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桂林象山導遊詞

桂林象山導遊詞

作為壹名優秀的導遊,需要精心設計壹個導遊詞,導遊詞實際上是對旅遊景點的歷史、文化、審美解讀的壹種風格。導遊詞應該怎麽寫?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桂林象山導遊詞,供妳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桂林香山公園位於廣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和桃花江交匯處,占地11.88公頃。該山因壹只巨象站在江邊飲漓江而得名,被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園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山、水、洞、島、亭、臺、臺、步道、文物古跡相映成畫,美不勝收,引人入勝。象鼻山,又名香山,是公園的主要景點。它的山形就像壹頭停在漓江邊喝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被譽為桂林的市徽。山前水月洞彎如滿月,穿透山壁。清澈的河水穿洞而過,洞影倒映江面,構成了“水下有明月,明月浮水面”的奇觀。因此,“象山水月”成為桂林山水中的壹絕。水月洞神秘莫測的歷史激勵著歷代的文學家和詩人,洞內外的石壁上留下了50多處石刻,其中大部分刻於宋代。在香山南麓,有始建於唐代的雲峰寺,在香山東西麓,有百道曲折的愛遊石階。山頂平坦,綠樹成蔭,小徑幽僻;明代建築普賢塔矗立於此,高10米。因塔北用青石雕刻的菩薩菩薩而得名。普賢塔形似劍柄、花瓶,古樸端莊。遊客站在山頂,神清氣爽,遠眺,桂林山城盡收眼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讓古老而年輕的象山獨樹壹幟。香山公園經常舉辦各種花展,遊客徜徉其中,但見山之險峻,水之清澈,洞之幽靜,花之迷人,疑是置身仙境,流連忘返。桂林之旅從象山公園開始。

從濱江路沿著河岸走下去,可以看到香山的全景。“像長波壹樣,洞生明月。”香山公園第壹景是“香山水月”。大約12000年前,地殼上升,漓江寬度從2公裏開始縮小。在山的東麓,河水侵蝕溶解出壹個長17米、寬9.5米、高12米的圓孔,位於象鼻與大象之間,即“水月洞”,又稱朝陽洞。河水穿洞而過,洞內浮如明月。有句詩贊美道:“水下有明月,明月浮水上。水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與香山隔江相望,是壹簇簇翠綠的竹子,郁郁蔥蔥的果樹和竹棚。雨季雲蒸霧起,村舍綠樹皆如輕紗,古人稱之為“邳州煙雨”。它被列為桂林八景之壹。此時的巨像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在煙雨中栩栩如生。象山水月被視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遊客最向往的景點。

象鼻山:

水月洞

象鼻山的樹幹和腿之間。約654.38+0.2萬年前,地殼上升,漓江收縮,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了壹個東西通透的圓形洞穴。長17m,寬9.5m,高12m,占地面積約150m 2。《香山記》載,“有石洞,可相對,圓而長,其半在水中,水有高低,故其洞亦有大小。”

水月洞入口向陽,又稱朝陽洞。但水上之洞,如明月浮,十分傳神,故水月之名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奇觀之壹,文學士是散文句,令人嘆為觀止。宋吉在處士北部的“水月洞”中有這樣的詩句:“水下有壹輪明月,明月浮在象鼻山上。“水不去月,月去水還流”這句話詳細描繪了天上的月亮、山洞裏的月亮、水下的月亮相互輝映的奇跡。象山的水月與南面隔山的月巖相對,壹個懸在天上,壹個浮在水中,形成了“漓江兩個月亮”的奇特景觀。

朝陽閣建於宋代,建於洞內,清代改稱得月樓,現已廢棄。洞內有50多處摩崖石刻,如張孝祥的《朝陽閣詩》、範成大的《水中明月》碑文、陸遊手抄本等。

朝陽亭

在建於宋代的月亮洞中,亭子早已廢棄,但遠在800年前,廣西兩位前地方長官之間的壹場背靠背的筆墨官司,壹直是這裏遊人永恒的話題。原來,南宋二年(公元1166),張孝祥在水月洞壹直呆到很晚,不久又重遊。他壹高興,就為這首詩寫了序言。因洞口朝東,所有亭名、洞名、巖名均以“朝陽”命名,《朝陽亭詩序》應位於水月洞北壁。後來範成大、桂主另辟蹊徑,恢復了原名,在水月之後的月洞寫下碑文,刻在洞南壁。

