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山東孔府導遊詞

山東孔府導遊詞

山東孔府導遊詞

 作為壹位傑出的導遊,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遊詞準備工作,導遊詞事實上是壹種對旅遊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那麽優秀的導遊詞是什麽樣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山東孔府導遊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山東孔府導遊詞1

 尊敬的遊客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妳們好!歡迎各位來到孔子的家鄉曲阜參觀遊覽,同時也感謝您選擇我作為您此次遊覽的向導。我是曲阜XX旅行社的導遊員張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張或者張導。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下面就讓我懷著結識新朋友的欣喜心情,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記載,孔子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壹生艱辛探索的社會實踐中,深入了解和認識了當時社會,逐步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成為當時著名的政治理論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創立的儒學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壽堂”,房屋三間,裏面陳列著孔子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因以為廟,歲時奉祀”,即每年按時祭祀。盡管當時孔子已是相當知名的學術大師,但儒家還只是壹個學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廟也僅僅是孔子的故居。漢代以後,孔子及儒學地位逐漸提高。

 據記載,從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廟先後重修擴建七十多次:歷經兩千余年的歷代重修擴充,便得曲阜孔廟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築群。***占地約14萬平方米,殿堂閣廡466間,門坊54座,碑亭17座。規模之大,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全國三大古建築群。

 孔廟的總體布局是由孔子當年的故居長期發展而來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歷史。孔廟建築發展追求的建築效果是通過建築群整體所造成的環境去烘托孔子的豐功偉績和儒學聖教的高深博大來完成的。因此,孔廟建築的藝術表現力首先是它的總體布局及建築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個體建築的處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個殿、堂、樓、門、亭都充分顯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個體建築的細微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家們在設計和施工方面的無與倫比的建築藝術成就。在整體建築方面,孔廟采用古代傳統的宮庭式建築形式。但它經過歷史上的多次重修擴建,每當重修擴建的時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廟建築形制、規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廟的建築群體最終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遺產,既體現了歷史遺產的延續,又保持了它的總體的完整性。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制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廟是孔子故宅擴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許多有關孔子的古跡,如故宅井、詩禮堂、魯壁、金絲堂以及為紀念孔子講學建造的杏壇等;其次是王者宗廟因素,如門戟之制,前殿後寢之制等;第三是宮庭因素,如天子五門之制,王城角樓之制,東、西華門等;第四是宗族家廟因素,如啟聖殿、崇聖祠、家廟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廟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還有先賢先儒、祖先等總數達二百余人,這樣為容納大批的從祀者神位,就須得設立廊廡,由此便形成了廊廡院落。除以上幾個因素外,還突出地表現了孔子的聖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聖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並以書樓象征孔子在學術方面的偉大成就。孔廟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庭院組合與環境烘托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達到了渲染孔子在學術上、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和在古代社會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中別具壹格的建築形制。

 孔廟內現有古樹壹千二百余棵,與宏偉的建築群相互輝映,特別是夏季,上千只鷺鳥居住在古木之上,形成了孔廟又壹獨特的景觀,鷺鳥已被曲阜市定為市鳥。

  萬仞宮墻

 “萬仞宮墻”原名仰聖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孔廟為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所毀,正德皇帝下令建城衛廟、於是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築了明曲阜城墻,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竣工。在與孔廟正南門相對處設立城正南門。因正南門為孔廟而設,所以應視正南門與孔廟為壹體。明代學者胡纘宗為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贊揚,親書“萬仞宮墻”石額鑲於門上,其意出自《論語》子貢語。魯大夫叔孫武叔曾經對大夫們說:“子貢的學問很深,比孔子還要強些。”子貢聽說後就給叔孫武叔說:“人的學問好比宮墻,我的`這道墻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裏面有多少東西,我老師這道墻有好幾仞高(仞:丈量單位,壹仞約等於八尺),別人是看不到裏面的東西的,只有找到門,走進去,才能看到這墻內雄偉的建築,可找到門的人太少了!”胡纘宗認為數仞宮墻仍不能表達他對孔子的贊揚,於是將其改為“萬仞宮墻”。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來,為了顯示他對孔子的敬仰,把胡纘宗書寫的石額換下,自己親筆書寫了同樣四個字鑲於城門。現在看到的“萬仞宮墻”石額,即乾隆皇帝的禦筆題寫。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坊建於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學者胡纘宗手跡,坊上有平面淺雕雲龍戲珠,柱頂各設圓雕“辟邪”壹只,俗稱“朝天吼”,坊後有壹座單孔石橋,上設龍陛,名曰“泮水橋”,橋下泮水原上遊接古泮池,下遊流經明城正南門西水門入護城河。此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說孔子集聖賢之大成,始終而壹。“金聲”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鐘”發出的聲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磬”發出的聲音,在古代奏樂時以擊“鐘”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的原意為壹首完善的樂曲。孟子將孔子思想比喻為壹首完美無缺的樂曲,在這裏借用孟子語意,是說孔子思想完美無缺,集古聖賢之大成,以達到絕頂的意思。

