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黑龍江省勃利縣歷史

黑龍江省勃利縣歷史

1.黑龍江省七臺河縣勃利縣因中國勃利河而得名。波力,滿語,意為“幸福吉祥”。清朝由三姓副都管轄。唐朝在黑水郡下設勃利郡,遼朝隸屬女真五州部。據考證,唐代的勃利郡是遼朝五州部之壹,應位於今蘇聯的勃利地區。

清初為卡山、屯之地。三姓分野地野地,當時是野地。光緒三十三年,計劃建立縣治,未實現。

民國三年,派官員實地考察,將宜蘭縣東南區劃出,在四站設置行政公署。

民國六年改為勃利縣,隸屬吉林省依蘭路。

民國十八年,東北行政委員會成立後,取消道統。

勃利縣(10張)

該縣為省直管縣,勃利縣直隸省為三等縣。

康德元年十二月,偽滿洲國改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設立三江省公署。勃利縣從吉林省劃歸三江省管轄。

六年六月,康德將郡西部劃歸林口郡。

十年十月,康德設立東滿將軍省、興安將軍省,同時將勃利縣從三江省劃歸東滿將軍省管轄。

民國34年,東北光復。

1936年6月5日,東北新省區計劃公布,偽省合並為九省,勃利縣歸河江省管轄。全國解放後,恢復了東北三省。勃利縣屬於黑龍江省。

1970年,七臺河市脫離勃利縣。

6月2日1909,吉林巡撫等人批復,宜蘭府以東增設勃利縣,列為“暫延”。

1917 5月10批準設立勃利縣。同年9月16,管委會開關防守,縣城設在大四站,定為三等縣,屬宜蘭路。

1919秋遷大年子河鎮老街集。

1929年2月,撤銷道制,直屬於吉林省管轄。東北淪陷後,早期的移民遷到了吉林省,

1934 65438+2月劃歸三江省管轄。

6月,1939、古城鎮林口村、趙龍村及南部青山村劃出,設立林口縣。1943 10月,東滿總省管轄。

1945,“93”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河江省管轄。

1947年2月,合江省委、省* * *決定在依蘭縣東南部劃定雙河地區,設立雙河縣,設在雙河鎮,歸合江省管轄。

1948年5月,撤銷雙河縣,並入勃利縣。

1949年5月,河江省被廢,劃歸松江省。

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劃歸河江特區管轄。

1957 65438+10月22日,省人委通知,績溪縣興農、平安河、哈達拉子三個鄉劃歸勃利縣管轄。

65438+65438 0965+65438 10月+0日,興農公社劃歸雞東縣管轄。同年2月2日,國務院批準七臺河鎮劃出,設立七臺河特區。屬於合江地區。

1966年2月,密山縣國有興北農場劃歸勃利縣管轄。同年9月,茄子河、中心河公社劃歸七臺河特區管轄。

1983年6月,勃利縣劃歸七臺河市領導。[1]

2.請教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歷史沿革【編輯此段】。位置面積4466平方公裏。

人口為37萬(2002年)。地形氣候勃利縣隸屬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東、南、西三面環山。西部山區屬老爺嶺山系,東部山區屬萬達山系,中部丘陵區為萬達山系向三江平原傾斜的過渡地貌,西北平原為松花江水系沖積平原。

境內海拔在123-1008米之間,最高為段家嶺李木營界頂部,最低為安興水庫地面。勃利縣地處寒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春季3-5月,冷暖變化劇烈,恢復較快。3月底到4月初開始解凍,終霜在5月12-23。季節性降水占全年的15%;天氣幹燥,多雨,多風。夏季6-8月炎熱多雨,平均氣溫20.9-22.8℃,極端氣溫37.4℃。平均季節降水量為3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秋九月-165438+十月,秋高氣爽,陽光明媚。平均季節降水量為100 mm,不到全年降水量的20%。

平原和丘陵地區初霜凍壹般出現在9月26日前後。10年末,地球開始穩定凍結。

冬季65438+2月至次年2月,氣候幹冷,晴天增多,平均季節降水量不足30毫米,僅占全年的5%。縣* * *在勃利鎮。

郵政編碼:154500。行政區劃代碼:230921。

區號:0464。拼音:玻璃線。

【編輯此段】行政區劃為勃利鎮、倭肯鎮、雙河鎮、小武站鎮、大四站鎮、城郊鄉、長興鄉、青山鄉、羅泉鄉、強墾鄉、吉興鄉、永恒鄉、杏樹朝鮮族鄉、鐵西街道辦事處、城西街道辦事處、圓明街道辦事處、新華街道辦事處、齊欣街道辦事處。【編輯此段】勃利縣的歷史沿革勃利河(今西北冷河)得名於中國。

