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旅行但是

旅行但是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現在的旅遊節目很多,比如某某去哪裏等等。“帶孩子去旅遊”被壹些大V妖魔化,反復強調,似乎是大勢所趨,大勢所趨。

以上都在不斷的教我們帶孩子去旅行,甚至在我們的腦海裏植入了壹個更高的概念:從小帶孩子出去看看世界。

不明所以,不總是。在這裏我想說不要帶孩子去旅遊!但是,我這裏的“不要”是在引號裏的。只是希望家長不要因為“從眾”而帶著孩子去旅行,而是留給孩子更多的經歷,去做他們這個年紀應該做的,想做的事情。

如今,隨著人們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帶著孩子去旅遊變得很容易,也逐漸流行起來。

各種“去哪兒”的節目正在播出,很多驢牛旅遊項目層出不窮。從周末的公園遊到五壹、十壹的國內遊,再到寒暑假的海外遊學、夏令營,旅行費用已經成為繼擇校費、興趣班之後的教育費用第三大殺手。

所謂“長見識”的背後,其實暗流湧動的是消費水平的較量:

假期會帶孩子出去玩嗎?

帶他去哪裏玩?

妳住在哪個星級酒店?

……

甚至放假前,接孩子的媽媽們聚在壹起聊天的時候;中午吃飯的時候,和有孩子的同事聊天;在樓下,鄰居之間要打招呼的時候,大家都會有意無意的問壹句“放假去哪裏玩?”

壹句看似普通的話背後,不是妳的教育理念和生活品味,而是妳有錢有閑嗎?妳買得起嗎?

到底是真的想帶孩子出去“學習”還是虛榮心作祟,不管妳願不願意?或者說妳的資金實力如何?妳被卷入了這場無形的風暴。

不是說我們必須旅行,而是我們可以明確區分:

妳旅行是為了取悅自己,還是為了向別人炫耀或證明什麽?

這樣的旅行真的給了孩子見識嗎?

妳教會了孩子吃喝玩樂還是教會了他們成長?

如果我們只是出去吃喝玩樂,玩得開心,只是為了父母和孩子的面子,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發朋友圈,還不如不去旅行炫耀!

雖然現在孩子玩的東西越來越少,但是很多都被電子產品束縛住了,出去玩成了不錯的選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說出來就等於獲得了知識。

例如,我們帶孩子去香港、南韓購物,還有迪士尼。現在很多旅行社都推出了十家最適合帶孩子的度假酒店...

這些量身定制的高處之旅只是把孩子們從妳家門前商場的小遊樂場帶到更大的遊樂場,從壹個城市的海洋公園到另壹個城市的動物園和海洋公園...其實本質上沒有區別,只是規模上的區別。這算是長知識嗎?

“我看到了以前沒看到的東西”和“我學到了東西”真的不能劃等號。

昂貴的投資不會帶來同等的知識增長。“三去孟母”的目的是在“良好的環境”中陶冶孩子,但到了現代卻逐漸演變成了“物質富裕”的感嘆。

如果我們只是強調旅行而不看我們要去什麽樣的旅行呢?最終結果是大家都拿錢給航空公司和旅遊公司做貢獻。

這樣的旅行只會教會孩子學會“奢侈”和“享受”,真的不是什麽長見識!

相反,即使假期裏和壹家交換,也要讓孩子坐車到處觀察,去當地的市場看看。甚至只是去鄉下壹條不知名的河裏遊泳,在壹棵老樹的樹蔭下享受涼爽的夏天,在鄉下或壹個陌生的地方與壹些當地的孩子交朋友,等等。,能有見識,不去高大上的地方,妳就有高大上的見識。

在孩子眼裏,大人無論去哪裏旅遊,總是帶著自己的“我想”和“我想”,總覺得自己給孩子安排的東西是好的,所以常常有意無意地說:“我帶妳來不就是為了妳好嗎?妳還是……”

其實孩子,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不管他去哪裏,他大概都想去遊樂園之類的地方,自己感興趣的地方。他不關心也不在乎名勝古跡,但是大人堅持要他去看,甚至想在裏面灌輸壹些知識。現在想想真是可恨又可笑。

我想問壹下,如果妳帶壹個兩三歲的孩子去看兵馬俑和金字塔,他能看懂嗎?