向燕燕

象眼巖位於象鼻山半山腰的南北兩側,相互連接。高約2米,寬5 ~ 10米,長52.8米,呈扁長形,面積約274平方米。象眼巖原是壹條短而古老的地下河道,形成時間早於水月洞,因恰好在象眼處而得名。從象山南麓的南極入口,可以沿著石階爬上南眼。出了象眼巖,盤山路就能到達山頂。北眼有懸崖,沒有通路。象眼巖南北洞天是壹對俯瞰風景的絕妙窗口。從左眼望去,高聳入雲的麗江賓館近在咫尺,市區的樓房、市場鱗次櫛比,半城的山吧歷歷在目;從右眼望去,江波帆動,在子洲、塔山、船山之間忽隱忽現。宋代雲雅軒園林建築。張明明豐《鬼谷》載:“故宋判辛茹在南墻下建雅舍居住,稱雲。玄關已經荒廢很久了。”根據方心如的《題韻》和邵以仁的記述,方題詩前曾建“古韻”壹座。雲巖宣亞的實際建造時間無從考證。方鑫-茹的詩中寫道,“探索棍棒和藜麥不需要窮,森林和山谷都藏在城市裏。”曾遵《千巖月洞》甚至寫了“雲崖有奇段”這句話,說雲崖軒建在象山腳下是可信的。

普賢塔

普賢塔從遠處看,像是插在大象背上的劍柄,又像是壹座仿古的寶瓶座,故稱“劍柄塔”或“寶瓶座塔”。建於明代,塔高13.6米。塔基為雙層八角須彌。二樓基座正北方嵌有青石淺刻的南天普賢菩薩像。普賢塔位於象山之巔,不僅與桂林山水的傳說不謀而合,也印證了普賢騎象,象背寶瓶的說法,在亞洲各國的諸多傳說中也象征著和平、美好、幸福。象鼻巖毗鄰水月洞,因象鼻山中的象鼻而得名。巖石高1.9m,寬3.3m,長13.5m,面積44.5m..巖口臨江,朝東,呈條狀封閉狀態,是壹處陰涼處,河景好。明代學者毛斌權曾在此讀《易經》,後人在巖口刻下“讀巖”二字,稱之為“點壹山窗”。萬歷(1577)丁醜初春正月重修,有“賓泉山人掘此洞深”的碑文。明代詩人張翔寫過壹首詩《訪茅賓泉點壹山窗》,詩中有“千頃水光涵宅”“山窗靜觀周易”等詞。詳見水月洞摩崖石刻。

桂林香山公園位於廣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和桃花江交匯處,占地11.88公頃。該山因壹只巨象站在河邊飲漓江而得名,被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園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山、水、洞、島、亭、臺、臺、步道、文物古跡相映成畫,美不勝收,引人入勝。

象鼻山,又名香山,是公園的主要景點。它的山形就像壹頭停在漓江邊喝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被譽為桂林的市徽。山前水月洞彎如滿月,穿透山壁。清澈的河水穿洞而過,洞影倒映江面,構成了“水下有明月,明月浮水面”的奇觀。因此,“象山水月”成為桂林山水中的壹絕。

水月洞神秘莫測的歷史激勵著歷代的文學家和詩人,洞內外的石壁上留下了50多處石刻,其中大部分刻於宋代。在香山南麓,有始建於唐代的雲峰寺,在香山東西麓,有百道曲折的愛遊石階。山頂平坦,綠樹成蔭,小徑幽僻;明代建築普賢塔矗立於此,高10米。因塔北用青石雕刻的菩薩菩薩而得名。普賢塔形似劍柄、花瓶,古樸端莊。遊客站在山頂,神清氣爽,遠眺,桂林山城盡收眼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讓古老而年輕的象山獨樹壹幟。香山公園經常舉辦各種花展,遊客徜徉其中,但見山之險峻,水之清澈,洞之幽靜,花之迷人,疑是置身仙境,流連忘返。桂林之旅從象山公園開始。

