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環丹江口庫區農旅文壹體化發展的建議

環丹江口庫區農旅文壹體化發展的建議

環丹江口庫區農旅文壹體化發展的建議

萬義早

環丹江口庫區的“農業、 旅遊 、文化”的壹體化發展,就是采用互聯網+,依托現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搭建平臺,通過新農人計劃、眾籌農業、農夫市集、文化體驗、文創產業、藝術基地、鄉村 旅遊 、精品民宿、 健康 養老、運動拓展、科普學習、生態食品、善心扶助等形式,發展基於鄉村的“農旅文壹體化”產業,實現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直接雙向互動與利益***贏的目標。

環丹江口庫區 歷史 底蘊深厚,物產資源豐富,資源薈萃,具備“農旅文壹體化”發展的基本元素。但是還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

壹是鄉村 旅遊 配套設施不完善。基礎設施投入薄弱,特別是 旅遊 景點的道路、通訊、廁所、衛生院等公***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專用公交車、住宿、餐飲店等少且不規範,遊客服務中心等服務設施缺失。

二是尚未形成良好的產業格局。絕大多數鄉村 旅遊 特色化、差異化和深度化開發不夠,品質不高,與農林牧水發展結合不夠緊密,未能形成壹條龍的產業體系,難以滿足 旅遊 者的多層次、多樣化的休閑 旅遊 需求。

三是對農業 旅遊 發展引導不足。各個 旅遊 開發項目是各自為政,缺乏統籌規劃,整體凝聚效應不強,散、亂、雜現象明顯,難以形成特色鮮明的農業 旅遊 產品。

四是用地矛盾制約農業 旅遊 發展。目前有投資意願的企業、返鄉創業的人士,由於受建設用地指標和南水北調等審批政策的嚴格限制,投資積極性不高,用地指標和建設規模成為當前農業 旅遊 的最大制約因素。

五是經營管理和服務不規範。除農家樂 旅遊 產品較為成熟外,其他如農業 旅遊 示範點、森林公園等在宣傳、設計、包裝、營銷等方面差距較大,許多仍處於低層次經營水平,沒有統壹的標準可遵循,絕大多數從業人員未經培訓,管理較為粗放。

六是產業化和市場化程度低。農業 旅遊 企業經營主體普遍缺乏開拓遠距離客源市場的組織保障和技術能力,宣傳營銷推介力度不夠,很難形成整體品牌效應。在資源的轉化、提升和開發上,沒有走到前列、實現更大效益化。如,環庫沿線的蜜橘、茶葉、中藥材有獨特優勢,但知名度不高,其他農產品的轉化更不夠。

七是思想觀念滯後,文化創意不夠。文化企業規模小水平低且資源分散,文化產業集約化程度較低,動漫、 遊戲 等創意設計類文化高端企業少之又少,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匱乏,難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文化 旅遊 產品開發,還停留在低層次,缺乏文創精品,潛力大有可挖。

八是各自為戰,關聯帶動不夠。武當山雖然在國內乃至世界知名度不斷提升,但其“龍頭”作用卻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帶動“民宿、山水、康養、特色小鎮”成為閃光的景點、實現以武當文化為龍頭的融合發展還大有文章。

為此,建議如下:

1、做好規劃編制、確保高效推進。

做好環丹江口庫區農旅文壹體化發展總體規劃。按照全域發展布局,編制《環丹江口庫區全域 旅遊 發展規劃》《環丹江口庫區康養 旅遊 度假區總體規劃》等規劃,要彰顯環庫規劃特色、突出鄉村功能;要結合環庫沿線的自然資源稟賦、人文 歷史 、區位特點;要深挖鄉土文化、豐富“鄉土、鄉情、鄉愁、鄉韻”的內涵。突出農業生產、農村居住、生態環境保護和農耕文明傳承等特點,優化功能布局。加強鄉村風貌整體管控,註重農房單體個性設計,建設立足鄉土 社會 、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升級版鄉村,充分考慮人文與自然的有機融合,真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要明確依托武當道茶、武當蜜橘、丹江口翹嘴鲌、蔬菜、核桃、食用菌、中藥材、小水果等農業特色產業和環庫沿線國家4A級 旅遊 景區大力發展鄉村休閑 旅遊 ,形成以武當山為核心,全域發展、四面開花的全域 旅遊 新格局。要充分發揮規劃對環庫沿線建設的引領作用,堅持無規劃不建設,建設必須按規劃,要防止環庫沿線景觀“城市化”、建築“西洋化”;更要避免千村壹面,把城市城鎮微縮化復制到鄉村。從而實現從“壹處美”到“壹片美”、從“產業美”到“環境美”、從“壹時美”到“持久美”、從“外在美”到“內在美”的轉變。

