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嬉皮士風格的社會背景

嬉皮士風格的社會背景

嬉皮士的波希米亞民族服飾在60年代後期開始流行,披頭士崇尚愛&;和平的想法,年輕人反對時尚界帶給社會的制服觀念,於是發動文藝復興革命,實行古風。

1967年,披頭士率先在印度尋求心理治療,不僅讓印度、尼泊爾等地成為旅遊勝地,也讓波西米亞的民族服飾成為年輕人的時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年輕人反叛當時的習俗和政治,蓄起了長發(很多人認為長發是壹種冒犯,代表不整潔或女性化),蓄起了胡子,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或不正常的衣服。

嬉皮士是從20世紀60年代的垮掉的壹代演變而來的,美國東海岸格林威治村的年輕反文化主義者稱自己為hips。許多來自紐約市中心的失望的年輕人聚集在村子裏,穿著最古老的衣服。最早用嬉皮士這個詞來形容這些穿著舊衣服的中產階級孩子的媒體是壹家電臺。

1965年9月6日《舊金山紀事報》赫伯·凱恩(Herb Kane)第壹次用嬉皮士這個詞來形容這些年輕的波西米亞人,但在接下來的兩年裏,其他媒體幾乎不再使用這個詞。

嬉皮士是壹種沒有團結的文化運動。他們以沒有宣言和領袖的公社式流浪生活方式反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倡導非傳統宗教文化,批判西方國家中產階級的價值觀,批判政府對公民權益的限制,大公司的貪婪,傳統道德的狹隘和戰爭的不人道,把他們反對的機構和組織稱為“當權派”。當時的嬉皮士想要改變自己的內心(通過使用藥物、神秘修煉或者兩者的混合),脫離社會主流。遠東玄學、宗教實踐和原始部落的圖騰信仰對嬉皮士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在1970年代演變成神秘主義的新時代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