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魯南經濟帶的基本介紹

魯南經濟帶的基本介紹

魯南經濟帶包括日照、臨沂、棗莊、濟寧、菏澤5市43個縣(市、區),面積5.05萬平方公裏,人口3210.5萬人,分別占全省的32.1%和34.5%。中心城市為濟寧。2006年,魯南經濟帶生產總值達到4666.4億元,與2000年相比年均增長15.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1900多美元。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達到227.6億元,年均增長22%。三次產業比例為14.5:53.9:31.6。

加快魯南經濟帶發展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

1.地理位置比較優越。該區毗鄰江蘇、河南和安徽,位於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處在泛太平洋經濟圈、中日韓經濟圈與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交匯點,也是華東與華北、山東半島與中原地區以及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的結合部。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具有承南接北的作用,可以同時接受環渤海經濟圈和長江三角洲的輻射。

2.資源優勢比較突出。壹是礦產資源豐富多樣。該區已發現礦產60多種,其中濟寧、菏澤、棗莊3市預測煤炭地質儲量450億噸,占全省的70%以上,其中已探明保有地質儲量220億噸,煤炭產量占全省的70%以上;菏澤的石油、天然氣預測儲量分別為16億噸和3000億立方米;水泥用石灰石工業儲量約660億噸,石膏370億噸,花崗石、大理石60億噸,具有建設大型優質建材基地的優越條件。二是水資源充沛。區內擁有南四湖、中運河、沂沭河、獨流入海四大水系,黃河又從菏澤進入山東,河流、湖泊、水庫眾多,水資源總量約166億立方米,占全省的54%,人均水資源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6%,是我省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三是勞動力資源充裕。勞動力資源總數超過2100萬人,其中從業人員1845萬人。魯南人民誠信樸實,勤勞懇幹,且人力資源成本較低,2006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比全省低15%,其中菏澤低38.2%。四是文化及旅遊元素豐富多彩。儒家文化聞名世界,濟寧的孔孟之鄉,水泊梁山、南四湖、京杭運河,,臨沂的文韜武略、蒙山沂水,棗莊的冠世榴園、菏澤牡丹花都、日照濱海風光等,人文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3.交通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該區已經形成了海運、鐵路、公路、航空、內河航運縱橫交錯的立體運輸網絡。日照港吞吐量2010年即將突破2億噸,是山東省第二大樞紐港,全國第八大港口;菏兗日鐵路與京九、京滬和膠新鐵路在魯南境內相交,形成三縱壹橫鐵路主框架;公路四通八達,以5條高速公路和9條國道為骨架,形成了11縱3橫的公路交通網;區域內有臨沂、濟寧兩處機場,臨沂機場已成為國內中型機場中較為繁忙的空港;京杭大運河濟寧以南段航道通過能力達到2500萬噸。

4.產業體系比較健全。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十五”期間的大規模建設,魯南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為更好更快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產業基礎。農業基礎地位穩固,該區域是全省糧食的主產區,占全省總產量的近40%,有濟寧、菏澤兩個國家級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油料、肉類、淡水產品、蔬菜產量在全省均占有重要位置,具備發展現代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良好條件。工業體系比較完善,初步建立了以能源、化工、醫藥、機械、建材、紡織、服裝、食品為支柱、門類比較齊全、配套協作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能源供應充足,發電裝機占全省三分之壹。培植了壹批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以商貿物流、文化旅遊、酒店餐飲業、房地產業等為主體的服務業發展迅速。 魯南經濟帶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壹五”及今後壹個時期,加快開發建設面臨許多戰略機遇。

1.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為魯南更好地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帶來良好的機遇。隨著發達國家產業轉移步伐不斷加快,我國沿海發達地區也出現了發展空間不足,土地、水、電、礦產資源緊張,生態環境壓力增大,商務成本持續增高等問題,壹些勞動密集型和資源消耗型產業呈現加速轉移的勢頭。這有利於魯南經濟帶憑借廣闊的市場、豐富的勞動力和成本較低的優勢,在更大規模和更高層次上承接先進技術、資本和產業轉移。

2.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為魯南加快發展帶來環境機遇。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大統籌城鄉和統籌區域發展的力度,進壹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鼓勵和支持能源、服務業、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事業,扶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這些方面是魯南具有獨特優勢和為魯南開發建設提供了良好機遇。

3.“壹體兩翼”和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為魯南加快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為推動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並實施“壹體兩翼”和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將魯南經濟帶作為重點開發區域,進壹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魯南經濟帶正處於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該地區相對於發達地區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各種能源資源比較充足,開發潛力和發展後勁巨大。通過學習借鑒國際國內的先進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發揮後發優勢,可以降低發展的環境成本,迅速趕超先進地區,實現跨越發展。 加快魯南經濟帶開發建設具備了良好的條件,但發展中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面臨的挑戰和制約因素也較多。

1.經濟總量偏小,競爭力不強。魯南地區人口、面積約分別占全省三分之壹,但生產總值僅占全省的五分之壹,地方財政收入不到全省的六分之壹。人均GDP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62%,比山東半島城市群、省會城市經濟圈平均水平分別低19800元和9817元。在全省30個經濟強縣中該地區僅有4個,但在30個經濟欠發達縣中卻占18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嚴重不足,科技投入少,創新能力不強。2006年,魯南5市規模以上工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僅占全省的11%,其中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占全省的9%,新產品開發經費不足全省的7%。

2.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趨同問題比較突出。產業結構層次低,第壹產業所占比重依然偏高,產業化、標準化、市場化程度有待提高。工業企業規模偏小,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不夠多,技術含量較低,仍以資源粗加工為主,資源優勢遠未轉化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服務業發展滯後,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產業發展趨同現象明顯。各市支柱產業主要集中在建材、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和領域,同業競爭較為激烈,低技術、低附加值產品雷同問題突出。

3.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不高,經濟外向度偏低。2006年,魯南5市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40.5%,比全省低11.8個百分點;城市規模普遍偏小,帶動能力不強,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7.5%,低於全省平均水平8.6個百分點。外貿依存度不高,進出口規模小、商品結構檔次偏低。2006年進出口總值96.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6億美元,分別僅占全省的10.1%和9.6%。

4.周邊區域競爭壓力大。隨著蘇、豫、皖3省出臺扶持政策,邊界經濟發展迅猛,魯南地區發展面臨強大競爭壓力。因此,加快魯南經濟帶發展,提高其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對於我省在區域經濟發展和競爭中鞏固戰略腹地、拓展發展空間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