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甘肅著名景點5日遊

甘肅著名景點5日遊

甘肅著名景點如下:

1.敦煌莫高窟

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壹,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裏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壹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壹體。莫高窟唐時有窟千余洞,現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

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壹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壹佛、二弟子、二菩薩。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頂及上部多為天宮伎樂。下部為夜叉或裝飾花紋。中部壁畫除千佛外,主要畫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鴿、舍身飼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

2.首陽山

位於渭源縣東南34公裏的蓮峰鄉享堂溝,海拔在2186-2509米之間,因其列群山之首,陽光先照而得名。

首陽山因商未周初孤竹國(今河北廬龍縣)君之二子伯夷、叔齊相讓嗣君,相偕至周,後聞武王伐紂,叩馬諫陰。因武王不聽,遂憤而不食周粟,西行至首陽山,采薇而食,後餓死於首陽山而成為隴右名山。秦漢在此建縣時就名首陽縣了。

渭源首陽山最早見於莊子所言伯夷、叔齊西至岐陽,見周武王伐殷曰:吾聞古之士,遭治世還避其任,遇亂世不為茍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並乎周以塗吾身也,不若遜之,以潔吾行二子北至於首陽之山,遂饑餓而死。又東漢-學家曹大家(即班昭)註《幽通賦》說:夷齊餓於首陽山在隴西首陽。

渭源在秦末漢初建縣,就名首陽縣,歸隴西郡管轄,縣以山得名。直到西魏文帝大統十七年(公元551)始改名渭源縣。據此看來,渭源首陽山得名最早,歷史悠久,為夷齊隱居采蕨直至餓死的最確首陽山。

3.麥積山石窟

中國大型石窟群之壹,"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宗教 藝術古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 之壹。位於甘肅天水縣麥積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北支 小隴山前山區的孤峰,相對高度142米。峰頂呈圓錐狀, 紅色砂礫巖層略近水平,因巖體形如農村麥垛而得名, 為隴原上麥垛式丹霞地貌。石窟創建於十六國姚秦時期 (約384),大興於北魏太和元年(477)以後,西魏再修 崖閣寺宇,北周造七佛閣,隋初建舍利塔,又於七佛閣 下雕出高達15米的摩崖大石佛三身,為麥積山最大雕像。 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天水壹帶發生大地震,崖面中部塌 毀,分窟群為東崖和西崖兩部分,即五代時所謂東閣和 西閣。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均曾增建重修。

4.嘉峪關

位於甘肅省嘉峪市,是萬裏長城最西邊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關城附近已建成壹座中等工業城市,城區街道敞整潔,城區西北是著名的嘉峪關長城,西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外四周則是廣漠無邊的戈壁灘。嘉峪關風光壯美,從嘉峪關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裏。

嘉峪關長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南為祁連山,雪峰綿亙千裏;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

嘉峪關的神氣之處就在於壹個“關”字。整個關城分為外城、甕城和內稱三層,結構巧妙,可以說固若金湯了。

關城外面還在繼續建造新的長城,這些人造景觀多了,讓後人也無從分辨誰真誰假,不知道是福是禍。而壹旁的長城博物館值得壹看,裏面很多文物和介紹令人耳目壹新。

5.崆峒山

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30公裏。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涇河環繞,最高峰海拔2100米 。山上林木茂盛,景色秀麗,並有日月峽、羽仙峰、氣心峰、千丈巖、繡球峰、蓬花巖、歸雲洞、黃龍泉、丹梯崖等名勝。相傳黃帝曾在此問道於廣成子。

自秦漢以來,直到宋、元、明、清均曾在此修建廟宇,鑄銅鐘、銅佛30余件,刻碑40余處,並將山下問道宮辟為道教十方常駐。山上原有古建築8臺、9宮、18院及寺院42處,道院極為興盛。清同治初,寺廟毀。今尚存唐滹寺,盤龍石柱,元重修問道宮碑記,明代寶塔及清康熙時所修太和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