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故事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故事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故事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故事有哪些?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其實還有別的說法,壹起看看吧!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故事1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贊不絕口,欣然賦詩壹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九子粽:是粽子的壹種,即為九只粽連成壹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壹首贊美九子粽的詩篇:“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紮重重,青菇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復松。”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我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也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壹頭甜壹頭鹹、壹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故事2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壹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麽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壹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妳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菇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

 1:驅趕蛟龍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壹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妳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菇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2:紀念屈原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壹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屈原是戰國時楚人,當他看到國家將亡時,於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而死。老百姓劃著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並將米飯撒到江中,防止魚蝦侵害到屈原。於是有了端午節,有了龍舟競渡,有了吃粽子。另有壹個鮮為人知的版本,是說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敵在江中追趕他的小船,將他殺害後,裝在麻袋中深入江底。為了掩飾罪行,偽作了“懷沙”壹篇遺文,傳言屈原是自殺。但老百姓心中有數,於是也有了端午節,劃船是暗示小人們追殺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將屈原捆綁並投入水中。

 全國各式特色粽子大盤點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采用果脯為餡。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後面隆起壹只尖角,狀如錐子。冬葉包裹著糯米、綠豆、鹹蛋黃、冬菇、花生、五花肉及蓮子,是傳統裹蒸粽做法,豐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滿足。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制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壹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蘇州粽子是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制作精細等特色。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湖南汨羅傳說是粽子發源地,汩羅粽子歷來以品種多、制作精巧而著稱於世。

 海南粽子與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鹹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後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裏,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制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

 世界各地吃粽子習俗

 由於飲食文化的傳播,早在古代時,我國制作粽子的技術就傳到國外,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吃粽子的習俗。

 日本的端午節是陽歷的五月五日,他們的粽子主料是米粉,其粽子形狀酷似鐘形。馬來西亞人包的粽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粽子,其特點是個頭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壹種豆沙粽、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緬甸人也愛吃粽子,他們在端午節時,用糯米作主料,將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酥酥,甜滋滋,別人風味。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的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壹起,壹邊歡慶聖誕節,壹邊吃粽子,甚至壹些已經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娘家,再來嘗嘗母親制作粽子的風味。

 菲律賓的粽子是長條形,風味與我國浙東的粽子相同,粽子還是菲律賓過聖誕節時必不可少的食品。

 端午節詩句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沈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乙卯重五詩》

 宋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端陽采擷》

 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已酉端午》

 元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七律.端午》

 現代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六幺令?天中節》

 宋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裏,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端午節主題作文

 世人都知道,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凡是中國文化人也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傳統節日之壹,也是我國民間三大飲食節之壹。

 至於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也因地區不同而呈現出多樣性。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有關端午節的由來之說。還有賽龍舟、投放食品於水中、吃糯米粽子、門上插掛陳艾和菖蒲、飲雄黃酒、采百草燒水沐浴等不同習俗。其中因屈原著《離騷》等感人詩辭、不忍讒言逐放之辱自投汨羅江以明誌的愛國精神,備受國人敬重,所以把吃粽子、賽龍舟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並成為影響深廣、占據主導的端午節主流習俗。

 但是,在我們這裏的鄉鎮農村地區,在眾多的農民老百姓中,並不把端午節看做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因為他們並不怎麽了解屈原其人其事。這裏的端午節習俗從祖輩流傳下來的有飲雄黃酒、送包子包蛋粽子等,沿襲至今不衰的有門上掛陳艾菖蒲、采百草燒水洗浴等習俗。記得我還在讀小學時,壹貫不讓讀書孩子飲酒的父親,在每年端午節的這壹天非要我喝小半杯雄黃酒不可,說是殺菌消毒;父親也要至少喝壹大杯雄黃酒,還用手指頭沾上壹些雄黃酒抹在我與弟弟的鼻頭、耳碗裏、額頭上,說是端午節喝了、抹了雄黃酒,可保壹年不生病、不生瘡。後來我長大了聽醫生說,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還含有致癌物質,喝雄黃酒容易中毒,可以外用但不要內服。因此,現在的端午節基本沒有人再喝雄黃酒了。

