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河北省懷安縣景點

河北省懷安縣景點

淮安城是明朝的淮安安微。

老淮安古城

據文獻記載,唐代淮安郡位於淮安縣境內。但唐代的淮安縣在哪裏,是今天的淮安市,還是明朝地方誌記載的淮安城東二十裏?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成了這次調查的重要目標。在地圖和當地文管人員的指引下,我們前往淮安城東頭百戶鄉的老淮安村進行調查。

起初,我們對在老淮安村找到唐成的遺跡只有微弱的希望,但實地考察的結果卻給了我們極大的驚喜:老淮安的歷史層遠比我們想象的豐富。在老淮安,我們至少發現了三處不同的城址遺址。第壹個是在老淮安的南邊,那裏有壹小段夯土墻。夯土層雖然有些模糊,但有些地方還是能清晰判斷出來,墻體的土層裏有磚瓦。這些現象告訴我們,這堵墻是人造的,而不是天然的。第二個遺跡在村子中間,城墻的形狀非常明顯,在整個村子低矮的建築中很顯眼。城墻斷斷續續地圍成壹個方形的小鎮。老淮安村的房子主要集中在這個小城。當地的老人把這些墻叫做“堡墻”。根據《淮安縣誌》寶齋對這座城的描述:“治城東十二裏,長方形,高三尺,厚三尺,毀門壹座,土樓壹百零五戶”,我們判斷這座城應該是明清時期的堡壘。在當地老人的指引下,我們在村北找到了第三處遺址遺跡。這個遺跡已經完全被夷平為耕地,城墻的形狀並不明顯,但“墻”內外的高度差還是讓我們判斷這曾經是城墻。南墻鄰溝,內外高差約2至3米,東墻鄰路,內外高差約1至2米。整個城市由東南向西北微微傾斜,目測面積應該在5萬平方米以上。由於沒有考古證據,我們無法判斷這是什麽時候的城市遺址。

回到學校後,看到了劉建華的文章《戰國時期張家口古城遺址的調查、發現與研究》。根據他們對1985和1986的調查,我發現老淮安村北面的城址是戰國和漢代的遺址,認為可能是壹座軍事城堡。老淮安村南有耿家屯漢群,已發現漢墓14座。這些漢墓的存在進壹步證實了這個城市就是首爾的可能性。但令人懷疑的是,這些漢墓的土堆都很大,推斷其規格應該相當高,所以墓主人很可能不僅僅是壹個小軍事城堡裏的小官,在如此高規格的漢群附近應該還有壹個級別比較高的。所以我懷疑老淮安古城的遺址可能是漢代的縣城,甚至更高級別的城市。

對老淮安的考察不僅沒有解決我們之前存在的問題,反而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比如老淮安村城是什麽?什麽時候衰落的?湯懷安縣到底在哪裏?唐紅流域的中心城市是什麽時候遷到淮安市的?為什麽會從中遊轉移到上遊?這些都值得我們進壹步研究。

河北大型古剎昭化寺(2005年7月7日)

據悉,昭化寺位於河北省懷安縣懷安鎮西街以北,面積3820平方米。全寺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偏殿、鐘樓、鼓樓、碑樓組成。是壹座以傳播佛教為主的大型古剎,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昭化寺原名永慶寺,始建於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這裏原本是民間禧道館,但由於年久失修,幾乎荒廢。之後於明朝鄭桐元年(1436年)進行了改擴建,並於明朝鄭桐十年(1445年)建成壯觀的佛教聖地。寺廟建成後,在朝廷奏請並賜匾“昭化殿”,故名。

