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江蘇這個神仙小鎮,是如何煉成的?

江蘇這個神仙小鎮,是如何煉成的?

雲蒸霧罩下的九龍口宛若仙境。攝影/劉成賀

-風物君語- “九龍捧珠”的寶藏小鎮

剛聽說 九龍口 這個地名,還以為是某個面向大漠孤煙的塞外軍事要地。其實,這個霸氣的名字,說的是 壹個位於江、淮之間的小鎮 。 面積約 68平方千米 九龍口鎮 ,對於全國人民來說,至今還是壹處養在深閨的秘境。它雖然位於長江以北,卻有著不亞於江南的風光。

妳無法想象,千年之前,這裏的淡水湖泊還是壹個個海灣,它所在的平原,還在海平面以下;壹條北方來的大河與大海先打架、後和解,在鹽城市西部形成了 九河交匯、“九龍捧珠” 的奇觀。

九龍口濕地“九龍戲珠”景觀。供圖/九龍口鎮人民政府

九龍口到底有多美?最形象的還是當地傳唱的“四季歌”:

大河大海“神仙”打架,形成“魚米之鄉

原以為炎炎夏日,無遮擋的平原上,會遭受壹番酷暑的折磨。沒想到壹進鎮上,就有壹股涼氣撲面而來,比室內開空調還要清爽。

這好客的“涼氣”來自 占全鎮總面積40%的蕩灘 (蕩,江浙壹帶對淺水湖的稱呼) ,在水體的調節下,九龍口及周邊形成獨特的小氣候,壹處妥妥的避暑佳地。

九龍口濕地公園的蘆葦蕩。攝影/劉成賀

嚴格來說,在地理上,頗有江南風情的九龍口,其實 處於長江以北、淮河流域 ,屬 “江蘇最大的城市” (行政管轄面積全省第壹) —— 鹽城管轄。

“鹽城”誕生和著名的鴻門宴有關。 當年危在旦夕的沛公劉邦,得項伯掩護擺脫了危機。稱帝後,劉邦感念項伯救駕之功,賜其劉姓,封射陽侯,領古射陽縣境,即今鹽城壹帶。

鹽城市因河渠如織而得名 “百河之城” 。別看現在鹽城 東臨黃海,南望長江、北枕淮河。 我們或許想象不到,千年以前,腳下這片土地還是海平面以下。

歷代黃河故道變遷圖。制圖/Paprika

南宋建炎二年 (1128年) , 黃河奪淮,原有水系被打亂 ,水災日益嚴重;同時,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導致海岸線加快向大海推移,於70多年前沖積出壹個巨大的 三角洲 。直到清鹹豐五年 (1855年) 黃河北歸,這壹帶才逐漸穩定下來。 射陽河口 以南沿海地段,如今還以每年1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進行著 “填海造陸”

漫長 歷史 歲月的海侵海退,為鹽城地區造就了壹片沿海灘塗,而原來的老海岸線壹帶,則蛻變成河道縱橫交織、湖蕩連綿不斷的魚米之鄉。

鹽城全境壹馬平川,地理上分屬 黃淮、裏下河和濱海三塊平原 ,可謂江蘇最平的地區之壹,九龍口就處在裏下河平原區。

裏下河平原,在江蘇省的腰部。制圖/張雲金

裏下河,得名於西起的裏運河 (簡稱裏河) 與東至的串場河 (俗稱下河) 兩條河道。在滄海桑田的變遷中,大量泥沙在淺海灣逐步堆積、隆起,隨著海侵海退開始穩定成陸,古黃海淺海灣演化成為 古潟湖 ,再在河流的不斷沖刷下,古潟湖又演化為 淡水湖 古射陽湖 就是其中的壹部分。

潟湖變遷留下了泥沙堆積,就變成了 “沙村” ,沙村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成為水產湖鮮的集散中心,就形成了集鎮,明代時叫 “沙溪鎮” ,後來又叫 沙家莊、小沙莊 ,是光緒時鹽城的27個莊鎮之壹,依湖而居,世代繁衍。 這種環境,讓地處江北的九龍口 ,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九龍口河流、濕地、稻田、村落,猶如天然油畫。攝影/亮劍雲天,圖/圖蟲·創意

集齊九條河,召喚出了這顆“龍珠

最密集的水網位於九龍口鎮西南部,這裏有九條較大的天然河流,相會在壹個叫北塘的湖蕩,從而形成了 “九龍戲珠” 的奇觀。

因為環境質量好,總面積約132公頃的九龍口國家濕地公園,吸引了棲息環境極其嚴苛的 “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 ,以及其他至 少60多種野生鳥類 在這裏落戶。 上遊是七條進水河,其中四條自寶應方向而來: 林上河、錢溝河、安豐河、新舍河 ,三條從淮安而來: 溪河、莫河、澗河 ,下遊有兩條出水河,分別是 蜆河、城河 。下泄的水流,經 射陽河 流入黃海。

九龍口鎮概覽圖。制圖/張雲金

湖蕩、草灘、河網相織,九河與壹島,構成了“九龍戲珠”的奇景 ,從空中俯瞰,像極了壹把展開的扇子——島是扇釘,上遊的七條河猶如扇骨,下遊的兩條河仿若飄帶。九條河匯聚處,沖積形成壹座沙島,好似被九條龍吞吐的的寶珠,於是得名 “龍珠島”。