 我們這裏還有壹個習俗就是在端午節這壹天,已經訂了婚的男子要給女方父母“送四百”禮品(包子、包蛋、生雞蛋、熟粽子等四樣各壹百個),幾乎要裝滿壹背篼了(家中實在貧窮的也有只送壹半的)。每年送壹次,壹直送到結婚後第二年的端午節才停送。當然,送去的“四百”禮品並不是嶽父嶽母全收,等妳走時還會給妳每樣回壹半轉來;另外還會新買壹把鉤鉤陽傘送給妳的。端午節的這個習俗從祖先壹直沿襲至我這壹代。記得我當年結婚前後就連送了四年的端午節禮品,等到我的子女長大談婚論嫁時就拋棄這壹傳統習俗了。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門上掛陳艾和菖蒲的習俗,現在仍然盛行,不僅是農村連城市也還保持著這壹習俗。關於這個習俗還有個傳說呢。聽父輩們講,明末清初張獻忠帶兵剿殺四川時正值農歷五月初五日,命他壹位川人好友帶路。這位川人說,帶路可以,但懇請將軍饒過我的家人及親戚。張獻忠答應道:“那就讓妳的家人及親戚在門兩邊掛上陳艾與菖蒲作為標記吧。”又傳令全軍:“凡是看到門兩邊插著陳艾與菖蒲的人家,免殺!違令者斬!”於是,聞聽此消息的川人紛紛效仿才逃過滅門之災。從此以後,每年端午節這天,人們就習慣的早早起床扯回數根艾草和菖蒲掛在門邊。今年的端午節,我和妻子六點鐘就出門去扯陳艾和菖蒲,從官田村四社壹直找到西林村三社的山上,往返五公裏左右才尋得壹些艾草、菖蒲、夏枯草等。出門晚了的那些人還是空手而歸嘞。現在為何如此難找這些“端午草”?壹是田邊地角和果林四周因噴灑農藥而導致野草死亡甚至絕跡,二是個別頭腦靈活者,提前三天就將河邊路旁山坡上下的陳艾與菖蒲尋找扯回家中,待端午節這天運進中壩、綿陽等附近城市去賣錢,據說兩三根捆為壹束可買到五元呢,最低價要買到壹元壹根喲。

 另外,在每年端午節這壹天,老百姓都會到野外尋找壹些菖蒲、艾葉、八角楓葉、夏枯草、車前草、大蒜桿、桃仁等,燒上壹大鍋水供全家人洗澡沐浴。為什麽只在端午節這天扯這些草熬水洗澡?傳說五月為”惡月”,天氣暑熱、毒瘴滋生,疾癘盛行。觀音老母大發拯救百姓的慈悲之心,在端午節這天天亮之前,將手中寶瓶裏的玉液灑在百草上,以供百姓用以驅瘴祛病。人們用後果然有效。於是說“端午節百草皆是藥”便流傳開了。實際上並非是觀音老母灑了什麽玉液,據中醫講,陳艾,菖蒲、大蒜的莖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凈化空氣。以艾葉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菖蒲的葉片也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草藥。再加入八角楓葉、蘭草、五加皮、桃仁等,確實能起到消毒殺菌、祛病健身的作用。特別是陳艾葉內服可治小孩肚痛、,搗爛調酒外敷可治瘡毒、濕疹、皮炎等。還有車前草、夏枯草、燈籠花、半夏、葛藤等都具有壹定的治病功效。因為仲夏五月,不少草藥已經成熟,此時所采的草藥,藥力最強,人們都說端午節采的草藥功效最好。所以每年的端午節這壹天,我們哪兒也不願去,頭等大事就是要去采摘芳香沁脾的新鮮草藥,回來熬水沐浴壹番,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悠然自得,愉悅身心,遠比吃粽子或出門旅遊舒服多了啊!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作文素材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壹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壹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壹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壹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壹)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裏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壹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欲、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夏至,持這壹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壹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壹)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壹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壹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壹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壹紀念日歸之於他。