波力,滿語,意為“幸福吉祥”。清朝由三姓副都管轄。

勃利郡是唐朝在黑水郡下設立的,遼朝屬於女真五國。據考證,唐代的勃利郡是遼代五國之壹阿裏的節度(阿裏的節度在滿語中是“豌豆”的意思),應位於今蘇聯的勃利地區。清初為卡山、屯之地。

三姓分野地野地,當時是野地。光緒三十三年(1907),擬設縣政,未實現。

民國三年(1914),派官員實地考察,將依蘭縣東南地區劃出,在四站(今泊裏鎮)設立行政公署。民國六年(1917),行署改為勃利縣,隸屬吉林省依蘭路。民國十八年(1929),東北行政委員會成立後,取消道制,縣直接歸省管轄,勃利縣直隸省為三等縣。

康德元年(1934)十二月,偽滿洲國改帝制,地方行政機構改革,設立三江省公署。勃利縣從吉林省劃歸三江省管轄。康德六年(1939)六月,縣西部劃歸林口縣管轄,康德十年(1943)十月,設東滿將軍省、興安將軍府。民國三十四年(1945)收復東北,民國三十六年(1947)六月五日公布東北新省區計劃,將偽省合並為九省,勃利縣歸河江省管轄。全國解放後,恢復了東北三省。

勃利縣屬於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於1970年從勃利縣分離出來。

1909年6月2日(清宣彤元年4月15日),吉林巡撫等人批準將勃利縣劃入依蘭府東部版圖,列為“暫延”。中華民國成立後,經過實地考察和信訪程序,於2007年5月00日經1910批準成立勃利縣。

同年9月16,管委會開關防守,縣城設在大四站,定為三等縣,屬宜蘭路。後因縣城盜匪猖獗,於1919年秋遷至大年子河鎮老街集。

1929年2月,撤銷道制,直屬於吉林省管轄。東北淪陷後,初劃歸吉林省,1934、65438+2月劃歸三江省管轄。

6月,1939、古城鎮林口村、趙龍村及南部青山村劃出,設立林口縣。1943 10月,東滿總省管轄。

1945“93”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河江省管轄。1947年2月,合江省委、省* * *決定在依蘭縣東南部劃定雙河地區,設立雙河縣,設在雙河鎮,歸合江省管轄。

1948年5月,撤銷雙河縣,並入勃利縣。1949年5月,河江省被廢,劃歸松江省。

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劃歸河江特區管轄。1957 65438+10月22日,省人委通知,績溪縣興農、平安河、哈達拉子三個鄉劃歸勃利縣管轄。

65438+65438 0965+65438 10月+0日,興農公社劃歸雞東縣管轄。同年2月2日,國務院批準七臺河鎮劃出,設立七臺河特區。

屬於合江地區。1966年2月,密山縣國有興北農場劃歸勃利縣管轄。

同年9月,茄子河、中心河公社劃歸七臺河特區管轄。1983年6月,勃利縣劃歸七臺河市領導。

1992,勃利縣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萬達山脈西麓。北接樺南縣,東接寶清縣、七臺河市,南、西接雞東縣、林口縣,西北接依蘭縣。

全縣總面積4455平方公裏。縣* * *轄14個鄉鎮。

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3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55萬人,占26.3%;滿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8.9%。縣* * *駐地勃利鎮。

關於玻璃的起源,有三種說法。壹是勃利縣因古勃利府而得名;其次,縣治成立時,依蘭道因有“繁華、順利”之意而得名;第三條路,此地遠離遼朝,是五國之地。傳說五國的城頭是伯和伯和李,伯裏是伯和李的音譯。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農業主要種植玉米、大豆、小麥、甜菜、黃煙、亞麻等。工業包括亞麻加工、鋼鐵、建築材料、陶瓷、機械、糧食、石油和食品加工。

