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人口密度高嗎?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人口密度高嗎?

人口:約48.73萬人。

人口密度:252人/平方公裏

平涼市崆峒區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遊隴東黃土高原腹部,東經106 25′-107 21′北緯35 12′-35 45。東至涇川,南至華亭、崇信,西至寧夏回族自治區靖遠、固原,北至彭陽、鎮遠。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西去北往的第壹個重要關隘鎮,也是陜甘寧三省的交通要塞和隴東傳統商品集散地。它被稱為“幹船塢”。全國都已經開化了。現在是平涼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新興的工業、貿易和旅遊城市。

崆峒區轄3街4鎮13鄉(含7個民族鄉):東關街道、中街街道、西郊街道、四十裏鋪鎮、崆峒鎮、白水鎮、曹鋒鎮、安國鄉、劉虎鄉、花所鄉、索羅鄉。

全區轄13個鄉、4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個開發區,252個村、14個城市社區。區域總面積1936.18平方公裏,城市規劃面積48平方公裏。總人口48.73萬人,人口密度為251.7人/km2。有回族、滿族、藏族、布依族等18個少數民族。

歷史的發展

平涼市設立崆峒區始於北周皇帝建德六年(572年)。此後為郡、府、縣行政公署,設置了州、府、道、縣、軍、太仆寺、馬援寺、行省等重要軍政機構。民國時期,甘肅省第二行政督察署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壹直是平涼地委、行署、軍分區所在地。1949設立平涼縣,1950設立平涼市,1964撤縣設市,1983恢復縣級市。1985被國務院批準為開放城市。2002年8月28日,更名為平涼市崆峒區。

該地區屬於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西北部高山,東南部丘陵起伏,中部溝谷密布,平均海拔1540米。氣候屬於半幹旱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年最高氣溫34.5℃,最低氣溫-16.7℃,年平均氣溫9.4℃,年降雨量644.2mm,日照2288.4小時,無霜期178天。

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46543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4.5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543.8+0.73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543.8+0.958億元。全區人均GDP 8516元。

自然資源

崆峒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地下礦藏16種12種,有煤、鐵、銅、磷、石灰石、水泥石灰石、白雲石、粘土、耐火粘土、石膏等,其中水泥石灰石、化工石灰石品位高,儲量達5億多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1.1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1.2億立方米。植物資源1300多種,動物資源50多種。

電力供應充足,包括1火電廠1.2萬千瓦,330、110千伏、35千伏變電站7座,1小水電站。

農副產品主要有百合、山藥、杏幹、黃花菜、蕨菜、馬鈴薯等。畜產品保質保量,尤其是牛羊肉和毛皮。植物資源1300多種,沙棘等經濟植物和甘草等藥用植物1000多種,動物資源50多種,水產資源以淡水魚和甲魚為主。有750千伏變電站、330千伏變電站、1變電站、110千伏和35千伏變電站,還有壹座小水電站。1.2萬千瓦的平涼熱電廠已正式投產,電力供應十分充足。同時,實踐證明,郊區南部高原熱水水質優良,儲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平涼市崆峒區太統鐵礦屬於二疊系山西組含煤地層中的壹個小型礦床。含礦巖系為厚層狀應時砂巖和含菱鐵礦結核的薄砂質碳質頁巖。菱鐵礦有三層:底層厚度15米,結核呈層狀連接,礦物含量系數6.54%;中層厚5.52米,球狀結核,含礦系數6.54-3.7%。上層礦石厚度3.94米,含礦系數4.87-3.67%。主要鐵礦物為菱鐵礦和少量褐鐵礦。鐵品位30-40%,MgO 1.1-2%,SiO 29%,地質儲量431萬噸。目前尚未開發利用。

鋁土礦:鋁土礦屬於與燕山期巖漿作用有關的中低溫熱液型,產於山西組(P1S)底部。礦藏主要分布在平涼市,有大臺子、紅莊子、王店,其中大臺子鋁土礦比較大,另外兩個地方都是礦點。大臺子鋁土礦地理坐標為東經106° 42′31″,北緯35° 22′14″,位於賀蘭褶皺帶南端。該礦床位於寒武紀古地形的巖溶窪地中,屬於陸相沈積礦物,產品Al2O3為52-69%,SiO2為20%。

