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歷史上的長沙

歷史上的長沙

1.長沙的歷史

長沙(Changsha),別稱星城,古稱潭州,是湖南省省會,華中地區重要城市,中華人民***和國特大城市之壹,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傳媒和金融中心,中南地區重要的交通、航運和科教中心,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快樂之都、娛樂之都,全球綠色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兩型社會試驗區,中南地區重要工商業城市,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心城市之壹,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長沙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 湘江下遊和長瀏盆地西緣,東鄰江西省宜春、萍鄉兩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嶽陽、益陽兩市。

長沙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約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戰國時期始建城,屬楚國。“長沙,楚之粟也。”

是著名的楚漢名城、屈賈之鄉、偉人故裏,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始源地之壹,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為楚國雄踞南方的附屬地,歷代為湖南及周邊歷代半中心城市,也曾為漢長沙國國都和南楚國都。約24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於長沙建城。

壹直到今天,城址壹直未變,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與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故此長沙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時間在同壹地址建城的城市之壹。2013年長沙綜合競爭力居全國前列,國內生產總值(GDP)7153.13億元人民幣(2013年),全國排名第16位,省會城市排名第7位。

2.長沙的歷史變遷

長沙,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湖南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旅遊中心。

長沙又是壹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近代以來人才輩出,堪稱全國之冠。素有 “楚漢名城.屈賈之鄉、革命聖地”之稱,名勝古跡眾多,吸引著古往今來的騷人墨客。

長沙,又可謂為“山水之城、文化之城、英雄之城”。也許您對以上還不太了解 但您壹定聽說過壹個名字: *** ,長沙就是這位世界巨人成長的地方,他在此度過了不平凡的青少革時期。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見證著這座千年古城的變遷,“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長沙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影響頗深,如果說把長沙的建設和發展比做壹棵樹,那文化就是這棵樹的根;如果把城市比做壹個人,那麽文化就是這個人的靈魂,正是“經世致用,自強不息”的湖湘文化之根影響著、支撐著長沙的全面發展。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精神驅動著星城奔向美好的未來。“露蒸幹樹熟,風撼壹洲香”, 以南橘聞名的橘子洲,登洲壹覽,但見雜花生香,綠蔭覆地,橘絡含羞,在洲中放眼望去,只見西邊嶽麓山青翠蔥蘢,東邊長沙城高樓聳立,山水與城市互動,城市與山水***生,好壹幅天人合壹的圖畫。

長沙,壹個名副其實的旅遊勝地。這裏節慶盛會豐富多彩,歡樂洋溢;這裏許多文化與傳統風俗獨具特色,舉世無比;這裏悠久的湖湘文化, 神奇的偉人故裏,秀美的山水洲城,浪漫的現代都市,令妳目不暇接。

到此觀光,必將給您留下壹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距今約15—20萬年以前, 長沙 有 人類 的活動,經過15—20萬年的發展,長沙 歷史 進入 新石器時代 ;約公元前5000年,長沙先民開始過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進入母系社會;約公元前3000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屈家嶺文化階段;約公元公元前2500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 龍山文化 階段,這時有了原始農業,漁獵仍是人們謀生的重要手段,原始制陶業、石器加工技術又有進壹步的發展,並產生原始的紡織和玉器加工技術。 夏商周以前 商 周 及商周以前與中原王朝的關系 傳說始祖 炎帝 和 黃帝 都曾來過長沙。

司馬遷 的《 史記 ·五帝本紀》說,黃帝曾“披山通道,南至於江,登熊、湘”,後來就把長沙這片地土封給了他兒子少昊氏( 宋朝 羅泌的《路史》記載:少昊氏“始於雲陽,胙土長沙”(胙即賞賜之意),據此,傳說中的少昊氏是遠古長沙的壹個氏族首領,是開發長沙的第壹人。 長沙, 夏代 屬古 三苗 之地;到商、周時代,三苗國消失了,但三苗後裔仍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這時長沙屬“揚越”(又叫“荊蠻”),史稱“揚越之地”,作為古越人(古長沙越人為揚越的的壹支)到這時創造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越文化,以拍印的幾何紋飾硬陶即印紋硬陶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商周時期,北方中原王朝對南方“荊蠻”、“揚越”的戰事頻繁,雖未能在這裏建立起他們直接的統治,但“揚越之地”壹度成為商周的“南服”,迫使“荊蠻”臣服納貢。《逸周書·王會》記載,周初營建雒邑告成,各方 諸侯 來賀,貢物中有“長沙鱉”壹種,這是“長沙”壹名見於史籍的最早記載。