強化理念引領,推動模式創新。

壹要註重文化撬動。將提升產業文化內涵貫穿文化、農業、 旅遊 的項目策劃創意、景區規劃建設、產業運營管理等環節,切實體現環庫沿線文化元素,切實體現生態文明、 科技 創新、人文關懷。

二是要註重農業聯動。加大休閑農業資源整合力度,註重休閑觀光、參與體驗,培育多元化休閑農業園區。

三是要註重 旅遊 推動。充分發揮 旅遊 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催生和集成作用,以 旅遊 搭建平臺、促進***享、提升價值,大力推進“ 旅遊 +文化”“ 旅遊 +農業”,為文化和農業產業領域發展插上“ 旅遊 ”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效益。

3、完善基礎設施、提高保障能力。

壹是實施縣鄉道改善提升工程、村道窄路面加寬工程、綠化、美化工程。環庫沿線在100%的行政村通硬化路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壹項全域惠民工程,不斷 探索 “農村公路+”模式,在打造“四好農村路”生態經濟帶、鄉村 旅遊 帶、農村電商帶的同時,積極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與生態環境、自然景觀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重點建設壹批鄉村產業路、 旅遊 路、生態路、文化路。

通過大力實施綠化、美化工程,不斷提升公路沿線的顏值,為過往車輛和行人提供了絕佳的感官體驗,形成環庫獨特的風景線。在兩旁鮮花綠植的點綴下,形成“壹路壹風景,壹花壹特色”的景觀,繪出“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的美麗鄉村新畫卷,帶給人們壹種“車在景中走、人在畫中遊”的愉悅感受。實現“壹路美”到“全域美”,“交通線”到“致富線”的美麗蛻變。經過努力實現環丹江口庫區100%以上的組道硬化,農村公路技術等級全面提檔提升,安保、停車區、廁所、指示牌等配套設施進壹步完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壹步改善。

二是完善提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環庫沿線灌溉渠系配套與節水改造,完善沿線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整體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到2023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進壹步治理和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提高農業抗災、減災能力。

三是通過大力開展環丹江口庫區公***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建成覆蓋城鄉的公***文化服務體系。特別是通過文化扶貧建設,沿線鄉鄉要建好文化室,村村建設圖書室和廣播室,配備電腦、投影、相機等設施設備,提升鄉村的公***服務能力。

4、實施全域 旅遊 、提升服務水平。

近年來,環庫各縣市高度重視文化和 旅遊 發展,依托壹湖秀水,走出了壹條獨特的全域 旅遊 發展之路,提出“ 旅遊 高質量發展”目標,體現了建設“重要窗口”的擔當和作為。環庫各縣市要拉高標桿再前進、加足馬力再出發,在全域 旅遊 、文旅融合、數字 旅遊 、創新發展、運營環境5個方面走在前列,推動環庫沿線 旅遊 更進壹步、更快壹步,釋放更多發展紅利。環庫各縣市要堅定不移走 旅遊 高質量發展道路,持續放大生態供給與 健康 需求、區位改善與壹體發展、產業積累與宏觀機遇的***振效應,推動環庫 旅遊 加快高質量發展、展現更迷人風采。

環庫各縣市

壹要堅持“ 旅遊 興,則地方興”,把 旅遊 轉型升級作為環庫各縣市產業提升的龍頭工程,著力打造環庫 旅遊 優越生態、優良產品、優質服務、優秀管理,全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二要堅持“丹江口水庫(湖)是風景,也是背景”,充分發揮丹江口水庫(湖)絕版風景價值,構建形成休閑度假、運動體驗、康體 養生 、研學旅行、賽事賽會為特色的全域 旅遊 新格局,推動環庫各縣市從 旅遊 大市場向消費新中心躍升,全力形成新型產品矩陣;

三要堅持“ 旅遊 是主體,更是載體”,充分發揮 旅遊 帶動作用,大力拓展 旅遊 新業態,實現“1+1>2”聚合效應,推進農文旅康體等融合發展,全力打造“ 旅遊 +”模式;