據了解,昭化寺所有建築均以石條為主,磚木結構,曲檻雕欄,廊樓,天王殿,大雄殿均為山頂木結構建築,四面有拱門,玻璃瓦頂,玉龍臥脊,飛檐出獸頭。寺內金像懸山,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大雄寶殿是昭化寺的主體建築,寬五間,深三間,占地245。5平米。在南入口墻的兩側,有兩幅高約三米、1。寬5米,描繪了兩位鐵甲武將,唐朝著名士兵秦和,他們精心繪制了秦和的雄偉形象。殿內東西壁及後墻上繪有壁畫36組,近100平方米。這些壁畫以連環畫的形式生動地描繪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神靈,以及世界帝王、百官、三教九流的眾多人物形象。

昭化寺壁畫人物眾多,內容豐富,造型各異。它們繼承了唐代以來寺廟壁畫的副標題形式,將單個畫作的內容與水雲連接起來。祥雲縈繞於畫間,將每幅畫連成壹個整體,使壁畫有了內在的聯系。畫中人物比例勻稱,栩栩如生,線條流暢,寫實適中,色彩艷麗。真是中國明代傑出的壁畫藝術瑰寶。

1930年,挪威畫家斯卡根來到河北省張家口市傳教。1935年到達淮安時,他發現了昭化寺的壁畫,驚嘆不已。1937年,他臨摹了所有的壁畫。

據了解,昭化寺及其壁畫是研究明代歷史文物、壁畫藝術和藝術史料的重要資料,是明代後人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這是map/I/2006726181109 . gif。

張家口市懷安縣位於山西、河北、蒙古三省(區)交界處,東經114° 48 ',北緯40° 20 '-40° 46 '之間。境內河流均為永定河上遊支流,東陽河、西陽河、南陽河在縣城以東匯入洋河,流入官廳水庫。但由於連年幹旱,河流經常斷流,尤其是十裏沙河、紅陽河成了季節性河流,雨季漲水,旱季斷流。

懷安縣轄4鎮7鄉273個行政村,總人口24.25萬,其中農業人口21.7萬,占總人口的89.5%。全縣總面積1692.5平方公裏,可利用土地200萬畝,其中耕地64萬畝(水澆地約27萬畝,水澆地約654.38+萬畝),荒山荒坡1萬畝,草地20萬畝,灘塗3萬畝,林地和森林52萬畝

該縣地處淺山丘陵區,中低山、河谷、丘陵、盆地縱橫交錯,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水土流失面積1600平方公裏,侵蝕模數3147噸。縣城海拔670米至1945米,以沙梁臺為界形成前後河流。前川地勢高,地形破碎;後川低,川間盆地多。土壤類型多為石灰性土壤,占土壤總量的98%。

該縣氣候類型屬於東亞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冷夏熱,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7℃,極端最高氣溫39.4℃,極端最低氣溫-26℃。全年多風,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左右,多集中在6-8月,年最大降水量565.8 mm,最小降水量219.3mm,特別是最近三年(1999-2001)持續幹旱,降雨量偏少,分別為295.6 mm、366.2 mm、285 mm。無霜期110-140天,平均日照時數2804.4小時。

淮安素有“文化大縣”之稱,境內人文歷史悠久。明清時期,有400多位學者、陪審員和學生。近代出現了康、阮、阮崇武、等領導人和仁人誌士。懷安縣的圍棋文化影響廣泛,是中國五大“圍棋之鄉”之壹,被譽為“江北第壹”。淮安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淮安三寶”:臘肉、豆腐皮、壹窩絲糕,在山西、河北、蒙古、北京都很有名。柴溝堡臘肉系列產品被列入中國食品大辭典。

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懷安縣農業發展緩慢。大多數農民主要種植農作物,也從事水果和畜牧業。從春秋時期到唐穆宗建立郡縣制,農民世代耕種這片土地,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種植技術和農業科技少,機械化程度低。多為人畜耕種,農作物以玉米、馬鈴薯、谷子、向日葵、雜糧為主,生產條件脆弱,品種單壹,質量效益低。畜牧業和林業長期處於從屬地位,種植的豬、羊、雞、兔和杏平、蘋果、葡萄尚未形成規模化生產和專業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