古越文化與中原文化 商周時期中原文化的傳人,長沙進入 青銅器時代 。長沙古越人仍然是居住在茅草覆蓋的半地穴式房屋,過著氏族生活,主要以 石器 作為工具,生產上依靠刀耕火種。

商代中期,中原的青銅鑄造技術傳入,開始使用和制造青銅工具銅斧,到 西周 後期出現了銅制大鋤(壹種重要的松土工具)、銅插(即耙,用於松土和起土的農具);而且還制造出了形制考究、紋飾精美的青銅容器、樂器。長沙出土的大批商周青銅器,大多具很高的工藝水平,富有鮮明的越族風格; 1938年 寧鄉 出士的著名的四羊方尊,是商周青銅器中珍品; 1959年 以來寧鄉、長沙縣 出士的十幾件銅鏡,壹般重70—80公斤,最大的221.5公斤,為 中國 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商代銅鏡。

荊楚文化與中原文化 東周 以後,進入 春秋時代 ,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動亂年代,春秋末期, 楚國 (荊楚)的勢力進入長沙。 戰國 初期,越國滅 吳 ,楚越對峙開始,長沙成為楚國東南邊睡的要塞。

戰國中期,楚國實行變法,國力強盛,對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湖南全境納入了楚國版圖,長沙成為楚國南部的軍事重鎮,包括湖南湘北、湘中、湘南廣闊地域的政治軍事中心,楚國在長沙建立了城邑。楚人對長沙的進入,加上經過數百年的戰爭,古越人消失了,長沙古越文化被楚文化替代。

楚人的南侵,帶來了中原和江漢地區的生產工具和生產經驗,使長沙地區進入了 鐵器時代 ,長沙結束了商周以來延續了1000多年的原始狀態,直接進入封建社會。 楚國至楚懷王時國勢日弱,諸侯各國特別是 秦國 對楚國多次發起戰爭,前222年,秦國大將 王翦 帥軍南下,打敗楚軍在江南的余部,楚國以長沙為政治軍事中心的江南之地被秦國所征服,楚國滅亡。

長沙(湖南)作為楚地和楚國軍事重鎮的時間長達800多年。 秦漢時期 秦代的長沙郡 秦國 滅掉 楚國 ,在原楚 江南 之地設立“ 長沙郡 ”,之後就是 秦王朝 的誕生,長沙為 秦代36郡 之壹。

3.長沙有多少年的歷史了啊

長沙歷史 長沙歷史距今約15—20萬年以前,長沙有人類的活動。

約公元公元前2500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龍山文化階段。傳說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曾來過長沙。

長沙,夏代屬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時代,三苗國消失了,但三苗後裔仍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這時長沙屬“揚越”(又叫“荊蠻”),史稱“揚越之地”。《逸周書?王會》記載,周初營建雒邑告成,各方諸侯來賀,貢物中有“長沙鱉”壹種,這是“長沙”壹名見於史籍的最早記載。

春秋末期,楚國(荊楚)的勢力進入長沙。戰國中期,楚國實行變法,國力強盛,對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湖南全境納入了楚國版圖,長沙成為楚國南部的軍事重鎮,楚國在長沙建立了城邑。

秦國滅掉楚國,在原楚江南之地設立“長沙郡”,長沙為秦代36郡之壹。從秦代開始,長沙開始納入中國統壹的政治版圖。

公元前202年封西漢王朝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朝的長沙郡建長沙國,將湘縣改名臨湘縣,臨湘縣駐所作為國都,也標誌著湖南歷史上出現了第壹個諸侯國,長沙成為王國都城。公元8年,王莽篡位自立為帝建“新朝”,長沙國改名“填蠻郡”,國都臨湘改名“撫睦縣”。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劉秀遙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復建長沙國,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勢。三國時期,219年孫權奪取長沙至279年西晉滅吳,長沙屬於孫吳之地。