  欞星門

 欞星門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原為木質結構,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聖公孔昭煥重修孔廟時,換成石柱鐵梁。四根石柱頂端為四大天將,中間平梁上是火焰寶珠,以象征此門由天將守衛而成為參天立地的天門。

 欞星,即天田星,最早見於史料的有漢高祖命祀靈星,凡祭天先祭靈星,古人認為靈星“主得士之慶”,專門管官的星。宋仁宗天聖六年(公元1028年),築郊臺外垣置靈星門,即在祭天之臺的外墻置靈星門,形如窗欞,故曰“欞”。孔廟設欞星門,意為祀孔如祀天,此見於宋《景定建康誌》、《金陵新誌》所記。另外,孔廟有碑記:置欞星門“取其疏通之意,以納天下士”,無論任何地方,只要設有欞星門,那麽它的門扇壹定是由欞子結構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廟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學士都來學於此。

 欞星門外東西兩側,各有壹幢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在封建社會,所有來曲阜祭孔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來到孔廟前見到此碑,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於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現僅存東面壹幢。

  太和元氣坊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太和”指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元氣”原意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質,後來,壹些唯物主義者將“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稱為“原氣”,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五行構成。在這裏,“元氣”為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是生長萬物的根本。“太和元氣”也就是說孔子思想體現了整個人類思想最精華、最高貴的壹面,如同天地生育萬物壹般,能使人類思想到達壹種至高無上的境地。

 太和元氣坊後為“至聖廟”坊,原名為“宣聖廟”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記載,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的廟圖上已有“宣聖廟”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宣聖廟”為“至聖廟”。此坊為漢白玉石質。“至”即至高無上的意思。

 太和元氣坊位處孔廟第壹進院落。此院東西各有壹座木坊,東為“德侔天地”,西為“道冠古今”。此二坊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修,三間四柱,上面是牌樓,六重四拱,坊下各飾有八只石雕怪獸,中間四只為“天祿”,兩旁四只為“辟邪”,異常古拙。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說孔子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如天地壹樣大,孔子思想是空前絕後,無論古今還是將來,都是至高無上的。

  聖時門

 聖時門原為孔廟正門,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擴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世宗賜名為“聖時門”。此門建於高臺之上,前後禦道上各有浮雕雲龍戲珠石陛,系明代雕刻。“聖時門”三字為清高宗乾隆手書。

 “聖時”二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將中國古代的四位聖人做了比較後指出:“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認為伯夷反對武王滅紂,不食周粟而死,為聖之清者;伊尹,幫助湯滅夏桀,湯死後輔佐外丙,仲壬死後立湯孫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壞湯法,被伊尹放逐,三年後太甲悔過,又被伊尹接回復位,孟子稱伊尹為聖之任者;柳下惠是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他曾三次被貶黜而仍留任,人問他為什麽不離開,他回答說:“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後來,齊攻魯,他派人到齊勸說退兵,沒用壹兵壹卒,就退了齊軍,所以孟子說他是聖之和者。通過比較,孟子認為孔子是聖之時者,終始而壹的聖人,是最適合時代的聖人,無論任何壹個時期,任何壹個朝代,孔子思想都應成為正統思想。

  璧水橋

 進來聖時門,豁然洞開,很大的方形庭院內,古木參天,芳草如茵,東西對稱各有壹腰門,對面三架拱橋掩跨璧水,半掩著弘道大門,加之石制盆景上綴,使人心曠神怡,無不動情,頓覺進入了“神”的境界。崇聖者仰之彌高,觀覽者先睹為快。與此情此景相連接,東邊腰門曰“快睹”,西邊腰門曰“仰高”。“快睹”寓先睹為快之意,“仰高”則出自《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意說孔子之道高深不可測,擡頭向上看,越看越高,學習孔子的思想學說,壹旦入進門來,才感到裏面的東西學無止境。此二門建於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過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門,壹般人只能從仰高門進廟。