從濱江路沿著河岸走下去,可以看到香山的全景。“像長波壹樣,洞生明月。”香山公園第壹景是“香山水月”。大約12000年前,地殼上升,漓江寬度從2公裏開始縮小。在山的東麓,河水侵蝕溶解出壹個長17米、寬9.5米、高12米的圓孔,位於象鼻與大象之間,即“水月洞”,又稱朝陽洞。河水穿洞而過,洞內浮如明月。有句詩贊美道:“水下有明月,明月浮水上。水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與香山隔江相望,是壹簇簇翠綠的竹子,郁郁蔥蔥的果樹和竹棚。雨季雲蒸霧起,村舍綠樹皆如輕紗,古人稱之為“邳州煙雨”。它被列為桂林八景之壹。此時的巨像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在煙雨中栩栩如生。象山水月被視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遊客最向往的景點。

桂林象山公園位於市中心漓江和桃花江的交匯處,園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趣。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雲峰寺和寺內太平天國革命舊址陳列館。附近是僅存的隋唐開元寺佛塔。水月洞靠近河邊,河水穿山而過。水月洞浮於水中,山形如飲水似樹幹。自唐宋以來壹直是旅遊勝地。北方處士的宋吉《水月洞韻》:“水下有明月,浮於水上。月中之水不去,月中之水猶流。”它生動地描繪了這壹場景。

水月洞,又名朝陽洞,位於象鼻山的軀幹和腿之間。約654.38+0.2萬年前,地殼上升,漓江收縮,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了壹個東西通透的圓形洞穴。長17m,寬9.5m,高12m,占地面積約150m 2。《香山記》載,“有石洞,可相對,圓而長,其半在水中,水有高低,故其洞亦有大小。”

朝陽閣建於鼻山水月洞,荒廢已久。然而,800多年前,廣西兩位前地方督撫之間的壹場背靠背的筆墨官司,卻壹直是這裏遊人永恒的話題。原來,南宋二年(公元1166),張孝祥在水月洞壹直呆到很晚,不久又重遊。他壹高興,就為這首詩寫了序言。因為洞口向東,所以亭、洞、巖的名字都叫“朝陽”,描寫它的《朝陽亭詩序》應該就在水月北壁。其?桂主範成大另辟蹊徑,恢復原名,寫下水月洞碑文,鐫刻於洞南壁。

宋代雲雅軒園林建築。張明明豐《鬼谷》載:“因此,宋代方認為,在南墻之下建造壹所精致的房子居住,稱之為雲。玄已棄久矣。”根據方心如的《題韻》和邵以仁的記述,方題詩前曾建“古韻”壹座。雲巖宣亞的實際建造時間無從考證。方心如詩中“不必花錢探枝藜麥,林壑深藏。”曾遵嶽東千巖上,雲崖上有壹句怪話。

桂林象山風景區位於桂林市中心。景區的象鼻山酷似壹只伸出鼻子喝水的巨象。是桂林最著名的標誌性景觀之壹。雖然景區小,門票貴,但很多遊客還是會為象鼻山的名氣而來,只為將它盡收眼底留作紀念。

已故國家領導人楊同誌曾說:“妳必須在象鼻山前拍壹張照片,才能被認為是桂林。這是壹道獨特的風景。”象鼻山在桂林的地位可見壹斑。除了象鼻山本身,還有水月洞、愛情島、普賢塔、三花酒坑等景點。水月洞位於象鼻山的樹幹與樹幹之間,洞內保存有50多處摩崖石刻。洞內鐫刻著唐代詩人韓愈的名句:“江為碧帶,山如玉簪”。

沿水月洞拾級而上,山腰有壹個20多米長的洞,形似象眼,故名“象眼巖”。象眼巖分為南北兩個洞穴。從香山南麓的洞口,沿著石階可以爬到南眼。北眼位於懸崖上,沒有石階可以通過。

象鼻山肚子裏有個三華酒窖。桂林三花酒很有名,這個酒窖至今有壹千噸酒。沿著蜿蜒曲折的象鼻山,在綠樹掩映中矗立著壹座喇嘛風格的實心塔——普賢塔,遠看就像大象背上的寶瓶。大象的寶瓶象征著好運和美麗。

景區愛情島位於象山景區北側,緊鄰漓江,是觀賞象鼻山的又壹個好景點。島上環境優美,樹木蔥郁,是上世紀70年代當地人談戀愛的最佳場所,因此被稱為愛情島。如今,愛情島是人們婚禮和攝影的地點,戀人們在香山水月的見證下,在這裏許下愛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