牡丹江至佳木斯、岐伯鐵路過境,雞西至勃利、勃利。

3.勃利賽馬場的歷史七臺河這個名字的由來來自韓語。七臺河建立前,居住在我市(現)勃利縣杏樹鄉的朝鮮族居民,把他們生活的這片土地稱為七臺河。

後來七臺河市建立後,沿用了這壹說法,但在原有基礎上做了部分修改,音譯為現在的七臺河。另外,在老百附近流過的“七臺河”確實是壹條河的名字,但這條河的名字來源於七臺河市的名字,而不是以這條河命名的城市的名字。

現在由於歷史變遷,在原七臺河附近形成了壹條新的河流。人們(據* * *)稱這條新河為新七臺河,所以現在有了新舊七臺河的劃分。城市概況七臺河市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處於佳木斯、牡丹江、雞西、雙鴨山五大城市群的中心,總面積6221平方公裏。

七臺河於1958年開發建設,1983年晉升為省轄市。現轄3區1縣,人口86萬。七臺河市地理位置優越。

南接雞西市、牡丹江市,北接佳木斯市、鶴崗市,東接雙鴨山市,西接哈爾濱市。周邊有13個縣,7個國營農場,全市總人口11萬。鐵路運輸方便。

七臺河市物產豐富。目前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30多種,其中煤炭資源十分豐富,是中國三大保護性開采煤田之壹。探明儲量52.6億噸,保有儲量654.38+0.7億噸,煤種齊全,質量優良。

目前,七臺河已成為全國重要的主焦煤生產基地和東北地區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同時,大力發展非煤產業,培育了電力、化工、家具、機械、食品等壹批市場化產業。

七臺河市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有倭肯河、撓力河兩大水系,34條河流,21座大、中、小型水庫。

市區自然環境優美,人文與自然融為壹體。桃山、仙洞山、萬寶山呈“品”字形,萬寶湖和桃山水庫像兩顆珍珠鑲嵌在市區兩端。以“三山兩湖”為背景,形成了“城在山水,山水在城”的獨特景觀,被授予省級園林城市稱號。

奧運冠軍楊洋、王蒙成為全中國人民的驕傲,“雙葉”家具享譽海內外。中國草書是中國書畫史上的壹大創新。近年來,市委、市委精心打造山水園林城市,壹個美化、綠色、凈化、明亮、現代的城市景觀呈現在世人面前。

七臺河市基礎設施齊全。金融、商業、娛樂、旅遊、醫院、學校、通訊等等。

總庫容8億立方米、總投資5億元的桃山水庫二期工程即將啟動。建成後將成為全省第三大水庫。全市有三個電廠,總裝機容量244.8萬千瓦,七臺河第壹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是我省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之壹。

七臺河市於6月1983 11晉升為省轄市,轄三區壹縣。新興地區:紅旗鎮、新建街道辦事處、北山街道辦事處、新華街道辦事處、新立街道辦事處、河南街道辦事處、缸窯溝街道辦事處、新河街道辦事處、越秀街道辦事處、新安街道辦事處。

桃山區:萬寶河鎮、桃溪街道辦事處、陶冬街道辦事處、桃南街道辦事處、桃北街道辦事處、桃山街道辦事處、興港街道辦事處。茄子河區:茄子河鎮、紅衛鎮、鐵山鄉、中心河鄉、蘭豐鄉、新撫街道辦事處、東風街道辦事處、付強街道辦事處、向陽街道辦事處、龍湖街道辦事處。

勃利縣:勃利鎮、倭肯鎮、雙河鎮、小武站鎮、大四站鎮、城郊鄉、長興鄉、青山鄉、羅泉鄉、強肯鄉、吉興鄉、永順鄉、恒大鄉、杏樹朝鮮族鄉、鐵西街道辦事處、城西街道辦事處、圓明街道辦事處、新華街道辦事處、齊欣街道辦事處。2005年,它管理3個市轄區和1個縣。

七臺河市面積6223平方公裏,人口87萬(2003年)。桃山區面積74平方公裏,人口654.38+0.6萬。

郵政編碼154600。新興區面積123平方公裏,人口20萬。

郵政編碼154604。茄子河區面積1.56平方公裏,人口1.4萬。

郵政編碼154622。勃利縣面積4466平方公裏,人口37萬。

郵政編碼154500。縣人民* * *在勃利鎮。

七臺河是壹座新興的煤炭城市。七臺河礦區總面積6221平方公裏。

礦區道路四通八達,煤場貨物星羅棋布,鐵路專用線橫貫東西方向,通訊網絡自成壹體,交通通訊十分便利。目前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炭、黃金、石墨、膨潤土等十余種,其中煤炭最為豐富,是七臺河的優勢能源。

