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中國人出國旅遊為什麽不適應當地美食?

中國人出國旅遊為什麽不適應當地美食?

如果妳假期沒去過長沙,妳可能永遠不知道,休息的農民工願意為了壹杯奶茶排隊2-3個小時。

這大概就是長沙的魅力——或者說美食城的魅力。

但也有同樣壹群人,抱著“填飽肚子”的心態去了其他城市,卻在飯桌上壹次次後悔。

在社交網絡上,這樣的城市被稱為“食物沙漠”。這些城市可能有很好的人文和自然景觀,但是他們在當地吃到的美食讓人瞬間明白為什麽父母總想帶著泡面出國。

於是在假期的第二天,我們整理了微博中被稱為“食物沙漠”的城市,讓我們來看看哪些城市的哪些食物讓大家感到不滿意。

哪些城市被稱為“食物沙漠”?

“美食沙漠”排行榜的前幾名都是經濟發達的大城市。這個也比較好理解。由於這些大城市居住和流動人口較多,討論和投訴的數量相對較多,在排名中也靠前。

在10個“美食沙漠”中,有七三個南北開放城市。

在整個沙漠集團中,由於在北京和杭州的巨大領先地位,已經形成了壹個獨立的品牌——沙漠兄弟。

這兩個沙漠兄弟有多冷酷多憤怒?大概是在21世紀,大家胃口都很大,大家都嚷嚷著要減肥的時候,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因為長不出肉而懊惱憤怒。

(來源:微博)

北京有烤鴨,杭州有東坡肉,中國美食。其他被詬病為“美食沙漠”的城市也有自己的名菜,但還是不幸上榜。

有哪些食物會阻礙?從大規模的投訴中,我們找到了互聯網食品行業的“目標”人群。

網友吐槽最嚴重的中國美食有哪些?它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傳統小吃。這些“隱藏的食物”經常出現在《美食攻略》中破舊的敘利亞小巷裏,常常讓遠道而來的遊客目瞪口呆。

被投訴的零食通常分為兩類。壹種是“妳怎麽能這樣”不合格的零食,比如沒有芝麻醬的熱幹面;另壹種是外地遊客接受不了的本地美食,比如老北京最愛吃的豆漿和牛肚。以北京為例。大家對北京的抱怨集中在某些食物上,比如紅燒肉、烤鴨、炒面。雖然在北京本地人眼裏,這些美食都是本地的代表,但在口味不同的外地人眼裏,這些美食並不太有說服力。

媒體人劉春也在微博上從局外人的角度討論了北京小吃。在微博評論區,炒肝、果脯、豌豆黃等食品成為眾矢之的。

(來源:微博)

以杭州為例,大家對“杭幫菜”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對菜系口味的不了解上。例如,受歡迎的杭州菜有清淡、酸甜等。,從中可以看到壹些常用語“我不想減肥,杭州太差了”“酸酸甜甜的怎麽吃?”被吃了嗎?“嘴”

果然,這個世界上胖的原因都是壹樣的,但是瘦的原因卻有無數個版本。只是被逼餓死減肥特別慘。

從網友的評論來看,他們千裏迢迢來到杭州,發現越是熱門的地方,越難吃到好吃的。因為老字號新白鹿原餐廳的陣容,還有湖邊的三步街拍,大家都提過很多次了。

這種充滿場景的描述讓人覺得有點胸悶。

在北京、杭州的關鍵詞裏,我們也找到了“外賣”的場景。“美食沙漠”這個詞不僅僅是外國遊客對壹個城市的評價,更是每天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發自內心的悲哀。

每天被工作掏空的農民工,總想靠壹頓美餐恢復血脈。但是,無論是糾結的選餐過程,還是最後壹餐不好吃,都難免讓人覺得這個城市的食物對生活在這裏的人真的不夠友好。

這也導致了所有的節假日都成為他們旅遊或者回家探索美食的理由。遠方的生活叫生活,眼前的生活只是兼職。

在評論區,我們也發現了很多當地居民在攻擊壹座城市。“我對生活沒有欲望”“點的最多的外賣是沙拉”“外賣是智商稅”...壹座城市帶來的失望,大概是最低調的話裏最痛苦的人生感悟。

從這些話中也可以看出人們對食物的期待,以及現實帶來的反差。

當年輕人被壹部美麗的城市宣傳片吸引時,發現自己最簡單的美食欲望在這裏無法得到滿足,只能將城市稱為“美食沙漠”,這是他們最無奈的吶喊。

判斷「食物沙漠」的標準是什麽?

其實在討論“饑荒”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壹個新問題——每個人對饑荒的定義都不壹樣。

媒體學者樓建,杭州人,現居北京。按照我們以上的選擇,他已經在“沙漠”吃了幾十年了。但他提出了壹個問題——當人們談論食物沙漠時,他們是在談論當地的食物還是當地可食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