔”為宋高宗禦書,南面懸掛“光明莊嚴”橫匾。寺中央是壹座高七米的石塔,塔內放置著鑲嵌七寶的“舍利光輝”佛教神龕,塔下的利賓、阿育王像,石塔後臥的釋迦牟尼像,長約4米。寺前平臺兩側壁上有四塊珍貴的石碑,其中有唐代萬齋榮的文章,範仲舒的《阿育王寺永田碑》,宋代張九成的《陳葵亭落成年譜》和《苗全明碑》。寺後有“母乳泉”。水池長約2米,寬1.5米。泉水上方有清代書法家高振霄題寫的“薩滿華佗”字樣。廟前有兩棵金桂,疊在壹起,枝葉滿布。中秋時節,滿樹金黃,裏外飄香,人住其中。比如桂花落時,黃蕊遍地,可以丈量屋檐。(5)法堂藏經樓:舍利堂後左側,二層五間,高度約12.5米。達摩堂樓下,左右墻壁嵌有石關林16尊佛像的石雕。樓上有壹座藏經樓,有徐世昌題寫的“龍* * *”匾額。釋迦牟尼真身佛塔原件珍藏於樓內,清乾隆初年印刷,藏書1662冊,7168卷,秦贈,民國影印。有商務印書館影印的519卷、1532卷、6362卷、日文《續集》等珍貴文物。

1992年,現任住持依桐大師募集譚躍凈資本共計550萬元。在此寺內,正對玉基,倚峰而建,七級八角寶塔,落成於1995,名為“阿育王寺東塔”。還有六塔,成為東塔。院內還有根據佛教典籍記載而建的“漢藏世界”。阿育王廟原本屬於法家道場,自宋代以來壹直是林佶道場。

目前,阿育王寺的住持是73歲的浙江紹興人依桐大師。他畢業於中國化學研究所,現任中國傳教士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浙江省CPPCC會員、鄞縣CPPCC副主席、寧波市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