 前面壹水橫穿,三橋縱跨,環水有雕刻石欄,因水“壅繞如璧”取名“璧水”。北京天安門前有金水,這裏設“璧水”意為孔子廟宇與皇宮等同,三橋因而得名璧水橋。始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增添石欄,河身砌有河底,原河上為小墻,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將小墻改為石欄桿。

山東孔府導遊詞2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妳們參加“黑龍江”旅遊團,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到山東省的西南部去遊覽參觀有著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

 大家快來看,這裏就是有名的孔林。妳們看這地上栩栩如生的動物雕塑,有羊?馬?牛?豬?兔……哇,十二生肖全在裏面呀!可是妳們知道為什麽地上有這麽多墓碑嗎?這是因為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埋葬了孔子祖祖孫孫***76代,旁系子孫已至78代,從周至今,全無間斷。延續時間已久,墓葬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作為壹個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沒有先例的。

 接下來,我帶大家去遊孔廟。妳們看,孔廟有九進院落,前三座院落布置導向性建築物,如門、牌坊。第四進院落是壹座三重檐的閣樓——奎文閣。閣中藏有歷代皇帝賞賜的圖書!遊客們,我們馬上要進孔廟的第七進院落——大成殿了,它金碧輝煌,氣勢磅礴,是孔廟的核心。在殿前有壹名為“杏壇”的亭,據歷史記載,說是孔子生前講學的地方。妳們可以拍拍照。

 好,遊客們,我們現在要去孔府了,先點下人數。壹、二、三、四……好,到齊了,出發。我剛才好像聽到某個遊客問孔府是幹什麽的,其實孔府又稱“衍聖公府”,是孔子世代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是我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就是北京故宮)的最大府第。孔府沿用我國傳統的前堂後寢制度,前堂供處理公務、會客之用,是對外活動的場所,稱為官衙;後寢是家族生活的場所,稱為內宅。建築功能分區明確,排列井然有序。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是壹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壹人家”的說法,也是我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壹的典型建築。府內存有著名的孔府檔案和大量文物。

 說了這麽多關於孔子的廟府,也應該說壹說孔子這個人了: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壹,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生前有七百余名弟子。在二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我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

 各位遊客,孔廟、孔府、孔林建築群凝聚了歷代建築的精華,極具建築藝術之美,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它們不僅是名聞天下、豐富的文化遺產,並同時還擁有大量有價值的自然遺產。在這裏生長著壹萬七千余株古樹名木,不僅見證了“三孔”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研究古代物候學、氣候學和生態學的寶貴素材。

 遊客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會,感謝妳們支持我們“黑龍江”旅遊團,希望妳們下次再隨我們的“黑龍江”旅遊團玩,謝謝,再見。

山東孔府導遊詞3

 寢殿的建築年代與大成殿同。周圍石柱上的雕刻圖案是鳳凰牡丹。

  東西兩廡

 大成殿兩側是東西兩廡。始建於唐代,二十余間,明代成化年間擴建到壹百間,其中包括兩頭的角門。明弘治十二年和清雍正二年兩次毀於雷火,現存為清雍正時期的建築。廡88間,連廊帶門整整100間,每廡全長163米,兩廡是供奉先賢先儒的地方。

  玉虹樓法帖

 東西兩廡北部現陳列玉虹樓法帖。玉虹樓法帖是孔子第六十八代孫、衍聖公孔傳鐸的第五子孔繼涑整理刻成的。孔繼涑(公元1727——公元1794),字體實,壹字信夫,號谷園,別號薛谷居士。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舉人,候補中書,工書,是當時刑部尚書著名書法家張照的女婿。求學於張照,壹生從事書法藝術研究,名重當時,與梁同書齊名,並稱南梁北孔。玉虹樓是他的書房號,所以他所整理摹刻的法帖稱為“玉虹樓法帖”。玉虹樓石刻***584塊,拓印裝裱成101冊,故又稱“百壹帖”。整個玉虹樓法帖雕刻精益求精,由孔繼涑獨家刻成,是我國珍貴的書法珍品,具有很高的鑒賞和研究價值。