 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策劃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跡,於是,與詩人節合並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祝福語

 1、端午短信祝福到。願幸福緊緊把妳圍繞,願快樂永遠和妳擁抱。願煩惱見妳掉頭就跑,願平安永遠對妳微笑,願健康總是格外關照。端午節,願妳壹切都好!

 2、粽子壹顆心,祝您事事都稱心,壹個粽子壹份情,祝您天天好心情,端午節裏寄心願,合家歡樂福滿堂,手機短信傳祝福,單單祝妳端午節快樂!

 3、粽子粘粘,思念甜甜;粽子軟軟,祝福閃閃;粽子香香,健健康康;粽子大大,財運佳佳;粽子多多,快樂多多;祝您端午節快樂!

 4、端午節到了,送妳5個端口,端口1接通妳的健康,端口2接通妳的幸福;端口3接通妳的開心;端口4接通妳的平安;端口5接通所有祝福,端午快樂!

 5、壹片艾葉,滲透著情意的芬芳;壹條龍舟,賽出了熱情的高漲;壹個粽子,裹滿了生活的蜜糖;壹杯米酒,碰出了笑聲的歡暢;壹聲問候,願妳從此意氣飛揚。祝端午節快樂!

 6、端午節已靠岸,送個短信表表祝願,送串粽子祝您好事連連不斷,送個鴨蛋祝您生活美滿,團團圓圓,送棵生菜祝您日日生財,好運圍著轉!

 7、粽子香,願經常鍛練身體健康;粽子鹹,願生活幸福常有余錢;粽子甜,願工作順利忙中有閑;粽子黏,願朋友四海時時掛念!祝端午節快樂,合家幸福!

 8、粽子綠外套,內裝七彩餡,香甜鮮鹹辣,五味任妳選。肉香品幸福,棗甜嘗快樂,海鮮細品味,鹹是百味王。生活多色彩,樂趣其中藏。祝妳端午節快樂!

 9、壹句平淡如水的問候,很輕;壹行平常如紙的祝福,很真;讓我采壹清香的粽葉,包壹香甜的粽子,裝進這真情的信息裏送給妳:朋友,端午節快樂!

 10、粽子提前送,禮輕情意“粽”!願德高望“粽”的妳,“粽”是平安,“粽”是快樂,“粽”是健康,“粽”是幸福,“粽”是好運!提前祝妳端午節快樂!

 11、端午節到了,清香的葉子層層疊疊,薪酬總漲不跌;晶瑩的米粒純純潔潔,笑容常在歡樂無邪;紅紅的小棗甜甜蜜蜜,愛情美滿盡人意;幸福的絲線纏纏繞繞,好運幸福把妳擁抱。端午節快樂逍遙!

 12、老師,假如我能搏擊藍天,那是您給了我騰飛的翅膀;假如我是擊浪的勇士,那是您給了我弄潮的力量!端午節將至,祝您節日愉快!

 13、老師,雖然妳身體很好,但屈原說:多鍛練身體,少打麻將,才能多吃粽子,天天健康,關掉妳的手機,慢慢的閉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妳會發現我和粽子壹樣可愛。

 14、壹朵花就是壹句祝福,所以春天為妳而到來!壹朵白雲就是壹份幸運,所以天空因妳而遼闊!願這世上的祝福都包圍妳,祝端午節快樂!

 15、咬妳壹口,清香依舊。咬妳兩口,全身自由。咬妳三口,幸福永久。咬妳四口,完了,我想妳想的太投入吃粽子咬到了手。端午節快樂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