石灰石: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太銅山至大臺子壹帶,長約20公裏,已探明地質儲量654.38+0億噸,地質運輸儲量265.438+0億噸,其中太銅山化學石灰石儲量3000萬噸。該礦床賦存條件好,礦體厚度大,礦石品位高。其主要化學成分為Cao 50-52%和MgO白雲石:主要分布在平涼市崆峒區麻川鄉大臺子和水泉灣,已探明地質儲量500多萬噸,地質遠景儲量2億噸。礦石產於上寒武統和奧陶系,為露天礦床,礦體厚度大,礦石質量好。主要化學成分為MgO 20.8-22%,Cao 27%,MgO 1.1.2%。SiO膨潤土:膨潤土礦位於平涼市崆峒區東南部,東經12%。北緯35° 21′41″-35° 22′24″。礦區地層屬上三疊統延長群亞組。* *共有三個煤層,累計厚度為10.64米,走向長度為200米至1000米。其主要化學成分為蒙脫石,占46-78%,膨潤土地質儲量為1413700噸。膨潤土具有特殊的吸水性、膨脹性、膠結性、陽離子交換性、分散性和潤滑性等。可用作冶金、鑄造、石油鉆井、化工等行業的粘結劑、增塑劑和交換劑,具有良好的應用開發價值。目前,平涼市崆峒區地礦局已準備開發利用。

地熱水:平涼市崆峒區地熱水主要由下白堊統盆地中厚層狀礦物和巖石組成的熱儲層和含水層組成,其上為第三系泥巖組成的隔熱層或隔水層。其熱源和水源主要由盆地西部的六盤山山前斷裂帶補給,其地熱水可能在西部六盤山至東部慶陽寧縣壹帶,屬甘肅隴東地熱區。平涼市崆峒區西南坡村地熱井,水溫17-20℃,礦化度0.81g/l,水文隊所鉆鉆孔深250米,出露下白堊統含水層,水頭30余米,自流8800噸/晝夜,水溫25℃,局部有熱異常。

社會發展

農村經濟以農業產業化發展為方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壹號文件精神,全面減免農業稅,及時實施糧食直補和退耕還林補貼,進壹步調整農業發展思路,加大農業發展投入,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和集約化生產,打造了壹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形成了以糧食為基礎,果菜草為支柱,區域多種經營為補充的大農業格局。2005年,全區農業總產值8.08億元(可比價),糧食總產量達到1677萬噸,油脂產量達到6657.3噸,水果產量達到615噸,蔬菜產量達到2019萬噸。以養牛為主的畜牧業發展良好。當年大棚新增養牛大戶335戶,建成井陘肉牛分段生產線。凱西牧業分割肉產銷兩旺,全年出欄肉牛134000頭,肉牛產業品牌效益進壹步顯現。奶業發展迅速,新增奶牛2010頭。養牛總量達到24萬頭(含放養、屠宰和短期育肥),現已成為甘肅集約化肉牛生產基地和西北地區最大的畜產品加工基地。

工業經濟是在原有基礎上,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壯大優勢產業,擴大經濟總量。2005年,轄區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37.9億元,其中地區企業實現654.38+0.897億元。所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261億元和9.23億元,其中區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達到71.7億元和21.6億元。轄區企業產銷率98.46%,其中92.98%屬於區域企業。

平涼市崆峒區現有科技服務機構294個,從事各類科技活動的人員近6000人。各類學校334所,專任教師4616人,在校學生10.210,000人。小學入學率99.99%,初中入學率97.19%。有各類醫院37所,床位1829張,醫務人員1784人。環境治理投入持續增加,居民飲用水水質達標率為100%。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繼續發展。