七臺河煤田是國家保護的三大稀有煤田之壹。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煉焦煤主產區,也是黑龍江省唯壹的無煙煤生產基地。七臺河煤田是壹個由36個礦區組成的凹陷煤盆地,東西長約110 km,南北寬約15 km,周圍分布有多個小盆地。

中國含煤總面積1350平方公裏,煤層20-50余層,總厚度20-30米。七臺河煤田煤質優良,煤種齊全,灰分10-40%,發熱量6000-8000大卡/千克。

主要煤種有弱粘結性煤、氣煤、肥煤、煉焦煤、瘦煤、瘦煤、無煙煤等。其中,煉焦煤和煉焦配煤是我國三大優質煤炭基地之壹,占總儲量的87%。傳統上,七臺河市煤田的劃分是以桃山斷裂為依據,將七臺河煤田分為東區和西區。

東區按礦區劃分為13區:忻府區、付強區、鐵東區、向陽區、龍湖區、北崗區、無煙區、鐵南區、蘭峰區、奇峰區、廬山區、十裏區、鐵西區。西部地區按礦區劃分為新建區、新興區、東風區、桃山區、新立區、青龍山區、陶琪區、牧羊區八個區。

外圍區6個:寶安區、馬場區、羅泉區、大邑區、北興區、龍湖外圍區。截至2001。

4.七臺河在古代是哪個國家?七臺河市歷史悠久。

據考證,勃利平安古遺址和新興區八道崗古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七臺河勃利壹帶是滿族先民蘇神居住和生活的古地區。在3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滿族先民及其兄弟在這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近代以來,尤其是“9.18”事變後,幾乎是東北抗日鬥爭的壹個縮影。日本和* * *在這壹帶盤踞已久,* * *領導的誌願軍、東北抗日聯軍、中國人民革命軍等對敵鬥爭風起雲湧。在勃利縣,最近發現了60多年前的勃利密塞和平安原始部落遺址。

5.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王概況【編輯此段】地理位置面積4466平方公裏。

人口為37萬(2002年)。地形氣候勃利縣隸屬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東、南、西三面環山。西部山區屬老爺嶺山系,東部山區屬萬達山系,中部丘陵區為萬達山系向三江平原傾斜的過渡地貌,西北平原為松花江水系沖積平原。

境內海拔在123-1008米之間,最高為段家嶺李木營界頂部,最低為安興水庫地面。勃利縣地處寒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春季3-5月,冷暖變化劇烈,恢復較快。3月底到4月初開始解凍,終霜在5月12-23。季節性降水占全年的15%;天氣幹燥,多雨,多風。夏季6-8月炎熱多雨,平均氣溫20.9-22.8℃,極端氣溫37.4℃。平均季節降水量為3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秋九月-165438+十月,秋高氣爽,陽光明媚。平均季節降水量為100 mm,不到全年降水量的20%。

平原和丘陵地區初霜凍壹般出現在9月26日前後。10年末,地球開始穩定凍結。

冬季65438+2月至次年2月,氣候幹冷,晴天增多,平均季節降水量不足30毫米,僅占全年的5%。縣* * *在勃利鎮。

郵政編碼:154500。行政區劃代碼:230921。

區號:0464。拼音:玻璃線。

【編輯此段】行政區劃為勃利鎮、倭肯鎮、雙河鎮、小武站鎮、大四站鎮、城郊鄉、長興鄉、青山鄉、羅泉鄉、強墾鄉、吉興鄉、永恒鄉、杏樹朝鮮族鄉、鐵西街道辦事處、城西街道辦事處、圓明街道辦事處、新華街道辦事處、齊欣街道辦事處。【編輯此段】勃利縣的歷史沿革勃利河(今西北冷河)得名於中國。

波力,滿語,意為“幸福吉祥”。清朝由三姓副都管轄。

勃利郡是唐朝在黑水郡下設立的,遼朝屬於女真五國。據考證,唐代的勃利郡是遼代五國之壹阿裏的節度(阿裏的節度在滿語中是“豌豆”的意思),應位於今蘇聯的勃利地區。清初為卡山、屯之地。