257年,長沙東部為衡東郡(治所翻縣,今衡陽市)。265年,長沙郡的安成縣(今屬江西省)和豫章、廬陵兩郡幾縣設立安成郡,長沙郡瞎地進壹步縮小。

280年(太康十年),晉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馬乂為長沙王,以郡為國。西晉初期,長沙郡仍隸屬荊州。

589年(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正月),隋軍渡過長江,攻克建康。隋煬帝時,潭州又改為長沙郡。

621年,唐王朝在長沙設立潭州總管府,624年總管府改為都督府。五代十國時期,此時的湖湘地區出現了壹個由馬殷建立的楚國。

963年宋朝占領長沙。南宋初建炎四年正月,金兵攻陷長沙,屠城而去。

南宋中後期,長沙時局相對穩定,有重臣名將劉鎬、張孝祥、辛棄疾、周必大、真德秀、魏了翁、向士壁、汪立信、文天祥、李芾等任職長沙。清軍入關後,明將何騰蛟總督湖廣、四川、雲貴軍務,駐節長沙。

雲集湖南並肩抗擊南下清兵。後何騰蛟兵敗被俘,嚴詞拒降,絕食七日後被殺。

直至清順治四年,長沙才歸入清朝。李錦、李來亨等率部轉入四川繼續抗清。

4.收集長沙的歷史文化

略舉幾個長沙頗具畫畫特色的地方--- 湖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是馬王堆漢墓的辛追娭毑。

(*^__^*) 嘻嘻…… 長沙市博物館,以前 *** 和楊開慧在長沙租住的房子舊址,在清水塘 太平街,古長沙的縮影,長沙僅存不多的幾條麻石街之壹,仿明清風格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

呵呵,好像有很多,壹下子也說不全,我大致說壹下幾個很重要的地方,然後拷貝壹些資料給妳看壹下,希望可以幫到妳。 歷史文化街: 太平街——“古老長沙”壹縮影。

自戰國時期長沙有城池開始,太平街就是古城的核心地帶,歷經2000多年沒有改變。長沙目前能見到最早的誌書——明嘉靖《長沙府誌》和最早的城區地圖——清嘉慶《善化縣城圖》記述和描繪的太平街地段的街巷名和走向,與今日太平街毫無二致。

在今日長沙城區,能像太平街壹樣完整窺視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已經鳳毛麟角,太平街可謂是長沙古城的壹個縮影。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湘江東岸的解放路口至五壹大道路口壹帶,以太平街為軸線,西側的街巷有金線街、孚嘉巷、馬家巷等;東側的街巷有太傅裏、江寧裏和西牌樓等。

太平街壹帶自古為人文薈萃和商業繁華之區。清代地方 *** 為方便貨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門和大西門之間新開壹太平門,太平街由此得名。

街區內,小青瓦、坡屋頂、白瓦脊、封火墻、木門窗,是這壹帶民居和店鋪的***同特色。老式公館則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石庫門、青磚墻、天井四合院、回樓護欄等傳統格局。

太平街地區較好體現了長沙歷史文脈和特色,街區內歷史文化遺存也有很多亮點:賈誼故居、李富春故居坐落當地;辛亥革命時的***進會、四區社、湖南體育會和體育學堂舊址分布太平街兩廂;明吉王府西牌樓舊址有跡可尋,王府大石礎、琉璃瓦等構件已獲妥善保存;清代至民國眾多長沙老字號遺址尚存,其中有名的包括:朱昌琳開設的乾益升糧棧、長沙四大茶館中的洞庭春茶館、利生鹽號、楊泰隆釘子鋪、老通義油漆鋪等。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