平涼市崆峒區是陜甘寧三省交通樞紐,寶中鐵路貫穿全境,“312”國道橫貫東西。尹吾高速公路、平定高速公路和平西鐵路即將開工建設。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2005年,轄區實施投資50萬元以上建設項目148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93萬元。其中,房地產投資3.8億元。生態建設步伐加快,依托退耕還林、三北四期、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工程,全年完成造林4.5萬畝。綠化覆蓋面積658.8萬平方米,公共綠地面積1.342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人均綠地面積6.02平方米。

交通、郵政和通信業發展迅速。2005年貨運量732.9萬噸,客運量452.7萬人次。郵政業務總收入6543.8+0.23億元。年末固定電話87654.38+0萬戶,移動電話1.4萬戶,寬帶互聯網用戶6367戶。

旅遊資源

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天下第壹道教山”——崆峒山,有九宮十二院八大建築,名勝古跡100余處,山勢雄偉,煙波浩渺,森林幽深,建築獨特。2006年,全區旅遊總人數1179500人,旅遊綜合收入3.3億元。

景區面積84平方公裏,主峰海拔21.23米。它融合了自然景觀和精美的人文景觀,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研價值。自古就有“西部第壹山”、“西鎮奇觀”、“崆峒山之美,天下第壹”的美譽。

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很多人才。被中華民族尊為人類始祖的軒轅大帝親自登上崆峒山,向智者廣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皇帝要求將這壹歷史事件記錄在《莊子·載遊》和《史記》中。秦煌、吳晗因“崇黃帝事”、“善神仙”而效仿黃帝西上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世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刻和碑文。崆峒武術和少林、武當、峨眉、昆侖等武術流派在國內都很有名。

秦漢時期,崆峒山開始有了人文景觀。古往今來,亭臺樓閣、寺廟廟宇、佛塔此起彼伏,遍布山峰。明清時期,人們將山上的景點稱為“十二崆峒風光”:翔鳳鬥蓮、仙橋紅跨、玉厝疊翠、月亮石帶珠、春燭、噴玉琉璃、河東元韻、鳳山采霧、廣成丹雪、武鶯針崖、天門鐵柱、中泰寶塔。近年來,新建了法隆寺、臥官平涼、觀音寺、通天橋、飛聖宮、王牧宮、文東宮等35處景點,基本修復了所謂“九宮八排十二院”中的42處建築。

1986年5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平涼時親筆題寫《崆峒山》壹書;1994年1月,崆峒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批準為全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2007年5月8日,平涼崆峒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5438年6月+2002年10月,順利通過ISO9001、ISO14001質量與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再次登上國家名片。這套《崆峒山》特種郵票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長城、鄭丹峽、塔院、雷生峰組成,是繼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嘉峪關之後我省第二大。2004年3月,它被提升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8月9日,太統-崆峒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崆峒山,峰巒疊嶂,峭壁突兀,峽谷縱橫,涵洞眾多,山石嶙峋,郁郁蔥蔥,被譽為隴東黃土高原上的壹顆璀璨明珠。也有人說,它是神仙光實踐道教的地方。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求廣程子在此山,被道教尊為“天下第壹道教山”。近年來,國內外的遊客絡繹不絕,使它越來越出名。

區內發掘出仰韶、齊家、商周文化遺址150余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余處,文物1300余件。崆峒宣和、太統屯雲、龍泉朱迪、劉虎青雪、寶塔趙茜、東湖荷花、天壇月光、顧俊煙村等十大景區聞名省內外。

2021,1,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排名出爐,崆峒區排名第425位。

2020年2月2日65438,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二批全國旅遊示範區,崆峒區榜上有名。

2020年6月165438+10月16日,2020年中國最美縣城名單出爐,崆峒區榜上有名。

2019年3月5日,崆峒區被列入2018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2019年10月3日,19,農業農村部確定崆峒區為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65438+2008年9月,2065438+2008年度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崆峒區榜上有名。

2065438+2008年8月6日,崆峒區獲得第四批全國法制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榮譽。

2065 438+06 16 2月20日,國家民委命名崆峒區為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