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旅遊專業人才培養如何適應市場需求

旅遊專業人才培養如何適應市場需求

改革開放後,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我國高等旅遊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經過近30年的發展,形成了覆蓋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四個培養層次的較為完善的高等旅遊教育體系,涉及旅遊活動、旅遊相關專業近30個。據統計,截至2005年底,全國共有693所旅遊院校開設旅遊專業,在校生30.48萬人。高等旅遊教育規模日益擴大,成為同期高等教育發展最快的領域之壹。從旅遊人才就業情況來看,很多旅遊院校畢業生就業率低,二次就業現象普遍。壹些學生畢業後寧願暫時失業也不願從事旅遊行業,導致企業人才短缺和學生就業難並存的現象。從旅遊人才的需求端來看,旅遊行業並不青睞旅遊管理專業的大學生,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數量的增加並沒有緩解人才短缺的問題。這反映出我國旅遊人才培養與市場脫節、旅遊人才建設不適應行業發展建設、旅遊人才培養滯後於企業需求等日益突出的問題。這也表明,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已成為高等旅遊教育的當務之急。專業的設置和發展要有規模,有特色。雖然我國旅遊院校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但在多元化發展過程中,走的是壹條“外延”而非“內涵”的發展道路。高校更註重生存因素而忽視發展因素。辦學目標不明確,定位不準確。專業太多太細,“因人而設”現象比較嚴重。導致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針對性差,沒有體現旅遊行業的綜合性。培養出來的人才在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上難以適應旅遊行業相關崗位的工作要求。為了適應旅遊行業內部分工越來越細,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趨勢,我們必須在旅遊管理專業方向的拓展、培養目標的定位和高校課程的設置上,在“規模與特色”上做文章。高校要善於了解旅遊發展的趨勢和熱點,以市場為導向,及時準確地運用先進意識,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培養特色專業人才,體現人才培養的適度超前,實現跨越式發展。專業培養目標要體現綜合性、多面性培養,這是大學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時代的變遷,旅遊院校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脫節,突出表現為:通用性和單壹性,跨度過大,定位過寬,缺乏對創新精神和能力的要求,忽視職業素質的培養。高校旅遊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全面的,可以分為層次目標、專業目標、類型目標、質量目標、業務培養目標等。這些方面的分類不是平行線性的分類,而是交叉分類。其中,質量目標是基礎,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分級目標應反映階段;類型目標應與層次目標兼容,反映復雜性、靈活性和應用性。旅遊業是壹個涉及許多傳統行業和社會部門的綜合性行業,其成功發展有賴於相關專業和部門的協調,這就要求旅遊管理人才具有旅遊發展的全局意識。未來旅遊業發展的趨勢是個性化需求,市場機遇、新產品開發和產品推廣將成為旅遊企業競爭力的主要來源。戰略管理,尤其是資本管理戰略、人力資源戰略和市場開發戰略管理,將成為大型旅遊企業發展的主要維度。因此,未來的旅遊管理人才至少應該具備戰略管理知識,經營決策、業務拓展、應變、人際溝通等管理能力。結合行業的這壹需求,旅遊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強調學生“壹種意識、壹種素質、兩種能力、三種語言”的培養,即應具備旅遊行業的整體發展意識、旅遊職業的專業素質(特別是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的培養)、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戰略管理能力,並具備旅遊發展所需的“語言”——國際交往語言和計算機網絡語言。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應註重實用性。從國際旅遊教育的發展來看,鮮明的專業性和實踐性是旅遊教育的壹大特點。目前旅遊企業普遍認為創意人才有兩個基本標準:壹是貼近企業需求;二是能快速融入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旅遊院校不能關起門來辦學。他們必須註意從行業中收集信息和知識,把旅遊前沿動態作為教學課程的重點發展方向,在完善旅遊專業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加強應用課程。應用型課程的設置要寬而大,要有實踐性和戰略性,以保證高校人才的特色供給與旅遊人才需求的成功對接。加強實驗室建設和校企合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通過全過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並將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帶回學校與導師壹起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理論基礎紮實、能夠解決企業共性問題、滿足企業需求的創造性人才,最終縮短學校與社會的距離,讓學生、企業、學校三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