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清雍正年間始鋪麻石路,歷史上曾進行過路面改造。

清長沙縣署位於此地,1914年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在這條街上創辦,1920年 *** 等人創辦的文化書社也設立於此。可以說,這條街折射了長沙近現代的發展歷史,較典型地反映了長沙百年來的歷史文化。

潮宗街曾直通原潮宗門,為舊時長沙米廠、糧行集中地。歷史上,當地居民多以挑腳、賣河水為生,是舊時長沙有名的貧民區。

該歷史文化街區北起北站路、南至中山路、東毗蔡鍔路、西臨湘江大道。區內現存 *** 湖南省工委舊址、李覺公館、長沙天主教堂、基督教永恒堂、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中山亭、樂誠堂、文化書社、三座亭等文物和近現代建築。

坡子街:傳統民居正在消逝。正在融入現代都市的百年老街坡子街,現在已經變成了美食壹條街了,在黃興路步行街附近。

化龍池: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化龍池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芙蓉區中南部,南起都正街、晏家塘,北至東牌樓、藩後街,東起建湘路,西止於黃興南路。

壹俟人民西路拉通,化龍池街區將封存於史冊。該街區現存有程潛公館、修業學校舊址、瀏城橋楚墓舊址、聚福井、福建會館等歷史遺存。

其中程潛公館、南陽街基督教堂保存較好,福建會館有較大改變,聚福井已廢除。清光緒《善化縣誌》載:化龍池所在地原名玉帶街,曾為長沙舊城八大公溝之壹。

萬歷四十年(1612年)善化知縣唐源在學宮屏墻外橫開壹渠,橋曰三元,街曰鰲背,池曰化龍。民間傳說此處有口井,井中有條孽龍托夢給此街壹鐵匠:不日將重現龍身東歸大海,屆時長沙汪洋壹片。

鐵匠決心舍己為公,成功將燒熔的壹大桶滾燙鐵水倒向井裏。結果,井邊受熱下陷,鐵匠隨鐵水落入井下,孽龍被鐵水澆鑄喪命,鐵匠也英勇獻身。

後來井塌處衍生壹口小塘,人們為懷念鐵匠,將該塘取名化龍池。舊時,化龍池為油鞋店集中地,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曾寓居此地。

5.古代時,長沙是什麽國

2 長沙歷史

秦朝 滅亡, 漢王朝 建立。 劉邦 稱帝之後,公元 前202年 封 西漢王朝 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朝的長沙郡建長沙國,將湘縣改名臨湘縣,臨湘縣駐所作為國都,也標誌著 湖南 歷史上出現了第壹個 諸侯 國,長沙成為王國都城。長沙王是長沙國的最高統治者(最高官員),其王位世襲,但自 東漢 漢朝對諸侯王國改變體制之後即公元前144年,實際成為有名無實的番王了。長沙國從公元 前202年 始封至公元 7年 廢除,存在200多年,長沙國先後分為“吳氏長沙國”和“劉氏長沙國”兩個時期。

吳氏長沙國

古長沙城作為漢王番都,臨湘古城位於長沙國的中心地帶,為歷代長沙王的駐所和長沙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古書《 水經註 》記載,臨湘城(即古長沙城,史稱臨湘故城)系吳芮始封長沙王建築。公元前157年,吳氏長沙國廢除。

吳氏長沙國時期,為古代長沙歷史上輝煌時期,政治上始終不渝維護國家統壹,是西漢王朝的忠實諸侯王國。劉邦所封八個異姓諸侯王臧荼、韓信、英布等七個諸侯王全部消滅,唯獨吳氏長沙國自始自終效忠朝廷,就是淮陰王英布(即長沙王吳芮之女婿)反叛,長沙王吳臣(吳芮之子)還大義滅親。吳氏長沙國自吳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被撤除,***傳5代,歷時46年。王國的官吏制度與西漢朝廷相同,設有丞相(漢高祖初曾稱柱國),由朝廷直接委任,名為輔佐諸王,實際上是派來掌握本國實權以控制地方的。