  聖跡殿

 孔廟的最後壹座殿是聖跡殿。聖跡殿造型古雅,建於明代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由巡按禦史何光主持建造的。他搜集了有關孔子的畫像和文獻資料,交由吳郡畫工章草補充繪畫並刻成石刻,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完整石刻連環畫——“聖跡之圖”。聖跡殿是專門為存放《聖跡圖》而建造的。《聖跡圖》每幅高38厘米,寬60厘米,文圖並茂,***120幅,描繪了孔子壹生的主要活動。

山東孔府導遊詞4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了著名的孔府。孔府,即"衍聖公府",又稱聖府,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處理府務和居住的地方。"衍聖公"是公元1055年宋仁宗皇帝賜給孔子的第46代孫孔宗願的-封號。"衍聖"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這壹封號現已承襲了32代,歷經900多年。

 孔子的嫡系長支為奉祀孔子,原住在闕裏故宅,稱"襲封宅",宋仁宗寶元年間(公元1038―1040年)封"衍聖公"後,開始擴建孔府,經過歷代重修,達到現有規模。現在的孔府占地面積240畝,有樓堂、廳、閣463間,分三路布局九進院落。大家知道,在等級觀念森嚴的封建社會裏,建築也分有嚴格的等級。比如說,平常老百姓建造住宅只能建壹個庭院;有官職的人家只能建三進院落;經過帝王特許,官位高的人方可建三路布局,五進或七進院落;只有帝王才能享有"九、五之尊"這壹建築的最高等級。而孔府的建築達到了與皇家建築同樣的等級,可見孔府的地位之高了,因此,孔府成為了我國現存的最大的最豪華的封建官僚貴族府第,號稱"天下第壹家"。

 孔府的三路布局分為:東路,建有壹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建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中路,孔府的主體部分,前為官衙,設三堂六廳,後為住宅,有前上房、前堂樓、後堂樓、後五間等,最後為孔府花園。前為官署,後為住宅,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典型的官衙與住宅合為壹體的建築格局。各位團友,我們就從中路開始遊覽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孔府的第壹道門,明代中葉時建的。門前有壹對雌雄石獅,前後有上馬石、下馬石。大門上方是掛著藍底金字的豎匾,上書"聖府"二字。大門兩側有對聯壹幅,人稱"天下第壹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府第",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大家仔細看壹下對聯,發現什麽問題了?對了,在這兩聯中分別有壹個形式錯字,上聯中的"富"字少了上面壹點,叫富字沒頭,永遠富貴;下聯中的"章"字壹豎通到上面,叫文章通天。對聯的意思是贊頌孔府與國家同休戚、***命運,與老天***長久,可謂寓意不凡。大門內有東西廂房各五間。東房是孔府專司辦案,催糧要租,投遞公文之處,人役最多時達224名;西房又稱賫奏廳,專司京差事務。平時相當六品以下官員來孔府,在此等候會見,不經允許不準進入二門。

 孔府的第二道大門與第壹道門隔庭相對,俗稱二門。門建於明代,"聖人之門"四字由明代大學士李東陽所書。進二門有壹座風格獨特的屏門,此門周圍不接院墻,四根圓柱承托著彩繪艷麗的屋頂,有八個倒垂的木雕花蕾,因而稱"垂花門"。門上是明皇帝朱厚?三親頒的"恩賜重光"匾,也稱"重光門"。這種門坊建築是壹般官宦人家所不許的,只有列士封侯的邦君才有資格建造。這種形式的建築,全國也只有壹個。這個門平時不開,只有帝王大典迎接"聖旨"、進行重大祭孔活動時,才在十三響禮炮聲中徐徐開啟,所以又叫"儀門"。這個門也不是壹般人能走的,過去只有帝王才能通過,整日閉塞,所以還叫"塞門"。儀門兩側的房屋,是仿照皇宮六院的建制而設的,它們是:管勾廳,專管租稅、錢糧收交;百戶廳,專管服役、雜戶;典籍廳,專管禮儀典章、禦賜書籍;司樂廳,專管樂學、樂生、舞生及樂器;知印廳,專管印信、公文;掌書廳,專管文書、檔案。各廳官位為六品、七品,管理孔府壹切事項。