翡翠般的龍珠島,恰好位於九龍的“口”上。攝影/劉成賀

林上河, 南接大溪河、三王河,北達九龍口,是林上村南北交通的主要水道。岸邊曾有古磚出土,上刻 “明嘉靖淮安府鹽城縣封乙都林上莊” 字樣。 錢溝河, 由位於寶應縣城東北的錢溝村流過來。 明兵部尚書郭應聘 的兒子,禮部侍郎 郭正域 與弟弟 郭佑啟 於崇禎年間為避亂,從江夏遷到淮東蕩區,郭佑啟就定居在錢溝村。

九龍口濕地上的須浮鷗。攝影/劉成賀

安豐河 ,由寶應西安豐鎮方向而來,吳王劉濞曾駐兵屯糧於此,取 “平安”“豐收” 之意,故名安豐。 溪河 又名大溪河,源出山陽運河,入鹽城界, 據縣誌記載其自雍正時起就多次疏浚。《西遊記》中“三官殿”的傳說就發生在溪河鎮。 澗河 ,同樣源出山陽運河,入鹽城界,明萬歷以來就多次治理。

收成村的鳳凰池。攝影/劉成賀

新舍河 ,由新舍方向而來; 莫河 ,由莫家莊方向而來; 城河 ,從九龍口流向收成村。 蜆河 ,古稱蜆溝,河內多蜆子,算是因物產得名。

值得壹提的還有 橫塘河 ,取意分流射陽湖之水,是 梅蘇村 的主河流。梅蘇的名字,與明初“洪武趕散”時來此落戶的 蘇梅、蘇宋 兩兄弟有關,您可別當成是《瑯琊榜》裏那個江左梅郎。如今“蘇”依然是村中的大姓,屋舍儼然、環境宜人,是壹片康居之所,已經蟬聯了好幾屆“最美鄉村”稱號。

收成老街。供圖/九龍口鎮人民政府

戛糧河、薔薇河 是射陽河流經 收成村 時的支流,這個村莊 歷史 很悠久。20世紀60年代末,戛糧河畔的收成村,發現好幾座古墓,墓磚上刻著 “東海王”和“儀 (義) 熙三年”, 據考證,埋在此處的東海王可能是 司馬懿的後人司馬彥璋 ,司馬彥璋於晉安帝隆安四年 (400年) 襲封。

兩年後即遭權臣桓玄殺害,過數年於義熙三年 (407年) 擇葬此處。1992年7月, 建湖縣 人民政府在此建亭立碑,讓這位 亂世王爺 有了最後的安身之所。

水鄉九龍口,船兒歸來魚滿艙。供圖/九龍口鎮人民政府

九龍口擁有廣闊的水域和優良的水質,孕育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跟著漁夫的船進入湖蕩間,看啥都是新鮮的。眼前萬頃蕩綠,濺起的水珠撲面,晶晶亮透心涼,令人心曠神怡。飛禽就在不遠處嬉戲,上壹秒還壹跳壹跳的,下壹瞬便展翅掠水而過,野鴨更是成群結隊地遊來遊去。

風物君提醒您,這裏的動物可不能亂抓, 黃嘴白鷺、大天鵝、小白額雁、鴛鴦、小青腳鷸、紅角隼、松雀鷹和縱紋腹小鸮都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優美的湖蕩,吸引了大量野生動物落戶。供圖/九龍口鎮人民政府

九龍九鮮,比“水八仙 還多壹樣

九龍口有個著名地標叫五谷樹 ,其學名"雪柳",葉片乍看像榆樹葉,所結果實外形年年變化:有時像稻谷、小麥,有時似高粱、玉米、小米,甚至還有像魚、蝦的。

人們盼望五谷豐登、風調雨順,便將這棵大樹稱為“五谷樹”,視為祥瑞象征: 若果實為稻谷形,預示當年糧食豐收;如呈魚蝦形,則預示當年的雨水豐沛。

被視為“吉祥樹”的五谷樹和它的魚形果實。攝影/劉成賀

今年果實長得便似小魚。這不,雨壹直下啊壹直下。此時當地所出“九鮮”也正是味道最佳的時節。

江南有名 “水八鮮” 水芹、茨菇、蓮藕、蒓菜、芡實、茭白、菱角、荸薺 ,九龍口照單全收了。不同的是, 這裏還多了壹樣鮮嫩脆香的蒲菜,所以稱為“九龍九鮮”。

蓮藕在水鄉廣為種植, 龍口的藕更是絕佳,餐、食、藥用皆可 ,要想寧心安神,潤燥助眠,來壹杯藕茶吧,那紅潤的色澤,清香迷人。

九龍口糯米藕。攝影/劉成賀

藕粉圓子是建湖縣的傳統小吃, 名揚四海。形似湯圓但是不加糯米粉,完全是用當地所產的上乘藕粉制作而成,色澤棕紅,圓滑透明,質地軟糯,佐以糖水桂花做成的湯汁,入口香甜。費孝通先生稱之為“珍品”,並這樣贊嘆: “藕粉圓子,形如彈丸,嬌嫩肥澤,色似壹顆顆沒有去殼的鮮荔枝

藕粉圓子。攝影/劉成賀

荸薺,又名馬蹄等,當地稱為地栗。 口感脆甜,當水果吃很好,也能作為蔬菜食用,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生津,消食除脹等功效。荸薺去皮切成碎末,和豬肉末拌在壹起做成的荸薺圓子,清香解膩、味道妙不可言。 以上說的是素食“九鮮”,此外還有 刺魚、黑魚、鯽魚、鰱魚、甲魚、河蟹、螺螄、泥鰍、小龍蝦組成的“動物九鮮”。