三姓分野地野地,當時是野地。光緒三十三年(1907),擬設縣政,未實現。

民國三年(1914),派官員實地考察,將依蘭縣東南地區劃出,在四站(今泊裏鎮)設立行政公署。民國六年(1917),行署改為勃利縣,隸屬吉林省依蘭路。民國十八年(1929),東北行政委員會成立後,取消道制,縣直接歸省管轄,勃利縣直隸省為三等縣。

康德元年(1934)十二月,偽滿洲國改帝制,地方行政機構改革,設立三江省公署。勃利縣從吉林省劃歸三江省管轄。康德六年(1939)六月,縣西部劃歸林口縣管轄,康德十年(1943)十月,設東滿將軍省、興安將軍府。民國三十四年(1945)收復東北,民國三十六年(1947)六月五日公布東北新省區計劃,將偽省合並為九省,勃利縣歸河江省管轄。全國解放後,恢復了東北三省。

勃利縣屬於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於1970年從勃利縣分離出來。

1909年6月2日(清宣彤元年4月15日),吉林巡撫等人批準將勃利縣劃入依蘭府東部版圖,列為“暫延”。中華民國成立後,經過實地考察和信訪程序,於2007年5月00日經1910批準成立勃利縣。

同年9月16,管委會開關防守,縣城設在大四站,定為三等縣,屬宜蘭路。後因縣城盜匪猖獗,於1919年秋遷至大年子河鎮老街集。

1929年2月,撤銷道制,直屬於吉林省管轄。東北淪陷後,初劃歸吉林省,1934、65438+2月劃歸三江省管轄。

6月,1939、古城鎮林口村、趙龍村及南部青山村劃出,設立林口縣。1943 10月,東滿總省管轄。

1945“93”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河江省管轄。1947年2月,合江省委、省* * *決定在依蘭縣東南部劃定雙河地區,設立雙河縣,設在雙河鎮,歸合江省管轄。

1948年5月,撤銷雙河縣,並入勃利縣。1949年5月,河江省被廢,劃歸松江省。

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劃歸河江特區管轄。1957 65438+10月22日,省人委通知,績溪縣興農、平安河、哈達拉子三個鄉劃歸勃利縣管轄。

65438+65438 0965+65438 10月+0日,興農公社劃歸雞東縣管轄。同年2月2日,國務院批準七臺河鎮劃出,設立七臺河特區。

屬於合江地區。1966年2月,密山縣國有興北農場劃歸勃利縣管轄。

同年9月,茄子河、中心河公社劃歸七臺河特區管轄。1983年6月,勃利縣劃歸七臺河市領導。

1992,勃利縣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萬達山脈西麓。北接樺南縣,東接寶清縣、七臺河市,南、西接雞東縣、林口縣,西北接依蘭縣。

全縣總面積4455平方公裏。縣* * *轄14個鄉鎮。

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3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55萬人,占26.3%;滿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8.9%。縣* * *駐地勃利鎮。

關於玻璃的起源,有三種說法。壹是勃利縣因古勃利府而得名;其次,縣治成立時,依蘭道因有“繁華、順利”之意而得名;第三條路,此地遠離遼朝,是五國之地。傳說五國的城頭是伯和伯和李,伯裏是伯和李的音譯。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農業主要種植玉米、大豆、小麥、甜菜、黃煙、亞麻等。工業包括亞麻加工、鋼鐵、建築材料、陶瓷、機械、糧食、石油和食品加工。

牡丹江至佳木斯、岐伯鐵路過境,以及雞西至勃利、勃利至寶卿、

6.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歷史沿革。巴彥縣——歷史沿革巴彥,原名巴彥蘇蘇。

巴彥,滿語叫“富貴”;蘇蘇,滿語叫“屯”,可譯為“富有村”。早在周秦時期,巴彥縣就是李紳的領地,各個歷史時期,少數民族都在這裏過著遊牧生活。

19世紀中葉,隨著黑龍江土地的廣泛開發,清鹹豐九年(1859)開始招人開墾土地,建鎮為中興鎮(今巴彥鎮)。周元年(1862)設立呼蘭堂管理此地。

清光緒三十年(1904),設立呼蘭堂為府,遷至呼蘭市,改巴彥州。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巴彥陷落。4月5日改為巴彥縣公署,隸屬黑龍江省公署,為壹級縣。