我想我們都知道答案。

對於壹個孩子來說,也許他更願意在公園裏對著壹只螞蟻發呆壹上午,而不在乎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的公園裏?這只是她發自內心的探索過程,卻總是被我們成年人忽略,我們常常打擾甚至阻礙孩子的自我探索。

再比如,孩子三歲的時候,妳帶他去爬長城,那麽他要去爬哪裏?妳用胳膊爬他。妳這樣旅行他累了。長大後什麽都不記得,不會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壹個八歲的孩子就不壹樣了。他會記得這次旅行。這個時候爬長城對他來說可能是壹個挑戰,會給他帶來不壹樣的感受,可能會記壹輩子。

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讓孩子去觸摸它,去嘗試它。自己面對和解決問題;帶他們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

畢竟,我們個人的感受和體驗與我們灌輸給他們的東西有很大的不同,就像壹句老話:“我們在紙上得到的東西是膚淺的,我們永遠不知道如何去做。”

我們不知道孩子能從中看出什麽,但有壹點是肯定的。她看到的肯定和大人們看到的不壹樣。所以大人們自以為是的旅行目的從頭到尾都是錯的。

適合孩子十幾歲的時候和同齡人壹起散步。妳小時候為什麽要帶他們?等他老了,想自己去探索世界的時候,妳說他看到妳在各個景點拍的照片,還會有興趣再去嗎?

很多時候,即使我們帶著孩子環遊世界,結果也不是他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認識”,而是他只是在妳的被動安排下,把那些地方都“遊遍”了。

旅行不只是坐飛機出門;沒有思維和欲望在先,就不會有所謂的新發現;沒有榜樣,再多的安排也是徒勞。

所以,最好不要帶孩子去壹個他不感興趣的地方,忽視他的感受,不去探索和體驗就去旅行!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走向萬卷書,走向萬裏路。其實有時候他長大了,是不是思想封閉,取決於妳對旅行的興趣和行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坐在籠子壹樣的公交車上被帶到野生動物園的經歷。真不知道籠外那些悠閑的動物此時是怎麽看待我們的。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旅行在籠子裏無處不在,我們常常對自己吹噓,我們是為了旅行而旅行。然而,妳真的做到了嗎?妳真的從中體會到那些所謂的意義了嗎?

另外,不愛旅遊的家長不妨不帶孩子!有的家長帶孩子出去,卻壹直在那裏自拍。有的家長在家打遊戲,出去旅遊或者到處玩手機。妳把帶孩子出去玩當成陪孩子。作為父母,妳在完成妳的任務嗎?

其實這種敷衍的旅行,還不如在家陪孩子玩遊戲,或者給孩子讀他喜歡的故事。孩子希望從父母那裏得到更多高質量的陪伴,他們不在乎父母帶他們去的地方有多高級,多有名。孩子在乎父母的愛。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不是在酒店或者景點,而是在生活的每壹個小細節,在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體驗中。

當我說我不帶孩子去上面的壹些旅行時,我並不是說我不帶孩子出去,而是說我們要想好了再行動:

當妳明白妳可以不畏壓力去旅行,去炫耀;

當妳不參加享樂主義盛行下的變味之旅;

當妳不再忽視孩子的感受時,剝奪他們體驗和探索的權利;

當妳也能發自內心的旅行;

當妳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存在的意義,生命的價值。

當妳明白了這壹點,妳就會知道什麽樣的旅行適合自己和孩子。

朋友們,妳們找到自己真正的旅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