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來鳳縣旅遊業

來鳳縣旅遊業

●單人紙牌橋

接龍橋,又名季虹橋,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原意為連接龍脈,故名接龍橋。這座橋長80.45米,寬5.3米,全部由藍色石頭建成。橋的中央欄桿上刻著“接龍橋”三個大字。1984年4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誌視察來鳳時親筆題詞“接龍橋”。8月1988,1,中國來鳳縣委、縣人民政府在橋上立碑並題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漢生同誌題詞“發揚先烈遺誌,振興湘鄂情”。

●射米湖民俗文化村

“千年銅柱堅,老姓順十八師。迎新春壹揮手,春風先到了土王廟”是奢迷湖的生動寫照。該村土家族占總人口的90%以上,是擺手舞的發源地,具有鮮明的土家族文化特色。佘米湖手繡館有“中華第壹館”的美譽,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貓洞景區

貓洞景區位於百福寺鎮。景區內景點眾多,有桅桿柱、香爐巖、羅銀潭、土司城、仙人洞等。,集酉水河的美、險、美、靜於壹體。貓洞是壹個天然的穿孔。”天闕吃驚地溢出壹條巨大的河流,與洞庭前方的千山劈開。龍非池中物,五嶽皆白。”仙人洞位於1992年發掘的貓洞懸崖上,內含早在2000年前的懸棺等文物。

●仙佛寺景區

來鳳仙佛寺位於祥豐鎮關口村酉水河畔。仙佛寺酉水河西岸石壁上有摩崖造像,由西向東,共有31尊,其中最大的壹尊高達6米。相傳建於金鹹康元年,1994經專家鑒定,始建於初唐盛世。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長江中遊、兩湖地區現存唯壹的大型摩崖造像。它是土家族和苗族的歷史文化精華,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歷史價值。於1956被湖北省政府認定為第壹。

●古代石雕

該縣現存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石刻有:仙佛寺莫言雕刻的佛像、川胡界碑、茂東油行永定憲章碑。

仙佛寺石刻雕刻在接龍橋區沙沱鄉酉水北岸的佛曇巖上。巖壁大約有100米高。中間並排開鑿三個石窟,依次雕刻三尊佛像,每尊高約6米。其端莊的神態和豐滿的造型,尤其是靠近南面的兩尊雕像,工藝精湛。在布局上,中央佛像兩側各刻有壹對小佛和壹對施主,兩側佛像旁也刻有施主。位於大河區白巖山藥場的川胡大姐石碑,刻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

《茂東油脂公司永定章程》刻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碑文規定了桐油的收購價格和質量要求,可以用來考察茂東的商業狀況。該碑建在百福寺鎮夏傑壹居民樓的墻上,碑體完整,字跡清晰。

●古代書院

解放後,本縣仍有朝陽書院和桂林書院的主體建築。1984朝陽書院堂被拆,現僅存桂林書院。醫院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年(1786),嘉慶九年,同治五年壹直擴建或維持。現在主體建築保存完好,仍能看到當年的風貌。現在是百福寺中學的學生宿舍。

●古代宮廟

該縣有許多原始的佛教和道教建築,如青峰山的大官寺,箕子峽的飛來閣,縣內的傳珠宮和萬壽宮,解放後都被拆除了。百福寺鎮的街上只有萬壽宮。建築占地870平方米,整個建築分為三部分。壹個技術結構的劇場,柱子很粗,屋頂繪有雕刻圖案,舞臺左右兩側有耳房。第二個入口是正殿,有3個廳亭,總寬13米,進深15.6米,頗有氣勢。三晉是後院,深度12.6米。

●揮揮手。

是土家族祭祖、手舞足蹈的地方。這個縣有三個音樂廳。射米湖手搖館,位於百福寺鎮河東鄉太米湖村北的山坡上,占地500多平方米,四周有院墻環繞。它是用巖石建造的。大門位於院墻正面中間,略呈牌坊形狀。兩個柱子和過梁是長的圓柱形條帶。柱與過梁交界處,左右各有1顆半月形石牙,大門與諸神相連。神社的墻壁也是石頭砌成,貼著寫有“人”字的黑瓦,沒有雕梁畫棟和飛檐走壁,古樸厚重,樸實無華,與壹般的佛寺道觀完全不同。有3個祠廟供奉著彭公的雕像,彭公是土家族的祖先,老官員和田的英雄。現存石碑豎立於清道光二十七年,同治二年。經過文物普查,該縣還發現了茶巖坪、廟灣、棗樹樹、小東、李子坪五處手搖堂遺址。

●古關隘

智勇關,建於清鹹豐九年(1859),清軍為阻擊太平軍而建。位於四川省酉陽縣灃東鄉和老岔鄉交界處。建築為長方體,長50米,深4.8米,高4米多。它中間有壹個拱門。其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壹直是軍事要塞。

●古橋

在來鳳縣,有17座石拱橋,其中建於清雍正二年(1724)的龍洞橋最早,龍家梁橋最有特色。龍家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它是壹座帶有石臺的木橋,俗稱亭橋。橋面有九塊木瓦,兩邊有技術欄桿和長坐板。橋兩端各有壹座“斜廈”,為雙檐結構,造型精致獨特,富有民族特色。其他石拱橋和亭橋見人行天橋交通記錄。

●古墓

來鳳縣大型古墓葬多為土司墓葬,現存的有秦東墓和向金鑾墓。秦墓位於東平鄉長壩村軍民堡,埋葬者為安福使秦家營洞負責人。墓碑:嘉慶十七年(1812),金蓮墓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6),位於百福寺鎮鮑忠大粉山。墓主人生前是茂東百戶使臣,卒為將軍。

除了上述現存的古建築,司城還有少數遺跡,是在“歸流”之前,由縣內七位土司修復的。

●謝佳穎

謝佳穎,又名營盤寨,是來鳳縣接龍橋區壹個熱鬧的水鄉。清嘉慶元年,鄂湘川陜邊區爆發“安百裏派”農民起義,此地成為邊區自聯教營。聚集了幾萬人設立九寨。清朝派四川巡撫孫士毅、湖廣總督福寧等數萬將士圍剿。起義軍築起木城頑強抵抗,多次擊退清兵進攻,主動出擊,殲滅敵軍眾多,殺死官軍指揮官、巡撫、遊擊隊等將領,連四川巡撫孫士毅也因驚嚇而死。後來因為寡不敵眾,營地被破,數千起義軍被殺,留下兩座“萬人坑”。後人在這裏挖出了很多鉛彈。

●野貓洞

位於接龍橋區飛機鄉竹壩村組的壹個山谷裏。清成豐十壹年(1861)65438+二月,太平軍石達開部進駐來鳳。清軍石南副司令回春、宜昌副司令興祿從三寶嶺、紅花嶺直奔豐縣。太平軍從雞子峽道正面與敵軍相遇,並被關城坡包圍,將清軍趕到野貓洞峽谷,殺死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