抗日戰爭勝利1945年8月,巴彥縣民主同盟成立9月,巴彥縣人民成立165438年10月,直屬濱江省管轄。1946 1為松江省哈備專員公署,1947撤銷,直屬松江省管轄。

1954年8月,松江省並入黑龍江省,巴彥縣直屬於黑龍江省管轄。1955年3月,巴彥縣人民委員會改為* * *。

1956年3月,綏化專員公署成立,巴彥縣歸其管轄。1960年4月劃歸哈爾濱,1965年6月成立松花江地區專員公署,下轄該縣。

1996年3月,松花江社與哈爾濱合並,巴彥縣劃歸哈爾濱管轄。

7.七臺河市的前身是哪裏?七臺河地區,早在古代商周時期,就是祖國古代民族之壹的蘇神族的地區。

肅慎族,漢代改婁;南北朝稱之為不吉利;隋唐稱革末;遼、金、明稱女真人;1635年,清太宗改女真為滿洲。漢代寇樓陳屬扶余(祖國古代民族之壹,居今吉林省農安、扶余縣壹帶),扶余屬漢朝東北宣土縣(今沈陽市東郊),寇樓也隸屬漢朝。

從公元220年到公元226年,婁擺脫了扶余的統治,直接與中原交流。唐朝,公元713年,唐玄宗冊封葛末葛底族首領大容若為渤海郡王、呼韓州總督。

這個地方政權在歷史上也被稱為渤海國。渤海國轄5京,15府,62州,130縣,七臺河地區屬鐵力府(今阿城義東之地)。

公元926年,渤海國被契丹所滅,公元947年,契丹改名遼。遼自松花江畔至烏蘇裏江口至依蘭縣以東設五部,嶽李集(今依蘭縣)為五國頭市,七臺河地區屬嶽李集。

公元1115,金滅遼。最高地方行政組織為魯(相當於省),有* * 19路,七臺河地區屬胡力蓋路(今依蘭雍和宮)。

元朝建立省制,將胡力路並入遼陽開元路(今遼寧省開元縣)設立胡力軍民萬虎府(今依蘭雍和宮),七臺河地區歸胡力軍民萬虎府管轄。公元1409年(明永樂七年),明朝* * *在黑龍江下遊恒滾河東岸的特林,設立了努爾戇徒的指揮使節部,下設禁衛和所。

七臺河地區屬韓鷗河警備隊管轄(韓鷗河現為倭肯河,現址在依蘭縣東部)。清朝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先後在三星(今依蘭縣)設立謝玲、副總司令、政府、道衙門等軍政機構,管轄七臺河地區。

1916(民國5年),以桃山腳下的王霸砬子河(今萬寶河)為界,將七臺河地區劃分為依蘭、寶卿兩縣。1918(民國7年),經吉林巡撫公署批準設立勃利縣。

此後,七臺河地區被依蘭縣劃入勃利縣。1965 3月1,* * *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根據2月2日中央、國務院電報發出《關於設立七臺河特區的通知》,決定設立七臺河特區。

同年5月20日,七臺河特區正式成立,實行政企合壹的管理體制。七臺河特區和七臺河礦務局壹起辦公,隸屬黑龍江省合江區。1968年4月20日,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準,七臺河特區革命委員會成立,仍屬合江區(佳木斯)管轄。

4月1970、1日,黑龍江省革委會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指示,發布通知,將七臺河特區更名為七臺河市,隸屬關系不變,為州轄市。1983 165438+10月,經國務院批準,七臺河由地級市升格為省級市,是黑龍江省10直轄市之壹。

同時實行新的市管縣體制,將合江地區下轄的勃利縣和寶清縣紅衛、蘭峰公社劃歸七臺河市管轄。

8.中國歷史上有謝文東這樣的人嗎?歷史上有這麽壹個人。

(1887 -1946),原名謝,,滿族,* * *軍中的。1887出生於遼寧省寬甸縣永店村。後來全家搬進了勃利縣碾子河村。早期農耕、養蠶等。1932年加入杜麗抗日自衛隊,任騎兵大隊大隊長;後歷任人民救世軍總司令、東北抗日聯軍軍事主席、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軍長。1939年3月,在日軍的殘酷討伐下,投敵。抗戰勝利後,任27軍85師新師長,5戰區中央先遣軍3軍軍長,15軍總司令。1946年,其部隊被東北民主聯軍擊敗;11月,已捕獲;65438年2月3日,在勃利縣被公審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