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在自然保護區開展旅遊應當特別註意哪些問題?

在自然保護區開展旅遊應當特別註意哪些問題?

1、保護區開展旅遊必須以保護為前提,在保護的基礎上發展生態旅遊。保護是保護區的首要任務,是開展旅遊的基礎,是生態旅遊發展的動力,沒有保護就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就沒有了生態旅遊,也就是說保護區的旅遊必須服從保護。在保護區內開展旅遊,必須是生態旅遊,必須以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主,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以長遠利益(可持續發展)為主,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

2、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以保護區為主體,合理區劃核心區、緩沖區、試驗區,並對核心區實行圍欄、埋樁、警示牌等形式的嚴格保護。依據《中華人民***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在試驗區內劃出壹部分遊覽區域,適度開展生態旅遊、參觀考察、教學實習、科學實驗等。在試驗區內開展生態旅遊業必須根據試驗區內景點景物的分布,合理規劃旅遊線路,限定遊覽範圍,盡量減少人為對生態系統的幹擾。

3、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依據環境最大容量和合理容量,把握生態旅遊的宣傳口徑和力度。根據在試驗區規劃的允許遊覽的面積、遊覽路線和可遊覽時間,依據我國現行規定的環境允許條件下的單位規模指標(森林遊憩地1~4人/天?公頃;近郊公園10~17人/天?公頃;遠郊風景區5~10人/天?公頃;遠離城市的獨立風景區2~5人/天?公頃),或按線路環境容量指標(30~60米/人),計算出環境最大容量和合理容量,嚴格控制遊客數量,避免對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的掠奪性利用。

基於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受環境合理容量、遊覽時間的限制和保護區生態旅遊的生態特性制約,所以保護區開展市場宣傳時必須規範宣傳口徑,以環境合理容量和可遊覽時間確定宣傳力度。不能像大眾旅遊宣傳那樣信口提出“遊野山,玩野水,采野花,吃野味,點篝火,放鞭炮”,應充分體現生態旅遊的基調(清新、自然、古樸、寧靜)和生態旅遊的健身、洗肺、寓教於遊、返璞歸真等特性。也不能像大眾旅遊宣傳那樣鋪天蓋地、毫無節制地吸引客源。

4、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其服務經營活動必須體現保護區的特殊性。正如宣傳不能說“遊野山,玩野水,采野花,吃野味,點篝火,放鞭炮”那樣,在旅遊經營服務上,保護區的經營服務攤點不得出售彈弓、玩具槍等對野生動物構成威脅的商品;不得出售拉炮、摔炮、鞭炮、煙花爆竹等商品或舉辦篝火、焰火晚會,以免對森林構成威脅或對野生動物產生驚嚇;不得使用煤、柴等炊事、取暖燃料,必須改用燃油、燃氣、太陽能、風能、電能等環保型鍋爐或竈具,避免對保護區產生固體或氣體汙染。

5、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根據以保護為前提的特點,合理規劃旅遊基礎及服務設施。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必須合理規劃,宜精不宜多,在保證森林防火、資源巡護的前提下,利用原有道路硬化、護坡,不應該再大動土石、再開建新的旅遊公路。原保護區無公路的可根據防火和資源巡護的需要,修建防火道路,並盡量減少生態破壞。以索道代替旅遊公路、遊覽步道問題,雖然各界人士褒貶不壹,但從實際運行看,索道具有資源破壞小、廢氣排放少、水土流失小的巨大優勢,同時索道的運行減少和避免了遊人對植被的踐踏頻率和與野生動物及棲息環境直接接觸的機會,具有保護生態環境的優勢。自然保護區的服務設施應本著“遊覽在區內,服務在區外”的原則,區內只保留管理、宣教及少量配套服務設施,其余的旅遊服務接待設施交由周邊社區按著統壹規劃進行建設、管理。宣傳教育設施也應以聲像展示為主,盡量減少標本實物展示,避免因建設標本館(自然博物館)產生對本區生態環境及物種的破壞。

6、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以生態宣傳為宗旨,以提高公眾生態文明為目的。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首先要組織專業人員撰寫生態解說詞,而不是神話傳奇式的導遊詞,在生態解說詞重要解析本自然保護區的生態過程、動植物區系、珍稀瀕危物種、受國家保護的動植物,講解保護區的區域地理、生態系統、景觀類型、保護區基本情況和主要景點,宣講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保護區的生態意義、生態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提高個人生態保護意識,引導個人對保護區的支撐方式。在完成生態解說詞後,對本區生態宣傳人員及管理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同時在遊覽線路上栽設生態宣傳標牌,雕刻永久性生態宣傳標語、口號,打造生態旅遊的環境教育氛圍。

7、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必須和當地居民結合在壹起。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相對與周邊社區而言,只是很小的壹部分(尤其是退耕還林以後),只靠保護區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是遠遠不夠的。保護區必須本著“遊覽在區內,服務在區外”的原則,積極引導社區群眾按著總體規劃布局,建設別具特色的生態旅遊村、民俗度假村、康樂娛樂城等服務設施,以分散客流,減輕對環境的壓力。同時將社區富余勞動力分流到旅遊服務行業中,既解決了當地居民的脫貧致富問題,避免了當地居民對保護區資源的蠶食掠奪(靠山吃山),又提高了當地居民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達到了生態、社會、經濟、文化“四條腿”平衡發展的目的。

總之,自然保護區開展的旅遊,不同於大眾旅遊,必須是以保護為前提、以宣傳自然生態和教育公眾為宗旨、以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為目的、以帶動地方經濟、提高當地居民文化素質為己任的生態旅遊,應嚴格規範生態旅遊中的基本建設、宣傳方式、旅遊接待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