劉氏長沙國

前158年 文帝 之子文帝繼位,重置長沙國,史稱“劉氏長沙國”,公元前155年,景帝庶子劉發封為長沙王。劉發之長沙國正值西漢王朝大削諸侯王國勢力的時候,至此,疆域廣闊的長沙國分離出南部另立桂陽郡和零陵郡。自前155年封地,到 前145年 ,隨著朝廷對諸侯番國管理體制的改變,這時的長沙國瞎地大為縮小,已析出桂陽郡和零陵郡,僅有臨湘、羅、下集、益陽、連道、湘南、安城、丞陽、茶陵、攸、昭陵等13縣;長沙國的番王至此也削除了實際權力,不得幹預自己所轄諸侯國的政務,成為名義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改制以前稱為“臣相”),下至縣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劉氏長沙國”從劉發始封到劉舜被廢,***傳7代8王,歷時164年,隨西漢王朝滅亡而拆除。公元 8年 , 王莽 篡位自立為帝建“新朝”,長沙國改名“填蠻郡”,國都臨湘改名“撫睦縣”。

東漢長沙王、長沙國與臨湘侯

王莽政權很快就被西漢末農民大起義所淹沒。公元25年,原 西漢 皇室宗族、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 劉秀 (即光武帝)擁兵稱帝,又建立起壹個漢朝,因以 洛陽 為都,史稱 東漢 。由於全國各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隊伍和各色武裝割據,劉秀又展開了統壹全國的戰爭。公元 26年 (建武二年),劉秀遙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復建長沙國,以控制 洞庭以南 的局勢。到 29年 ,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長沙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相率遣使貢獻,悉封為列侯。至此,包括長沙在內的 湖南 全境正式歸於東漢,長沙的歸漢,對劉秀統壹天下的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劉秀於 40年 (建武十六年)統壹 中國 。長沙已早在 37年 ,劉秀以長沙王劉興等“皆襲爵為王,不應經義”,將其改封為臨湘侯,又將長沙國廢除,改為長沙郡。

三國至隋唐五代時期

湘州改制為湖南和長沙建制史上的標誌。由於長沙地理位置的重要,長沙作為地方壹級行政區劃的中心,其地位與作用更加鞏固。三國的長沙郡,行政範圍基本局限於湘江以東地帶,隋朝的長沙郡跨越湘江至整個湘中地區,從而基本上奠定了從此直到清代長沙建置的規模。隋朝的統壹,湖南重歸統壹的中央政權之下,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往來與聯系不斷加強,獲得了壹個廣闊和相對安定的空間。

東吳長沙郡

三國 時期, 219年 孫權 奪取長沙至 279年 西晉 滅 吳 ,長沙屬於孫吳之地。孫權稱帝後湖南政區發生變化,今湖南的大部大致屬當時的南郡、武陵、零陵、桂陽、長沙、臨賀、天門、衡陽、湘東、昭陵10郡,隸屬 荊州 。

6.歷史上長沙做過首都嗎

歷史上 長沙 沒有成為過 中國的首都。

但是作為諸侯國的首都就不止壹次。

秦設長沙郡

秦設長沙郡秦滅楚後,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以原楚國黔中郡的東南部分置長沙郡。為秦全國三十六郡之壹。從此,長沙作為壹個獨立行政區劃的名稱出現,郡治在今長沙市區。?

漢封長沙國

漢封長沙國漢高祖五年(前202),封吳芮為長沙王,建立長沙國,並改秦置湘縣,作為長沙國的都城,始築城垣。自此,有史可查的長沙古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歷史。吳芮後,五傳無嗣,漢景帝後元二年(前155)封庶子劉發為長沙王(謚定王),七傳之後,王莽篡漢,國除。?