四要堅持“跳出景區,打造景區”,把整個庫區作為景區打造,推動景與城、景與村、景與人相融發展,打造“壹庫(湖)、四城(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鄖陽區、鄖西縣)、N版塊”全域 旅遊 空間布局,全力實施全域景區建設;

五要堅持“整體智治,改革創新”,尋找突破口,加緊建設現代 旅遊 治理體系,全力激發 旅遊 發展新動力;

六要堅持“系統謀劃,綜合集成”,準確把握 旅遊 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構建綜合高效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運行體系、評價體系等,全力強化 旅遊 發展新保障。

環庫遊,是 歷史 遊、生態遊、 美食 遊、文化遊。壹座仙山、壹湖秀水、壹座車城,承載 歷史 、聯結當代、亦美在當下。

5、加強政策支撐、發展培育產業。

產業振興是環庫振興發展的關鍵

壹是要制定特色產業發展的激勵政策,通過抓點示範,引導業主和農戶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蜜橘、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中藥材、花卉等農業特色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二是要引進和培育加工龍頭企業,基本保證壹個產業有壹個加工龍頭企業,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三是要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解決農產品市場銷售問題和自然災害損失問題。

四是要對現有農業觀光投資項目進行包裝,積極爭取農業項目資金的支撐。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加以扶持,對壹些經營特色明顯、帶動力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的項目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支持,在稅費收取標準方面盡量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則。

五是要創新農村新業態,通過發展民宿、餐飲休閑、 健康 服務、文旅產業、鄉村電子商務等,形成新的職業形態,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為鄉村聚集人氣,讓環庫沿線農村成為擁有土地的“原住民”、擁有戶籍進城後返鄉的二代農民以及農業產業升級帶來的新型職業農民、從事創新創效的“情懷鄉民”、以 養生 養老為目的“回歸鄉民”的匯集地。

培育優秀文化、培養優秀人才。

農旅文壹體化發展需要搭建壹批物理平臺和線上平臺來推動。要積極舉辦好武當武術節、七夕文化節、 旅遊 產業發展大會、原生態文化 旅遊 節、鄖陽龍舟賽會等具有環庫地域特色的重要節會活動,爭取舉辦有機農業大會、休閑博覽會等活動,以大平臺、大活動推動產業快速發展。要深化與外地在農業、 旅遊 、文化、資本和人才等領域的合作交流,推進與環庫周邊市縣合作,***同打造區域 旅遊 聯盟,爭取建設壹批農旅文壹體化發展的對外交流新平臺。

探索 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振興、公***文化服務建設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服務”等文化振興行動,整體推進文化繁榮發展。堅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原則,加大對文化遺產保護性開發。大力實施鄉鎮基礎文化設施建設,讓文化廣場、文化大院遍布鄉間。組織對基層鄉村文化人才等進行廣場舞、廣播操、文藝作品創作以及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等培訓,提升鄉村文化人才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按照“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要求,保護、開發和利用好 歷史 文化村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發掘鄉村背後的故事和民俗文化;同時,運用現代手段,保留原始風貌和生態肌理,保護鄉土文化特色,打造鄉土的、 健康 的、休閑的、 歷史 的鄉村,使環庫沿線鄉村成為守望鄉愁的重要依托。在風貌塑造上要留住鄉村的“形”,在文化傳承上要留住鄉村的“魂”,在宜居宜業上要留住鄉村的“人”,實現鄉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內質的有機統壹,呈現原生的田園風光、原真的鄉村風情、原味的 歷史 質感,以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生態為核心要素,促進農旅文深度融合發展。

要健全人才配套政策,制定大農業、大文化、大 旅遊 人才培養、引進計劃,加快完善“農旅文”壹體化人才培養、進修、引進、使用、交換、獎勵機制,構建強有力的人才隊伍。

7、做好金融運作、保障農民利益。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鼓勵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銷售,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內容,鼓勵家庭農場開展農產品直銷。落實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農民合作社、形成資產轉交合作社成員持有和管護政策。

鼓勵 社會 資本投入。優化環庫沿線市場環境,鼓勵各類 社會 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利用農村“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資源發展多種經營,開展農業環境治理、農田水利建設和生態修復。對 社會 資本投資建設連片面積達到壹定規模的高標準農田、生態公益林等,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壹定比例的土地開展觀光和休閑度假 旅遊 、加工流通等經營活動。對能夠商業化運營的農村服務業,向 社會 資本全面開放。

(作者:市政協專職常委、壹級調研員)

2021年8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