 大堂是當年"衍聖公"接詔書和審理案件的地方,室內布置森嚴,文房四寶、印章令箭、更鼓、雲牌、龍旗、官銜木等,完全是壹派公堂氣魄。在大堂通二堂的過廊裏,有壹條古拙的大紅漆凳,被稱為"閣老凳"。原來,孔子六十四代孫衍聖公的夫人是明朝大權臣嚴嵩的孫女,後來嚴嵩被彈劾,將要治罪時,來孔府請衍聖公出面為他求情。當他來到啟事廳煩代為通報轉達來意時,啟事廳的長官竟不讓他進入室內,只讓他坐在通廊的長板凳上,這時的嚴嵩既無權,有無勢,只好屈尊在那裏等候。結果,衍聖公不敢與他見面,嚴嵩只好怏怏而回。因而,人們稱此凳為"閣老凳"。

 二堂,也叫後廳,是當年衍聖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吏和代皇帝考試禮生、樂生、童生的廳堂。三堂,又稱退廳,是衍聖公私設的公堂,即處理家庭內部事務的場所。從大門至三堂,布局層層遞進,顯示了天下第壹家的"聖威"。

 在三堂之後,我們來到了孔府的內宅院。內宅門是官衙和內宅的界線,也是進入孔府住宅院落的唯壹門戶。此門從來戒備森嚴,任何外人嚴禁入內。門兩旁有皇帝特賜的虎尾棍、燕翅鏜、金頂玉棍等各種兵器,如有不尊禁令擅自入內者,嚴懲不怠,"打死勿論",故此門也叫"內宅禁門"。內宅門西邊的水槽叫石流,過去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能把水倒入石流,淌入內宅。內宅門的墻壁上畫著壹個狀似麒麟的怪獸,傳說是天界裏的神獸,生性貪婪,名叫"貪"。它的本性與它的名字相符,雖然周圍寶物齊全,但仍張開血盆大口,還想要去吃太陽。據說,當年衍聖公出門時,都要看壹看這幅畫,告誡自己和子孫要廉潔奉公,不可貪得無厭。

 孔府內宅第壹進院落的正廳就叫前上房,它是壹座明末清初的建築,是衍聖公接待親友和近支族人的客廳。東間陳列著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床,桌上有同治皇帝聖旨原件,中間桌上擺有滿漢全席餐具。據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的帳冊記載,八月二十四日公爵夫人畢氏過生日,擺宴席464桌,壹桌宴席用餐具404件,上菜196道,計用銀兩138。7萬文。其豪華的生活可見壹斑。

 從前上房走過來,就是前、後堂樓了。前堂樓是壹座七間二層樓閣,外表富麗堂皇,室內陳設豪華,有珍奇書畫墨寶、古玩衣冠等。裏套間是孔子後代孔令貽夫人陶氏的臥室。西間是孔令貽另壹夫人王氏的臥室,這是孔德成的生母,她原來是孔府的丫環,後被納妾,生下孔德成。至今她的照片懸掛在墻上。西套間是孔令貽另壹夫人豐氏的臥室。後堂樓是二層前出廊的七間臺樓,這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的住處。他和孫琪芳結婚時的新房就在這裏,堂內陳列著當年結婚的用品和友人贈送的禮品和字畫。東間是孔德成及其夫人孫琪芳的臥室,墻上掛有孔德成夫婦及其女兒的合影照片。

 大家現在來到的是孔府的後花園,也叫"鐵山園",是孔府的最後壹道院子。它建於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20xx年),由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也是孔子62代孫衍聖公孔聞韶的親家李東陽設計監造。是仿禦花園建造的。大家壹定感到奇怪,園內並沒有鐵山,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呢?傳說,之所以叫"鐵山園",是因為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孫衍聖公孔慶?重修孔府花園時,恰巧有人送來幾塊鐵隕石,孔慶?非常高興,認為這是"天降神石",就用來裝飾園景,並取名為"鐵山園"。整個花園占地五十余畝,園內有各種奇花異草、古樹名石,如"五柏抱槐",是壹株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古樹,它壹株五幹,夾抱國槐,之所以會發生這種現象,是因為柏樹壽命較長,年歲久了,五杈中間朽爛成洞,洞中積土,恰有槐樹籽落入其中,日後便長成了槐樹。這株造型奇特的古樹成了園內的壹處奇景。大家不妨仔細看壹下。

 遊覽完後花園,孔府之遊也就接近尾聲了,相信大家對"天下第壹家"已經有了更深的了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