7.收集長沙的歷史文化

略舉幾個長沙頗具畫畫特色的地方---

湖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是馬王堆漢墓的辛追娭毑。。。(*^__^*) 嘻嘻……

長沙市博物館,以前 *** 和楊開慧在長沙租住的房子舊址,在清水塘

太平街,古長沙的縮影,長沙僅存不多的幾條麻石街之壹,仿明清風格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

呵呵,好像有很多,壹下子也說不全,我大致說壹下幾個很重要的地方,然後拷貝壹些資料給妳看壹下,希望可以幫到妳。

歷史文化街:

太平街——“古老長沙”壹縮影。自戰國時期長沙有城池開始,太平街就是古城的核心地帶,歷經2000多年沒有改變。長沙目前能見到最早的誌書——明嘉靖《長沙府誌》和最早的城區地圖——清嘉慶《善化縣城圖》記述和描繪的太平街地段的街巷名和走向,與今日太平街毫無二致。在今日長沙城區,能像太平街壹樣完整窺視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已經鳳毛麟角,太平街可謂是長沙古城的壹個縮影。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湘江東岸的解放路口至五壹大道路口壹帶,以太平街為軸線,西側的街巷有金線街、孚嘉巷、馬家巷等;東側的街巷有太傅裏、江寧裏和西牌樓等。太平街壹帶自古為人文薈萃和商業繁華之區。清代地方 *** 為方便貨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門和大西門之間新開壹太平門,太平街由此得名。街區內,小青瓦、坡屋頂、白瓦脊、封火墻、木門窗,是這壹帶民居和店鋪的***同特色。老式公館則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石庫門、青磚墻、天井四合院、回樓護欄等傳統格局。太平街地區較好體現了長沙歷史文脈和特色,街區內歷史文化遺存也有很多亮點:賈誼故居、李富春故居坐落當地;辛亥革命時的***進會、四區社、湖南體育會和體育學堂舊址分布太平街兩廂;明吉王府西牌樓舊址有跡可尋,王府大石礎、琉璃瓦等構件已獲妥善保存;清代至民國眾多長沙老字號遺址尚存,其中有名的包括:朱昌琳開設的乾益升糧棧、長沙四大茶館中的洞庭春茶館、利生鹽號、楊泰隆釘子鋪、老通義油漆鋪等。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清雍正年間始鋪麻石路,歷史上曾進行過路面改造。清長沙縣署位於此地,1914年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在這條街上創辦,1920年 *** 等人創辦的文化書社也設立於此。可以說,這條街折射了長沙近現代的發展歷史,較典型地反映了長沙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潮宗街曾直通原潮宗門,為舊時長沙米廠、糧行集中地。歷史上,當地居民多以挑腳、賣河水為生,是舊時長沙有名的貧民區。該歷史文化街區北起北站路、南至中山路、東毗蔡鍔路、西臨湘江大道。區內現存 *** 湖南省工委舊址、李覺公館、長沙天主教堂、基督教永恒堂、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中山亭、樂誠堂、文化書社、三座亭等文物和近現代建築。

坡子街:傳統民居正在消逝。正在融入現代都市的百年老街坡子街,現在已經變成了美食壹條街了,在黃興路步行街附近。

化龍池: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化龍池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芙蓉區中南部,南起都正街、晏家塘,北至東牌樓、藩後街,東起建湘路,西止於黃興南路。壹俟人民西路拉通,化龍池街區將封存於史冊。該街區現存有程潛公館、修業學校舊址、瀏城橋楚墓舊址、聚福井、福建會館等歷史遺存。其中程潛公館、南陽街基督教堂保存較好,福建會館有較大改變,聚福井已廢除。清光緒《善化縣誌》載:化龍池所在地原名玉帶街,曾為長沙舊城八大公溝之壹。萬歷四十年(1612年)善化知縣唐源在學宮屏墻外橫開壹渠,橋曰三元,街曰鰲背,池曰化龍。民間傳說此處有口井,井中有條孽龍托夢給此街壹鐵匠:不日將重現龍身東歸大海,屆時長沙汪洋壹片。鐵匠決心舍己為公,成功將燒熔的壹大桶滾燙鐵水倒向井裏。結果,井邊受熱下陷,鐵匠隨鐵水落入井下,孽龍被鐵水澆鑄喪命,鐵匠也英勇獻身。後來井塌處衍生壹口小塘,人們為懷念鐵匠,將該塘取名化龍池。舊時,化龍池為油鞋店集中地,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曾寓居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